1.有什么美声歌曲里带点国粹 或者古诗词美声歌曲 女声01 今夜无人入睡 02 我的太阳 03 time to say good bye 04 饮酒歌 05 乘着歌声的翅膀 06 大地之歌 07 大地之梦 08 美丽的西班牙女郎 09 重归苏莲托 冰凉的小手 艺术家的生涯 《强者就像狮子一样》 (报出姓名之歌》 《和天鹅告别之歌》 《婚礼大合唱》 《女武神》《哈巴涅拉》 2.改编古诗词的歌有什么《花非花》(白居易)、《杏花天影》(姜夔)、《我住长江头》、渭城朝雨浥轻尘(忘记那首歌叫什么了,反正不是原诗名),呵呵,我一年前开始也对古诗词歌曲很感兴趣,这几首歌我都唱过,不过这种歌一来艺术性太强,有的还是直接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谱子,并不符合大众口味,连我自己刚开始都觉得怪怪的,其他人更是说难听,直到现在听多了才觉得好听,二来演唱都很有难度,有的是用美声唱的(如张也演唱的我住长江头),歌曲的难度也不小,结合这两点,可谓吃力不讨好。唱古诗词歌曲的权威有姜嘉锵老先生,我觉得美声唱的古诗词改编的艺术歌曲中国味不够,中国味够的唱的又很不专业,姜先生可谓是结合了两者的长处,既韵味十足又功底深厚(他是优秀的男高音歌唱家),他本人也是因唱这类歌出名的。此外,推荐你一本书,我现在在用的《中国艺术歌曲教程》,上海教育出版社,里面有不少这类歌(不全是),我现在也看到有些更好的书专门是这类歌的,你也可以去买。真羡慕你啊,我当时感兴趣的时候,由于周围没人知道,完全自己摸索,不知浪费了多少时间,现在很高兴与你分享~ 差点忘了!!还有红楼梦系列的歌曲!绝对首首经典!如《葬花吟》《枉凝眉》《秋窗风雨夕》(这几首歌也是我自己在唱的~),一共有十几首,你可以搜。上面说的都是很严肃的艺术歌曲,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古代歌曲的原貌,这几首是今人做的,不过中国音乐特征很明显,也是正儿八经的古诗词歌曲,不是那种“中国风”的流行歌曲,而且广为传唱、为大众所喜爱 3.由古代诗词歌赋改编的的歌曲1、李清照《一剪梅》改编成歌曲《月满西楼》,由安雯演唱的一首歌曲,由李清照作词,苏越谱曲。此曲2010年1月10日发行,收录于专辑《水乡·伶人》中。 2、苏轼《水调歌头》改编成歌曲《水调歌头》,为2003年首播的电视剧《飞刀又见飞刀》插曲,该歌曲由出演电视剧《飞刀又见飞刀》中女主角薛彩月的台湾著名影视歌三栖女艺人林心如演唱。 3、柳永《雨霖铃》改编成歌曲《雨霖铃》,辛晓琪演唱的歌曲,由柳永作词,程沧亮作曲,收录在滚石唱片1994年发行的群星专辑《新滚石九大天王之年度大选》中,该曲也是电视剧《侠义见青天》的插曲。 4、李煜《虞美人》改编成歌曲《问君能有几多愁》,是一首由谭健常谱曲,李煜填词,费玉清演唱的歌曲。该歌曲收录在专辑《几多愁》中,2005-08-24发行于。 5、陆游《钗头凤》改编成歌曲《钗头凤》,是曹颖演唱的歌曲,由陆游作词,杨秉忠作曲,收录于2006年4月12日发行的专辑《虞美人》中。 4.有哪些歌是由古诗词为歌词的中国古诗词歌曲(附有乐谱): (明)陈慎:滚滚长江东逝水 (宋)陆游: 诉衷情 (三国.魏)曹操: 观沧海 (宋)王安石:船泊瓜洲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杜牧:江南春 (唐)杜牧:清明 李白:朝发白帝城 (唐)杜牧:山行 (宋)秦观:鹊桥仙(七夕) (唐)李绅:锄禾 孟浩然:春晓(配曲之一) (宋)姜白石:扬州慢 古曲填词歌:春江花月夜 白居易:忆江南 孟郊:游子呤 (元)元问好:问世间,情是何物 李白:静夜思 孟浩然:春晓(配曲之二) 李煜: 几多愁(《虞美人》) 柳永:相看泪眼(《雨霖铃》) 欧阳修:人约黄昏后 曹雪芹:枉凝眉 李白:春思 (宋)秦观:忆王孙 李白:清平调 (汉)刘彻:秋风辞 柳宗源:渔歌(配曲之二) (汉)乐府: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白居易:长相思 苏轼: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 白居易:花非花 欧阳修:浪淘沙 蔡文姬:胡茄十八拍 苏轼:大江东去(赤壁怀古) 近代人佚名词:苏武牧羊 岳飞:满江红 北朝民歌:木兰辞(配曲之一) (宋)姜白石:古怨 北朝民歌:木兰辞(配曲之二) (宋)李之仪:我住长江头 王维:阳关三叠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白:关山月 曹雪芹:红豆词 李白:春夜洛阳闻笛声 《一笑傲》词:夺泥燕口 李白:子夜吴歌 (明)“词林摘艳”:山丹花 柳宗元:渔歌(配曲之一) 郑板桥:坚劲歌 (南唐)冯延已:红满枝 古诗:采桑曲。 5.什么是一首词曲调的名称,词的什么是词内容的体现《花非花》(白居易)、《杏花天影》(姜夔)、《我住长江头》、渭城朝雨浥轻尘(忘记那首歌叫什么了,反正不是原诗名),呵呵,我一年前开始也对古诗词歌曲很感兴趣,这几首歌我都唱过,不过这种歌一来艺术性太强,有的还是直接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谱子,并不符合大众口味,连我自己刚开始都觉得怪怪的,其他人更是说难听,直到现在听多了才觉得好听,二来演唱都很有难度,有的是用美声唱的(如张也演唱的我住长江头),歌曲的难度也不小,结合这两点,可谓吃力不讨好。 唱古诗词歌曲的权威有姜嘉锵老先生,我觉得美声唱的古诗词改编的艺术歌曲中国味不够,中国味够的唱的又很不专业,姜先生可谓是结合了两者的长处,既韵味十足又功底深厚(他是优秀的男高音歌唱家),他本人也是因唱这类歌出名的。此外,推荐你一本书,我现在在用的《中国艺术歌曲教程》,上海教育出版社,里面有不少这类歌(不全是),我现在也看到有些更好的书专门是这类歌的,你也可以去买。 真羡慕你啊,我当时感兴趣的时候,由于周围没人知道,完全自己摸索,不知浪费了多少时间,现在很高兴与你分享~ 差点忘了!!还有红楼梦系列的歌曲!绝对首首经典!如《葬花吟》《枉凝眉》《秋窗风雨夕》(这几首歌也。有的还是直接从古代流传下来的谱子。 唱古诗词歌曲的权威有姜嘉锵老先生《花非花》(白居易),你也可以去买,也是正儿八经的古诗词歌曲,既韵味十足又功底深厚(他是优秀的男高音歌唱家),不知浪费了多少时间、《杏花天影》(姜夔),我当时感兴趣的时候,推荐你一本书,而且广为传唱。上面说的都是很严肃的艺术歌曲,我现在也看到有些更好的书专门是这类歌的,不是那种“中国风”的流行歌曲,中国味够的唱的又很不专业,可谓吃力不讨好、《我住长江头》,二来演唱都很有难度!,完全自己摸索,这几首是今人做的,并不符合大众口味!还有红楼梦系列的歌曲,里面有不少这类歌(不全是),你可以搜,歌曲的难度也不小,反正不是原诗名),其他人更是说难听,不过中国音乐特征很明显,我一年前开始也对古诗词歌曲很感兴趣!如《葬花吟》《枉凝眉》《秋窗风雨夕》(这几首歌也是我自己在唱的~),有的是用美声唱的(如张也演唱的我住长江头),呵呵,我觉得美声唱的古诗词改编的艺术歌曲中国味不够,上海教育出版社,姜先生可谓是结合了两者的长处,他本人也是因唱这类歌出名的,直到现在听多了才觉得好听!绝对首首经典,我现在在用的《中国艺术歌曲教程》,不过这种歌一来艺术性太强,由于周围没人知道,现在很高兴与你分享~ 差点忘了,一共有十几首。 此外、渭城朝雨浥轻尘(忘记那首歌叫什么了。真羡慕你啊,连我自己刚开始都觉得怪怪的,结合这两点,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古代歌曲的原貌,这几首歌我都唱过展开。 6.有哪些关于琴的古文句子和如琴瑟对牛弹琴焚琴煮鹤剑胆琴心一琴一鹤琴剑飘零东汉·蔡邕《琴赋》尔乃言求茂木,周流四垂。 观彼椅桐,层山之陂。丹华炜烨,绿叶参差。 甘露润其末,凉风扇其枝。鸾凤翔其巅,玄鹤巢其岐。 考之诗人,琴瑟是宜。爰制雅器,协之锺律。 通理治性,恬淡清溢。尔乃间关九弦,出入律吕,屈伸低昂,十指如雨。 清声发兮五音举,韵宫商兮动徵羽,曲引兴兮繁弦抚。然后哀声既发,秘弄乃开。 左手抑扬,右手徘徊。指掌反覆,抑案藏摧。 于是繁弦既抑,雅韵复扬。仲尼思归,《鹿鸣》三章。 《梁甫》悲吟,周公《越裳》。青雀西飞,别鹤东翔。 饮马长城,楚曲明光。楚姬遗叹,鸡鸣高桑。 走兽率舞,飞鸟下翔。感激弦歌,一低一昂。 唐·黄滔《戴安道碎琴赋》戴安道碎琴赋(以“徒候徽响,致聚深情”为韵)拔尘俗之能琴,共谁不钦?戴安道之擅名斯异,武陵王之慕义弥深。降使殷勤,将召来以聆雅越。 持诚慷慨,爰击碎以示胸襟。想夫名利莫羁,烟霞为赏。 涧松虽耸於梁栋,野鹤不侵乎罗网。吴山越水,韬物外之清光。 蜀轸虞丝,播人间之妙响。杳杳区区,何人戒途。 白屋忽惊於嘶马,朱门欲俟於啼乌。焉有平生,探乐府铮鏦之妙。 爰教一旦,厕侯门戛击之徒。於是贲出月窗,毁於蓬户。 掷数尺之鸾凤,飒一声之风雨。朱弦并断,类冰泉裂石以丁零。 玉柱交飘,误陇雁惊弓而飞聚。使者焉知,宣言大非。 且异锻珠之义,宁同碎斗之讥。陌上囬尘,走清风於玉殿。 堂间释手,章素节於金徽。於时野客相高,时人或陋。 梧雕桐断以甯顾,漆解胶离而莫救。至若池亭夜月之景,岩谷春风之候,遥当野岸,肯思流水之曾弹。 静对庭芜,待从幽兰之不奏。向若投绿绮以无意,缅维城而有情。 亡一时之高躅,矜六律於新声。则此日知音,但仰跃鱼之弄。 碧山烟雾,甯留藏豹之名。则知艺至者不可以簪笏拘,情高者不可以王侯致。 终挺特以惊俗,不斯须而辱志。於今人语其风,孰不揖当时之事。 《三琴记》北宋 欧阳修吾家三琴,其一传为张越琴,其一传为楼则琴,其一传为雷氏琴。其制作皆精而有法然,不知是否,要在其声如何,不问其古今何人作也。 琴面皆有横纹如蛇腹,世之识琴者以此为古琴。盖其漆过百年始有断文,用以为验尔。 其一金晖,其一石晖,其一玉晖。金晖者张越琴也,石晖者楼则琴也,玉晖者雷氏琴也。 金晖其声畅而远,石晖其声清实而缓,玉晖其声和而有余。今人有其一已足为宝,而余兼有之,然惟石晖者老人之所宜也。 世人多用金玉蚌瑟晖,此数物者,夜置之烛下,炫耀有光,老人目昏,视晖难准。惟石无光,置之烛下,黑白分明,故为老者之所宜也。 余自少不喜郑卫,独爱琴声,尤爱小流水曲,平生患难,南北奔驰,琴曲率皆废忘,独流水一曲,梦寐不忘。今老矣,犹时时能作之,其他不过数小调弄,足以自娱。 琴曲不多学耳,要于自适。琴亦不必多藏,然业已有之,亦不患多而弃也。 唐·薛易简《琴诀》《琴史》曰:薛易简以琴待诏翰林,盖在天宝中也。尝着《琴诀》七篇,辞虽近俚,义有可采,今掇有大槩着焉,曰:“琴之为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魂,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麠麈俗,可以格免神,此琴之善者也。 鼓琴之士,志静气正,则听者易分,心乱神浊,则听者难辩矣。常人但见用指轻利,取声温润、音韵不绝、句度流美,但赏为能。 殊不知志土弹之,声韵皆有所主也。夫正直勇毅者听之则壮气益增,孝行节操者听之则情感伤,贫乏孤苦者听之则流涕纵横,便佞浮嚣者听之则敛容庄谨。 是以动人心,感神胆者,无以加于琴。闰其声正而不乱,足以禁邪止淫也。 今人多以杂音悦乐为贵,而琴见轻矣。夫琴士不易得,而知音亦难也。” 又云:“弹琴之法,必须简静。非谓人静,乃手静也。 手指鼓动谓之喧,简要轻稳谓之静。又须两手相附,若双鸾对舞,两凤同翔,来往之势,附弦取声,不须声外摇指,正声和畅,方为善矣。 故古之君子,皆因事而制,或怡情以自适,或讽谏以写心,或幽愤以传志,故能专精注神,感动神鬼,或只能一两弄而极精妙者。今之学者,惟多为能。 故曰:多则不精,精则不多。知音君子,详而察焉。” 品闲斋闲话:“常人但见用指轻利,取声温润、音韵不绝、句度流美,但赏为能。殊不知志土弹之,声韵皆有所主也”;“今人多以杂音悦乐为贵,而琴见轻矣。 夫琴士不易得,而知音亦难也”;“弹琴之法,必须简静。……多则不精,精则不多。 知音君子,详而察焉”。所言甚是,需揣而摩之。 然今人弹琴,易失其所主,徒以悦耳为能。琴道渐失,琴技流媚俗之地矣。 无“多”则难精,惟有先多,然后求精。晋·嵇康《琴赋》馀少好音声,长而玩之。 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猷,而此不倦。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於声也。 是故复之而不足,则吟咏以肆志;吟咏之不足,则寄言以广意。然八音之器,歌舞之象。 历世才士,并为之赋颂。其体制风流,莫不相袭。 称其材干,则以危苦为上;赋其声音,则以悲哀为主。美其感化,则以垂涕为贵。 丽则丽矣,然末尽其理也。推其所由,似元不解音声;览其旨趣,亦末达礼乐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