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的审美价值取向

1.【简答题:如何理解文学的审美价值和审美属性

文学的价值取向的内在规定是审美.文学具有审美的意识形态性,从审美关系上把握社会生活.文学以其对美的追求、建构、揭示和表现,满足了人类的审美需要,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并因此确立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1.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文学从社会生活中寻找、发现和揭示的,是由审美关系所规定的人生境况及其内涵的意义和价值.美和丑都能够成为文学表现的对象,因为正是在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斗争、对抗中,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往往更易获得鲜明和丰富的显现.充分显示了丑的本质,或者对丑的表现达到了神似境界的艺术形象,也可能获得极高的审美价值.悲剧表现丑暂时压到了美,也能因为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而获得审美意义.所以,判断一部作品的审美价值,不在于它是否写了丑,而取决于作家能否从审美关系上去认识把握. 2.文学是人学 其一,文学以人为对象,展示人的生活,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研究人的灵魂.其二,就文学的审美性而言,文学对生活的反映具有超越生活现象、表现人的价值、追寻人生意蕴的特点.从而体现了文学以审美方式来把握生活的特点. 3.文学活动必须以对象化的方式进行,这是文学活动过程的审美性的体现.文学的审美属性在要求文学活动必须个性化的同时,还规定了个体的感受与发现,只能以社会实践和人类创造为对象.(对象化帮助作家塑造艺术形象、选取题材、从整体上把握生活)。

2.结合作品,论述宋词的审美特征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②初歇。都门帐饮③无绪, 留恋处,④兰舟摧发。⑤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⑥ 念去去千里烟波,⑦ 暮霭沈沈楚天阔。⑧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⑨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⑩

--------------------------------------------------------------------------------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 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 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 韵。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 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④留恋处:一作 “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 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一作“凝咽”。

⑦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⑧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 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⑨经年:一年又一年。

⑩风情:男女恋情。

【简析】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 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 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 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 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 想别后情景。‘多情自古伤离别,那堪冷落清秋节。念宵酒 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 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今宵酒醒何处”,遥接 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 “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 ,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会 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经年”,由“ 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 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 的不尽愁思。

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真正开启宋词天地的重要词人。他以一落魄文人,流连坊曲,采纳市井新声,为文人词作输入新鲜血液,并自觉地以市民情调取代贵族情调,变“雅”为“俗”,从而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情趣,在词中开拓出另外一番境界。

(1)、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第一,在描写男欢女爱的传统题材时,柳词从达官显宦的峻台重阁转向了平民百姓的市井青楼,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这类词作有的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泼辣的爱情意识,有的表现了惨遭遗弃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有的抒写了处于社会下层的伶工乐伎的不幸遭遇和美好愿望,皆透露出新的时代气息。

第二,工于羁旅行役,他把这些本来多入于诗的言志抒情内容一并移入词中,用来描写江湖流落的索寞,抒发别离相思的况味,此类作品达到了比较完美的艺术境界。

第三,展现了北宋承平之世繁华富庶的都市生活与多彩多姿的市井风情,这在柳永之前的词作中是不曾见过的。

(2)、发展了词的长调体制

柳永精通音律,或利用民间原有的曲调,或把小令扩展为慢词,或旧曲新翻,或自创新调,使慢词的曲牌大为丰富,词的体式至此相当完备,这样就增加了词的表现容量,扩大了词的表现能力。长调蔚然成为一代风气,倡导之功不能不归于柳永。

(3)、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柳永把六朝小赋的作法移植于词,创造了铺叙展衍、恣意渲染的艺术手法,写景状物备足无余,叙事抒情淋漓尽致;与铺叙相配合,他还长于白描,不加藻饰而又生动传神;此外,构思细密,布局完整,章法委婉,层次分明也是柳词的重要艺术特征。

(4)、革新了词的语言表达方式

柳永也能以清丽的语言写传统的雅词,但他贡献最大的却是使用极其生动、浅近的语言写出的俚词。他一扫晚唐五代词人的雕琢习气,充分吸收日常生活中的俗语、口语入词,以通俗流利的语言取代雅致绮丽的修辞。正是在柳永手中,俚词才具备了和传统雅词分庭抗礼的资格。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沾溉甚深,许多大家都受惠于他,柳词不仅促进了宋代俗文学的发展,也为金元曲子开启了先河,以至有人称他为“曲祖”。

3.宋词的豪放派审美艺术特点

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南渡之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孝祥、张元?荨⒊铝痢⒘豕热顺辛鹘酉欤等怀煞纭:婪糯逝刹坏Õ鹚杆未侍常夜惴旱赜跋齑柿趾笱В铀巍⒔鹬钡角宕炊加斜昃俸婪牌熘模罅ρ八铡⑿恋拇嗜恕? 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 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词论家对苏轼词所作的“横放杰出” “词气迈往”“书挟海上风涛之气”之评,对辛弃疾所作的“慷慨纵横”“不可一世”之评,可移向豪放派。

豪放派内部的分派较少,仅有苏派、辛派、叫嚣派三个阶段性的细支。其风格虽然总称豪放,然而各词人风格亦有微差:苏词清放,辛词雄放,南宋后期的某些豪放词作则显粗放,清朝的豪放词人如陈维崧等亦多寓雄于粗,以粗豪见长。

由于豪放词人嗜于用典、追求散化、议论过多,某些豪放词篇遂有韵味不浓、词意晦涩、形象不明、格律欠精等缺点,这些亦是无庸讳言的。 豪放派虽以豪放为主体风格,却也不乏清秀婉约之作,不名之家如此,名家亦如此。

苏词《贺新郎 乳燕飞华屋》、《水龙吟 似花还似非花》,辛词《粉蝶儿 昨日春》、《青玉案 东风夜放》等皆是可伯仲婉约词的名篇。

4.唐诗宋词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什么

唐诗宋词的审美接受是一个持续的历史过程

中国古代唐诗宋词的接受与传播方式

当代唐诗宋词的接受与传播方式(含国外)

唐诗宋词当代接受与领袖人物所起的作用

唐诗宋词的当代接受与大众传媒所起的作用

唐诗宋词与当代人们的精神追求与向往

让唐诗宋词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外缘、内因 )

中国文学中博大深厚、富于文化底蕴,其中既有高度成就又易于大众接受的,是代表中国韵文最高成就的唐诗宋词。“唐诗宋词”由于其高度的思想艺术成就和民族文化底蕴,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我们在此无意夸大“唐诗宋词”的内涵外延,但它对培养儒商尤其是民族儒商的文化素质,确实是十分重要和直接的。唐诗宋词的情感意蕴,最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并使人们在接受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质。

5.文学的审美价值主要有哪些

文学的审美价值: 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被欣赏、被感知的立场,可按照“意向性对象”对文学作品加以分析。

该理论出自茵伽登的“纯意向性对象”理念,并对其进行了适当修改,将意义作为对象,将材料实体化,最后将二者统一。 由于观念与意识相互依赖,将关键与意识相结合,进而对作品深层次解读。

文学作品若还未进入审美环节,不被意识所唤醒,其将仅作为一种实在对象。只有当意识促使作品活起来,才能在读者的审美过程中具体化,将其转化为“意向性对象”。

读者的具体审美价值可超过其本身具有的艺术价值,而这种超越需要填补某种思想、感觉等。 可见,艺术价值若真正存在,其应是作品中所存在,并展现在作品中的东西。

审美价值是对作品进行整体性质进行特定时,才有所显现。而艺术价值则从来都存在于作品中,表面看或许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但其内在与外在的相互融合永远都存在于作品中。

扩展资料: 著名小说家莫言在正在召开的2012上海书展上指出,文学因其独特的审美价值,不能被影视所代替;同时,文学与影视两者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莫言指出,尽管现在电影、电视剧、图片性阅读消磨了人们大部分业余时间,但文学独特的审美价值并不能被影视所代替。

幽默的莫言举了自己当年为张艺谋度身定做小说的例子,笑称写小说时女主角就是按巩俐的样子写的,甚至把拍摄机位都考虑到了,最后张艺谋却不满意,觉得写得不好。 莫言得出结论:“作家不能向导演靠拢,要按小说规律写,把导演抛到脑后!”但他并不反对作家改编小说、写剧本,但不要当成赚钱的手段,要非常真诚地进行艺术创作。

对于文学与影视的关系,莫言认为两者间联系密切:“且不说很多电影都改自于小说,即便是凭空,没有小说原来的剧本创作,也需要文学基础。电影本身也是文学,好的文学剧本是可阅读的,好的电视剧也应该有很强的文学性。”

若没有文学性,电影的艺术性也成了无源之水。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莫言:影视无法代替文学的独特审美价值 。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