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写秋风的诗句.关于“秋风”的诗句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李峤:《风》)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 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汉乐府?长歌行》)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 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11.秋丛饶舍似陶家,遍饶篱边日渐斜. (元稹) 10.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11.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1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的:《山居秋暝》) 二、关于秋风的诗句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译文:可秋风不肯等待,自个儿先到洛阳城去了。 出自:唐代张说《蜀道后期》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译文:我客游在外,行事尽量迅速,像同时间在竞争一样,来往的行程都是预先规划好了的。可秋风不肯等待,自个儿先到洛阳城去了。 扩展资料: 这首诗是张说在校书郎任内出使西川时写的,虽只寥寥二十字,却颇能看出他写诗的技巧和才华。一个接受任务到远地办事的人,总是怀着对亲人的眷恋,一到目的地,就掐指盘算着回归的日期,这种心情是很自然的。 但张说能把这种幽隐的心情“发而为诗”,而且压缩在两句话里,却不简单。“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客心”是旅外游子之心,“争日月”,象同时间进行一场争夺战。这“争”字实在写得好,把处在这种地位的游子的心情充分表露出来了。 “来往预期程”,是申说自己所以“争日月”的缘故。公府的事都有个时间规定,那就要事先进行准备,作出计划,所以说是“预”。十个字把诗人当时面临的客观情况,心里的筹划、掂量,都写进去了,简炼明白,手法很高明。 这十个字又是下文的伏笔。本来使蜀的日程安排是十分紧凑的,然而诗人回归之心更急切,他要力争按时回洛阳。他是洛阳人,在洛阳有家,预期回归,与家人团聚。 下文忽然来个大转折:“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不料情况突变,原定秋前赶回洛阳的希望落空了。游子之心,当然怅惘。然而诗人却有意把人的感情隐去,绕开一笔,埋怨起秋风来了:这秋风呵,也是够无情的,它就不肯等我一等,径自先回洛阳城去了。 这一笔,妙在避开了率直无味的毛病,而且把人格化了的秋风形容为“无情的秋风”。这秋风先至,自然要引起许多烦恼。可以试想,秋风一至洛阳,亲人们必然要翘首企盼;而自己未能如约的苦衷就更不用说了。淡淡一笔,情致隽永深厚。 在这里,诗人到底是埋怨秋风,还是抒发心中的烦恼?诗中没有明说,颇费人寻绎,不过可以想见,诗人对于这次情况的突然变化,确实感到意外,或有点不满,不过他用的是“含蓄”的语言罢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蜀道后期 三、有关秋风的诗句1、《秋风辞》 两汉: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译文: 秋风刮起,白云飞。 草木枯黄雁南归。秀美的是兰花呀,芳香的是菊花。 思念美人难忘怀。乘坐着楼船行驶在汾河上,划动船桨扬起白色的波浪。 吹起箫来打起鼓,欢乐过头哀伤多。年轻的日子早过去,渐渐衰老没奈何。 2、《观沧海》 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3、《风》 唐代: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译文: 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4、《秋词》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5、《燕歌行二首·其一》 魏晋: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译文: 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燕群辞归,天鹅南飞。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 思虑冲冲,怀念故乡。君为何故,淹留他方。 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怀。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 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短歌轻吟,似续还断。 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四、关于秋风的诗句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译文:可秋风不肯等待,自个儿先到洛阳城去了。 出自:唐代张说《蜀道后期》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译文:我客游在外,行事尽量迅速,像同时间在竞争一样,来往的行程都是预先规划好了的。 可秋风不肯等待,自个儿先到洛阳城去了。 扩展资料: 这首诗是张说在校书郎任内出使西川时写的,虽只寥寥二十字,却颇能看出他写诗的技巧和才华。 一个接受任务到远地办事的人,总是怀着对亲人的眷恋,一到目的地,就掐指盘算着回归的日期,这种心情是很自然的。 但张说能把这种幽隐的心情“发而为诗”,而且压缩在两句话里,却不简单。 “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客心”是旅外游子之心,“争日月”,象同时间进行一场争夺战。 这“争”字实在写得好,把处在这种地位的游子的心情充分表露出来了。 “来往预期程”,是申说自己所以“争日月”的缘故。 公府的事都有个时间规定,那就要事先进行准备,作出计划,所以说是“预”。十个字把诗人当时面临的客观情况,心里的筹划、掂量,都写进去了,简炼明白,手法很高明。 这十个字又是下文的伏笔。本来使蜀的日程安排是十分紧凑的,然而诗人回归之心更急切,他要力争按时回洛阳。 他是洛阳人,在洛阳有家,预期回归,与家人团聚。 下文忽然来个大转折:“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不料情况突变,原定秋前赶回洛阳的希望落空了。游子之心,当然怅惘。 然而诗人却有意把人的感情隐去,绕开一笔,埋怨起秋风来了:这秋风呵,也是够无情的,它就不肯等我一等,径自先回洛阳城去了。 这一笔,妙在避开了率直无味的毛病,而且把人格化了的秋风形容为“无情的秋风”。 这秋风先至,自然要引起许多烦恼。可以试想,秋风一至洛阳,亲人们必然要翘首企盼;而自己未能如约的苦衷就更不用说了。 淡淡一笔,情致隽永深厚。 在这里,诗人到底是埋怨秋风,还是抒发心中的烦恼?诗中没有明说,颇费人寻绎,不过可以想见,诗人对于这次情况的突然变化,确实感到意外,或有点不满,不过他用的是“含蓄”的语言罢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蜀道后期。 五、有关“秋风”的词语和诗句有哪些词语: 金风送爽、秋风萧萧、秋风瑟瑟、秋风习习、秋风送爽、秋风过耳、秋风扫地 诗句: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刘彻《秋风辞》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秋风夜渡河,吹却雁门桑。 ——王昌龄《塞下曲·秋风夜渡河》秋风起函谷,劲气动河山。——徐惠《秋风函谷应诏》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张籍《秋思》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叶绍翁《夜书所见》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卢照邻《曲池荷》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 ——张翰《思吴江歌》。 六、有关秋风的诗句有哪些虞美人 北宋 晏几道 秋风不似春风好,一夜金英老。 更谁来凭曲阑干, 惟有雁边斜月、照关山。 双星旧约年年在,笑尽人情改。 有期无定是无期, 说与小云新恨、也低眉。 年代:唐 作者:杨凭 作品:雨中怨秋 辞家远客怆秋风,千里寒云与断蓬。 日暮隔山投古寺,钟声何处雨蒙蒙。 年代:唐 作者:温庭筠 作品:玉蝴蝶 秋风凄切伤离, 行客未归时。 塞外草先衰, 江南雁到迟。 芙蓉凋嫩脸, 杨柳堕新眉。 摇落使人悲, 断肠谁得知。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作品: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 幕府秋风日夜清,澹云疏雨过高城。叶心朱实看时落, 阶面青苔先自生。复有楼台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 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吾兼吏隐名 年代:唐 作者:李百药 作品:杂曲歌辞·妾薄命 团扇秋风起,长门夜月明。羞闻拊背入,恨说舞腰轻。 太常应已醉,刘君恒带酲。横陈每虚设,吉梦竟何成。 年代:唐 作者:韩偓 作品:再止庙居 去值秋风来值春,前时今日共销魂。颓垣古柏疑山观, 高柳鸣鸦似水村。菜甲未齐初出叶,树阴方合掩重门。 幽深冻馁皆推分,静者还应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