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弃笔从戎的诗句从军行 唐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一句) 望蓟门 唐 祖咏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这句话的意思是:少年时虽不象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南园十三首(其五) 唐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意思是: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吴钩,去收取那被藩镇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 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男儿应是重危行,其让儒冠误此生。-----这句话出自 国民革命军的从军歌,算不上是古诗词。 2.【《后汉书班超转》中描写投笔从戎的语句稍微少一点无】《后汉书·班超传》: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3.弃笔从戎的诗句从军行 唐 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一句) 望蓟门 唐 祖咏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这句话的意思是:少年时虽不象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南园十三首(其五) 唐 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意思是: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吴钩,去收取那被藩镇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 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男儿应是重危行,其让儒冠误此生。-----这句话出自 国民革命军的从军歌,算不上是古诗词。 4.《后汉书 班超转》中描写投笔从戎的语句《后汉书·班超传》: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译文: 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