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品德

1.《诗经》、《楚辞》这些中有没有形容人品德高尚或者才华横溢的句子

《诗经》的内容、组成与各部分的大体产生年代: 《诗经》在编排上按作品的内容与风格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1 、“风”是不同地区的民歌。宋佚名氏《六经奥论》云:“风土之音曰风。”

《国风》中包括十五个地区和诸侯国的作品,即《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 周南、召南:《韩诗序》曰:“二南,其地在南郡、南阳之间”(《水经·汉水注》引)。

据《楚地记》,汉江之北为南阳,汉江之南为南郡。《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栾贞子曰:“江汉诸姬,楚实尽之。”

春秋以前,汉水以北的姬姓小国有冉阝、息、应、蒋、道、蓼、唐、顿、蔡、随等。“二南”应是这些姬姓小国的作品,其地域大致包括今河南洛阳、南阳和湖北郧阳、襄阳等地区。

邶风、鄘风、卫风皆是卫诗,季札观乐之时在听乐师奏邶鄘卫后说:“此其卫风乎?”《汉书·地理志》:“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诗·风》邶、鄘、卫国是也。邶,以封纣子武庚;鄘,管叔尹之;卫,蔡叔尹之。”

郑玄《诗谱》也说:武王克商以后,“三分其地,置三监,……自纣城而北谓之邶,南谓之鄘,东谓之卫。”故郑玄以为卫国后来逐渐并掉二国之地,所以混而名之。

王国维以为邶即燕,鄘即奄,此二国有目无诗,而卫诗独多,后人遂分卫诗而分属之邶、鄘。卫国其地在今河南省北部,黄河以北的部分。

二南和邶鄘卫绝大部分是西周末年、东周初年的作品。 王:是王畿的简称,即东周王城畿内之地,大体相当于今洛阳、济源、温县一带地方。

郑玄《诗谱》以为周室东迁后“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其诗不能复雅,故贬之,谓之王风之变风。” 郑:春秋时代郑国的作品。

当时郑国在王畿以东,大致包括今河南郑州、新郑、登封一带。 桧:大致包括今河南密县、新郑、荥阳一带。

春秋初年为郑所灭。 齐:即今山东省东部。

《齐风》年代多不可考。 曹:当今山东省西部荷泽一带。

《曹风》为春秋时作品。 陈:大致包括今河南东部和安徽西北部的部分地方,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

《陈风》中《株林》揭露陈灵公**被杀事,当作于前 599 年,一般认为是《诗经》中作时最晚的一首。 魏:周初所封姬姓小国,地域在今山西省西南角,与晋国接邻,前 661 年为晋国所灭,非战国时三家分晋的魏。

《魏风》自然是前 661 年前的作品。 唐:即今山西省西南部,魏国的北面,本是周成王弟叔虞的封国,其子燮改国号为晋。

作品时代多难以确定。“其诗不谓之晋而谓之唐,盖仍其始封之旧号耳”(《诗集传》)。

秦:《诗谱·秦谱》:“秦者陇西谷名,于《禹贡》近雍州鸟鼠之山”(按,山在漳县以西,渭源县西南)。周孝王时封伯翳(《毛诗正义》以为即伯益)之后裔非子为附庸,邑之于秦谷。

“至曾孙秦仲,宣王又命作大夫。”《汉书·地理志》说:“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高上(崇尚)气力,以射猎为先”。

故《秦风》多表现尚武精神,有悲壮慷慨之调。《秦风》大致皆春秋初至秦穆公时作品。

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中部的旬邑和彬县之间,靠近甘肃。周人从公刘至古公亶父皆居于此。

《豳风》大多为西周时作品(其地春秋时已属秦),个别作品可能产生时代更早。 由以上对十五国风按地域大体归并论述可知,《国风》中多为中原一带的作品。

2 、雅:是西周王畿内的诗歌。《诗经》中有《小雅》、《大雅》。

“‘雅'是正的意思,周人认为的正声叫做雅乐,正如周人的官话叫做雅言。‘雅'字也就是‘夏'字,也许原是从地名或族名来的”(余冠英《诗经选·前言》)。

《荀子·儒效》:“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荣辱》又云:“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

可见雅是指夏地之声。 《诗经》中雅诗分为《小雅》、《大雅》两部分。

大雅大部分写在西周时期,一小部分写在东周初期。小雅大部分产生于西周后期和东周初期。

3 、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王国维《说周颂》以为“颂之声较风雅为缓。”

清人阮元《释颂》说“颂”就是“容”字,“容”就是“样子”,颂乐是连歌带舞的。颂诗包括《周颂》、《鲁颂》、《商颂》。

《周颂》全部是西周初年的作品。《鲁颂》、《商颂》是春秋前期鲁国和宋国为歌颂自己的祖先所作的。

宋为商后,故其祭祖之诗称为《商颂》。这些作品当是据殷商之旧辞改写而成。

清人魏源《〈商颂〉鲁韩发微》及近人王国维《说商颂》上、下篇皆有论述。 主要代表是屈原的作品,如《离骚》等等。

《离骚》前半部分回顾往事,追忆身世、理想和遭际。后半部分写对未来道路的探索。

《离骚》塑造了一个屡遭迫害打击,而九死未悔;忠贞爱国反受其难,却初衷不改;理想终于破灭,便以死殉国的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九歌》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共11篇作品。 只是一组祭神的歌曲,除了《礼魂》为组曲通用的送神曲外,每首都主祭一神。

2.求,有关道德的诗经,论语句子

额 道德:《列女操》唐. 孟郊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这是一首颂扬贞妇烈女的诗。以梧桐偕老,鸳鸯双死,比喻贞妇殉夫。表达诗人坚守节操,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之品行。不过它是维护封建礼教道德的,是属于封建,应予批判。

论语: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 为 人 谋 而 不 忠 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望采纳!!!!!!

3.有关于道德的诗,最好出自《诗经》,朗诵,急

《小雅·甫田之什·裳裳者华》赞美君子的美德

裳裳者华,其叶湑兮。我觏之子,我心写兮。我心写兮,是以有誉处兮。

裳裳者华,芸其黄矣。我觏之子,维其有章矣。维其有章矣,是以有庆矣。

裳裳者华,或黄或白。我觏之子,乘其四骆。乘其四骆,六辔沃若。

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维其有之,是以似之。

[题解]

周天子赞美诸侯才德兼备,车马美盛,无所不宜。

[注释]

1、裳裳:花丰盛貌。

2、湑(xǔ):茂盛貌。《毛传》:“裳裳,犹堂堂也。湑,盛貌。”

3、觏(gòu):遇见。《郑笺》:“觏,见也。之子,是子也。” 《集传》:“则其心倾写而悦乐之矣。”

4、誉处:安乐。王引之《经义述闻》卷五:“誉处,安处也。”

5、芸:花叶发黄貌。

6、有章:有才华。《集传》:“章,文章也。有文章,斯有福庆矣。”

7、骆(luò):黑鬃的白马。

8、沃若:威仪之盛。

9、“左之”四句:《毛传》:“左阳道,朝祀之事;右**,丧戎之事。” 《通释》:“左之右之,宜从钱澄之(《间诗诗学》)说,谓左辅右弼。”

10、似:《毛传》:“似,嗣也。” 《正义》:“此二德者,我先人维其并能有之,是以先王使其子孙嗣之。”

[参考译文]

花儿朵朵多鲜明,叶儿青青真茂盛。我今见到这个人,心里实在很高兴。心里实在很高兴,有个安乐好家庭。

花儿朵朵多辉煌,颜色鲜艳似金黄。我今见到这个人,服饰华美有文章。服饰华美有文章,从此喜庆得吉祥。

色彩鲜明朵朵花,有黄有白都不差。我今见到这个人,驾着黑鬣白色马。驾着黑鬣白色马,六条缰绳有光华。(鬣:音列liè)

任职左辅主朝政,君子才德无不胜。任职右弼掌戎兵,君子有德有才能。君子有德有才能,祖宗事业得继承。

《国风·曹风·鸤鸠》赞美淑人君子

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鸤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

鸤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鸤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

[题解]

称颂贤人。

[注释]

01、鸤(shī)鸠:布谷鸟

02、其子:指布谷鸟的雏鸟

03、仪:言行,一说仪容、态度

04、一:坚定、始终如一

05、结:固定、凝结不散

06、带:佩带

07、伊:是

08、弁(biàn):皮帽

09、骐(qí):青黑色的马,此指质地或花色

10、忒(tè):差错

11、正:端正,榜样,或说为长官

12、是:这个

13、四国:四个国家,或指四邻,此句意说“是周边四国的榜样”

14、胡不万年:为什么不能万寿无疆

4.说人的品德的诗句

2、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3、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 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 4、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蹊(xī):小路.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是它们那芬芳的花朵和甜美的果实,却吸引人们纷纷前去欣赏采摘,以至在树下自然踩出一条条小路来.此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自然会赢得人们的敬仰.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 没有恬淡寡欲的修养,就不能使志向清白;没有宁静的心胸,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诸葛亮认为,修身治学应该首先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切戒浮躁,方能成才. 6、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 如果孤独地学习,没有朋友相互切磋,那么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 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8、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唐朝•杜荀鹤《泾溪》) 告诫人们,一帆风顺时,不要自满疏忽,而要小心谨慎.沉沦:指沉船、溺人.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坏事即使很小也绝不要干,好事即使细微也一定要做. 10、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对待自己,每天都要自省,有错即改,无错自勉.对别人给自己提出的意见,也应采取这种态度. 1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辛勤操劳,艰苦奋斗,足以成就大业;贪图安逸,放纵享乐,则必遭亡身之祸. 12、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说话要恪守信用,做事要果断彻底,这是做人的准则和美德. 1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秦•李斯《谏逐客书》) 让:拒绝,舍弃.就:成就.原喻指要广纳人才,才能成就大业.也可喻指博学多闻,才有更深的造诣. 14、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梅花不如雪花白,雪花则不如梅花香.现可用以形容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1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与,交付.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付出自己的生命.岂能因为有祸患而逃避,有幸福就争抢呢?诗句表现了林则徐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尚情怀. 16、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汉乐府古辞《君子行》) 在瓜田里不要弯身提鞋(免得别人误认为是摘瓜).在李树下不要举手正帽(免得别人误认为偷李子).比喻在容易被人怀疑的地方要谨慎,注意检点规范自己的行为. 1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 君子,指有道德的人.小人,指道德低劣的人.这两句说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却经常局促忧愁. 1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 景行(háng):大路.止:语助词,无义.两句的原意是:遇到高山就尽情仰望,遇到大路就顺利通行.后以“高山”比喻道德高尚,以“景行”比喻行为光明正大.句意为:品德像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就会有人效法他. 19、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 擎(qíng):往上托,举.擎雨盖,指荷叶,因它像撑开的雨伞.两句的意思是:荷花衰败,那高擎如伞的荷叶也随之枯萎;可菊花凋谢,却还留下了在严霜中傲然挺立的枝桠.诗句以荷衬菊,表达了对友人高尚情操的仰慕钦佩之情. 20、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 宁愿在枝头含着芳香死去,也不为凛冽的北风所吹落.诗人借菊咏怀,抒发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 做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意为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2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 君子帮助别人成就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2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24、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资治通鉴》) 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来对照自己的言行,就会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25、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戒.(《毛诗•序》) 提意见的人没有罪过,听意见的人,可引以为戒. 26、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荀子》) 正确地批评我的错误的人,是我的老师;恰当肯定我的优点的人,是我的朋友;一味奉承阿谀我的人,是存心要害我的贼寇.这是荀子处世做人的原则,时过千年,仍值得我们借鉴. 27、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晶莹如冰的心藏于内,高洁如玉壶之形现于外,比喻为人内外纯洁,品质高尚. 28、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 比喻清白正直之士,虽一。

5.诗经中 有一篇是描写 男子应具有什么气概,女子应具有什么品德 其实

《诗经•简兮》中却有这样的描写: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意思是说,魁梧英武的男子,在宗庙前表演万舞,身强力壮如猛虎,手执缰绳如执组。这是要求男子魁梧雄壮,有男子气概。在这里,美男的标准就是要孔武有力。

另一首诗《诗经•淇奥》中的思春女子以这样的审美标准来赞美自己的情人:

“瑟兮涧兮,赫兮I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这段话的意思是:仪态庄重,心胸宽广,威武雄壮,容光焕发,这样神采飞扬的君子,不能忘记他啊!这都说明,古代有许多女子很欣赏那堂堂一表的男子汉气概。

《诗经.国风.周南.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毛诗.序》:"<;葛覃>;,后妃之本(本份)也。后妃在父母(公婆)家,则志在于女功之事,躬俭节用,服澣濯之衣(穿换洗过的衣服),尊敬师傅,则可以归安父母(娘家的爹娘),化天下以妇道也。"

笔者先讲解《毛诗.序》中"后妃之德"、"后妃之本"等等的用意。古人的用意是说,《诗经》中说的这种事情或品德,是皇后或妃子应该做到的,或者应该具备的;而且天下的百姓也应该这样做。所以我们看到,<;关雎>;及<;葛覃>;等诗,序言明明讲是"后妃之德"、"后妃之本"可是诗中描写的却是村姑或普通的乡间女子。这其实是在告诉人们一个道理:道德的规范也好,做好人的标准也好,对任何人都一样。你是后妃、王公贵族、朝廷官员等等,你应该这样做;你是平民百姓,也应该这样做。

在中国古代,女子出嫁后,只要父母亲还在世,必须择时归宁,从后妃到普通百姓都一样。除非遇到战乱,如战国时期当两个诸侯国交恶时才会有暂时不归宁之事。

那么,什么样的品德应该保持呢?作者就举例了: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这几句是说,将葛藤割下来煮,织成粗布或细布,再制成衣裳,不管是粗布或细布的衣裳,我穿着都不厌倦。前两句体现了一个"勤"字,后一句体现了一个"俭"字;这几句想表述的道理即:淑女也好,君子也好,都要保持"勤劳俭朴"的美德。

另外一点,古人对整洁是很讲究的,在外出之前,要香薰衣服。上朝或出席一些庆典等,更要薰香和沐浴(参加祭祀前还要斋戒),表示虔敬。所以这首诗还讲了一个古人必须遵从的品德及礼仪:作为一个人,要俭朴,不管是粗布或细布的衣服,我们都不要嫌弃或有分别心。但是,仪表一定要整洁,不能邋遢。

6.形容女子品德经典诗词

形容女子品德经典诗词有:

1.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倾国倾城貌!惊为天下人!

2.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3.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4.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5.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

6.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7.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8.冰肌自是生来瘦,那更分飞后。

9.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10.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7.有关品德修养的诗句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过后再也没有花朵可赏了.句中隐含着对菊花独傲寒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唐杜甫)

丹青,朱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借指绘画.这两句说,一生沉浸在绘画艺术中而不觉得将近年老,富贵对我就像天上的浮云一般淡泊.诗句赞扬了名画家曹霸潜心艺术,不慕名利的高尚情操.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宋程颢)

不为富贵所迷惑而安于贫贱,男子汉能达到这一境界才称得上英雄豪杰.今赋予其新的含义,形容志士仁人不谋名利的高尚品质.

8.形容“女子品德”的诗词有哪些

形容“女子品德”的诗词:

1. 《朝中措·代谭德称作》

宋代:陆游

怕歌愁舞懒逢迎。妆晚托春酲。总是向人深处,当时枉道无情。

关心近日,啼红密诉,剪绿深盟。杏馆花阴恨浅,画堂银烛嫌明。

2. 《凤求凰》

两汉:司马相如

有美一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时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3. 《日月》

先秦:佚名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4. 《蓼莪》

先秦:佚名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5. 《谷风》

先秦:佚名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婚,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不我能畜,反以我为仇。既阻我德,贾用不售。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婚,以我御穷。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相关
上一篇
诗经钰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