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宋词哪里美

1.求对唐诗、宋词的那种优美、那种好的形容的词,或短语,或概括.100

宋词之美,美得足以让人沉醉.在宋词里穿行,如置身于青石小径上缓缓地行走,看到一个个才子佳人凌波微步,带着浓浓的沁香,从书卷,从典故中,着一袭艳丽的绸衣,款款徐来. 让我们重回到青衫长袖,羽扇纶巾,吟诗醉月的岁月,去重温那个烟波浩渺的古宋朝代. 宋王朝,那是个造就文学奇葩的时代.清新婉丽的晏几道,可以惆怅忆着心字罗衣的小萍,寻着旧日的谢桥;柔弱无力的秦少游,徘徊在轻烟小楼里,数飞红万点,纤云弄巧,看自在飞花与无边丝雨;似姣花照水弱柳扶风的李清照,守着满地黄花,为绿肥红瘦的雨后海棠叹惋流泪.。

2.唐诗宋词美在哪里

唐诗之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沉淀着深邃,积蓄着厚重,凝结着辽远,负载着磅礴,是大漠里的孤烟,是长河里的落日,是客船上难眠的渔火,是山寺里传来的钟声,是海角与天涯的对接,是天长与地久的汇聚,尽管也会有碧落与黄泉的交融。

宋词之美,是一种感性的美,飞扬着轻灵,蹁跹着缠绵,氤氲着温柔,笼盖着细腻,是梧桐上的细雨,是小楼上的东风,是明月光下 闪过的鹊影,是稻花香里流淌的蛙鸣,是云涛与晓雾的相连,是落红与芳草的呓语,尽管也会有乱石与惊涛的交流。

于思想主题而言,唐诗之美,多在于言志;宋词之美,多在于抒情。言志多追求气度,则豁达;抒情多讲究韵味,需细腻。豁达者则多描写让人豁达之人、事、物、景或取豁达之面,细腻者亦同。豁达者多谈理,细腻者易伤情。

3.“古诗”美在哪里

古诗是古代汉族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

古诗简介

古诗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体诗,但唐代之后的诗歌不一定都算近体诗,具体在于格律声韵之分。手法主要为;赋,比,兴。

折叠编辑本段意义

古诗源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说诗语》)晋、宋时,这批“古诗”被奉为五言诗的一种典范。西晋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东晋陶渊明、宋代鲍照等,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到了梁代,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更从理论上总结评论了“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价值,探索了它们的作者、时代及源流,并大体确定它们是汉代作品。同时,萧统《文选》,以及陈代徐陵又从诗歌分类上确定了“古诗”的范围:凡无明确题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称“杂诗”,无名氏者为“古诗”。

因此,梁、陈以后,“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而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了一个专题名称。

折叠编辑本段概述

郑板桥诗作

古体诗,别称古风,《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后人引申把诗歌也称为 “风” 。

唐代以前的古诗体是一种不讲究格律,也没有字数句数限制的诗体。唐以后,由于近体诗的产生,诗人为了将古体诗与新兴的格律诗相区别,便有意模仿汉魏六朝古诗的写法,在某些方面加以限定,从而形成了唐代古体诗的固定模式。其结果就是把唐以前完全自由的诗体,变成一种处于格律诗与自由诗之间的半自由诗。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讲求严格的格律。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

折叠

4.请问唐诗宋词各自魅力在哪里

作为中国古文学的代表性文体,唐诗宋词有其各自的魅力所在。

诗体与词体文学特征的不同:

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我们就以格律诗和词的对比来说明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差异。

诗词和音乐的关系是不同的。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

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 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

2、外部形式的差异:

句式、句法、韵律、对仗 外部形式的差异表现在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

首先从句式上看, 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

其次,诗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

再次,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最后,诗词的对仗规定也不很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

3、题材内容的差异:

诗:以社会性的群体情感为主,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

词:以作者个体的自我情感为主, 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4、语言特色的差异:

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缪钺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相对于诗来说,词的语言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5、风格的差异:

诗庄词媚。 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这与诗词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5.传统诗词到底美在哪儿

中国古典诗歌自始即以其能予人直接的感发之力量为最基本的特色。说到作诗,一定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即看到外界的景物情事使内心感动,然后用诗歌表达出来。

辛弃疾有两句词:“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意思是,每一棵松树、每一根竹子都是我的朋友,山上的一只鸟、一朵花都是我的弟兄。人就要有这种爱惜和关怀宇宙万物之心。

到了南北朝,钟嵘的《诗品序》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他认为天地间阴阳二气的运行感动了万物,万物的生长变化又感动了人心,引起人性情的摇荡,而借以表现这种感动和摇荡的最好方式就是诗歌。

6.如何理解唐诗宋词之美

我喜欢唐诗宋词元曲,为我国的文学瑰宝的魅力所折服,从而感叹。想在这里介绍一点心得体会,或许对一些朋友有益。

我很喜欢文学,中国的文化让我如痴入迷,文学是人的灵魂的折射,是民族才华和智慧的结晶。在浩瀚的文学大海中,唐诗,宋词,元曲,经典之作、流芳百世之作相当多,茶余饭后信手拈来,或吟之,或书之,皆让人亦喜,亦悲,亦叹。诗以唐冠,宋以词称,曲以元盛。诗中有画,词中有画,曲中有画,诗情画意,词韵墨香,曲风赋骨,诗言志,词咏怀,曲抒情。唐诗的豪迈洒脱,宋词的清丽绮美,元曲的古朴明快;李白的浪漫,李清照的忧伤,苏轼的豪放,陆游的柔情……都让人迷恋。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以为,源远悠久的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孕育出魅力无穷的灿烂文明,精品文学作品琳琅满目,光彩照人,让你爱不释手,如痴似醉。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宋词,多少代传唱至今,就像是高山流水,停云落月,让人流连忘返,魂牵梦绕;让人眼界大开,获益匪浅;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我以为,欣赏文学,鉴赏文学作品,要调动自己的想象力,要进入作者的感情世界,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再造作者的艺术境界,领会作品的深层意味,升华作品的审美情趣。从而深刻感受文学的精彩之所在,领会意境美,品味语言美,体会韵律美。让好的作品陶冶我们的性情,培养我们的气质,提高我们的修养,激励我们热爱生活,珍惜年华,创造自己的绚丽人生。

诗仙李白的诗,气势磅礴,狂敖不羁,飘逸潇洒诗圣杜甫的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诗魔白居易,他的诗风格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可算是朴而近古,写诗非常刻苦。宋词中,我喜欢苏轼、李清照、秦观、李煜、陆游的词。

应该说,我的文学修养,还远远不能很好地领略鉴赏这些文学大师作品的意境和韵律,这或许和我的个人悟性、文化程度、生活体验有关。有个名人曾经说过,世间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一种潜心的感悟和品味,只要用心去寻找、去发现、去聆听、去体验,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绚丽多彩。

千古绝句,万代流传。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