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蚂蚱的诗词1、《白雀群飞益高》——明代陈献章 安能随蚱蜢,跳踯在泥涂。 译文:怎么能跟蚱蜢一样,在污泥中上下跳跃。 2、《春日闲居》——明代钱宰 草晴跳蚱蜢,花暖困狸狌。 译文:春暖花开,天气晴朗,蚱蜢在草地上跳跃,野猫在花下睡觉。 3、《比那莲山杂诗·山中即事》——近现代·汪精卫 小妹捉蚱蜢,荆棘创其指。 译文:小妹去捉蚱蜢,结果山野间的带刺小灌木使她手指受伤。 4、《早起》——宋代杨万里 霜中蚱蜢冻欲死,紧抱寒梢不放渠。 译文:在寒霜中的蚱蜢都快要冻死了,还紧紧抱着挂着霜的树梢不放。 5、《戏题常州草虫枕屏》——宋代杨万里 黄蜂作歌紫蝶舞,蜻蜓蚱蜢如风雨。 译文:黄蜂嗡嗡的叫着,紫色的蝴蝶给它伴舞,蜻蜓低飞蚱蜢跳预示着大雨到来。 2.【关于昆虫的成语,俗语或诗句】含有昆虫名称的成语 飞蛾扑火 金蝉脱壳 积蚊成雷 蟾宫折挂 蚕食鲸吞 蜻蜓点水 螳臂挡车 蛛丝马迹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玄鸟,即燕子)(《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 “鸣蝉厉寒音,时菊耀秋华”(潘岳《河阳县作二首) “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园柳吟凉久,嘶蝉应序惊”(隋 王由礼《赋得高柳鸣蝉》) “造化生微物,常能应候鸣”(唐 许裳《闻蝉》) “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宋 朱熹《南安道中 》) “流音绕丛藿,余响彻高轩”(南朝 萧子范《后堂听蝉》) “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忽尔弦断绝,俄闻管参差” (唐 刘禹锡《酬令孤相公新蝉见寄》)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泉溜潜幽咽,琴鸣乍往还.长风剪不断,还在树枝间.”(唐 卢仝《新蝉》)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宋 辛弃疾《西江月·月夜行黄沙道中》)。 3.关于“蚱蜢”的诗句有哪些关于“蚱蜢”的诗句有: 1、畦叟浇花蚱蜢飞 —— 宋 · 方回《秋日》 译文:菜地里的农夫浇花使得蚱蜢飞走。 2、但闻畦陇间,蚱蜢如风雨 —— 宋 · 苏轼《东坡八首其一》 译文:只听说田垄之中,蚱蜢多如风雨。 3、秋田蚱蜢横—— 宋 · 舒岳祥《十虫吟》 译文:秋季畋猎之时蚱蜢横行。 4、安能随蚱蜢,跳踯在泥涂。——明·陈献章《白雀群飞益高》 译文:怎么能跟蚱蜢一样,跳跃在淤泥中。 5、只无蚱蜢与蜻蜓 宋·杨万里《寒食前一日行部过牛首山七首》 译文:只是少了蚱蜢和蜻蜓。 6、蚱蜢翅轻涂翡翠 宋·杨万里《谢人送常州草虫扇》 译文:蚱蜢的翅膀轻薄就像染了翡翠的颜色。 7、霜中蚱蜢冻欲死 宋·杨万里《早起》 译文:冰霜的天气蚱蜢将要被冻死。 8、禾秋蚱蜢飞 —— 宋 · 方回《六月二十日雨》 译文:秋天的成熟的稻谷田里蚱蜢到处纷飞。 9、纷纷蚱蜢肆跳梁、—— 宋 · 仇远《草虫图》 译文:蚱蜢肆意地到处乱蹦乱跳。 10、草晴跳蚱蜢—— 明 · 钱宰《春日闲居》 译文:青青的草丛中蚱蜢蹦蹦跳跳。 4.描写“蚂蚱”的诗句有哪些1、安能随蚱蜢,跳踯在泥涂。——明·陈献章《白雀群飞益高》 译文:怎么能跟蚱蜢一样,跳跃在淤泥中。 2、暗想田塍上,禾秋蚱蜢飞。——《六月二十日雨》宋代诗人方回 译文:心中想着在田埂之上,秋天收割水稻蚂蚱就飞出来。 3、霜中蚱蜢冻欲死,紧抱寒梢不放渠。——《早起》宋代诗人杨万里 译文:在冬天的霜雪中蚂蚱将要冻死了,但是还紧紧的抱着枝头不放手。 4、但闻畦陇间,蚱蜢如风雨 —— 宋 · 苏轼《东坡八首其一》 译文:只听说田垄之中,蚱蜢多如风雨。 5、小妹捉蚱蜢,荆棘创其指。——《比那莲山杂诗·山中即事》近现代·汪精卫 译文:小妹去捉蚱蜢,结果山野间的带刺小灌木使她手指受伤。 6、安能随蚱蜢,跳踯在泥涂。——《白雀群飞益高》明代陈献章 译文:怎么能跟蚱蜢一样,在污泥中上下跳跃。 5.和昆虫有关的诗有哪些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当推《唐诗三百首》。 在这三百首光辉篇章中,有一些与昆虫有关的诗句,是诗人以虫寓意、抒发情怀的。 |例如,“夜深静卧百虫绝, 清月出岭光入扉。” (韩愈《山石》)描写一片万籁无声的宁静夜色;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以此比喻过路客人投宿时的情景;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刘方平《月夜》)勾画出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 |颂蚕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传说养蚕是黄帝的元纪螺祖首创,已有5200年以上的历史。 总之,蚕儿浑身都是宝,对人类贡献极大。 诗人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抒发情怀,表示“老骥伏枥”之志和“鞠躬尽瘁”之心。 唐代张籍《田家行》诗:“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描述了蚕作茧化蛹、茧中出蛾的现象。 |咏蝉 |蝉羽化期多在夏季,所以有“蝉鸣空桑叶、八月萧关道”(王昌龄《塞上曲》)的诗句。雄蝉的腹基部两侧有发音器,依靠振动发音器来“蝉鸣” 、“蝉唱”,如果清晨有露或大雨将至,蝉鸣则止、蝉唱暂休。 故有“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李商隐《落花》)的诗句。 |虽然有“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的诗句,来抒发诗人清闲悠然的心境。 但有的诗句却是借蝉声来表达诗人清高与思怀的。 如,“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骆宾王《在狱中咏蝉》)。 作者的高风亮节在其序中,以蝉喻之,描写得淋漓尽致!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抒发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戴叔伦《画蝉》诗:“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 可算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成语的艺术再现。 |梦蝶 |庄周梦蝶就成了文人墨客借物言志的重要题材,蝶梦也就成了梦幻的代称。 |杜甫诗《曲江二首》中写道:“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将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觅食、交配、产卵和蜻蜓点水产卵,一触即飞之状,描绘得栩栩如生。 |北宋谢逸在《蝴蝶》中描述到:“狂随柳絮有时见,舞入梨花何处寻。” |南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二首》诗云:“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扑萤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这是唐诗中的绝妙佳句,早已脍炙人口。 萤属于鞘翅目萤科,幼虫常在腐草堆中觅食小虫,故有“腐草为萤”之误。 |萤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所以有“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白居易《长恨歌》)的诗句,写的是唐明皇夜不成寐思念杨玉环的情景。 |防虫 |唐代戴叔伦《屯田词》:“新禾未熟飞蝗至,青苗食尽余枯茎。捕蝗归来守空屋,囊无寸帛瓶无粟。” |白居易《捕蝗》:“荐食如蚕飞似雨,飞蝗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 |北宋苏轼有诗:“今年春暖欲生蝻,地上戢戢多于土。 预忧一旦开两翅,口吻如风哪肯吐。” |明代郭敦也有名句描述:“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泪盈血,牵衣顿足捕不能,大叶全空小枝折。” 说到中国的昆虫文化,不得不提到唐代的欧阳洵。有专家考证,在公元641年,欧阳洵编撰的《艺文类聚》就是最早将散落在中国民间的昆虫文化史料汇集起来的。 其中包含了关于蝉、蝶、蚊、蝇、蛾、蚁、蝗、蜂、蟋、尺蠖、螳等昆虫的诗赋。后来有关昆虫的诗词歌赋不断出现于诗作之中。 如2000多年前的《诗经·国风·七月》里载有“五月螽斯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左思的《巍都赋》中有“清戎绵幕,无异蛛蝥之网,弱卒锁甲,无异螳螂之卫”;古人扬雄的“雕虫小技,壮夫不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录有关虫类药物的70多条款中,就有不少生动的描述,如蜣螂“其虫深目高鼻,状如羌胡,背负黑甲,状如武士,故有蜣螂、将军之称”等等。 古代仅养蚕、养蜂就有相当多的专著,如淮南王的《蚕经》;宋元明的《蚕书》、《艺桑总论》;清朝的《蚕桑辑要》;后魏的《齐民要术》;唐宋的《尔雅翼》有“蜜蜂蛰人,芒入人肉,不可复出,蜂亦寻死。”等等,其中不仅体现了相当的科学水平,而且涉及有不少昆虫文化的素材。 据《中国农书》记载,我国古代放养白蜡虫首次被国外知晓的是英国耶稣传教士N.特里高尔特,他在1651年对此做了记述。此后消息传到了欧洲,W.洛克哈特于1853年将白蜡样品连同白蜡虫从上海送到英国供作研究。 1913年,美国的E.H.威尔逊特地亲临我国,对四川的白蜡进行了考查。由此可见,昆虫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在国际民间和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还有许多昆虫在远古时期,就已默默无闻地在民间装点着人民生活。如蝉在晋、汉时代就饲养用作娱乐,陶毂的《清异录》记载了唐代长安有赛蝉的风俗,聚蝉较鸣,称为“仙虫社”。 金龟子在七八百年前已经用来作装饰品和玩具,“金龟子,体绿色,光若金,里人取之,以佐妇钗环之饰”记录于《益州方物记》中;在《癸辛杂识》有“甲能飞,其色如金,绝类小龟,小儿多取以为戏”的记载。几丁虫也同样被用于装饰品,陈常器的“吉丁虫,甲虫也,背正绿,有翅。 6.关于“蚱蜢”的诗句有哪些关于“蚱蜢”的诗句有: 1、畦叟浇花蚱蜢飞 —— 宋 · 方回《秋日》 译文:菜地里的农夫浇花使得蚱蜢飞走。 2、但闻畦陇间,蚱蜢如风雨 —— 宋 · 苏轼《东坡八首其一》 译文:只听说田垄之中,蚱蜢多如风雨。 3、秋田蚱蜢横—— 宋 · 舒岳祥《十虫吟》 译文:秋季畋猎之时蚱蜢横行。 4、安能随蚱蜢,跳踯在泥涂。——明·陈献章《白雀群飞益高》 译文:怎么能跟蚱蜢一样,跳跃在淤泥中。 5、只无蚱蜢与蜻蜓 宋·杨万里《寒食前一日行部过牛首山七首》 译文:只是少了蚱蜢和蜻蜓。 6、蚱蜢翅轻涂翡翠 宋·杨万里《谢人送常州草虫扇》 译文:蚱蜢的翅膀轻薄就像染了翡翠的颜色。 7、霜中蚱蜢冻欲死 宋·杨万里《早起》 译文:冰霜的天气蚱蜢将要被冻死。 8、禾秋蚱蜢飞 —— 宋 · 方回《六月二十日雨》 译文:秋天的成熟的稻谷田里蚱蜢到处纷飞。 9、纷纷蚱蜢肆跳梁、—— 宋 · 仇远《草虫图》 译文:蚱蜢肆意地到处乱蹦乱跳。 10、草晴跳蚱蜢—— 明 · 钱宰《春日闲居》 译文:青青的草丛中蚱蜢蹦蹦跳跳。 7.关于蚱蜢的诗句谁云解疗饥,如虎得蚱蜢。 ——明·李之世 【羽甫兄采松花和茯苓作饼饵见贻诗以酬答】矫捷中流飞蚱蜢,峥嵘高峡锁风雷。——当代·陈永正 【望江南 锡 其一 斯奋同游清远】草晴跳蚱蜢,花暖困狸狌。 ——元末明初·钱宰 【春日闲居】安能随蚱蜢,跳踯在泥涂。——明·陈献章 【白雀群飞益高】迹溷尘中犹蚱蜢,身居物外悟蜉蝣。 ——清末民国初·潘榕 【望江梅 其二】草际跃过青蚱蜢,路旁蹲得老蟾蜍。——清末近现代初·高燮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三十】小妹捉蚱蜢,荆棘创其指。 ——近现代·汪精卫 【比那莲山杂诗四首 其一 山中即事】噤口讶观吞蚱蜢,缩身未敢试槟榔。——当代·陈振家 【山居杂咏六首 其四】身小蹦高怔蚱蜢,足多行笨笑蜈蚣。 ——当代·陈振家 【看虫】草间红背籽蚱蜢,田埂手电照泥蛙。——当代·秦鸿 【如玉歌】真个小舟如蚱蜢,难凭杯酒遣离悰。 ——当代·蔡淑萍 【浣溪沙 其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