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关于彩虹的诗句要诗或词,表明谁写的最好是《诗经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 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小楼西角断虹明。 —— 欧阳修《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 —— 黄庭坚《念奴娇·断虹霁雨》 晚虹斜日塞天昏,一半山川带雨痕。 —— 雍陶《塞路初晴》 粉图珍裘五云色,晔如晴天散彩虹。 —— 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雨霁彩虹卧,半夜水明楼。 —— 赵善括《水调歌头》 香炉初上日,瀑水喷成虹。 ——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 2.为什么虹是虫字边的呢,有什么来历吗古人将虹看作虫,是不吉利的象征,所以用虫字旁, 在中国古代,彩虹是不吉利的预兆,古人认为虹是一种虫,名叫螮蝀或霓蝀,古书《诗经·鄘风·霓蝀中就》有云:霓蝀在东,莫之敢指。意思是说在天空的东方若出现彩虹,人们就不要用手指它,否则不吉利的事情将会降临。 虹,拼音:[ hóng ]。 释义:大气中一种光的现象,天空中的小水珠经日光照射发生折射和反射作用而形成的弧形彩带,由外圈至内圈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出现在和太阳相对着的方向,也叫彩虹。 扩展资料: 部分偏旁及含义: 【虫】多与蛇有关,上文已述。又作为“烛”(“昆”虫”之“昆”的本字)的省形,与昆虫类有关。如:蟊、蠹、蠢、蚕、螽等不省。“蚊”、“蜂”等则省形。 【气】与气有关。如:氛,雾气。 【木】与树木或木材有关。如:样,橡树籽。枉,弯曲。成语有:“矫枉过正”。 【鸟】与鸟类有关。如:鸣,鸟叫。鸿,鸿雁。 【页】(xié)与人头有关。如:颇,偏头。顾,回头。 【行】与道路有关。如:行,本义为道路。《诗经·七月》:“遵彼微行。” 【心】与心理情感有关。如:惟,思维。慢,怠慢。忽,忘记。怪,感到奇怪。 【隹】(zhu)也与鸟类有关。如:雕,一种猛禽。雄,本指牡鸟。雅,古“鸦”字。 【鱼】与鱼类有关。如:鲠,鱼骨。鲍,咸鱼。 【羽】与羽毛翅翼有关。如:翁,鸟颈羽毛。翠,一种青羽毛的水鸟。 【酉】与酒或酒坛有关。如:醒,醉后恢复正常状态。酸,酸酒。醢,肉酱。 3.急求关于彩虹的诗句楚 辞 远游 (屈原) “建雄虹之采旄兮,五色杂而炫耀。” (全文)(全文) 篆文中的虹字和今天的简化字几乎一样了,“虹,螮蝀也,状似虫。从虫,工声。”(《说文解字》) 从虫,表明古人认为虹是一种类似长蛇的生物或者神物。古人甚至认为虹也分为雌雄两种,“虹双出,色鲜盛者为雄,雄曰虹。暗者为雌,雌曰霓。”(《尔雅.释天》疏)屈原就在《楚辞远游》中唱道:“建雄虹之采旄兮,五色杂而炫耀”,又在《九章悲回风》中叹道:“上高岩之峭岸兮,处雌霓之标颠”。这样看来,色彩鲜艳的为雄虹,颜色黯淡的是雌虹,称之为霓。实际上,自然界确实经常出现两条彩虹同时出现的美景。现代科学称之为主虹和副虹,主虹是指阳光通过大量小水滴,经过一次反射和两次折射形成的光谱排列,色带排列外红内紫,色彩较为鲜艳;而副虹是阳光经过两次折射和两次反射形成,位于虹的外圈,色带排列外紫内红,色彩要暗淡得多。还有一种雾气上形成的虹,颜色很淡,通常呈白色,古人同样归类于霓,所以说“霓,屈虹,青赤或白色,阴气也。”(《说文解字》) 4.彩虹禁忌有些什么雨后出彩虹,本属正常的自然现象。 但在旧时一般迷信者眼里,却认为这是天意的显现,是神灵的兆示。民间对于雨后彩虹的禁忌,可谓由来已久。 《诗经》中指出,在天空的东方如果出现彩虹,人们不要用手指它,否则,大灾将会降临。 在民间,美丽的彩虹怎么会是不祥之兆呢? 虹,又叫霓,雌雄虹合称虹霓,《山海经》说虹有双头,意为雌雄同体相交之意。 因此,虹之出现,预示着不吉。《后汉书》还记载灵帝中平六年、献帝初平元年两次“白虹贯日”,注引《春秋感精符》:白虹贯日,“国多死孽,天子命绝,大臣为祸,主将见杀。” 又《艺文类聚》引《烈士传》:“荆何为燕太子谋刺秦王,白虹贯日。”所以,这显然也是不祥的征兆。 在南阳民间,人们相信,如果彩虹出现在天空的南面和北面,那么就意味着灾难要来临,世人深以此为忌。而东方和西方如果出现彩虹,则预示着天气不风则雨。 流传于宛地的俗谤日:“东虹呼雷西虹雨,南虹北虹涨大水。”“南虹出来卖儿女,北虹出来大杀大砍。” 从这些流传的有关虹的谙语中,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人们对于彩虹出现的不同方位对气候的影响变化的归纳总结,同时也能够从中清楚地看出广大民众对于彩虹的敬畏心理和颇觉神秘的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