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容做错事认识到错误的诗句有什么1. 蒙雪知何日,凭楼望北吟。 ——《送迁客》栖蟾 2.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苏轼 3.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李商隐 4.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晏殊 5.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摊破浣溪沙》纳兰性德 6.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李商隐 7.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明良记》杨仪 8.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诗》颜真卿 9.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10. 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题禅院》杜牧 11. 苍天变化谁料得,万事反覆何所无。——《杜鹃行》杜甫 12. 当时底事匆匆去?悔不载扁舟。——《眼儿媚·一寸横波惹春留》厉鹗 13. 往事空馀元昊骨,壮心思上李陵台。——《夏城坐雨》李梦阳 14.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杂诗》杜秋娘 15.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钗头凤》陆游 2. 关于错误的诗歌《错误》赏析 郑愁予的《错误》这首小诗,轻巧清隽,是一首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佳作。 如果说,郑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鸣、最能打动人心灵深处的地方,莫过于美与情,那么《错误》这首诗可谓其中的佼佼者,为诗人奠定了他在台湾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初看这首诗时,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它的中国性。 这是一首绝对的中国诗,是一首属于中国人的诗,讲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故事。因此,这首诗的外壳虽标榜着学习西方技巧的现代派,但它所传达出的更深一层的中国传统意识是不可置疑的。 《错误》一诗,承受的可说是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传统。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留下了独守空闺的女子,日以继夜地等待着、盼望着情人"我"的归来。 然而女子痴痴的深情却换来了漫长又百般无聊的等待。所以,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消息,没有满天飞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着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去看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 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又悠长深远。终于"我"回来了,达达的马蹄声对她而言是美丽的,因为日盼夜 盼的心上人归来了,但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 因为"我"只不过是过路罢了,而不是"归人"。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或许,有些人会把诗中的"我"理解为浪子无家可归的悲哀,而这种理解是未尝不可的。处在那个动荡时代的台湾人的心态是一种漂泊,等待着一天能够有个定位,他们在台湾岛上仅是一个过客,想着有一天能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 然而,由于政治缘故,他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因而产生出失落惆怅之感。不过,如果尝试把郑愁予的其他诗作与《错误》相对比的话,不难找出有力的旁证。 如郑愁予《情妇》中"我想,寂寥与等待,对妇人是好的"和"因我不是常常回家大那种人"两行,皆表现出女子深守闺中,等待主人公归来的主题。另一首诗《窗外的女奴》中"我是南面的神,裸着的臂用纱样的黑夜缠绕。 于是,垂在腕上的星星是我的女奴" 亦透露了女子在冷清寂寞的悠长岁月中,空等着男子归来的凄凉心境。 《错误》这首诗共九行,九十四个字,全篇幅不长,但所表现的艺术技巧不仅被人称道,更被人在口头上传诵。 从结构上看,隐含着纵横两条线索。明显可见的纵线是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 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 这种写法与柳宗元《江雪》中从"千山鸟飞绝"的大景,最后落墨在渔翁独钓江心的小景上的空间处理,颇有相似之处,将诗情层层推向高潮。 从横线来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我"从江南走至女子的处所也不进去,女子期盼的"容颜如莲花开落",等待的炽情变成了心灰意冷。最后两句本应该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所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在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小倒装句。 这样的安排,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发出光彩。 这首诗另一动人之处是其语言之美,特别是"美丽的错误"数字。 这句话原本就是矛盾的,"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 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转,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清劲跌宕之势。若与此诗的中国性联想,又似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所表现的意境。 同时,郑愁予在诗中还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如"莲花"、"柳絮"、"马蹄"、"春帏",特别是"东风"这一意象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意,再再表现了郑愁予中国性的最根本的所在。 杨牧在《郑愁予传奇》的长篇文章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绝对地现代的",强调了郑愁予诗歌语言的中国化,从而体现了中国的思想与情感。文字纯净是这首诗的另一个优点。 郑愁予在谈论写诗技巧时,说:"写诗要忠诚,对自己诚,而不是唬唬人的,如果写的东西连自己都不确定,那就是不忠实。"因而郑愁予的《错误》强调纯净利落,清新轻灵,不在文字上玩弄游戏,或堆砌词藻,竭力以最忠实的文字展示诗人最忠实的感情。 这是一首真实、真情的诗。《错误》至今仍能打动无数读者的心弦,我想最重要的因素不在于以词藻取胜,而是以它内在的情感感动人。 这种情感不伪装、不雕饰,在诗中使情景和谐一致,产生了意味不尽的艺术感染力。 3. 有关正确对待错误的名言警句错误是真理的邻居,因此它欺骗了我们。 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尘世上的一切都免不了错误的。 错误犹如一种引力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 ——爱默生【美】 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 ——黑格尔【德】 短时期的挫折比短时间的成功好。 ——毕达哥拉斯【古希腊】 对勇气的最大考验,就是看一个人能否做到败而不馁。 ——英格索尔【美】 我觉得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 ----- 鲁 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孟子》 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 ----- 贝 多 芬 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 爱 迪 生 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爱因斯坦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 郑 板 桥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 梁 启 超 “不耻最后”。即使慢,弛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 鲁 迅 给孩子多多提供尝试机会也是实施挫折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孩子一旦被剥夺了尝试的机会,也就等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因此也不可能迈向成功之路。 ——德国著名教育专家 舒马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