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国风.王风.黍离》中,作者为什么写“彼稷之苗这首诗在抒发对西周灭亡的沉痛时,首先出现的是生长茂盛的农作物,而庄稼生长的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庙公室.这种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自然使诗人陷人悲哀之中,行进的脚步变得迟缓.三章反复出现“行迈靡靡”的诗句,用脚步的迟缓引出心情的沉痛. 这首诗采用的是递进式的写景抒情笔法.出现的景物依次是“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农作物的部位暗合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先有苗、再有穗、最后有了颗粒.作者抒发沉痛之情时,依次是“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变得越来越强烈,也更加痛苦. 作者忧国忧民,伤时悯乱,最后向天发问:这种历史悲剧是谁造成的,由谁来承担西周灭亡的历史责任,诗的作者非常清楚.他不把问题的答案明确说出,而是采用质问的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更加强烈,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2.疆场翼翼,黍稷彧彧出自《小雅·信南山》,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疆场翼翼,黍稷彧彧 ”意思是田地的疆界齐齐整整,小米高粱多茁壮茂盛。“彧彧其文 馥馥其芳”的释义:文采华丽的像美好的容貌,香气四处飘散。 这是一首描写周王祭祖祈福的乐歌,侧重于对农业生产的描绘,表现出周朝作为一个农耕社会的文化特色。 原文如下: 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畇畇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 上天同云。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 疆埸翼翼,黍稷彧彧。曾孙之穑,以为酒食。畀我尸宾,寿考万年。 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是剥是菹,献之皇祖。曾孙寿考,受天之祜。 祭以清酒,从以骍牡,享于祖考。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 是烝是享,苾苾芬芬。祀事孔明,先祖是皇。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译文如下: 终南山山势绵延不断,这里是大禹所辟地盘。成片的原野平展整齐,后代子孙们在此垦田。划分地界又开掘沟渠,田陇纵横向四方伸展。 冬日的阴云密布天上,那雪花坠落纷纷扬扬。再加上细雨溟溟濛濛,那水分如此丰沛足量,滋润大地并沾溉四方,让我们庄稼蓬勃生长。 田地的疆界齐齐整整,小米高粱多茁壮茂盛。子孙们如今获得丰收,酒食用谷物制作而成。可奉献神尸款待宾朋,愿神灵保佑赐我长生。 大田中间有居住房屋,田埂边长着瓜果菜蔬。削皮切块腌渍成咸菜,去奉献给伟大的先祖。他们的后代福寿无疆,都是依赖上天的赐福。 祭坛上满杯清酒倾倒,再供奉公牛色红如枣,先祖灵前将祭品献好。操起缀有金铃的鸾刀,剥开牺牲公牛的皮毛,取出它的鲜血和脂膏。 于是进行冬祭献祭品,它们散发出阵阵芳香。仪式庄重而有条不紊,列祖列宗们驾临徜徉。愿神灵赐以宏福无量,子孙们享福万寿无疆。 扩展资料: 这首诗与《小雅·楚茨》同属周王室祭祖祈福的乐歌。但二者也有不同:《小雅·楚茨》言“以往烝尝”,乃兼写秋冬二祭; 而此篇单言“是烝是享”,则仅写岁末之冬祭。烝祭是一年的农事完毕以后的最后一次祭典,周人以农立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奉播植百谷的农神后稷为始祖,为了取得丰收,经常举行祭祀活动,而在年终的祭歌中着力歌唱农事,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毛诗序》称:“《信南山》,刺幽王也。不能修成王之业,疆理天下,以奉禹功,故君子思古焉。”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小雅·信南山 3.稷对人体有什么好处稷不宜入食,食了会发病。 《诗经》记载,稷是五谷 之长。李时珍说:稷与黍是一类二种,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 稷可 做饭,黍可酿酒。如稻谷有粳与糯一样。 陈藏器独指黑黍为稷,这是 偏见。稷黍之苗似粟而短小有毛,结子成枝而散状,粒如粟而光滑。 三月下种,五六月可收,也有七八月收的。 颜色有红、白、黄、黑数 种,黑者禾稍高,俗呼为黍子,不再称稷。 北方气候寒冷,种植的带 补性。河西气候稍暖的地方产的,颗粒尤硬。 稷熟最早,做饭疏爽香 美,为五谷之长而属土,故以此祭谷神。上古以厉山氏之子为稷主, 至成汤始易以后稷,都为农业发展做过贡献。 李时珍说:稷黍之苗虽颇似粟而结子不同。粟穗丛聚攒簇,稷黍 之粒疏散成枝。 孙思邈谓为粟,是错的。芦榇即蜀黍,茎苗高大如 芦。 今祭祀者,不知道稷就是黍之不黏者,往往以芦榇为稷,因此吴 瑞也沿其错而错了,在此说明。 稷米 味甘,性寒,无毒。 孟诜曰:多食易引发疾病,不能与瓤子同 食,也不能与附子同食。 益气补虚。 清热,解丹石热毒、苦瓤毒。做饭食能健脾胃。 能凉 血解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