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拜是哪个民族的诗人阿拜 哈萨克族伟大的思想家 作家 作曲家 (1845-1904) 内容待续 阿拜(Абай құнанбай ұлы )(1845-1904) 出生于中亚细亚成吉思汗山区托布克特部落,是哈萨克族的著名诗人,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近代哈萨克书面文学的奠基人,他把哈萨克诗歌推向一个新的高潮。他创作了大量的诗歌、长诗、散文和哲学作品,主要作品有《我当了部落头人》、《假如你心中有智慧之光》、《玛赫苏特》、《艾孜木》等。他的诗既富有哲理性,又富有战斗性,无论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他对哈萨克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哈萨克伟大诗人阿拜爸爸资料阿拜,原名伊布拉希姆.库南巴耶夫(1845~1904),生于哈萨克斯坦谢米州青格斯山区卡斯卡布拉克山乡。 哈萨克伟大的诗人、作曲家、哲学家、经典作家。他从小就背哈萨克民间史诗,传说充实了自己的文学知识.还在童年时代,阿拜就对哈萨克阿依特斯艺术,即兴吟诗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凡遇节日集会,家乡中举行对唱或阿肯弹奏冬不拉即兴演唱时,他总要设法参加。有时也试着即兴吟诗。 遗憾的是,阿拜童年时代的诗作已经很难找到,只有不多的后几首收进他的诗集中。后来他自学了波斯语,阿拉伯语,俄语读了很多书,认识了东方的诗人和欧洲的思想.阿拜的家庭是中玉兹托不克特部落中的望族.曾祖父额尔格孜拜(irghezbay)和祖父约斯坎拜(oskenbay),都曾在部落里担任过领导职务.阿拜的父亲库南拜这一代,可以算这个家族的鼎盛时期.库南拜本人在晚年曾去麦加朝觐.他在那里住了半年,亲自监督修建了一所可容纳一百多人的旅馆,专供到麦加朝觐的人免费住宿.为了扩大他的影响,旅馆正式命名为"库南拜的塔克亚"(是表明库南拜的帽子的意思)。 阿拜的母亲乌丽江出身于喀拉柯色克部落中的别尔特斯家族。这个家族的人素以性格爽朗,幽默健谈着称。 从乌丽江的性格中可以看到这种气质。她不但为人正直,通情达理,而且举止风雅,待人和谐可亲。 这对童年时代的阿拜产生了深刻影响。阿拜能够成为伟大的诗人,思想家,和母亲的精心教育是分不开的。 另外,阿拜的祖母也是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她对孩提时代的阿拜爱护备至。 阿拜能够在封建礼教的熏染中健康地成长,也多受益于祖母的关心和爱护。 3.哈萨克伟大诗人阿拜爸爸资料阿拜,原名伊布拉希姆.库南巴耶夫(1845~1904),生于哈萨克斯坦谢米州青格斯山区卡斯卡布拉克山乡。 哈萨克伟大的诗人、作曲家、哲学家、经典作家。他从小就背哈萨克民间史诗,传说充实了自己的文学知识.还在童年时代,阿拜就对哈萨克阿依特斯艺术,即兴吟诗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凡遇节日集会,家乡中举行对唱或阿肯弹奏冬不拉即兴演唱时,他总要设法参加。有时也试着即兴吟诗。 遗憾的是,阿拜童年时代的诗作已经很难找到,只有不多的后几首收进他的诗集中。后来他自学了波斯语,阿拉伯语,俄语读了很多书,认识了东方的诗人和欧洲的思想.阿拜的家庭是中玉兹托不克特部落中的望族.曾祖父额尔格孜拜(irghezbay)和祖父约斯坎拜(oskenbay),都曾在部落里担任过领导职务.阿拜的父亲库南拜这一代,可以算这个家族的鼎盛时期.库南拜本人在晚年曾去麦加朝觐.他在那里住了半年,亲自监督修建了一所可容纳一百多人的旅馆,专供到麦加朝觐的人免费住宿.为了扩大他的影响,旅馆正式命名为"库南拜的塔克亚"(是表明库南拜的帽子的意思)。 阿拜的母亲乌丽江出身于喀拉柯色克部落中的别尔特斯家族。这个家族的人素以性格爽朗,幽默健谈着称。 从乌丽江的性格中可以看到这种气质。她不但为人正直,通情达理,而且举止风雅,待人和谐可亲。 这对童年时代的阿拜产生了深刻影响。阿拜能够成为伟大的诗人,思想家,和母亲的精心教育是分不开的。 另外,阿拜的祖母也是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她对孩提时代的阿拜爱护备至。 阿拜能够在封建礼教的熏染中健康地成长,也多受益于祖母的关心和爱护。 4.著名小说(阿拜之路)的主要内容阿拜之路》是哈萨克杰出作家阿拜学奠基人穆合塔尔根据哈萨克诗圣阿拜的生平事迹创作的历史小说。由于作者的祖父是阿拜的挚友,作者童年便接触了阿拜的诗 阿拜(9张) 歌,并从小学时代开始注意搜集阿拜的各类作品及有关阿拜的各种资料。他是在充分掌握了阿拜生平的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从事创作的。小说出版后获得了前苏联国家最高奖及列宁文学奖。在半个世纪的过程中被译成一百多种文学。《阿拜之路》受到世人普遍关注,不仅因为它是二十世纪的经典作品,还因为它具有不可多得的文献价值(作者在一次座谈会上曾说:这部小说也可以作为历史学家的参考资料。哈萨克斯坦科学院第一任院长萨特巴耶夫说:任何一位要研究哈萨克渊源的学者都不能无视这本书。我国的哈萨克读者把《阿拜之路》当作哈萨克的红楼梦。解放初期有成就的哈萨克作家大都是受《阿拜之路》的影响从事创作的。哈萨克斯坦政府非常重视《阿拜之路》在我国的翻译出版。2004年9月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馆和该书出版单位共同举办了出版座谈会,哈萨克斯坦曾派专人参加。哈萨克斯坦驻华大使扎内别克在会上说:我相信本书中文版的出版。会对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增进友谊做出贡献。 中文版《阿拜之路》是哈拜(哈焕章)多年翻译成果。译著上同时署名的高顺芳是哈拜的夫人。她承担了搜集与查询等工作。并协助哈拜完成了第一部两卷的誊写与通读。 5.哈萨克族古代诗歌中较为著名的是哈萨克族诗歌讲究格律,通常每段两行或四行,每行多为七或十一个音节,有多种押韵方式:“夏勒斯吾衣卡斯”是隔行押韵,即一、三行押一韵,二、四行押另一韵;“哈拉乌令吾衣卡斯”是一、二、四行押同一韵;“吉尔吾衣卡斯”是一、二、三行押韵,第四行不限,而五、六、七行又必须与一、二、三行押同一韵,以此类推。 此外,还有其他形式。各种韵律在一首长诗中可以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变换使用。 哈萨克族人民酷爱诗歌,并擅长即兴创作。听阿肯弹奏冬不拉演唱长诗或对唱、赛诗,对哈萨克人来说,是一种艺术享受。 书面文学:哈萨克族在古代曾使用过古突厥文(鄂尔浑—叶尼塞文)、回鹘文,最后改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而制订的哈萨克文。由于历史、社会、宗教及游牧生产方式等原因,保存下来的书面古典文学作品不多。 11世纪突厥语学者马合木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语辞典》中搜集有哈萨克族古典文学的片断珍品。中亚哈萨克诗人阿拜??库南巴依(1845~1904)是近代哈萨克文学的奠基人,对中国哈萨克族书面文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叶,涌现了阿合特??乌娄木吉(1867~1940)、努斯甫别克霍加??夏依克斯拉木(1857~1937)、库岱克??玛拉尔拜(1888~1939)等一批在本民族中享有盛誉的诗人兼歌手。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唐加勒克??朱勒迪是最早活跃在诗坛的诗人,他以诗歌为武器,向反动统治阶级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监狱》、《致看守者》、《这是什么时代》等诗篇,具有十分鲜明的战斗性和时代精神。阿斯哈尔??塔塔乃的叙事诗《玛勒比卡传》则从妇女的角度发出了对旧制度的控诉。 40年代初期,阿斯哈尔??塔塔乃的话剧《祝愿》、《彩礼》,杜别克??恰里根拜的短篇小说《穷学生的遭遇》、《爱情悲剧》,话剧《喀斯克尔科》,为哈萨克小说、戏剧作品的先河。1944年,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爆发了以反抗国民党暴政的“三区革命”,“三区政府”先后创办了《战斗》、《知识春光》、《启明星》、《同盟》等刊物,热合迈土拉、库尔班阿里、哈吉乌买尔??夏布坦等人是这一时期的文坛新秀。 在此前后,哈萨克语创作和演出戏剧的活动也开始活跃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