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武大帝的传说 谁知道,关于真武大帝留下的名句 或者传说先介绍真武大帝是何方神圣吧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全称真武荡魔大帝,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 现在武当山信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经中称他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民间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 明朝以后,在全国影响极大,近代民间信仰尤为普遍。真武大帝也称玄武、玄龙,盘古之子,于玉帝退位后任第三任天帝,生有炎黄二帝。 曾降世为伏羲,为龙身,中华之祖龙。真武大帝的来历据《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净乐国王善胜皇后之子。 皇后梦而吞日,觉而怀孕,经一十四月及四百余辰,降诞于王宫。后既长成,遂舍家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历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 玉皇有诏,封为太玄,镇于北方。《佑圣咒》称真武大帝是「太阴化生,水位之精。 虚危上应,龟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慑万灵」。 因此,真武大帝属水,当能治水降火,解除水火之患。明代宫内多建真武庙就为祈免水火之灾。 真武大帝的传说武当山为什么叫“武当山”?这里面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那还是在远古黄帝时代,在西边大海的那一面,有一个美丽的国家,名叫净乐国。 这里国泰民安,富足强盛,人们都过着丰衣足食的日子。净乐国有个善胜皇后,她为人和善,心地善良。 一天,善胜皇后正在花园里散步,忽然觉得天色格外明亮,树木格外青翠,花草也分外的芳香。她正在惊异这是怎么回事,就听得空中一声巨响,只见天空开了一个门,天上的神仙捧出一个红红的太阳,向下一扔,一道金光闪烁,那太阳就变成了一个如珠子一般大小、通红透亮的果子,飘着异香,哧溜钻进了善胜皇后的嘴里,转瞬间就滑落到她的肚子里。 顿时,善胜皇后觉得周身畅快,天地也现出了美丽的霞光。从此善胜皇后就有了身孕。 经过十四个月的孕育,在黄帝紫云元年三月初三的正午时分,善胜皇后感到肚子痛,这时天光乍现,善胜皇后的左肋裂开一个口子,从里面跳出一个又白又胖的娃娃。 原来这是太上老君为了拯救人类,便化作太阳的精灵,降生到了人世,变成了真武大帝。 真武大帝天生聪明,能够过目成诵。他还学得了一身好武艺。 可是,他偏偏不肯继承王位,总是想着求仙学道,铲除天下妖魔,开创美好的世界。这一天,他在花园中遇到一位紫衣道人,紫衣道人对他说:“你要想得道成仙,就必须远离红尘世界。” 紫衣道人指点真武,在大海的东面,有一座仙山,是修道的好地方。说罢,紫衣道人就消失在花丛之中。 原来这是玉清圣祖紫元君的化身,她被真武的决心所感动,特来超度他的。于是,真武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父母,抛去皇家生活,独自乘船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大海东面的那座仙山。 那一年真武才十五岁。却说善胜皇后舍不得儿子离开,儿子在前面走,她就在后面追,一直追到一个山坡上,就看到真武正往对面的山坡上爬。 “儿呀,你快回来!”皇后哭着连声呼唤,她喊了十八声,下了十八步,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下十八盘”。“娘啊,我决心修炼,决不回皇宫。” 真武连应了十八声,上了十八步,后人就把这个地方叫“上十八盘”。善胜皇后心急如焚,拼命追赶,一把抓住了真武的衣角,非要他回皇宫不可。 真武爱母亲,可是又不肯改变自己的志向。于是他就拔出宝剑,在衣角上轻轻一划,把衣角割断了。 善胜皇后不由得松了手,那一片衣角就随风飘落,落到汉江中,变成了“大袍山”和“小袍山”。怎么能眼见着自己的儿子就这样丢失呢?善胜皇后继续拼命地追赶,一心要把儿子拉回来。 真武挥起宝剑照身后的大山劈去,一声巨响,就把山峰劈成了两半,中间现出一条河来。他们母子就被这条河分隔在两岸。 后来这条河被人们称作“剑河”。 善胜皇后见拉不回儿子,痛哭不止,泪如雨下,竟把地面冲出了个大坑,人们就把这个水池叫“滴泪池”。 真武大帝终于登上了山顶。他苦修了几年,可是仍不能得道成仙,不免有些灰心丧气,觉得还不如回国继承王位,尽享荣华富贵。 这样想着,他就向山下走去。走到半山腰,前面突然出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她正坐在一口水井旁边,双手握着个铁杵,不紧不慢地磨着。 真武大帝觉得很奇怪,就上前问老人磨铁杵做什么?老太太头不抬,手不停,回答道:“我想把它磨成一根绣花针。” 真武觉得好笑,说:“您怎么这么愚蠢呀!就是您磨到死,也不能把它磨成绣花针。 您别白费力气了。” 老太太既不生气,也不停手,只是慢悠悠地说:“我磨一点,这个铁杵就细一点,总有一天我会把它磨成绣花针的。” 真武闻听此言,心中忽然一亮,寻思到:“修仙求道不也是和这铁杵磨针的道理一样吗?”他正要感谢老太太的点化,一转身,却见老太太已经坐在了云头,正向他点头微笑呢!原来,这是紫元君前来点化真武大帝。直到今天,在“磨针井”的大殿门前,还插着两根铁杵,据说这就是紫元君留下的。 从此,真武大帝翻然省悟。他回到山中,在南岩上刻苦修炼。 他端然静坐,任凭飞鸟在头上做窝;任凭荆棘穿透他的脚掌,长成大树,他。 2.想找几句关于武当山的诗句001 山林古刹 西夏名兰 宁夏平罗武当山庙 002 剑台双树直 丹进百泉通 武当山:王镕题赐剑台,在紫霄宫斜对面 003 入门俱法界 出路即尘氛 武当山:闫继迪题玄岳门 004 山疑鞭石就 室似凿空悬 武当山:王世贞题雷神洞,在南岩南天门下 005 希夷丹气满 邋遢剑光妍 武当山:贾大亨题皇经堂。 希夷:即陈抟 006 仙宫悬石壁 道室插云巅 武当山:代时宗题南岩,在天柱峰下紫霄岩 007 上去切莫大意 下来须要小心 湖北武当山南天门 008 父生天天长地久 母生地地久天长 武当山:紫霄宫父母殿 009 好大胆敢来见我 快回头切莫害人 湖北武当山朝山神道治世玄岳坊 010 榔梅初结三春实 芝草还开五色花 武当山:榔梅祠,在武当健人峰山麓 011 门裂双岩容马度 天开一径许人通 武当山:洪异圣题三天门,在武当山天柱峰 012 捧圣神回山寂寂 插梅人去水悠悠 武当山:沐昕题五龙宫,在天柱峰西北五峰 013 七十二峰朝金顶 二十四涧水长流 武当山:金顶,在主峰天柱峰上 014 千层楼阁空中起 万迭云山足下环 武当山:胡宗宪题仙关,宋代仙关在武当 015 千嶂雾深银作海 九霄云净玉为关 武当山:王世贞题皇经堂 016 日吐金芝朝五老 烟横玉带绕三公 武当山:揭傒斯题皇经堂,位于金顶 017 四大名山皆拱极 五方仙岳共朝宗 武当山:方外题金顶。皆拱极、共朝宗 018 伟人东来气尽紫 樵歌西去云腾霄 武当山:贺龙、柳直荀题紫霄宫 019 未上灵山成胜就 先从净地炼心愿 武当山:南岩 020 虚室光浮青鸟去 洞箫声彻彩鸾飞 武当山:沐昕题琼台,在天柱峰后 021 烟峦八百逢嵩岳 云洞三千接泰华 武当山:施笃臣题金顶。 八百:古有八百里 022 功成武当名扬梵地 积善南岩德比苍天 武当山:紫霄宫,位于武当山展旗峰山麓 023 东土圣人曾向吾门求至道 西方佛子还于我国悟真空 武当山:太和宫 024 龙章三卷讽颂皇经天现瑞 凤篆五品敬谈玉典地呈祥 武当山:皇经堂 025 神灵布沧浪祖考祈求有我 恩德满乾坤民众信仰无疆 武当山:太和宫,位于金顶 026 三世有缘人涉水登山朝灵境 一声无量佛惊天动地震玄都 武当山:紫霄宫。玄都:玄武大帝之仙都 027 金阙绕红云现十七光而道冠神佛 玉京凝紫气历三千劫而位极人天 武当山:金顶。 历三千劫:道教称真武大帝 028 道步清虚位登九五金阙化身于九秋九 德居太上尘遍三千皇宫毓秀于三月三 武当山:磨针井,位于武当山西南 029 跣足云为履游三界踏破真空佛号西方无量 披发天作冠荫九州覆冒实境道称北极至尊 武当山:紫霄宫。 3.赞美武当山的句子有哪些1. 武当福地天生就,琼阁仙山有美名。雾绕云缠峰翠秀,游人自在画中行。 2. 它拔地参天,气势磅礴,最高处是五个形状各异的山峰,在靠北面的两座山峰间有一座长长的吊桥相连,顿时使山峰有了风景的亮点,激起了我们的攀登兴趣.书上说古武当山主峰是五个高大的仙人在聚会. 3. 二零零九年三月二十六日至二十九日,余随同事一起去十堰开会,闲暇游览道教圣地武当山,且天公作美,晨降大雪,此时此景对于在南方工作的我来说是极为少见,兴奋之余仍有记。 4. 鬼斧神工武当山,意犹未尽不思还,风光无限平地起,自然景观不一般。 5. 一阶阶的台阶慢慢从我们的脚下离去,一阶阶的台阶连缀成了身后连绵上升的路,一阶阶的台阶把我们缓缓送入古武当山的胸怀. 6. 中国的伟大历史,依然留存在武当山。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派遣,我们到这里……确实对我个人来说,无论从精神上,还是从体力上,都是一次无与伦比的经历。 7. 武当山的魅力在于她的气势,武当山的神韵在于她的内涵,难怪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骚客不吝笔墨赞美武当山,留下了数不清的佳句名言。 8. 当时也没有看出什么名堂,就匆匆而过,但后来从《太》书中得知,磨针石就是我们大家熟知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故事,没想到我们邯郸的武当山还是这个著名故事的发源地,但故事中的主人公不是我们所知道的诗仙李白,而是道教传说中的道教鼻祖――真武大帝. 9. 不觉又到一座石板小房前,旁边立一块板状巨石路标,箭头左边指向:通天壁,右边指向:盘龙道.登顶心切,无疑选择“通天壁”离峰顶最近,直通山顶.武当山真是美不胜收! 10. 武当山头松柏长,武当武术,中华瑰宝。 11. 七十二峰朝天柱,曾闻一峰独说不。我登武当看倔峰,背身昂首云横处。 12. 武当山,亦名 上山,又曰仙室。 13. 武当山自然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之一。因为这里融会了古代的智慧、历史的建筑和自然的美景。对我个人来说,这三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为居住在都市和现代氛围中的人,提供了一个天然、宁静的场所。这次考察使我非常荣幸,而且深受感动。 14. 春天的武当山清泉飞流直下,正如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5. 秋天的武当山金顶被大雾笼罩着像夹在天地之间,上天也难下地也难,大雾把武当山拢住好像就是愚公移山时一到这个让人来一次就留恋往返的“天上仙境”,山下小溪叮叮咚咚的“打鼓”。 参考资料 : 4.武当派由张三丰于湖北均县武当山创立供奉真武大帝为主神,其教义与真武大帝 【真武大帝介绍】 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 现在武当山信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经中称他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民间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 明朝以后,在全国影响极大,近代民间信仰尤为普遍。 【真武大帝特征】 其一,为北方之神。 《楚辞·远游》注云:“玄武,北方神名。”《史记·天官书》曰:“北宫玄武,虚危,危为盖屋。” 《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北方黑帝,神名叶光纪,精为玄武。 ”而汉代人认为北方之神不只一位,而有三位,《淮南子·天文训》称其为颛顼、辰星、玄武。 因较为复杂,民众不易把握,故仍以玄武为北方之神。 其二,为水神。 根据阴阳五行来说,北方属水,故北方之神即为水神。五逸《九章怀句》云:“天龟水神。” 《后汉书·王梁传》曰:“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 ”《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北方七神之宿,实始于斗,镇北方,主风雨。” 因雨水为万物生存所必需,故玄武的水神属性,深受人们的信奉。 其三,为阴阳交感演化万物的象征。 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子,君子好逑,雄不独处,雌不孤居,玄武龟蛇,纠盘相扶,以明牝牡,毕竟相胥。 ”就是利用龟蛇纠盘的例子来说明阴阳必须相合的观点。 其四,为戈之事的主持者,勾陈大帝之重要支持,剑仙之道守护神,武学之人的护法者。灵龟为盾、玄蛇为剑,兵天剑修真的看守护者。 武当山道教最高尊神。因北方七宿(斗、牛、虚、危、室、壁)组成龟形,其下有腾蛇星,故 焦 蛇合体;位于北方,属水,其色玄,故称玄武。 玄武真君每每斩妖锄魔都御剑出行,就因为御剑天遁比腾云驾雾来的快。 其五,为司命之神。 龟因其寿命长而成为长寿和不死的象征,《史记·龟策列传》称其能导引咽气。《抱朴子》亦称其能导引,并曰:“城阳郄位少时行猎,坠空冢中,饥饿,见冢中先有大龟,数数回转,所向无常,张口吞气,或?a或仰。 乃试随龟所为,遂不复饥。”此外,北方玄武首宿即为斗宿,俗称南斗。 《星经》曰:“南斗云星,主天子寿命,亦宰相爵禄之位。”晋干宝《搜神记》中引用管辂的话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 既而人们相信祭拜南斗就可以增寿。 玄武的这些特性,不但赢得了社会各阶层的普遍信仰,而且还为唐宋以后玄武演变成道教大神奠定了基础。 【真武大帝相关记载】 玄武本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之总名。战国典籍已有记载。 《楚辞·远游》有"召玄武而奔属"之句洪兴祖《楚辞补注》卷五曰:"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 《礼记·曲礼》云:"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 "注曰:"行,军旅之出也。 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军行法之,作此举之于上,以指正四方,使戎阵整肃也。 " 《淮南子·天文》将此四方神与四天帝相配,称玄武为颛顼之僚佐,曰:"北方水也,其帝颛顼,其佐玄冥,……其神为辰星,其兽玄武。 " 纬书《河图》则视玄武为黑帝之精,称:"北方黑帝,神名叶光纪,精为玄武。 "又曰:"北方黑帝,体为玄武,其人夹面兑头,深目厚耳。" 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称老君李聃"左有十二青龙,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为之作护卫。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中之玄武形象仍为龟蛇,该书《续编》卷三云:"朱道士者,太和八年,常游庐山,憩之涧石,忽见蟠蛇如堆缯锦,俄变为巨龟,访之山叟,云是玄武。" 五代于逖《灵应录》又记人锄死龟蛇得祸的故事,据称此龟蛇即"玄武神也"。 【真武大帝的来历】 据《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变化之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净乐国王善胜皇后之子。皇后梦而吞日,觉而怀孕,经一十四月及四百余辰,降诞于王宫。 后既长成,遂舍家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历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 玉皇有诏,封为太玄,镇于北方。 玄武一词,原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总称。屈原《楚辞》之《远游》篇有句称,「召玄武而奔属」。 玄武七宿之形如龟蛇,故注称,「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北宋开宝年间,玄武神降于终南山。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封为翌盛将军。 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加封为翌圣保德真君,后为避圣祖赵玄朗之讳,改玄武为真武。 宋真宗、宋徽宗、南宋钦宗等屡有加封。元代大德七年(1303年)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 明成祖崇奉真武,御用的监、局、司、厂、库等衙门中,都建有真武庙,供奉真武大帝像。 永乐十年(1412年)又命隆平侯张信率军夫二十余万人大建武当山宫观群,使武当山真武大帝的香火达到了鼎盛。 七宿之中有斗宿。道教重视斗星崇拜,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是人从投胎之日起,就从南斗过渡到北斗。 人之生命寿夭均由北斗主其事。因此,人祈求延生长寿,都要奉祀真武大帝。 《佑圣咒》称真武大帝是「太阴化生,水位之精。虚危上应,龟蛇合形。 周。 5.真武大帝真武大帝在武当山修行,主要是因为: 1、武当山是仙山: 第一:武当山地处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属于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 终年气候温和,湿润多雨。远望武当,云雾缭绕,烟波浩空,山体若隐若现,恰如仙境一般。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环境幽深,云雾缥缈,是仙山的第一个条件。 第二:普通人要想像仙人一样长生不老,必须炼制食用长生不老的丹药。 而武当山就盛产名贵药材。《本草纲目》收集中草药1800种,有400多种产在武当山。 因此武当山自古就是人们心中的仙山。 2、玄武,是古代人们崇拜的星宿之一。 中国古人把北方的玄武当成水神,而把南方的太和山当作玄武的大本营,魏晋南北朝时期,武当山(1000多年前,武当山本来被人们称作“太和山”。 )就出现了有关玄武崇拜(与第一点有关)的经书。 3、北宋皇帝自称是以“火德之盛兆”得天下,古人相信,“水在火上,天下济济”,就是如果出现水在火上的景象,就意味着天下和谐太平,因此北宋皇室对水神“玄武”推崇备至。 4、北宋第三位皇帝真宗为了避祖父赵玄朗的名讳,改玄武为真武,册封其为“真武帝君”,从此“真武大帝”的称号一直沿用下来。 而真武修炼成仙的太和山也受到北宋皇室的尊崇,改名为武当山,意思是只有真武才当得起这座仙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