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哪些古典诗词形容声音的动听中国古代诗词中有以下三篇为“摹写声音至文”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原文: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 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 失势一落千丈强。 蹉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原文: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原文; 琵琶行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呜。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2.《诗经》是怎样描写伐木声的对于拟声词“丁丁”的解释,权威辞书历来都是一致的.且看《辞源》的注释:渭…或毛:zh“g侧茎切一象声词.【T:TZ」伐木声.《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唐宋时人常用以形容琴声、棋声、漏声、佩玉声等.宋王禹傅《小畜集》十七《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宜围棋,子声丁丁然.”由此观之,《射雕英雄传》中樵夫所说的“伐木ofng成ng'··…”,应读作一容拿是怎样.写伐木声的一;.吴校华、最近,许多电视台又在播放1983年版的《射雕英雄传》.在《华山论剑》第6集中,有“渔樵耕读”四人阻拦郭、黄上山的情节:樵夫正在劈柴,一边劈一边自言自语地说着“伐木改ng dTng……”,这样连续说了多遍.这时字幕上显示的是“伐木钉钉……”.我们认为樵夫的这句台词从读音上来说是有问题的.相应的字幕处理也有问题.“伐木丁丁”出自《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喂噢.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3.古典诗词中惊心动魄的声音1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琵琶行》 白居易 这段描写精彩至极!用了拟声的手法,表达出琵琶女弹奏琵琶的高超技巧,又通过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把声音形象的表现出来,“急雨”表现了情感激烈、气势之猛,“私语”表现了情感细腻,声音柔美,大珠小珠落玉盘表现了声音的圆润清脆,“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形容声音的变化和琵琶女情感的起伏。 2 黄山九龙瀑 (明)黄汝亨 九道寒冰泻遥岭,苍苔凝翠芙蓉冷。 白日时听雷雨声,丹崖倒挂蛟龙影。 3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赏析: 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 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 思非常独到。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不知不觉的又来到 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思想着这一年一度的春 色,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起,或淡或浓地萦回心头。 4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诗》 5 赠花卿 唐 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4.描写声音字的诗词《琵琶行》 中描写歌女弹琵琶那段词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早发白帝城》中描写猿啼声音的诗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登高》中描写落叶的声音诗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 李商隐《送千牛将军赴阙五十韵》 李白《古风》之五十四 齐瑟弹东吟,秦弦弄西音。 刘禹锡《伤秦妹行》 万松亭下清风满,秦声一曲此时闻。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虫子的声音耿翔虫子在《诗经》里练声,小题1:①展现故乡马坊悠久,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加深读者的认识;②引出下文,预示行文的内在结构,将当下对“虫子的声音”的感念与往昔的故乡生活情景相互交织;;③显示文章思想深沉、情感饱满的特点,为抒写浓郁的乡土情结和美好的故乡情愫张本。 小题2:(1)虫子的声音伴随着我,带给我真实的感动和向善的信念,保存了我内心的亮光,使我度过了艰苦的成长岁月。(2)当我在孤独中失去昂首面对现实的勇气时,虫子的声音给我的心灵带来了力量让我从现实的重围中拔脱出来。 小题3:(1)首尾呼应,显示文章结构圆合的特点。(2)运用反复手法,充分点醒文章的题目,突出虫子声音的亘古与持久。 (3)拨动读者的心灵琴弦,引发联想和想象,强化对乡土情结的抒写。小题4:(1)虫子的声音显示着一些幼小生命的存在,提醒人们要时刻给予重视与关爱。 (2)虫子的声音能够唤醒人们对故土生活的记忆,能够帮助人们回味曾经的情感体验。(3)虫子的声音抚慰着人们的心灵,带给人们一分向善的信念,甚至让失意的人获得精神上的拯救 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下列几种:1.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 有些句子,只要把其中的重要词语的含义搞清楚了,就可以推知整句的意思。2.从分析句子的结构入手。 有许多句子,分析其结构,如果是单句,先找准主、谓、宾,如果是复句,先找准其第一层,就可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3.从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对理解句子的含意至关重要。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具体地说,如果要求理解的句子是总领句,就要结合其领起的范围作答;如果是总结句,就要结合起总结的范围作分析;如果是重要的过渡句,就要联系其承上启下的文字作分析。 这种方法的本质,就是分析相关的语境。4.从分析其表达意图入手。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理解那些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用这种方法分析,便带有鉴赏的性质,因此留到“鉴赏”部分再作详细阐述。 小题3:试题分析:该题考的是结构上的,前后都有练声,自然是前后呼应。而“练声”这个词我们也要仔细品味,它给了我们无穷的联想和想象。 点评:作用题是现代文阅读中的重头戏,经常会考到,一般这种题要从两方面去回答,一个是内容,一个是结构,二者缺一不可。小题4: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紧扣文章主旨,联系文中所写的时代及作者在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感情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解读作者情感的钥匙。 其次,要紧扣原文中的表述进行分析,不主观附会。最后,分析要结合文本,符合文中所反映的事实,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归纳内容要点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两点:①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尽可能用原文中的重要词语组织答案,可以防止归纳的不准确;②防止要点遗漏,要点遗漏,答案便不完整,防止的方法就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