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40岁的古诗1、《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宋 苏轼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间。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翻译】极目远眺,马耳山跟九仙山巍峨雄壮、连绵起伏。脚下河流碧波荡漾仿佛与长天连成一线,高山耸立直入云间。站在长城高台眺望,顿觉心旷神怡,犹已超然物外。大雨忽至又很快停歇,清风拂来,不多时已是明月高照。 小溪中的鸥鹭安静的聚在一起。离去时身姿翩翩,仿似升起的缕缕轻烟。仕途多坎坷磨难,回首往事仿佛已隔千年。再难忘记这让人流连忘返的山水美景,杨柳依依,槐树葱郁,让人生怜。 【赏析】苏轼当时是四十不惑的年纪,写出这样的诗词,显然是注入了对于特定人生经历的特定感慨。他20岁左右的年纪就天下知名,但是在四十岁正当年的时候却被贬外地,终日慨叹“何日遣冯唐”,实在是“人事凄凉”啊! 2、《酬张少府》唐 王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翻译】人到晚年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自思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宽解衣带对着松风乘凉,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浦深处渔歌声音。 【赏析】在王维40岁的时候,他写了一首五律古诗,这首诗也就是他归隐山林的一个标记。在之前,王维有着强烈的报国心,也曾经得到了张九龄的重用。现在,张九龄在朝堂当中受到排挤被贬,远离朝堂。王维对张九龄的遭遇感到非常失望,而当时的大唐帝国正处于安史之乱的前夜。 所以王维也决定归隐山林,在诗歌佛法和大自然当中寻求诗意人生。作者当时才40岁,却声称自己是晚年,由此也表达出了作者本人的一种选择。他说自己“万事不关心”,实际上表达出了自己对于朝堂的失望,也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旷达、达观之感。 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翻译】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赏析】这首词就写于辛弃疾被贬职之后,抒发的都是他自己有理想抱负而不得实现的苦闷。辛弃疾大约40岁的年纪,常到博山游览,却无心欣赏美景。想到国家命运,想到自己的人生,兴之所至,笔之所至,就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当年不知愁,今日却“识尽愁滋味”。少年理想还在,但是并非一腔热血就能实现报国之志的! 4、《岁暮》南北朝 谢灵运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翻译】我怀着深重的忧虑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内心备受煎熬,长夜漫漫无尽头,天明迟迟盼不来,不堪忍受啊。明月照在积雪上,北风猛烈而且凄厉。没有永久的事物,都会随时间的消逝而亡。一年将要过去了,自己的生命也正受到无情的催逼。 【赏析】当时40多岁的谢灵运正在经历仕途不顺,被贬永嘉太守。谢灵运本是河南人,却被贬浙江永嘉,距离家乡越来越远。而在年关将近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生出几番思乡之情。在此时,谢灵运的仕途受到冲击,而且他自己也感受到年华的迅速逝去,再加上过年的时候所生出来的思乡之情。都让这个身在南方的北方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5、《哭孟浩然》唐 王维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翻译】老朋友我再也见不到了,汉水滔滔仍然日夜东流。请问襄阳遗老今在何方?江山依旧何人再游蔡州? 【赏析】在王维40岁的时候,写出了一首充满着悲伤情感的古诗,堪称是他最悲伤的一首唐诗了。原因很简单,因为此时他的好朋友孟浩然因病去世了。作者用尽可能平实的字眼,却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表达。虽然没有那种过分悲伤的情调,但是在这20个字当中却能够看得出王维对于唐诗写作的那种隐忍。 2.古代人生四十岁的感悟诗句1.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饮酒·十六》魏晋·陶渊明 翻译:行年渐至四十岁,长久隐居无所成。 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短歌行》魏晋·曹操 翻译: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3.岁月忽如流,行年向不惑。——《和陶渊明饮酒诗》宋·滕岑 翻译:岁月消逝,如流水一般,我的年纪也接近四十。 4.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五首·其二》清·赵翼 翻译: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芳百世。 5.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晏殊 翻译:作一首词曲喝着一杯美酒,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3.古人如何赞美四十不惑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三十而立:三十岁时,人当自立,这个立,原意是立身的意思,所谓立身,就是丈夫有栖身之所,有所业。而不是立志的意思! 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岁,应该业有所成,不会因为无业尔所困惑,并对人生或者事业有一定的把握和理解。 五十天命:孔子认为,人到了五十,人生之中的机运已经了解清楚,知道了生命的真谛。。 六十知耳顺:人到了六十岁,在孔子看来,耳顺之年应该是不远游,万事由之的时候,因此,不会因为很多尘事纷扰不休而觉得心有所役。同时,学就知名 “ 所从知天命至耳顺,学就知明,成圣之验也。未五十、六十之时,未能知天命、至耳顺也,则谓之“且”矣。” 七十随心所欲:经历知命。耳顺后,学业和心性到了很高的境界,或者说到了成圣德地步,自然随心所欲。 孔子所说的话,其实是从学业和个人修养的角度上来说的,今人赋予它很多其他的意义!也算是发扬光大了!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4.关于40岁的古诗1、《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宋 苏轼 前瞻马耳九仙山。 碧连天。晚云间。 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 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 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翻译】极目远眺,马耳山跟九仙山巍峨雄壮、连绵起伏。 脚下河流碧波荡漾仿佛与长天连成一线,高山耸立直入云间。站在长城高台眺望,顿觉心旷神怡,犹已超然物外。 大雨忽至又很快停歇,清风拂来,不多时已是明月高照。 小溪中的鸥鹭安静的聚在一起。 离去时身姿翩翩,仿似升起的缕缕轻烟。仕途多坎坷磨难,回首往事仿佛已隔千年。 再难忘记这让人流连忘返的山水美景,杨柳依依,槐树葱郁,让人生怜。 【赏析】苏轼当时是四十不惑的年纪,写出这样的诗词,显然是注入了对于特定人生经历的特定感慨。 他20岁左右的年纪就天下知名,但是在四十岁正当年的时候却被贬外地,终日慨叹“何日遣冯唐”,实在是“人事凄凉”啊! 2、《酬张少府》唐 王维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翻译】人到晚年特别喜好安静,对人间万事都漠不关心。自思没有高策可以报国,只要求归隐家乡的山林。 宽解衣带对着松风乘凉,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弹琴。君若问穷困通达的道理,请听水浦深处渔歌声音。 【赏析】在王维40岁的时候,他写了一首五律古诗,这首诗也就是他归隐山林的一个标记。在之前,王维有着强烈的报国心,也曾经得到了张九龄的重用。 现在,张九龄在朝堂当中受到排挤被贬,远离朝堂。王维对张九龄的遭遇感到非常失望,而当时的大唐帝国正处于安史之乱的前夜。 所以王维也决定归隐山林,在诗歌佛法和大自然当中寻求诗意人生。作者当时才40岁,却声称自己是晚年,由此也表达出了作者本人的一种选择。 他说自己“万事不关心”,实际上表达出了自己对于朝堂的失望,也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旷达、达观之感。 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翻译】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赏析】这首词就写于辛弃疾被贬职之后,抒发的都是他自己有理想抱负而不得实现的苦闷。辛弃疾大约40岁的年纪,常到博山游览,却无心欣赏美景。 想到国家命运,想到自己的人生,兴之所至,笔之所至,就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当年不知愁,今日却“识尽愁滋味”。 少年理想还在,但是并非一腔热血就能实现报国之志的! 4、《岁暮》南北朝 谢灵运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翻译】我怀着深重的忧虑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内心备受煎熬,长夜漫漫无尽头,天明迟迟盼不来,不堪忍受啊。 明月照在积雪上,北风猛烈而且凄厉。没有永久的事物,都会随时间的消逝而亡。 一年将要过去了,自己的生命也正受到无情的催逼。 【赏析】当时40多岁的谢灵运正在经历仕途不顺,被贬永嘉太守。 谢灵运本是河南人,却被贬浙江永嘉,距离家乡越来越远。而在年关将近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生出几番思乡之情。 在此时,谢灵运的仕途受到冲击,而且他自己也感受到年华的迅速逝去,再加上过年的时候所生出来的思乡之情。都让这个身在南方的北方人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5、《哭孟浩然》唐 王维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翻译】老朋友我再也见不到了,汉水滔滔仍然日夜东流。请问襄阳遗老今在何方?江山依旧何人再游蔡州? 【赏析】在王维40岁的时候,写出了一首充满着悲伤情感的古诗,堪称是他最悲伤的一首唐诗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此时他的好朋友孟浩然因病去世了。作者用尽可能平实的字眼,却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表达。 虽然没有那种过分悲伤的情调,但是在这20个字当中却能够看得出王维对于唐诗写作的那种隐忍。 5.【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逾弱冠"——就是超过弱冠之年,换句话说就是二十出头了."近而立"——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岁了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有一种没有选择和后退的心理)五十知命——五十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六十花甲——六十在阴历来算,已经天支地干一个轮回了,要认老了.七十古稀——七十就已经是糟老头了,人生快到头了.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诠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 6.【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诗句多多益善】(一)孔子:《论语》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十而立”告诉我们:处于职业生涯早期,核心是找到业绩贡献区.而“四十不惑”则明确显示:职场是有惑的.而我们的培训逻辑,是要归纳惑的类型,分析惑的产生,惑的解决.(二)孟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之言告诉我们,职业生涯不总是一帆风顺的,所谓前途光明,道路曲折.而且提出了如何真确看待职业生涯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如何从古人的励志故事中得到信心.(三)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三回:“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