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叹不惑之年诗歌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三春花事早,为花须及早.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而今已成昨日事,花如她她似花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化扇 软风吹过窗纱,心期便隔天涯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逆天反道世难休,轮回万载心依旧.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尤凉.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花堪折时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古今.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纸上悲欢难堪月,轴尽待收浮生卷 2.表示年龄的词语,如:不惑之年(40岁)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 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没有专门的90,只是八十九十合叫耄耋(mao die)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3.描写人年龄的诗句您好: 年龄词语 少年:含苞欲放、豆蔻年华、纯真无邪、掌上明珠、乳臭味甘、聪明伶俐。 成年:青春年华、大展宏图、而立之年、年轻力壮、壮志满怀、仪表堂堂。 老年:饱经风霜、饱经沧桑、老眼昏花骨瘦如柴、古稀之年、年逾花甲。 婴儿:人初生 襁褓:0岁 孩提、总角、垂髫:童年 金钗之年:女子12岁 豆蔻之年:女子13岁 及笄之年:女子15岁 弱冠之年:男子20岁 而立之年:30 不惑之年:40 知命之年:50 花甲之年:60 古稀之年:70 喜寿 77岁 耄耋之年:80 米寿 88岁 鲐背之年:90 白寿 99岁 期颐之年:100 年龄诗句 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4.表示年龄的词语,如:不惑之年(40岁)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没有专门的90,只是八十九十合叫耄耋(mao die)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5.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有古代年龄称谓大全古人创制了各式各样的年龄称谓,很多今天还在继续使用.0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8岁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9岁九龄:为9岁.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十三:为13岁.15岁及笄: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志学:为15岁.志学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16岁二八:为16岁.20岁加冠:指二十岁.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30岁而立(而立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40岁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50岁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54岁六九年:即五十四岁.60岁耳顺、耳顺之年、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花甲:指六十岁,用干支纪年,错综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花甲之年:指60岁.还历之年:指60岁.下寿:古人以六十为下寿,下寿:指60岁以上.耆[qi]: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为耆.61岁还历寿:61岁的寿辰.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70岁从心之年:因为“三。 6.求古文中形容年龄的词语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 13~15岁——舞勺; 15~20岁——舞象; 12岁(女)——金钗; 13岁(女)——豆蔻, 15岁(女)——及笄; 15岁(男)——志学 16岁(女)——破瓜、碧玉,二八; 20岁(女)——桃李; 24岁(女)花信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命、、大衍;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杖乡、还历; 70岁——古稀、杖国、致事、致政,从心、悬车; 80~90岁——耄耋; 90岁鲐背; 100岁——期颐,又可称为“人瑞”. 希望大家采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