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鹰的诗词画鹰 --------------------------------------------------------------------------------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五律】 类别:【未知】 【大 中 小】 《画鹰》诗词全文 --------------------------------------------------------------------------------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诗词注释 -------------------------------------------------------------------------------- 【注释】: ★浦评:与《胡马》篇竞爽。 入手突兀,收局精悍。 ★张上若:天下事皆庸人误之,末有深意。 ★①孙楚《鹰赋》:“深目蛾眉,状如愁胡。” 画上题诗,是我国绘画艺术特有的一种民族风格。 古代文人画家,为了阐发画意,寄托感慨,往往于作品完成以后,在画面上题诗,收到了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的效果。为画题诗自唐代始,但当时只是以诗赞画,真正把诗题在画上,是宋代以后的事。 不过,唐代诗人的题画诗,对后世画上题诗产生了极大影响。其中,杜甫的题画诗数量之多与影响之大,终唐之世未有出其右者。 这首题画诗大概写于开元末年,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此时诗人正当年少,富于理想,也过着“快意”的生活,充满着青春活力,富有积极进取之心。 诗人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他那嫉恶如仇的激情和凌云的壮志。 全诗共八句,可分三层意思: 一、二两句为第一层,点明题目。 起用惊讶的口气:说是洁白的画绢上,突然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这是怎么回事呢?第二句随即点明:原来是矫健不凡的画鹰仿佛挟风带霜而起,极赞绘画的特殊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这首诗起笔是倒插法。 何谓倒插法?试看杜甫《姜楚公画角鹰歌》的起笔曰:“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先从画鹰之人所画的角鹰写起,然后描写出画面上所产生的肃杀之气,是谓正起。 而此诗则先写“素练风霜起”,然后再点明“画鹰”,所以叫作倒插法。这种手法,一起笔就有力地刻画出画鹰的气势,吸引着读者。 杜甫的题画诗善用此种手法,如《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的起笔曰:“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画鹘行》的起笔曰:“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 《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的起笔曰:“沱水临中座,岷山到北堂。”这些起笔诗句都能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描写画面上苍鹰的神态,是正面文章。颔联的“(sǒng耸)身”就是“竦身”。 “侧目”,句见《汉书·李广传》:“侧目而视,号曰苍鹰。”又见孙楚《鹰赋》:“深目蛾眉,状如愁胡。” 再见傅玄《猿猴赋》:“扬眉蹙额,若愁若嗔。”杜甫这两句是说苍鹰的眼睛和猢狲的眼睛相似,耸起身子的样子,好象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从而刻画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真是传神之笔,把画鹰一下子写活了,宛如真鹰。 颈联“绦镟(tāo xuàn滔眩)”的“绦”是系鹰用的丝绳;“镟”是转轴,系鹰用的金属的圆轴。“轩楹”是堂前廊柱,此指画鹰悬挂之地。 这两句是说系着金属圆轴的苍鹰,光彩照人,只要把丝绳解掉,即可展翅飞翔;悬挂在轩楹上的画鹰,神采飞动,气雄万夫,好象呼之即出,去追逐狡兔,从而描写出画鹰跃跃欲试的气势。作者用真鹰来作比拟,以这两联诗句,把画鹰描写得栩栩如生。 此两联中,“思”与“似”、“摘”与“呼”两对词,把画鹰刻画得极为传神。“思”写其动态,“似”写其静态,“摘”写其情态,“呼”写其神态。 诗人用字精工,颇见匠心。通过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字眼,把画鹰描写得同真鹰一样。 是真鹰,还是画鹰,几难分辨。但从“堪”与“可”这两个推论之词来玩味,毕竟仍是画鹰。 最后两句进到第三层,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寄托着作者的思想。大意是说:何时让这样卓然不凡的苍鹰展翅搏击,将那些“凡鸟”的毛血洒落在原野上。 “何当”含有希幸之意,就是希望画鹰能够变成真鹰,奋飞碧霄去搏击凡鸟。“毛血”句,见班固《西都赋》:“风毛雨血,洒野蔽天。” 至于“凡鸟”,张上若说:“天下事皆庸人误之,末有深意。”这是把“凡鸟”喻为误国的庸人,似有锄恶之意。 由此看来,此诗借咏《画鹰》以表现作者嫉恶如仇之心,奋发向上之志。作者在《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一诗的结尾,同样寄寓着自己的感慨曰:“为君除狡兔,会是翻上。” 总起来看,这首诗起笔突兀,先勾勒出画鹰的气势,从“画作殊”兴起中间两联对画鹰神态的具体描绘,而又从“势可呼”顺势转入收结,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揭示主题。浦起龙《读杜心解》评曰:“起作惊疑问答之势。 ……‘身’、‘侧目’此以真鹰拟画,又是贴身写。‘堪摘’、‘可呼’,此从画鹰见真,又是饰色写。 结则竟以真鹰气概期之。乘风思奋之心,疾恶如仇之志,一齐揭出。” 可见此诗,不唯章法谨严,而且形象生动,寓意深远,不愧为题画诗的杰作。 (孔寿山) 诗词出处 -------------------------------------------------------------------------------- 全唐诗卷224_24 醉落魄·咏鹰 -------------------------------------------------------------------------------- 作者:【陈维崧】 年代:【清】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大 中 小】 《醉落魄·咏鹰》诗。 二、与“鹰”有关的诗句有哪些与“鹰”有关的诗句有以下: 1.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 2.苍鹰独立时,恶鸟不敢飞。 3.老骥思千里。饥鹰待一呼。 4.风雨猛,折不断雄鹰的翅膀。 5.他年若得凌云志,化作雄鹰鸣长空! 6.雄鹰当展翅高飞,翱翔于九天之上。 7.雄鹰振翅凌空飞,天高地阔任我翔。 8.山洪中没有浮萍,暴风雨中才有山鹰。 9.今日雏鹰展翅飞翔,他日雄鹰搏击长空! 10.也其像兔一样生活不如,像鹰一样战斗。 11.母鸡只能飞上墙头,雄鹰却能飞上蓝天。 12.命运不是一只雄鹰,它像耗子那样爬行。 13.雄鹰必须比鸟飞得高,因为它的猎物就是鸟。 14.山鹰的眼睛不怕迷雾,真理的光辉不怕笼罩。 15.我宁可做饥饿的雄鹰,也不愿做肥硕的井蛙。 三、关于“雄鹰”的诗句有哪些1.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唐)李白《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 译文:八月的北疆,风高气爽,北疆的老鹰全身是洁白如锦的羽毛。 2.天边心胆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唐)崔铉《咏架上鹰》 译文:心志在天边,身子却困在架子上,想要腾飞却没有机会和条件。 3.凄风淅沥飞严霜,苍鹰上击翻曙光。——(唐)柳宗元《笼鹰词》 译文:萧瑟的秋风里飘飞着严霜,雄鹰展翅直上九霄迎接那曙光。 4.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唐)王维《观猎》 译文:秋草枯黄,鹰眼更加锐利;冰雪消融,马蹄格外轻快。 5.箭逐云鸿落,鹰随月兔飞。——(唐)李白《观猎》 译文:羽箭一发,云中飞鸿落地;猎鹰高飞,仿佛要去猎取月宫的白兔。 6.摧残槛中虎,羁绁韝上鹰。——(唐)李白《赠新平少年》 译文:就像老虎被囚在笼子里,雄鹰被拴在臂驾上。 7.积雪覆平皋,饥鹰捉寒兔。——(唐)孟浩然《南归阻雪》 译文:积雪覆盖了近处的田野和远处的山岗,只有饥饿的老鹰还在寻觅捕捉雪中的野兔。 8.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渡。——(唐)李白《独漉篇》 译文:越鸟从南而来,胡鹰也向北而飞。 9.猛虎啸洞壑,饥鹰鸣秋空。——(唐)李白《登广武古战场怀古》 译文:高祖如猛虎号啸于洞壑,又如饥饿的雄鹭鸣叫于秋日高空。 10.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唐)李白《行行游且猎篇》 译文:酒足饭饱后架起猎鹰就去远郊狩猎,镶金的白玉马鞭一挥舞,就像雪花纷纷飞舞,鸣镝声萧萧。 四、跟老鹰有关的句子词语: 展翅高飞、威风凛凛、孤绝肃杀、气吞天下 句子:雄鹰自由翱翔,展翅俯冲擒获猎物的瞬间,让人们看到了创造成功之美 鹰是天空中最娴熟的飞行家 雄鹰不畏风暴的阴遏影响,飞向云霄 雄鹰振翅高飞,划过长空.那一片天蓝包容了它的不羁,承载了它的稳重,为此,蓝天才多了一份神秘,多了一份美丽. 雄鹰必须比鸟飞得高,因为它的猎物就是鸟(德国) 雄鹰翱翔天宇,虽未留下痕迹,却在人类心中种下了飞翔的梦想 雄鹰 你的聪明 你的展翅 你的气魄 你高空翱翔的雄心 时刻激励着人类 你是人类飞向九霄的样板 你狂傲的性格 是人类克敌制胜的典范 你搏击长空 飞翔蓝天 把生命力极强的品质撒向旷野 把希望生存的欲念播撒田野 你展翅宏阔 伸爪不凡 把仇恨敌对势力的炯炯目光投向田园 把除暴安良的款宽胸怀展舒开来 你公平杨恒 目光锐利 把坚持原则的弘光天平摆正 把不怀好意的天敌制胜 你潇洒悠闲 英姿飒爽 把善良好客的习惯告知所有朋友 把团结协作的美好心态广而告之 你岩崖立地 挺直胸膛 把天性个脾的琅琅意念凌驾他方 把傲航寡淡的晃晃境界播撒九天 你浩渺致匡 顶地立天 把自古航天墨迹的道义推翻 把自身能力所及的天书泼洒 你慧眼识敌 直冲云端 上九天可揽星月 下五洋可去捉鳖 你春怀若谷 刚正不阿 展翅可以直飞云霄 休眠仍却两眼朦胧 你心怀大志 与天比高 宽宏大量对待婴雀持善心 飞击长空怜疼那些麻婴行 啊 雄鹰 你高山岩壁穿行过 你搏击海浪辟涛波 啊 雄鹰 我热爱你的勇敢 我赞美你的坚强 我佩服你的耐力 我学习你的意志 我欣赏你的魄力 我效仿你的精神 …… 五、关于鹰的诗词画鹰 -------------------------------------------------------------------------------- 作者:【杜甫】 年代:【唐】 体裁:【五律】 类别:【未知】 【大 中 小】 《画鹰》诗词全文 --------------------------------------------------------------------------------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诗词注释 -------------------------------------------------------------------------------- 【注释】: ★浦评:与《胡马》篇竞爽。 入手突兀,收局精悍。 ★张上若:天下事皆庸人误之,末有深意。 ★①孙楚《鹰赋》:“深目蛾眉,状如愁胡。” 画上题诗,是我国绘画艺术特有的一种民族风格。 古代文人画家,为了阐发画意,寄托感慨,往往于作品完成以后,在画面上题诗,收到了诗情画意相得益彰的效果。为画题诗自唐代始,但当时只是以诗赞画,真正把诗题在画上,是宋代以后的事。 不过,唐代诗人的题画诗,对后世画上题诗产生了极大影响。其中,杜甫的题画诗数量之多与影响之大,终唐之世未有出其右者。 这首题画诗大概写于开元末年,是杜甫早期的作品。此时诗人正当年少,富于理想,也过着“快意”的生活,充满着青春活力,富有积极进取之心。 诗人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他那嫉恶如仇的激情和凌云的壮志。 全诗共八句,可分三层意思: 一、二两句为第一层,点明题目。 起用惊讶的口气:说是洁白的画绢上,突然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这是怎么回事呢?第二句随即点明:原来是矫健不凡的画鹰仿佛挟风带霜而起,极赞绘画的特殊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这首诗起笔是倒插法。 何谓倒插法?试看杜甫《姜楚公画角鹰歌》的起笔曰:“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先从画鹰之人所画的角鹰写起,然后描写出画面上所产生的肃杀之气,是谓正起。 而此诗则先写“素练风霜起”,然后再点明“画鹰”,所以叫作倒插法。这种手法,一起笔就有力地刻画出画鹰的气势,吸引着读者。 杜甫的题画诗善用此种手法,如《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的起笔曰:“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画鹘行》的起笔曰:“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 《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的起笔曰:“沱水临中座,岷山到北堂。”这些起笔诗句都能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描写画面上苍鹰的神态,是正面文章。颔联的“?(sǒng耸)身”就是“竦身”。 “侧目”,句见《汉书·李广传》:“侧目而视,号曰苍鹰。”又见孙楚《鹰赋》:“深目蛾眉,状如愁胡。” 再见傅玄《猿猴赋》:“扬眉蹙额,若愁若嗔。”杜甫这两句是说苍鹰的眼睛和猢狲的眼睛相似,耸起身子的样子,好象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从而刻画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真是传神之笔,把画鹰一下子写活了,宛如真鹰。 颈联“绦镟(tāo xuàn滔眩)”的“绦”是系鹰用的丝绳;“镟”是转轴,系鹰用的金属的圆轴。“轩楹”是堂前廊柱,此指画鹰悬挂之地。 这两句是说系着金属圆轴的苍鹰,光彩照人,只要把丝绳解掉,即可展翅飞翔;悬挂在轩楹上的画鹰,神采飞动,气雄万夫,好象呼之即出,去追逐狡兔,从而描写出画鹰跃跃欲试的气势。作者用真鹰来作比拟,以这两联诗句,把画鹰描写得栩栩如生。 此两联中,“思”与“似”、“摘”与“呼”两对词,把画鹰刻画得极为传神。“思”写其动态,“似”写其静态,“摘”写其情态,“呼”写其神态。 诗人用字精工,颇见匠心。通过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字眼,把画鹰描写得同真鹰一样。 是真鹰,还是画鹰,几难分辨。但从“堪”与“可”这两个推论之词来玩味,毕竟仍是画鹰。 最后两句进到第三层,承上收结,直把画鹰当成真鹰,寄托着作者的思想。大意是说:何时让这样卓然不凡的苍鹰展翅搏击,将那些“凡鸟”的毛血洒落在原野上。 “何当”含有希幸之意,就是希望画鹰能够变成真鹰,奋飞碧霄去搏击凡鸟。“毛血”句,见班固《西都赋》:“风毛雨血,洒野蔽天。” 至于“凡鸟”,张上若说:“天下事皆庸人误之,末有深意。”这是把“凡鸟”喻为误国的庸人,似有锄恶之意。 由此看来,此诗借咏《画鹰》以表现作者嫉恶如仇之心,奋发向上之志。作者在《杨监又出画鹰十二扇》一诗的结尾,同样寄寓着自己的感慨曰:“为君除狡兔,会是翻?上。” 总起来看,这首诗起笔突兀,先勾勒出画鹰的气势,从“画作殊”兴起中间两联对画鹰神态的具体描绘,而又从“势可呼”顺势转入收结,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揭示主题。浦起龙《读杜心解》评曰:“起作惊疑问答之势。 ……‘?身’、‘侧目’此以真鹰拟画,又是贴身写。‘堪摘’、‘可呼’,此从画鹰见真,又是饰色写。 结则竟以真鹰气概期之。乘风思奋之心,疾恶如仇之志,一齐揭出。” 可见此诗,不唯章法谨严,而且形象生动,寓意深远,不愧为题画诗的杰作。 (孔寿山) 诗词出处 -------------------------------------------------------------------------------- 全唐诗卷224_24 醉落魄·咏鹰 -------------------------------------------------------------------------------- 作者:【陈维崧】 年代:【清】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大 中 小】。 六、有关鹰的古诗句有关鹰的古诗句鹰的古诗 咏架上鹰 【唐】崔铉 天边心胆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 万里碧霄终一去,不知谁是解绦人。 放鹰 【唐】白居易 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 下鞲随指顾,百掷无一遗。 鹰翅疾如风,鹰爪利如锥。 本为鸟所设,今为人所资。 孰能使之然,有术甚易知。 取其向背性,制在饥饱时。 不可使长饱,不可使长饥。 饥则力不足,饱则背人飞。 乘饥纵搏击,未饱须絷维。 所以爪翅功,而人坐收之。 圣明驭英雄,其术亦如斯。 鄙语不可弃,吾闻诸猎师。 画鹰 【唐】杜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咏鹰 【唐】高越 雪爪星眸世所稀,摩天专待振毛衣。 虞人莫谩张罗网,未肯平原浅草飞。 白鹰 【唐】刘禹锡 毛羽斒斓白纻裁,马前擎出不惊猜。 轻抛一点入云去,喝杀三声掠地来。 绿玉觜攒鸡脑破,玄金爪擘兔心开。 都缘解搦生灵物,所以人人道俊哉。 鹰 【唐】罗隐 越海霜天暮,辞韬野草干。俊通司隶职,严奉武夫官。 眼恶藏蜂在,心粗逐物殚。近来脂腻足,驱遣不妨难。 鹰 【唐】徐夤 害物伤生性岂驯,且宜笼罩待知人。 惟擒燕雀啖腥血,却笑鸾皇啄翠筠。 狡兔穴多非尔识,鸣鸠脰短罚君身。 豪门不读诗书者,走马平原放玩频。 七、关于 鹰的诗句天边心胆架头身,欲拟飞腾未有因。 ——【唐】崔铉 《咏架上鹰 》十月鹰出笼,草枯雉兔肥。——【唐】白居易《 放鹰》雪爪星眸世所稀,摩天专待振毛衣。 ——【唐】高越 《咏鹰》绿玉觜攒鸡脑破,玄金爪擘兔心开。 ——【唐】刘禹锡 《 白鹰》眼恶藏蜂在,心粗逐物殚。 ——【唐】罗隐 《鹰》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唐】李白《行行游且猎篇》惟擒燕雀啖腥血,却笑鸾皇啄翠筠。 ——【唐】徐夤 《鹰》星眸未放瞥秋毫,频掣金铃试雪毛。——【唐】章孝标 《鹰》萧条两翅蓬蒿下,纵有鹰鹯奈若何。 ——【唐】李白《相和歌辞•野田黄雀行》鹰鹯雕鹗,贪而好杀。——【唐】李白《舞曲歌辞•白鸠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