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教.诗经

1.名词解释《诗经》解释:1、《诗经》2、“六义”3、笙诗4、采诗、删

1、《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2、“六义”:诗经学名词.语出《诗·大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3、笙诗:亦称“六笙诗”.《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中的《南陔》﹑《白华》﹑《华黍》,“南有嘉鱼之什”中的《由庚》﹑《崇丘》﹑《由仪》六篇的合称.4、采诗、删诗说 :“采诗”说:《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于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汉·何休《公羊传注》:“男年六十女年五十五子者,官衣食之,使民间采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删诗”说:《论语·子罕》:孔子曰:“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孔子对“诗”作过“正乐”的工作,甚至也可能对“诗”的内容和文字有些加工 整理.5、四家诗: “鲁诗”、“齐诗”、“韩诗”三家诗和“毛诗”的合称.6、《毛诗序》:产生于春秋中期的《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所收录的是我国最早出现的纯文学作品7、诗教:古代文学理论术语8、三家诗 :指“鲁诗”、“齐诗”、“韩诗”三个解说《诗经》含义的学派,同属今文学派.9、赋、比、兴: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赋陈,一作铺陈.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它既可以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可以一气贯注、加强语势,还可以渲染某种环境、气氛和情绪.在赋体中,尤其是富丽华美的汉赋中,赋法被广泛地采用.汉乐府和汉代某些五言诗也与汉赋互相影响,更将铺陈与排比相结合,相得益彰.赋比兴是我国三种传统的手法,比即喻,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为普遍.一般说,用来作比的喻体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

2.什么是儒家诗教

诗教指的是关于诗经的理论和思想。

儒家学派非常重视诗教,。在儒家六经中,诗居第一。

儒家是一个非常尊崇文化遗存和礼教的学派,《诗》作为先民的典册,自然会收到儒家尊崇;同时,《诗》中流露出来的人伦和社会情感、对先王功勋、礼仪的记忆和颂美,也非常容易获得重视人伦的儒家的认同;此外,孔子对《诗》的感受和解读,也是《诗》被纳入儒家系统并且居有重要地位的重要因素。《论语》中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拿今天的话说,就是思想情感很端正。孔子这句话,基本上奠定了后代儒家对于《诗》的感受。

所以儒家依从孔子的教诲,认为“诗教”,可以使人“温柔敦厚”(《礼记·经解》)。

3.温柔敦厚诗教也的解释

源远流长话诗教

我们这个系列讲座的总题目是“诗教”,那么,我们就从诗教的历史变迁讲起,把它放到大的历史坐标当中去。

“诗教”,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礼记•经解》,《礼记•经解》是汉代人作的。其中有一段假托孔子说:“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这是我们可以查到的“诗教”这个概念最早的出处。它原来的意思,是以《诗经》为教材进行教育。《诗经》本名就是一个字:《诗》,到了汉代,把《诗》奉为经典,才有了《诗经》这个名字。周王朝采集编纂《诗》,其中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统治阶层要用它来教育自己的子弟。以《诗》为教不是孔子以后才有,应该是从一开始采集编纂《诗》,就同时在进行的,虽然未必那么自觉。那时的《诗》教的对象,是贵族子弟。那么《诗》教的结果怎样呢?就是使他们“温柔敦厚”,这里的“温柔敦厚”,是指当时上层社会人们应有的性格修养,是他们互相之间的相对形象和态度。孔子之前的《诗》教,使得诸侯与诸侯、诸侯与大夫、大夫与大夫之间,赋诗达意,不违礼节,婉转地陈述自己的愿望、要求、观点等等。特别在外交场合,常常需要摘引《诗经》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叫“赋《诗》言志” 。具体情况在《左传》中有很多记载。例如僖公二十三年,记载晋公子重耳在秦国避难,出席秦穆公的宴请,“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河水”为逸诗,现在诗经里连名字也没存,顾名思义,可能是河水归于大海,这里以河喻己,以海喻秦,感念秦相助的恩德;“六月”为小雅里的诗,说的是尹吉甫率兵抵抗异族入侵,凯旋归来,接受周天子赏赐,设家宴欢庆,秦穆公赋“六月”是表示对重耳的赏识。在此之前,还有一段小故事:秦穆公把女儿怀嬴许配给重耳为姬妾,有一次怀嬴伺候重耳洗手,洗完了重耳挥手甩干(插一句,那时候洗完手是不擦的,只有祭祀时代表受祭人的男巫,叫作尸的,尸体的尸,洗完才擦手),水珠就甩到怀嬴身上了,怀嬴很生气,说秦晋两国是平等的国家,你怎么能这样轻贱我!吓得重耳赶紧脱去上衣,自己把自己囚禁起来。你看现在宴会上,重耳唱段“河水”,穆公唱段“六月”(当然,都未必是亲自唱,可能类似现在的点歌,让乐工歌妓们演唱),如此对答,非常含蓄得体,又相当贴切诚挚,矛盾化为乌有,本来这个事就是可大可小的吗。而且穆公唱完“六月”,重耳的随从赵衰马上让重耳拜谢穆公,说“您提出辅佐周天子的使命要重耳承担,怎能不拜谢!”后来秦穆公果然派兵送重耳回到晋国作了国君,就是晋文公,历史上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你看,《诗》成了外交的技巧、艺术。可见当时的《诗》教有多么重要。

我再强调一遍,当时的《诗》教对象,仅只是王公贵族;但又不可否认,这至少在一小部分人中,形成了较健全的人格。

4.什么是儒家诗教

诗教指的是关于诗经的理论和思想。

儒家学派非常重视诗教,。在儒家六经中,诗居第一。

儒家是一个非常尊崇文化遗存和礼教的学派,《诗》作为先民的典册,自然会收到儒家尊崇;同时,《诗》中流露出来的人伦和社会情感、对先王功勋、礼仪的记忆和颂美,也非常容易获得重视人伦的儒家的认同;此外,孔子对《诗》的感受和解读,也是《诗》被纳入儒家系统并且居有重要地位的重要因素。《论语》中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拿今天的话说,就是思想情感很端正。孔子这句话,基本上奠定了后代儒家对于《诗》的感受。

所以儒家依从孔子的教诲,认为“诗教”,可以使人“温柔敦厚”(《礼记·经解》)。

5.如何学习诗经

学习《诗经》,要一步一步来。诗三百,虽说字义易懂,但是真正吃透还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读诗最大之弊端,我认为在于以今论古,不能够还原诗经本色。还原本色,源于训诂,此处清人用力最勤。可参看清诗经训诂学三大家之著作,若胡成珙《毛诗后笺》、陈奂《诗毛氏传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陈书尚无点校本,三种之中,我倾向于马瑞辰之书。成书在后,采两家之长。

明训诂,接下来当明诗意。我建议参考闻一多《诗经通义》甲乙和《诗经新义》,以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等阐述、解读《诗经》,我认为最得《诗经》之本义。

不过上述之书,皆不太好读,涉及训诂者,枯燥、乏味。可以以蒋见元、陈俊英《诗经注析》作为入门读物,有分析、有解读,而且采众家之长,很有学术价值,又方便易读。中华书局有繁体竖排版。

总之,读诗最紧要之处,在于回归诗经时代,以当时的眼光来观照诗经,所以必须熟悉当时的历史,这样,不能不读《左传》《国语》,以了解当时历史;不能不读《仪礼》《礼记》,以了解当时礼仪制度。一部《诗经》,文辞简单,但读来是在不易。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