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沁园春汇编

1.宋词词牌沁园春的平仄规律及典型例词

沁园春·孤鹤归飞 (南宋)陆游

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韵)。

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念 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

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流年改,叹围腰带剩,点鬓霜新。

平平(增韵)中仄平平(韵),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交亲 零落如云, 又岂料如今馀此身。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莼。

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吾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对照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粗体字: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另,平仄转换、平仄错叶格以不同颜色区分韵部。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2.宋词词牌沁园春的平仄规律及典型例词

沁园春·孤鹤归飞 (南宋)陆游中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韵)。

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念 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

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流年改,叹围腰带剩,点鬓霜新。

平平(增韵)中仄平平(韵),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交亲 零落如云, 又岂料如今馀此身。

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中仄平(韵)。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莼。

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吾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对照词使用斜体字排印。

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

:表示句;顿号“、”:表示逗。粗体字: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

另,平仄转换、平仄错叶格以不同颜色区分韵部。下划线:领格字。

『』: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3.比较有名的以沁园春为题的诗词

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4.【求朋友们给我推荐几首有气势的诗词,比如与沁园春长沙,沁园春

西江月 ·南宋刘过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 “燕可伐欤?” 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 明年带砺山河. 大家齐唱《大风歌》, 不日四方来贺. 水调歌头·南宋陈亮 不见南师大,漫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念奴娇·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水调歌头·南宋张孝祥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 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然犀处,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六州歌头·北宋贺铸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闻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 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兄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以上都是气势磅礴的千古名篇.。

5.收集诗词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

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试一试与老天爷比比高。

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

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数一数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注释北国:该词源于中国古代的分裂时期,如宋称辽、金为北国,东晋称十六国等为北国,南北朝时代南方的各朝代称在北方与之对抗的各朝代为北国等。

**中的“北国”使人在不觉中产生出一种我国疆土广大的民族自豪感。雪:这首词作于红一方面军一九三六年二月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

作者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七日给柳亚子信中说,这首词作于“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惟:只。

馀:剩下。此字一作“余”,但目前刊出的书法作品中写作“馀”,以此为准。

莽莽:无边无际。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

大河上下,犹言整条黄河。顿失滔滔:(黄河)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描写黄河水结冰的景象。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

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

蜡象,白色的象。天公:指天,即命运。

须:等到;需要。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为大地披上了红装。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皑皑白雪覆盖着大地。

分外妖娆:格外婀娜多姿。竞折腰:折腰,倾倒,躬着腰侍候。

这里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秦皇: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秦朝的创业皇帝。

汉武: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略输文采:文采本指辞藻、才华。

“略输文采”,是说秦皇汉武,武功甚盛,对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逊色。唐宗:唐太宗李世民(599~649),唐朝的建立统一大业的皇帝。

宋祖: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宋朝的创业皇帝。稍逊风骚:意近“略输文采”。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一代天骄:指可以称雄一世的英雄人物,泛指非常著名,有才能的人物。

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上天所骄纵宠爱的人,成吉思汗即是。

汉时匈奴自称。后来也泛称强盛的少数名族或其首领。

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铁木真(1162~1227)在1206年统一蒙古后的尊称,意为“强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称,即王)。后蒙古于1271年改国号为元,成吉思汗被尊为建立元朝的始祖。

成吉思汗除占领中国黄河以北地区外,还曾向西远征,占领中亚和南俄,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只识弯弓射大雕:雕,一种属于鹰类的大型猛禽,善飞难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强的射手。

“只识弯弓射大雕”,是说只以武功见长。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俱,都。数风流人物: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数,数得着、称得上的意思。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