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屈原》中无形的剑,指的是《屈原》中无形的剑指屈原对祖国的热爱,对小人的愤恨,对自己高洁人格的肯定,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一)“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 屈原的“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继承并发挥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屈原的创作在相当程度上显示了情感的解放,从而造成了全新的、富有生气和强大感染力的诗歌风格。 由于这种情感表达的需要,就不能满足于平实的写作手法,而需要大量借用楚地的神话材料,用绮丽的幻想,是诗歌的境界大为扩展,显示恢弘瑰丽的特征。这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后代的个性和情感强烈的诗人,如李白、李贺等,都从中受到极大的启发。可以说,中国古代文学中讲究文采,注意华美的流派,最终都可以溯源于屈原。 (二)新诗体的创作—骚体和新的诗歌样式 对于楚辞作品来说,它不仅有某些现成的五言句或七言句,更在于它除两字顿的节奏外,大量地创造和使用了三字顿的节奏。三字顿节奏的出现,是四言诗可以向五、七言转化的契机。 因此可以说,楚辞是最早打破四言句式的诗歌作品,在它参差不齐的各种句式中,包括了五、七言诗的胚模,给后人以无穷的启发[2]。另外,楚辞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 这种诗歌形式无论是在句式还是在结构上,都较《诗经》更为自由而且富于变化,因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塑造艺术形象和抒发复杂,激烈的感情。就句式而言,楚辞以杂言为主,突破了传统的四言句式。 就语言描写而言,楚辞善于渲染、形容,词语繁富,很重视外在形式的美感,这为汉代赋体文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楚辞也突出地浪漫的精神气质,主要表现为:感情的热情奔放、对理想的追求以及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凸现、想象的奇幻等,通过幻想、神话等创造了一幅幅雄伟壮丽的图景。 (三)《楚辞》开浪漫主义先河 屈原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特别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还有意识地学习屈原积极的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李白的诗篇,也是大量罗智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日月风云等入诗,构成一幅幅雄奇壮丽的图画。 文学精神 (一)屈原的生命意识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屈原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生命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时光飞逝、美人迟暮的时间紧迫感和冷峻的死亡意识。 面对大自然的四季变换,能引发人类共通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中国古代文人对美人迟暮之感的抒发,代不乏人,历久弥新。但是还没有谁像屈原那样面对时间飞逝而产生紧迫甚至恐惧的感受。 (二)屈原文学作品中的爱国精神对后世的影响 屈原作为一个伟大的爱国者、爱国诗人为后世所景仰。他那深厚执着的爱国热情,在政治斗争中坚持理想、宁死不屈、追求真理和对现实大胆批判的精神,给后世作家作出了示范。 在《离骚》中有许多表现屈原拳拳爱国之心的诗句。 汉初贾谊在政治斗争失败后,被贬谪长沙,当他经过汨罗江时,有感于自己和屈原有相似的遭遇,写了一篇很沉痛的《吊屈原赋》,一方面对屈原进行悼念引屈原为知己;一方面学习屈原的创作精神,对是非不分的黑暗社会现实做了大胆的揭露和鞭挞。 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司马迁更是对屈原敬佩之至,在《史记》中为屈原立传,正确地肯定了屈原在历史上的地位。他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 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人。《史记》是一部历史散文著作,它寄托着作者的理想,洋溢着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和追求真理的精神,这也正是屈原伟大文学精神的继承。 两汉以后,屈原精神在许多作家身上得到进一步发扬。唐代的伟大诗人李白是景慕屈原的人。 李白藐视权贵,反抗现实的精神,是屈原创作的继承与发展。 另外,我国历代诗人、作家,在遇到民族压迫的关头,总是写出慷慨激烈的爱国诗篇。 还有许多作家,在黑暗的政治时代,坚持理想,坚持斗争,不隐瞒自己的爱憎,甚至在政治斗争中牺牲了他们的性命,为我国古代文学史增添了光彩。这种伟大的精神,我们都可以在屈原身上追溯其源。 屈原介绍: (战国末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 约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 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 。 屈原也是楚国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 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 。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 2.《诗经.式微》的内容,原文啊,谁知道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注释 人民行役,颠连困苦,对统治者发出不平的怨恨. 式:作语助.微:昧,黄昏. 微:非.中露:露中.倒文以协韵. 躬:身体. 这可能要算《诗经》中最简短的一首诗了. 然而,这样一首简单的诗,千百年来,竟也是千人千解.毛诗序说,“《式微》,黎侯寓于卫,其臣劝以归也.”现代人则说,这是服劳役的人发出的怨声. 如果取前一种说法,那么诗意则是: 形式越来越不妙了,越来越不妙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要不是因为你,我怎么会和你一同托身于浓露之中呢? 形式越来越不妙了,越来越不妙了!为什么不回去呢? 要不是因为你,我怎么会和你一同托身于泥泞之中呢? 根据毛诗序所言的历史背景,此诗是黎侯的臣子给黎侯的劝告.黎侯为狄人所逐,弃其国而寄留于卫.卫国拨给他两个邑让他们安顿,黎侯后来可以回国了,但又不思归.后世三国时阿斗的乐不思蜀,大概可追溯到这里.从他的臣子急切劝勉的情况来看,形式确实很有些麻烦,看来是国内人对黎侯的乐不思黎颇有怨言了,做臣子的当然要尽到自己劝谏的责任,便作此诗以劝. 如果采后一种说法,那么诗意则成了: 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呢?要不是因为老板的缘故,我哪会在这里冒着风露? 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呢?还不是因为老板的身体,我哪会身陷在泥泞之中? 两相对比,谁是谁非?谁优谁劣?一清二楚. 按现代人头脑中充满的阶级意识和所谓人民性的革命精神,来解读此诗,唯一可以表达的就是处于被剥削和被压迫的劳动者在发牢骚,至于诗意全无.这样一首“民歌”,就差强于一首打油诗. 确实,诗无达诂,易无达占. 然而,诗无达诂?本来无诂.易无达占?本来无占. 所谓“诗无达诂”,纯粹是后世解诗者强梁之辞.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发,在写诗者那里,自有一种本意和机心.怎么可能允许后世解诗者胡乱而诂?写诗是一种事业,而解诗只不过多了一种职业.事业和职业,貌相似,情不同,往往一个南辕,一个北辙. 现代女诗人舒婷有一首著名的诗《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象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象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相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吹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象刀象剑也象戟;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象沉重的叹息, 又象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 足下的土地. 这在朦胧诗派里面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爱情诗.然而,据她自述,这首诗本来是她在一次开会的时候,听台上一位老先生大发歧视女性的高论,因之即兴而在台下写下了这首诗,其意仅仅是在表达对这种大男子主义现象的一种不满.可是,是诗一经传开,竟然花开别枝,成为风行一时的爱情诗.女诗人也无可奈何,只有莞尔. 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如果我们现代人中有人写下这样一首抱怨“老板”的诗,那么,我们的“老板”们会把这样一首诗拿到职工文艺晚会上歌唱吗? 正如历来解诗者反驳毛诗序时爱用“牵强”二字一样,那么,我在这里也不妨送给他们二个字:“荒唐”! “人民性”不等于民歌,正确认识“人民性”才是理解《诗经》的本质的态度.“人民性”固然存在于人民的思想和言行之中,奴隶和平民的思想行为所表现出来的固然是人民性,然而,一个时代总有一些先进的思想者,有一批先进的知识集团,正是他们率领着人民在创造着先进文化,这些知识分子或思想家,他们所代表的思想难道就不具有人民性了吗?狭隘地从那种出身、成分、地位来看待人民性,结果只会闹出无数的笑话来.。 3.诗经里带妍或佩的句子首先,古人佩于皮革上的物件有两作用,一事佩,是指实用性物件,觽,鞴,二为德佩,玉佩香草为主。三,刀剑。诗经主玉石,而楚辞则更偏重花草。 诗经中的带佩的句子: 1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芄兰之叶,童子佩韘。 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诗经·国风·卫风·芄兰》(讽刺有成熟的外表而无稳重的品德) 2终南何有?有纪有堂。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 ——《诗经·国风·秦风》(赞美秦君相貌不凡,祝他长寿。) 3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国风·卫风·竹竿》(嫁到异乡女人思乡) 4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来,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郑风·子佩》 5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国风·王风》(等待情人时所作的各种悬想) 6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郑风·有女同车》 7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郑风·女曰鸡鸣》 8好人提提,宛然左辟。佩其象揥,维是褊心。———《魏风·葛屦》(对傲慢的贵族妇女的讽刺) 9四骊济济,垂辔濔濔。鲁道有荡,齐子岂弟(音为佩。讽刺文姜回齐的无耻行为。) 10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秦风·渭阳》 11君子至止,黻衣绣裳。佩玉将将,寿考不忘。——《秦风·终南》 12或以其酒,不以其浆。鞙鞙佩璲,不以其长。————《小雅·大东》(反映王室与诸侯的矛盾) 经过核查,貌似没有带妍的句子,还望 指正及补充 4.古诗两首骂人的话中国最早在讽刺诗可能要数《诗经》中的部分篇章,《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皮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皮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诗好难找啊,骂人不带脏字的有: 中国那么多兵器你不学,偏学剑; 上剑不学学下剑; 下剑招式那么多,你学醉剑; 铜剑铁剑你不学,去学银剑! 终于,你练成了武林绝学:醉银剑 ! 最后达到人剑合一的境界---剑 ! 发现圣人也骂人。孟子曰: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连持不同见解的读书人都要骂,可见中国自古有读书人骂人的传统。读书人和常人的区别在于骂人的入骨程度不同而已。 你什么都没做错!只能怪达尔文的进化论惹的祸! 长得难看不是你的错。是你活该! 小时候,你遭猪咬过,还是遭门夹过?你还有勇气活起,真勇敢…… 5.墨在诗经中的意思是什么1、会意兼形声。从土,从黑,黑亦声。本义:书画所用的黑色颜料,用松烟等原料制成。 墨,书墨也。――《说文》 徽墨 (21张) 舐笔和墨。――《庄子·田子方》[1] 史占墨。――《周礼·占人》 致其墨。――《周礼·卜师》。注:“熟灼之,明其兆。” 又如:墨丸(古墨的一种);墨本(碑帖的拓本);墨工(制墨的工匠);墨妆(脸部以墨化妆);墨路(墨线) 2、指诗文或书画 墨客降席,再拜稽首。――扬雄《长杨赋》 又如:墨君竹(墨绘之竹);文墨;遗墨;墨兵(指史书;指书画诗文);墨妙(精妙的文章、书法和绘画);墨帖(法帖。指名家法书的拓本或印本) 3、绳墨。木工用以校正曲直的墨斗线 墨丈寻常之间。――《国语·周语》 物仰其墨。――《太玄·法》。注:“谓绳墨也。” 又如:墨斗(木工画直线的工具);墨路(墨线。木工画在木料上用以校正曲直的线) 4、中国古代五刑之一。刺刻面额,染以黑色,作为惩罚的标记。商周叫“墨刑”,秦汉叫“黥刑” 墨者,墨其额也。――《白虎通·五刑》 墨罪五百。――《周礼·司刑》。注:“黥也。先刻其面,以墨窒之。” 5、指墨家。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九流之一,墨翟所创 如:墨者(墨家的门徒和学者) 6、通“纆”。绳索 徽以纠墨。――扬雄《解嘲》 7、通“莫”,又为姓氏。 据范文澜《中国通史》记载:“河南西平有冶炉城,有棠溪村,都是韩国著名铸剑处。西平有龙渊水,淬刀剑特坚利。”据《汉典》释义:墨阳,古代美剑名。墨阳本地名,其地产剑,因以名剑。《楚词》十七卷有“摄衣兮缓带,操我兮墨阳。墨阳,剑名。”史书中也有莫(墨)姓有“雌雄墨阳剑;衍源钜鹿堂” 的宗祠通用联。可见,墨通莫,又为姓氏。 形容词性 1、黑色 墨,黑也。——《广雅·释器》 面深墨。——《孟子·滕文公上》 臣观吴王之色类有大忧。——《国语·吴语》。注:“传曰:‘肉食者无墨。’今吴王有墨。墨,黑气也。” 其色墨。——明·魏学洢《核舟记》 俄倾风定云墨色。——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墨以葬文公。——《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于是始墨。——《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又如:墨绖(黑色的丧服);墨面(形容面容黑瘦);墨玉(黑色玉石);墨衣(黑衣,指丧服);墨灰(黑灰色) 2、贪污,不廉洁 贪以败官为墨。——《左传·昭公十四年》 墨者多自免去。——清·张廷玉等《明史》 又如:墨臣(贪赃不法的臣子);墨吏(贪官污吏) 3、通“默”。不语 故口可劫而使墨云。——《荀子·解蔽》 孔静幽墨,冤结纡轸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6.求关于《诗经》的好听的古风歌曲《绿衣》(诗经里是丈夫怀念亡妻的,我比较钟爱,不知道歌怎么样,欢迎采纳) 作词:灵冰慕蝶原曲:李悦君《菱花镜》和声/后期:HITA念白:小爱的妈和声编写:HITA唱:玄觞 小爱的妈玄:我着绿衣兮 绿衣兮黄里子规啼 仿若朱砂字字泣从此孤身天地何所依君不见 离人泪几滴爱:我着绿衣兮 绿衣兮黄里桃花倚 横笛声声弄春意问君究竟何事轻别离终不闻 清商碎满地念白:三年前你对我说,绿衣,我喜欢看你穿绿衣。我便为你,穿了三年绿衣。三年后你又对我说,绿衣。这次我没有让你说完,因为我还是那个绿衣,你却不再是那个你。唱:玄:我织绿衣兮 衣成无人寄春秋替 又逢一夜阑珊雨爱:问君究竟何事轻别离尺素绝 便已信难期玄:心字燃尽叹晚来风急红尘里 三千恨难及爱:凭他华发葬心空悲戚玄:秋风起 何处有绿衣念白: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为其已。 7.《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以及葬花诗解、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诉,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媾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翻译: 荡起小小的柏木舟,随波漂浮水中流。长夜不安难以入睡。好像心坎有忧愁。不是想喝酒没有酒,不是想出游没处游。我的心不是一块明镜,不可以美丑全都包容。虽然也有骨肉兄弟,却不可以前去依凭。本想向兄弟诉不平,正逢人们怒气冲冲。我的心不是一块磐石,却比磐石更难翻转。我的心不是一领席子,却比席子更难收卷。我雍容娴雅又威仪,让人欺侮做不到。忧思萦绕心如火烧,愠怒憎恨来自群小。遭受痛苦已经很多,受到侮辱也已不少。静下心来思前想后,捶胸击首怒气难消。天上的太阳和月亮,为什么时而不放光芒。心中的忧愁抹不掉,好像没洗的脏衣裳。静下心来思前想,只恨想飞无翅膀。 赏析: 这首诗是个体的自我价值在现实中惨遭否定,痛苦忧愤而疾,以诗言志,表明自己志向高洁和矢志不渝,坚贞不屈的意志。 人常常像一根软弱无力的芦苇,却富有思想。可能没有力量摆脱命运的不公,没有力量反抗制度的压迫,无法避开他人的陷阱,但是,可以思想,可以由此反思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从更高的意义上来说,在发泄时,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发泄和自我表现,而是在肯定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