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与湘灵有关的诗句

1.白居易与湘灵的故事

白居易11岁时,因避家乡(河南新郑)战乱,随母将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离(今安徽省宿县境内)以后,与一个比他小4岁的邻居女子相识。

她的名字叫湘灵,长得活泼可爱,还懂点音律,于是两人就成朝夕不离、青梅竹马的玩伴。到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

白居易有一首题为《邻女》的诗,追叙了这件事: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女亘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赞美湘灵的美丽和她悦耳的嗓音。贞元十四年(708)白居易27岁的时候,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离开符离去江南叔父处。

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前两首分别是《寄湘灵》《寒闺夜》,第三首题为《长相思》: 九月西风兴。

月冷霜华凝。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拆花心开。

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最后一句枝枝连理生与《长恨歌》中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不谋而合,由此我们不能不承认白居易写《长恨歌》是有丰富的感情基础的。可以清楚地看出,白居易与湘灵经过17年的相处和8年的相恋,感情已经很深了。

离别后不但苦苦相思,而且已考虑过结婚问题。湘灵担心她家门第低(城市贫民),攀不上白居易(三代地方小吏)。

最后表示了愿至天必成和步步比肩行的恳切愿望。贞元十六年初,白居易29岁考上进士,回符离住了近10个月,恳切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被门阀观念极重的母亲拒绝了。

白居易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离开了家,贞元二十年)秋,白居易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在儿女婚姻上权威至高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他们的婚姻无望了,但他们深厚的爱情并没从此结束。

白居易以不与他人结婚惩罚母亲的错误,并三次写了怀念湘灵的诗:《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和《寄远》。白居易37岁时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下,经人介绍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但直到元和七年还写诗思念湘灵。

例如《夜雨》、《感镜》等。后来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和杨夫人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娥减旧容。

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这时白居易已经44岁,湘灵也40岁了,未结婚。这里白居易再次用了恨字! 笔者认为,此恨与《长恨歌》的恨不会毫无关系。

直到白居易53岁的时候,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途中,,看到变换旧村邻而湘灵已不知去向的时候,这段长达35年之久的恋爱悲剧才划上了句号。 这段爱情经历是过去了,但留给白居易的思考和伤感却是无穷无尽的。

他悟出了男女追求理想的爱情天经地义,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加以阻挠都是十分错误的真理,成为他写《长恨歌》等诗作的认识基础和感情基础。④ 综合来看,白居易写《长恨歌》是基于自己的感情经历之上的,而并非无病呻吟之作。

通过对其写作背景的研究,笔者认为,《长恨歌》的主题应在于表现诗人对纯真、坚贞专一爱情的歌颂。为什么要歌颂?这是因为白居易本人有一段初恋悲剧感情故事,所以当王质夫提议写李杨往事的时候,诗人即联想起自己的感情经历并迅速确定写作的主题--借写此诗来抒发自己对爱情的看法。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对失败婚姻的一种无声抗议。但是这种抗议没有上升到政治高度,因而不能由此就将其主题拔高为一面是揭露和讽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复杂而尖锐的阶级毛度的某些方面;一面又因作者封建士大夫的立场,对帝王的悲剧表示了某种程度的同情,(唐诗选)这明显是脱离作者本人的写作意图的,也不符合作品的感情基调。

如果要揭露、要讽刺,却又花大量笔墨去描写爱情,有这个必要吗? 二 从《长恨歌》诗句的内容研读其主题 《长恨歌》中有大量描写李杨爱情的诗句,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李杨之间的热恋: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星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二是杨贵妃死后与唐玄宗的刻骨相思: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

长恨探究其主题 长恨应该怎么解释?这是影响到本诗主题定位的关键问题。

有人认为是痛恨,说诗的主题长恨是白居易对唐明皇(玄宗)以及其他君王有欲不节、受惑至死不悟的痛恨。但笔者认为解释为遗憾更为恰当,也即唐玄宗时期杨贵妃的终生遗憾。

试想一下,君王有欲不节、受惑至死不悟值得你终生痛恨吗?长字在这里无论是解释为长期还是引申为终生,恨都只能解释作遗憾才讲得通。 白居易《长恨歌》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正是诗人为这篇长歌所取的诗题,即长恨二字。

恨,就是遗憾、遗恨。⑤而作者写李杨的故事,所引以为长恨的是什么。

2.白居易给湘灵的表白诗

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时,情窦初开,两人便开始了初恋。白居易有一首题为《邻女》的诗,追叙了这件事:娉婷十五胜天仙,白日女亘娥旱地莲。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贞元十四年(708)白居易27岁的时候,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离开符离去江南叔父处。一路上他写了三首怀念湘灵的诗。前两首分别是《寄湘灵》《寒闺夜》,第三首题为《长相思》“ 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拆花心开。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最后一句枝枝连理生与《长恨歌》中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不谋而合。白居易与湘灵经过17年的相处和8年的相恋,感情已经很深了。贞元十六年初,白居易29岁考上进士,回符离住了近10个月,恳切向母亲要求与湘灵结婚,但被门阀观念极重的母亲拒绝了。白居易怀着极其痛苦的心情离开了家,贞元二十年秋,白居易在长安作了校书郎,需将家迁至长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亲允许他和湘灵结婚,但在儿女婚姻上权威至高的母亲,不但再次拒绝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迁离时,不让他们见面。他们的婚姻无望了,但他们深厚的爱情并没从此结束。白居易以不与他人结婚惩罚母亲的错误,并三次写了怀念湘灵的诗:《冬至夜怀湘灵》、《感秋寄远》和《寄远》。白居易37岁时才在母亲以死相逼下,经人介绍与同僚杨汝士的妹妹结了婚,但直到元和七年还写诗思念湘灵。例如《夜雨》、《感镜》等。后来白居易蒙冤被贬江州途中,和杨夫人一起遇见了正在漂泊的湘灵父女,白居易与湘灵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写下了题为《逢旧》的诗“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娥减旧容。应被傍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这时白居易已经44岁,湘灵也40岁了,未结婚。这里白居易再次用了恨字! 直到白居易53岁的时候,在杭州刺史任满回洛京途中,看到变换旧村邻而湘灵已不知去向的时候,这段长达35年之久的恋爱悲剧才划上了句号。

《寄湘灵》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寒闺夜》

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冬至夜怀湘灵》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感秋寄远》

惆怅时节晚,两情千里同。离忧不散处,庭树正秋风。

燕影动归翼,蕙香销故丛。佳期与芳岁,牢落两成空。

《寄远》

欲忘忘未得,欲去去无由。两腋不生翅,二毛空满头。

坐看新落叶,行上最高楼。暝色无边际,茫茫尽眼愁。

《夜雨》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

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

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感镜》

美人与我别,留镜在匣中。

自从花颜去,秋水无芙蓉。

经年不开匣,红埃覆青铜。

今朝一拂拭,自照憔悴容。

照罢重惆怅,背有双盘龙。

3.跟湘江有关的诗句

1. 可惜湘江春夜月,落花时节照离觞。

2. 婵娟湘江月,千载空蛾眉。

3. 潇湘江头三月春,柳条弄日摇黄金。

4. 青玻瓈盆插千岑,湘江水清无古今。

5. 停舟一对湘江哭,哭罢无言君自知。

6. 雁入湘江食,人侵晓色锄。

7. 远忆湘江上,渔歌对月听。

8. 湘江见游女,寄摘一枝莲。

9. 展眼吊斜辉,湘江水逝楚云飞。

10. 湘江千岁未为陵,水底鱼龙应识字。

11. 湘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

12. 好在湘江水,今朝又上来。

13.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14. 九月湘江水漫流,沙边唯览月华秋。

15. 湘江含碧虚,衡岭浮翠晶。

16. 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

17. 携去湘江闻鼓瑟,袖来缑岭伴吹笙。

18. 湘江水阔苍梧远,何处相思弄舜琴?

19. 湘江舞罢忽成悲,便脱蛮靴出绛帷。

20. 离花影度湘江月,遗佩香生洛浦风。

21. 美人别来无处所,巫山月明湘江雨。

22. 迟回独立湘江头,湘江无情空自流。

23. 湘江东西中浯溪,云埋雨洗三吾碑。

24. 魏国节操成令女,湘江竹泪泣娥英。

25. 再谒湘江犹是幸,两还宣室竟何缘。

26. 岳麓穿因鼠,湘江绽为蛩。

27. 若向湘江见,湘江彻底空。

28.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29. 旗飘岘首岚光重,酒奠湘江杜魄哀。

30.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31. 泽国云千片,湘江竹一竿。

32. 却望苍梧量泪雨,湘江何似五湖深。

33. 何人知得心中恨,空有湘江竹万竿

34. 若是不留千古恨,湘江何事竹犹斑。

35.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36. 繁弦响绝楚魂遥,湘江水碧湘山绿。

37.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满碗花。

38. 凭君试问湘江竹,班是阿谁旧染成。

39. 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行。

40. 蜀道秋深云满林,湘江半夜龙惊起。

41.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42.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43.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44.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45. 从今洗眼湘江上,看取功成鬓未斑。

46. 手选千株高下种,似行庾岭泛湘江。

47. 岚收楚岫和空碧,秋染湘江到底清。

48. 女娲罗裙长百尺,搭在湘江作山色。

49. 又渡湘江去,湘江水复春。

50. 舟泊湘江阔,田收楚泽遥。

51. 坐阻湘江谪,谁为话政声。

52. 数点渭川雨,一缕湘江烟。

53. 遂师庐山远,重吊湘江屈。

54. 耒水波文细,湘江竹叶轻。

55. 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56. 红亭枕湘江,蒸水会其左。

57. 万里湘江客到,有风有雨人行。

58. 当日离春今日秋,湘江浦上旧明月。

59. 空使湘江江上竹,至今犹染泪痕斑。

60. 万里初怀印绶归,湘江过尽岭花飞。

4.求含有“湘”字的古诗词

湘灵歌

近代·鲁迅

昔闻湘水碧如染,今闻湘水胭脂痕。

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

高丘寂寞竦中夜,芳荃零落无余春。

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

诗词注解

作于:(1931年)三月这首是写给片山松元的。《鲁迅日记》1931年3月5日,诗中“如”作“于”,“皎”作“皓”,“皓”作“素”。①湘灵:《后汉书·马融传》注:“湘灵,舜妃。”②高丘:楚国山名。屈原《离骚》:“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③唐朝钱起《湘灵鼓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④太平成象:《通鉴·唐纪六十》,大和六年,唐文宗问宰相牛僧儒:“天下何时当太平?”牛答:“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秋门:李贺《自昌谷到洛后门》:“苍岑竦秋门。”曾益注:“洛阳有宜秋门、千秋门。”洛阳是东都,这里借秋门指南京。

5.带有"湘"字的古诗词有哪些

1、湘春夜月·近清明

宋代:黄孝迈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

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翠玉楼前,惟是有、一波湘水,摇荡湘云。天长梦短,问甚时、重见桃根。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2、潇湘神·斑竹枝

唐代:刘禹锡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3、湘南即事

唐代: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4、阮郎归·湘天风雨破寒初

宋代:秦观

湘天风雨破寒初。深沈庭院虚。丽谯吹罢小单于。迢迢清夜徂。

乡梦断,旋魂孤。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5、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

宋代:秦观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6、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清代:纳兰性德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萧。

6.关于白居易和他湘灵姑娘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长恨歌 《长恨歌》是白居易的著名唐诗,也是王安忆的著名是小说,还是郑秀文演出的同名电影。 《长恨歌》 白居易 【原文】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蛾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译文】 汉家的皇上看重倾城倾国貌,立志找一位绝代佳人。

可惜当国多少年哪,一直没处寻。杨家有位刚长成的姑娘,养在深闺里没人见过她容颜。

天生丽质无法埋没,终于被选到皇上身边。她回头嫣然一笑,百般娇媚同时显现出来。

六宫的粉白黛绿啊,立刻全都褪掉了色彩。正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她肌肤如凝结的油脂。

侍女扶出浴,正娇懒无力,初承恩就在这一时。花一般容貌云一样鬓发,金步摇在头上颤。

美好的春宵,春宵太短!太阳多高天于才睁眼,从此再不早早上朝去和那些大臣见面。追陪欢乐,伺候宴席,她总在皇帝身旁转。

春天随从春游,夜晚也是她独占。后宫美人儿三千人,对三千人的宠爱都集中在她一身。

深宫的夜晚,她妆饰好了去伺候圣君。玉楼中宴会,春天和她一起醉倒了人。

姐姐弟兄都封了大邦,好羡人呀,一家门户尽生光。叫天下做父母的心肠,觉得生男儿还不如生个女郎。

避暑的骊宫,高插云霄。宫中仙乐飘,人间到处都能听到。

宫里缓歌曼舞,徐徐地弹琴慢慢地吹箫。皇上整天看,总也看不饱。

谁知道渔阳反叛的战鼓会震地敲,把霓裳羽衣曲惊破了!皇家城阙烟尘出现,天于的大驾,一千辆车,一万匹马,逃往西南。才走到百来里,走走又站站。

六军不肯前进可怎么办?宛转蛾眉竟死在皇上马蹄前。她的花钿丢在地上没人收,还有她头上的翡翠翘呢,她的金雀,她的玉搔头。

皇上掩着脸,想救救不了,回头看,眼泪和血一起流。栈道插云弯弯曲曲上剑阁,风刮起黄尘格外萧索。

峨眉道上没多少行人,天于旌旗也没了光彩,阳光是那样谈薄。蜀江水这么碧绿哟,蜀山这么青翠,皇上日日夜夜怀念情思难断绝。

离宫看见月光是伤心颜色,夜里听雨打栈铃也是断肠声息。 总算有一天,天旋地转圣驾得回京城,又走到这里——叫人徘徊不忍离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间找不着了,美人当年白白死去的那块地。君臣互相看看,眼泪洒衣襟,向东望,信马由缰回京城。

回来看看宫苑园林,太液池芙蓉未央宫翠柳依旧媚人。那芙蓉花多像她的脸,那柳叶多像她的眉,见花见柳怎叫人不落泪。

怎不感触啊,在这春风吹开桃李花的日子,在这秋用打梧桐落叶的时辰!太上皇住南内与西宫,秋草长闲庭,不扫它满阶落叶红。当年椒房间监青眉已老,梨园弟子头上白发初生。

晚上萤虫飞过宫殿,太上皇悄然忆想。夜里挑残了孤灯睡不着,只听宫中钟鼓迟迟敲响。

夜这么长,看看天上银河还在发光。天快。

7.白居易写的《冬至夜怀湘灵 》解释下全文意思

从《冬至夜怀湘灵》说起 诗稿的写作终于到了最后一部分,关于冬至。其中有一首诗白居易的《冬至夜怀湘灵》: 艳质无由见,寒衾不可亲。

何堪最长夜,俱作独眠人。 作注释时,我翻阅了《汉语大词典》,按照上面的内容注释“湘灵”:传说中湘江的女神。以为冬至夜长,诗人浪漫,怀想神女,于是吟咏成句,千古流传呢。 没想到,白居易笔下的这位湘灵不是女神,而是确有其人。白居易与湘灵姑娘之间,还有一段缠绵哀怨的故事。据说湘灵是白居易的初恋情人。从《冬至夜怀湘灵》中的“艳质”一词可以看出湘灵长得很漂亮。换句话说,即使普通,在白居易眼中也是“西施”。两人初次见面时,白居易19岁,湘灵15岁。白居易曾经憧憬两人的未来: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作深山林,树枝连理生。 然而,白居易是官宦子弟,而湘灵则是普通人家的孩子,两人之间门不当户不对,白居易的母亲坚决反对两人来往。白居易参加科举考试,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他本想迎娶湘灵,遭到了母亲的百般阻挠,加上赴任在即,他只好痛苦地离开了湘灵: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 深笼夜锁独栖鸟,利剑春断连理枝。河水虽浊有清时,乌头虽黑有白时。唯有潜离与暗别,彼此甘心无后期。 在宦海的沉浮中,白居易没有忘却湘灵,直到36岁,他才深感这段情缘终究不会有任何的结局。在绝望和孤独寂寞中,他不得不放弃,和一位姓杨的女子结成夫妻。婚后,他与夫人的感情并不坏,但是在心灵深处,他仍然惦记着湘灵,曾写下了睹物思人的《感情》一诗:中庭煞服玩,忽见故乡履。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永愿和履綦,双行复双止。自吾谪江郡,漂荡三千里。为感长情人,提携合到此。今朝一惆怅,反复看未已。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况经梅雨来,色暗花草死! 关于分别之后,白居易与湘灵是否再相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两人从此天各一方,至死不曾相见。另一种说法是白居易44岁那年,他在被贬往江州的途中,曾经与湘灵相遇。当时湘灵已经40岁,依然独自一人,没有婚嫁。 于是,再读《冬至夜怀湘灵》,方知这一首借节日忆旧人的深情之作。古人和今人一样,也有终生难以摆脱的情感纠缠。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