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宋词的故事一: 陆 游 与 唐 婉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两人从小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 然而,陆游的母亲不喜欢唐婉,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卢游和她离婚。陆游和唐婉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 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婉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婉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 这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 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婉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 尽管这时他已与唐婉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婉的感情并并有完全摆脱。 他想到,过去唐婉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离。 不料这时唐婉征得赵士程的同意,给他送来一杯酒,陆游看到唐婉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婉送来的这杯苦酒。 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婉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 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婉一眼,便怅然而去。陆游走后,唐婉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后头至尾反覆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来。 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钗头凤》词: 世情薄,人情恶,日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签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二: 广东惠州城西也有个西湖,名气虽然不如杭州的广远,在当地也是最招人流连的景区。事有凑巧,从杭州西湖来的一位女子,三十六岁时在这里去世,墓碣便建在此处西湖畔的孤山,并且因墓而又得一处名胜:六如亭。 观赏六如亭的最佳处在西山泗洲塔顶,那儿有一株颇具风采的大榕树。晚清文人丘逢甲有诗:“行人欲问朝云墓,看取亭亭塔顶松。” 朝云,家钱塘人,原本是苏东坡早年买来的一个侍儿,当时孤苦伶仃,才十二岁。她不知道自家事,也不识字,但在苏家遇到极良好文化艺术环境,加上她人天资聪慧。 耳濡目染,潜心用功,她不但学会了识字、读书,也喜欢诗画书法。在东坡遭到贬斥的颠荡生活里,朝云成长成熟起来,后来成为东坡的侍妾。 一个轶事说,东坡后来被召回京城作官,在官场的险风恶浪中心情不自在。有一天他手扪着渐大的肚子,在院中蹓跶,忽然问身边的人:“大腹便便何所有?”一个女子应答:“自然是一肚子墨水。” 东坡摇头,另一个说:“必是满盛着好诗妙文。”他仍摇头。 转脸问朝云:“你说呢?”朝云缓缓说:“先生那儿,该是一肚皮不合时宜。”东坡拍掌大笑,“这才对哩!” 六十岁的东坡受到更严重迫害,远谪到岭南惠州。 那时他的妻子已故,朝云成为他日夜相守的伴侣。此时,朝云虔诚地信奉佛教,一心诵经,吃素,行善事,曾跟东坡一道在惠州创建了一个放生池,还捐资修桥筑堤。 北宋绍圣二年,朝云不幸病故,死时只有三十六岁。东坡非常伤感。 为了纪念这位纯情又贤慧的女子,后来人们把她住过的房子,东坡取名白鹤堂的,改名为“朝云堂”。 朝云死后,依她所嘱,葬在西湖附近的栖禅寺。 寺内僧人十分重敬这位女施主,特地捐资在朝云墓上盖了一座纪念亭,初名朝云亭。后来,由于笃信佛教的女主人,在弥留之际曾反复诵念《金刚经》上的一句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又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六个“如”字,突出表现了佛教强调的“空”意,所以朝云亭后来被人们改称为“六如亭”。清代道光年一位文士林兆龙依“六如”写过一副亭联:“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 六如亭而今成为惠州一处名胜,也是纪念大文豪苏轼的珍贵文物。 亭由砖石建成,形制整饬,风格纯朴,很适合所纪念人物的风神气质。 苏东坡诗词极著名,但爱情诗绝少,而一首纪念朝云的《西江月》词,堪称爱情诗中的极品,词曰“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 海内进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常嫌粉(氵宛),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忆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三: 《卜算子》 卜算子·赠乐婉 施酒监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 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 别你登长道,转更添烦恼。 楼外朱楼独倚阑,满目围芳草。 卜算子·答施 乐婉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了拼终难拼。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这是一个宋代歌妓的故事。 乐婉是杭州歌妓,与一位姓施的酒监相爱,后施酒。 2.唐诗宋词故事推敲的故事 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嘴里就边推敲边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了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3.求12首故事文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江城子---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 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一剪梅(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轻解罗裳(cháng),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左传》中的曹刿论战 十年春(1),齐师伐我(2)。 公将战(3)。曹刿请见(4)。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5)?”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6)?”公曰:“衣食所安(7),弗敢专也(8),必以分人(9)。”对曰:“小惠未徧(10),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11)。”对曰:“小信未孚(12),神弗福也(13)。”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4)。”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15)。公将鼓之(16),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17)。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18),登轼而望之(19),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20),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 狼 蒲松龄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孔孟论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 学则不固。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 4.宋词中的故事一)戴复古夫妻的诀别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四载:戴石屏先生复古未遇时,流寓江右武宁,有富翁爱其才,以女妻之。 居二三年,忽欲作归计,妻问其故,告以曾娶。妻白之父,父怒,妻宛曲解释。 尽以奁具赠夫,仍饯以词云(名《祝英台近》)。夫既别,遂赴水死。 可谓贤烈也矣!” 戴复古妻的诀别词《祝英台近》这样写道: 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 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 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 如何诉。 便教缘尽今生,此身已轻许。 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 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 词中的女主人公已隐约透露出了准备为情赴死的决心。 可其善良、宽容、坚贞、刚烈的心意并没有让朝三暮四的戴复古心生留意,戴复古还是绝情地走了。 十年之后,戴复古满怀对亡妻的怀念与歉疚,在妻子的坟前写下了《木兰花慢》一首: 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 这一点闲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 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 记得同题粉壁,而今壁破无踪。 兰皋新涨绿溶溶。 流恨落花红。 念着破春衫,当时送别,灯下裁缝。 相思谩然自苦,算云烟,过眼总成空。 落日楚天无际,凭栏目送飞鸿。 春衫虽破依旧暖,飞鸿成双人自寒。戴复古对亡妻的怀念,虽是真挚的,但相比于其妻的挚情却是无力而苍白的。 十年之后,天人永隔,戴君虽在内疚之中悔恨不已,但却轻谓‘一点闲愁’以概之,听起来总让人感觉他更像一个不负责任的浪荡公子,即便不是虚情假意的表白,与其妻的作为相比也差出天壤之别。 (二)李之问再娶聂胜琼 《青泥莲花记》载:李之问仪曹解长安幕,诣京师改秩。 都下聂胜琼,名倡也,质性慧黠,公见而喜之。李将行,胜琼送别,饯行于莲花楼,唱一词,末句曰‘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随君去’。 李复留经月,为细君督归甚切,遂饮别。不旬日,聂作一词以寄李云云,盖寓调《鹧鸪天》也。 之问在中路得之,藏于箧间,抵家为其妻所得。因问之,具以实告。 妻喜其语句清健,遂出妆奁资夫取归。琼至,即弃冠栉,损其妆饰,委曲以事主母,终身和悦,无少间焉。 这首《鹧鸪天》寄李之问写到: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 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 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词写得清丽幽婉,也难怪李之问妻被其清健的语句所感动,出妆奁资夫取归”之。 让聂胜琼这个歌妓身份的下层女人,有了一个意料之外的美满的感情归宿。看来不独男人喜爱才女,就连女人自己也能被真正的才女所折服啊! (三)施酒监与乐婉的来生缘 明陈耀文《花草粹编》卷二,引宋杨湜《古今词话》(原书已佚)云:杭妓乐婉与施酒监善,施尝赠以词云: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 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 别你登长道,转更添烦恼。 楼外朱楼独倚栏,满目围芳草。 乐婉以《卜算子》答施: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拼了终难拼。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一位风尘女子,至性真情,豪爽洒脱。 以拼了之情,道出相思之深,相爱之切。却终究不得不屈从于无奈的残酷现实,只待重结来生之缘。 施君得此红颜知己,虽遗憾不能永结连理,却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四)朱淑真的梦中情人 朱淑真的感情经历极为不幸,作为一位女词人,她有多情而敏感的内心世界,也有心仪的梦中情人,但她却不能违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得不嫁给一个庸俗之徒,过着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相思岁月。 她只有在《清平乐》词中追忆自己曾经的恋人,和短暂甜美的爱情生活体验: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汝台。 全词通俗明白,艳而不亵,全赖女词人大胆率真的表白。了解了她痛苦的一生,反衬出这乍现即逝的欢乐时光,有谁还能以假道学家们的嘴脸抵之为有失妇德”呢! (五)金定和刘翠翠的诗词姻缘 宋朝末年,淮安才子金定和刘翠翠家住比邻。 二人既是同窗好友又是年龄相同。彼此朝夕伴读,青梅竹马,渐生情愫。 一日,金定赠刘翠翠情诗一首: 十二栏杆七宝台,春风随处艳阳开。 东园桃李西园柳,何不移来一处栽。 刘翠翠和诗一首: 平生每恨祝英台,怀抱何为不早开。 我愿东君勤用意,早移花木向阳栽。 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新婚之夜,刘翠翠于枕畔有感而作《临江仙》一首: 曾向书窗同笔砚,故人今作新人。 洞房花烛十分春,汗沾蝴蝶粉,身惹席香尘。 尤雨殢云混未惯,枕边眉鬓羞颦。 轻怜痛惜莫辞频,愿郎从此始,日近日相亲。 金定步原韵答和《临江仙》一首: 记得书斋同笔砚,亲人不是他人。 扁舟来访武陵春,仙居临紫府,人世隔红尘。 海誓山盟心已许,几番浅笑深颦。 向人犹自语频频,意中无别意,亲外有谁亲! 看了二人的诗词答和,不能不让人羡慕金定和刘翠翠的美满婚姻和柔情蜜意。 5.宋词背后的故事300字作文大全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但人们往往主重于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忽略精神文明的建设。我觉得两种文明的发展都源于无私的奉献。因此,奉献在兼顾个人利益的同时已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 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繁森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阿里。他们以无私的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世人称颂。其实还有更多的人是在默默地奉献,献出自己的力量,构建社会文明的大厦。 有人认为奉献是为了更多地索取。寓言中猪抱怨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获得人对它的赞扬。恰恰相反,奉献的本质在于它的无私性。现在有许多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他们从不张扬自己辉煌的功绩,不向国家伸手搞特殊。他们这种无私的精神,同样是奉献。这种奉献更深沉,更伟大。 奉献是积极主动的。个人的奉献在于主观愿望的伟大体现。猪在生存之时,一味地索取;而牛在生前是积极地劳作奉献,死后实现同猪一样的贡献。因此,它得到人们更多的称赞,同时也将它喻为勤劳、善良、仁慈的化身。此时,它的贡献已不仅仅是在物质上的奉献,而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奉献。 现在大批的作家、文艺工作者、思想家,他们也在奉献着自己的思维,奉献着自己的精神力量。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更需要提倡精神文明。这正是精神文明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由此可见,精神力量的奉献不可忽视。 我们常把老师的奉献比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间最伟大的奉献也在于此。教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无私传授给学生,一批批的学生成为国家栋梁而奔赴社会建设的洪流。当老师们放下手中的粉笔,满头银丝时候,感叹桃李满天下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感触到奉献之后的欣慰。 奉献不是为了索取,奉献应是自觉自愿的。让我们新世纪的一代青年都投身到乐于奉献的革命洪流中,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让奉献这棵常青树,永远葱笼、繁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