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有关卒章显志的诗句

1. 用卒章显志手法的诗歌

一、运用了卒章显志手法的诗歌有:

1.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然!”

3.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马致远《天净沙》:“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参考:

二、卒章显志(zú zhāng xiǎn zhì ):

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卒”为完毕。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亦作“卒章见志”,很常见的一种写作方法,一般地说,几乎在所有文体中均有应用,在散文中使用较多

2. 语文中的“卒章显志”是怎样的一种表现技巧

卒章显志是立意手法之一。

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首旬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在文章结束时,作者将要表露的胸怀、志向很自然地说出来,给人一种鼓舞和向上的力量。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是运用这种手法的典范。 《岳阳楼记》开头先说写文章的缘由,再概括地描写巴陵胜景,然后再详细描写两景两情,最后以议论带抒情的方法收笔,突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题。

文章题目虽是“岳阳楼记”,但不仅是记叙、说明,而又状景、抒情。在抒情的基础上,笔锋一转,写出对“古仁人之心”的求索,以“卒章显志”作结,一下子把文章提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当代散文名家杨朔的《荔枝蜜》也巧妙地运用了这一技法。文章开头,写自己曾被蜜蜂螫了一下,因而看到蜜蜂心里就不舒服。

继而,作者描写了荔枝蜜的甜香,不觉动了情,由蜜想到酿蜜的蜜蜂,便到蜂场去参观。作者了解了蜜蜂的生活习性.感慨地说:“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

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看到这里,你会觉得作者是在歌颂蜜蜂,表现蜜蜂高尚品质,然而作品结尾却来了个大转弯,从歌颂蜜蜂转到歌颂勤劳勇敢的农民:“他们正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酿造着生活的蜜”。“为后世子孙酿造生活的蜜”跟《岳阳楼记》结尾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样,正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

文章结束了,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也点出来了。原来前边大篇幅地歌颂蜜蜂,正是为后边歌颂劳动人民作铺垫,这样的结尾显得自然、有力,也统贯了全篇要义,此即卒章显志之法的妙用。

一般地说,卒章显志手法常在散文中使用,当然在其他文体中也可使用。

3. 木兰诗卒章显志的诗句四句诗

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原文:

木兰诗

作者:郭茂倩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4. 卒章显志这个成语的意思

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卒”为完毕。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亦作“卒章见志”,很常见的一种写作方法,一般地说,几乎在所有文体中均有应用,在散文中使用较多,

卒章显志是立意手法之一。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首旬标其目,卒章显其志。”在文章结束时,作者将要表露的胸怀、志向很自然地说出来,给人一种鼓舞和向上的力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是运用这种手法的典范。

卒(结束)章(文章)显(明确表达)志(中心、主旨)

5. 关于紫阳的诗句

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之子,且都为卞太后所生,是真正的同胞手足。曹操曾一度想立曹植为嗣, 因其才智高于其兄曹丕。 后曹丕登基(始称魏文帝)仍忌曹植之能,加以迫害,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豆,豆萁,豆豉,都是豆这种植物的各种形态,可以说“本是同根生”。首句为我们描绘了煮豆的场景,以豆萁为燃料制作豆汁。第三、四句进一步揭示这两者间的关系。 豆在锅中忍受豆萁的煎熬, “咕嘟”的声音仿佛在哭泣。这暗指兄长对自己的迫害以及自己悲愤的心情。末两句卒章显志,既是控拆,也是反抗。

整首诗据说在七步之内完成,诗人的情感也经历了一个由平缓到迸发的过程。名为吟物, 实则是一首带有讥讽的寓言 诗。然而由于诗人与其谴责对象的特殊关系,因而诗人的口吻是委婉又深沉的,讥讽之中有提醒和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

曹植才高八斗, 文风俊逸刚健。 这首诗在情感上层层推进,且运用了比兴手法,从中也可发现乐府诗歌的影响。有的选本没有二、三句,但这种风格仍是显而易见的。

6. 有关“春草”“春花”的诗句各五个

描写“春草”的诗句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唐)杜甫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2、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春思》(唐)李白

译文:燕地小草像碧丝般青绿,秦地的桑树已叶翠之绿。

3、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偶成》(宋)朱熹

译文:没等池塘生春草的美梦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4、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山中送别》(唐)王维

译文: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5、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别来春半》(五代)李煜

译文: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

描写“春花”的诗句

1、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沁园春·丁巳重阳前》(清)纳兰性德

译文:“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死者长已矣”(杜甫《石壕吏》),又怎么能再续前缘?只有未亡人的回忆、愁绪还在不断的滋长吧!看着曾经一起流连过的“春花秋叶”,又一次勾起了莫名的伤感。

2、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春行即兴》(唐)李华

译文: 春山之中,树木繁茂芬芳,然空无一人,花儿自开自落,一路上鸟儿空自鸣啼。

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庄》(唐)崔护

译文:今日再来此地,姑娘不知去向何处,只有桃花依旧,含笑怒放春风之中。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宋)苏轼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5、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唐)白居易

译文: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