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赞扬领头雁的诗词有哪些1、《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 叵而薄情夫。一行书也无。 泣归香阁恨。和泪掩红粉。 待雁却回时。也无书寄伊。 2、《使至塞上》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声声慢•寻寻觅觅》 年代: 宋 作者: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蝶恋花•南雁依稀回侧阵》 年代: 宋 作者: 晏殊 南雁依稀回侧阵。雪霁墙阴,偏觉兰芽嫩。中夜梦馀消酒困。炉香卷穗灯生晕。急景流年都一瞬。往事前欢,未免萦方寸。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 5、《定风波•与客携壶上翠微》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2.请帮忙写出两句关于"雁"的古诗词“孤鸿海上来,横池不敢顾”—张九龄《感遇》。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洲谢朓楼饯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九秋惊雁序,万里狎渔翁”—杜甫《天池》 “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孟浩然《秋登万山寄张五》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孟浩然《早寒有怀》 “人归山廓暗,雁下芦洲白”—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军行》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李颀《送魏万之京》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高适《送李少府》 “阴月连飞雁,传闻至此回”—宋之问《题大庾岭北绎》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江上明月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刘长卿《重别二员外》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露如轻雨月如霜,不见星河见雁行”—卢纶《奉和太常五卿春对月见寄》 “采兰花萼聚,就日雁行联”—钱起《李四劝为尉氏尉李七勉为开封尉》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杜牧《旅宿》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李商隐《霜月》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许浑《早秋》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温庭筠《苏武庙》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温庭筠《瑶瑟怨》 “夜闻啼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答丁元珍》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李煜《清平乐》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宿雁落、寒芦深处”—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元》 “雁不到、书成谁与”—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渔家傲》 “雁过也,正伤心”—李清照《声声慢》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朱敦儒《卜算子》 “落日楼头,断雁声里”—辛弃疾《水龙吟》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蒋捷《虞美人》 大雁不仅在诗句的字里行间展翅翱翔,而且在词汇里也有一席之地。如领头雁、南飞雁、雁过拔毛、哀鸿遍野、雁行、雁户、雁阵、雁序、雁奴、雁字、雁足等。 哀鸿遍野,出自《诗经•小雅•鸿雁》中:“鸿雁于飞,哀鸣嗷嗷”。雁字,指雁群迁徙时在空中呈现的“一”字和“人”字形队列。见朱熹诗句“据鞍又向冈头望,落日天风雁字斜。”雁阵,指群雁飞行时排列整齐的行列队形。见无名氏《歧路灯》“只缘花底莺鸣巧,致令天边雁阵分。”陆游《幽居》“雨荠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雁足,因有大雁传书的传说于是“雁足”引申为书信或传送信件的人。见王僧儒《捣衣》“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 **中称无户口的人为“黑人”无户口的人家为“黑户”,高度概括。无独有偶,唐代称流动无定的民户为“雁户”,形象描述。见刘禹锡《洛中送崔司业》“洛苑鱼书至,江村雁户归。” 除领头雁外,更有趣的是还有放哨的雁。每当夜幕垂空,雁群栖息在江湖沙渚中,有专门担任警戒不睡觉的雁,若遇到偷袭则鸣叫报警。曾读过一篇寓言说,一只狐狸每次偷袭都失败。狡猾的狐狸掌握了雁这种习性施了欲擒故纵小计,雁哨一连三次报警狐狸都稳坐钓鱼台无动于衷,结果雁哨受到群起攻击。第四次狐狸真的出击,雁哨担心受罚挨啄,不敢报警,于是狐狸阴谋轻而易举得逞。古人将放哨的雁取了个名副其实的称号,“雁奴”。见元好问《惠崇芦雁》“雁奴辛苦候寒更,梦破黄芦雪打声。” “一张落雁弓,百只金花箭”是出自唐教坊《敦煌曲子词》的一句诗,可见自古以来大雁的天敌不是狐狸,而是愚昧的猎人和迷恋野味的饕餮之徒。如今保护鸟类的意识蔚然成风,虽然明火执仗地瞄准鸟类的猎人不多了,但是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正毫无顾忌地蚕食着雁群的栖息地。若不引政府起高度重视及时扭转这种局面,那么“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美妙享受将从现实生活中烟消云散。 3.要几句关于雁的诗关于雁的典故颇多,如惊弓之鸟,又如平沙落雁。 一说离群的凄惶惊恐,一指饱餐秀色时的呆痴忘我。更有脍炙人口的吟咏名句:“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写一行”(白居易),“黄河水滨汉边墙,河上秋风雁几行”(李梦阳),“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马戴),不胜枚举。 这些吟雁诗句,多意境深远又笔调低沉,盖雁之品格使然。 明李时珍曾写道:“雁有四德:寒则自北向南,止于衡阳,热则自南向北,归于雁门,其信也;飞则有序,前鸣后和,其礼也;失偶不再配,其节也;夜则群宿,留一奴巡警,昼则衔芦,以避掳缴,其智也。” 如此信、礼、节、智者,不愧君子。“南思洞庭水,北想雁门关;稻梁犹可恋,复去复飞还。” 从不失约。因此,古时大雁成为可信耐的朋友。 相传苏武牧羊十九年,不得归汉,后有人偶然发现一只被射杀的雁,雁足系有绸条,上有苏武的写给汉室的亲笔书函,始知苏武尚在人间,苏武因此获救。传说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鸿雁传书,确是长久以来人们的通信方式。 大雁,信之使也。至于大雁长幼有序,更是为人所熟知。 这也许仅止于一种习性罢了,这样的习性,却又比人类不知道文明高雅多少倍呢。雁阵绝非乌合之众,飞行时,序列有致,前有领头雁,尾有盾后兵,首尾相顾,呼应互答,训练有素。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里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杜甫)恋侣思群的孤雁,跃然纸上。 将雁之真性情描述至极致的,是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 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 天也妒。来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这是著名的《摸鱼儿》,词前有小序说“太和五年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地死。 ’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邱。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邱词》。” 一对大雁将爱情演绎得如此壮烈凄美,怎不令人叹惋!情至极处,“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死相许”是何等极致的深情! “雁奴辛苦候寒更”,则犹使人肃然起敬。 雁群落宿后,卿卿我我,很快进入梦乡,留一雁守卫巡逻。巡逻的任务多由失偶之雁担任,这就是“雁奴”。 雁奴遇敌害则长鸣示警,群雁飞起避险,而雁奴则因暴露了自己而多遇害。这倒是死得壮烈,重于泰山。 可悲的是,当人参与了捕杀大雁的行列,人之智慧不知要高出禽兽多少倍,雁群往往为人所欺骗愚弄,或被捕获杀害,则雁奴难逃其咎,郁闷而死。 雁行人字,雁知人事。 雁之至情至性若此,实人所弗如。有这样一则寓言:两个人见一群大雁长空飞过,一曰蒸,一曰煮,及至举弓来射,雁阵早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贪念痴嗔,人之劣根也欤? 节选 宛如清语的文章《花鸟虫鱼》 希望对你会有帮助。 4.有没有关于领头人重要性的诗句1、《**的话儿记心上》 太阳出来照四方,**的思想闪金光,太阳照得人身暖哎, **思想的光辉照得咱心里亮,照得咱心里亮。 2、《北京的金山上》 北京的金山上光茫照四方, **就是那金色的太阳。 多么温暖,多么慈祥, 把我们农奴的心照亮, 我们迈步走在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 3、《浏阳河》 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 江边有个什么县那,出了个什么人。 领导人民得解放,呀伊呀伊子哟。 浏阳河弯过了九道弯,五十里水路到湘江。 江边有个湘潭县那,出了个**, 领导人民得解放。 4、《远飞的大雁》 远飞的大雁,请你快快飞, 捎封信儿到北京啊,翻身的农奴想念, 恩人**,远飞的大雁, 请你快快飞,捎封信儿到北京啊, 翻身的农奴想念,恩人**。 5、《太阳最红**最亲》 太阳最红**最亲,您的光辉思想永远照我心, 春风最暖**最亲,您的革命路线永远指航程, 您的功绩比天高,您的恩情比海深 心中的太阳永不落,您永远和我们心连心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