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写运河的诗歌

1.【有关运河的诗最好是整首最好是整首(古诗)】

运河之春 就这样,二月的清风里 运河水忽然变得抒情起来 清绿 阳光在波纹中闪着顽童的眼神 两岸静默一冬的杨柳突然有了动静 枝条舒曼如无数天牛的触须 触摸春天 仅仅才到二月 空气中便有了稀薄的花香 不见蜜蜂 举目寻去只有几点迎春花的黄色 那么,哪来的花香 寻寻觅觅中 桃花真的开了 迎春则如一蓬大火 熊熊地燃烧 风中的杨柳披头散发 却朝着同一个方向 整条大河都被她们染绿了 当然就有蜜蜂 还有蝴蝶 春天就有了动感 天上比鸟飞得更高的是飘摇的纸鸢 却飞不远 怎么也看不清哪根线 攥在 哪一个在草地上欢跑的儿童手上。

2.关于大运河的诗歌

隋朝大运河的诗

皮日休《汴河怀古》

其一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其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胡增《汴水》: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宗元鼎《炀帝冢》:帝业兴亡是几重?风流犹自说遗踪。但求死看扬州月,不愿生归驾九龙。

李敬方《汴河直进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知。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3.赞美运河的诗词

有关京杭大运河的诗句

1.皮日休〈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给功不较多。

2.汴水(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过,惆怅龙舟更不回。

3.李利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4.七绝大运河(作者:冰雪红豆)

江南北国脉相牵,隋代千年水潆涟,

寄语飞南归北雁,大河头尾是家川。

秋水缠绵,牵动河畔漫步的游子,拾得小诗。

5.红楼诗词: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6.《堤上偶成》 ——清·乾隆

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

九里岗临御黄坝,曾无长策只心惊。

4.关于运河的诗词

巨龙裂地,气冲苍穹;玉带飘舞,脉畅国中。

盘活万里黄土,滋润千载文明。纵横江河,贯通上下炎黄;冠绝宇内,流泽南北风情。

循岸徐行,麦秀青青;古今相望,百感盈胸。正道邪道,人间大别;依民利民,运河乃兴。

遥想远古,思接既往。夫政之通行,多借水之通航。

故有吴震江淮,邗沟滥觞;隋恋琼花,颐指苍茫。暴政横行,难填北宸欲壑;骄奢延绵,尽敛东南脂膏。

寒鸦数点,空绕两岸之巍峨;蔽空千帆,赫然繁华之琳琅。至于蒙族问鼎,剑犁交融;河道取直,涛石激荡。

其后黄泛频繁,朝夕更辙;淤堵重重,巨桨不航。至若日月流转,运输变革;陆空呼啸,水路渐荒。

5.赞美运河的诗句有哪些

1.《堤上偶成》 清·乾隆

运河转漕达都京,策马春风堤上行。

九里岗临御黄坝,曾无长策只心惊。

2.《汴河怀古》 皮日休

其一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其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3.《汴水》 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过,惆怅龙舟更不回。

5.《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6.《 赞大运河 》 卢顺贞

天地悠悠,运河泱泱。雪浪千里,云樯八方。

浩荡无匹,奔流最长。北起京津,南抵苏杭。

安居中,称都封王。运河河床,富矿矿床。

历史老人,见证沧桑。筚路蓝缕,开挖土方。

黄金水道,财富康庄。漕运有功,青史流芳。

运河两岸,富饶粮仓。四时流碧,五谷飘香。;

文化长廊,宝琛蕴藏。精神不老,堪称乳娘。

“天下至美”,枚乘褒扬。正宗烹艺,淮扬菜乡。

选料严格,制作精良。火工独到,炖焖擅长。

清淡可口,色香俱强。物华天宝,大放金光!

6.关于运河的诗词有什么

1、《汴河怀古二首(其一)》

唐代:皮日休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译文:成千上万的彩船行驶在运河两岸的翠柳中间,但这支船队载到扬州后再也没有回还。应该是上天教人们开通汴河,这里一千余里的地面上看不到一座山峦。

2、《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唐代: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译文:人人都说修造汴河导致隋朝灭亡,可是至今南北通行还要依赖此河。如果没有打造龙舟纵情享乐之事,炀帝赫赫功绩几乎可比治水的大禹。

3、《汴河亭》

唐代:许浑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

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

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

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是景阳楼。

译文:扬州的琼花开得非常繁盛,隋炀帝很想去游玩一番。他劈开昆仑那样的大山,造出了一条河流。浩浩荡荡的御林军辞别了皇宫,三千名嫔妃宫娥乘龙舟一起南下。

响彻云霄的鼓乐把天上的星辰都惊动了,龙舟上的锦旗日日夜夜迎风招展。四海之内的义军纷纷归顺正义之师,那座享乐美女的迷楼只不过是另一座亡了国的南齐奢华的景阳楼罢了。

4、《汴河直进船》

唐代:李敬芳

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译文:汴水与淮河之间挖通后,确实有许多便利。不过,百姓遭受到的苦难也很深重。东南四十三州的广大地区,民脂民膏都被这条河运走,送到京城供皇室贵族去享用了。

5、《隋帝陵》

唐代:罗隐

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译文:当年在城池般的豪华龙舟上进进出出,沉迷于红楼温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隋炀帝居然忍心把先王夺取的江山大业,只换取了几亩埋葬尸身的雷塘荒田。

7.描写京杭大运河的诗句

仰望,晴空万里;远视,京杭大运河如飘飘荡荡的碧玉带,机动船牵引着成串的木船在破浪航行。北望,大运河从天边白云深处排空而来;南望,大运河滚滚滔滔向无边的绿色田野奔腾而去。

大运河清波荡漾,这许多船儿是南去杭州,还是北去扬州?遥想1000多年前,当隋炀帝开发这条南北大运河的时候,龙船凤舟倒映流水,何等绚丽、何等豪华!历史的长河有如大运河,光阴消逝,时间推移,现在在大运河两岸,连一棵隋柳也没有了。到了今天 ,在两岸的大堤上,只有新植的杨柳在迎着春风吐翠,显示着中华民族进入了新兴时期。

大运河贯穿南北。它南越长江,流经江苏、浙江;北越黄河,流经鲁冀,烟波浩渺几千里。这是与横贯东西的万里长城并称于世的伟大奇迹。万里长城和大运河,同是中国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

8.运河诗词

作者介绍:清高宗乾隆(纯)皇帝(1711年9月25日子时—1799年2月7日),爱新觉罗氏,讳弘历,是雍正帝第四子。生于康熙五十年,卒于嘉庆四年。于雍正十三年即位,乾隆六十年禅位于十五子颙琰,自己成为太上皇。在位共六十年,是中国封建史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仅次于祖父康熙帝,而且是寿命最长的皇帝。

写作背景:乾隆皇帝有一大嗜好,那就是喜欢巡狩天下,游山玩水,所到之处不是留诗便要题字。他当太子的时候,每年都要奉命恭祭东陵;东陵坐落在遵化县,他也就每年都要往返路过通州城和北运河。等到他登基即位,贵为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旅游的瘾头更大,紫禁城好比鸟笼子,金銮殿更象蛐蛐罐儿,几天不到郊垧散逛散逛,便茶饭无味。通州和北运河距离京都只有四十华里,圣旨一下,銮驾起动,眨眼之间,抬腿就到。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到通州和北运河上不知游玩过多少回,光是《钦定日下旧闻考》备录的御制诗,就有七首。

乾隆《钦定日下旧闻考》备录的御制诗:

七首。

一、乾隆七年:

白云红树通州道,麦垅禾场九月秋。

好景沿途吟不了,豳风图画望中收。

渔舟蟹舍俨江乡,螮蝀横波饮练长。

策渡漫思荷芰绿,亚洲剩有荻芦黄。”

二、乾隆十年:

东风已解碧琉璃,坡草堤杨春与宜。

恰是昔年承使命,浮桥西畔觅题诗。

石火光阴电影驰,幻中欢喜幻中悲。

即看逝者东流水,昔日今朝有所思。

潞河千古带通州,物色风光望里收。

马上得诗成半偈,浮桥彻底几曾浮。”

三、乾隆十二年:

青郊和以暄,风物近清明。不禁霜露思,驾言东上陵。

前旌渡潞川,后旅背凤城。予昔青宫时,此路烦长征。

忆彼慈云壁,几度题句曾。林垧故好在,髭须非后生。

沿堤柳已黄,出垅麦未青。望雪继望雨,东亩迟力耕。

教养虽并要,富庶之未能。经历始知艰,所志嗟未成。”

四、乾隆十五年:

潞河潦虽退,平川水犹涨。以此例永定,狂澜讵能障?

黍茎带沙痕,结穗久丰壮。景异向所观,凭舆增悒快。

颇有为解者,云此河滩上。本为水由处,人不与相让。

于兹得免潦,高田恐无当。我闻吁盆颦,何莫非吾民。

使人有余地,孰与水争利?高下皆获收,吾愿其少酬。”

五、乾隆十七年:

飞梁驾水响梢东,转漕连艘此处通。

南望江乡渺何极?遥源犹忆自云中。

汀蒲岸芷染烟光,仲月融怡丽百昌。

依旧廿年寒食景,吟髭赢较几茎长。

郡城塔影落波尖,生齿休和日日添。

才命农官出红杉,顿教米贱乐穷阎。

来往舳舻藉底因?阳关唱处解维新。

便教一晌思南客,岂必九重无故人?”

六、乾隆三十一年:

空传彭宠守渔阳,城水东西究莫详。

只有德钧卫耕稼,至今乡尚号甘棠。”

七、乾隆三十五年:

树梢看塔影,烟外过通州。沙岭延东亘,潞河自北流。

浮桥连巨鹘,野岸起闲鸥。发帑完城郭,无非保障谋。”

.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