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

1.谈谈你对诗歌的看法,要有自己的见解

诗歌,不完全是阳春白雪,也包含有下里巴人的东西.诗歌中既有文人雅士的佳作,也有凡夫俗子的偶得.中国诗歌的发展伴随着文化的发展.从诗经,离骚,到后来的汉赋,唐诗,宋词,以及并不出名的明清诗歌.到了近代,也涌现出一批优秀诗人.从古体诗,到律诗,绝句到宋词等,无不反映中国历代文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对美好事物的歌咏,对丑恶事物的憎恨.无论是华丽的骈文,还是清新的诗歌.都承载了中国几千年的优秀文化.近当代也有古体诗词的作者,还有不少佳作,比如**.七八十年代的朦胧诗派也不错,都是一些现当代诗歌.在今天,在流行歌曲充斥人们耳朵的时候,诗歌的发展呈现疲软的台式,所以我感觉我们应该重视诗歌的发展,把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发扬光大!我喜欢诗歌,有机会可以探讨下.完全自己的想法,码字不容易,采纳了吧.。

2.中国现代诗发展情况

外化主义者正在把中国现代诗歌引向一条脱离中国现实社会和中国民众的道路。

以先锋诗派为代表的外化主义者,倡导的中国现代诗歌外国化发展道路,不但没有给中国现代诗歌带来繁荣,而且使中国现代诗歌发展走了一个很大的弯路,耽搁了近十年的黄金发展时间。直到现在,中国诗坛这种外国化诗风仍然十分盛行,占据着中国诗坛的主要位置。

他们在诗歌宣传阵地中排斥中国化诗歌。大力推崇他们的东西,使得一些脱离中国民众文化心里和审美方式,远离中国现实社会、意象怪诞的诗歌到处泛滥,使中国现代诗歌陷入从没有过的沉闷局面。

这是以先锋诗为代表的外化主义者长期误导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处境困难的最根本的原因所在。 现在,对外化主义者倡导的错误的诗歌发展道路认识清楚的人还不多,还有相当一部份中青年诗歌创作者循着他们的错误道路前行。

因此,唤醒人们对中国现代诗歌发展道路的重新思考,对中国国情和传统诗歌文化的重新认识,已近在眉切。外化主义诗歌不仅在实践上是错误的,而在理论上也是反科学的,在对待中国传统诗歌和外国现代诗歌问题上是一种形而上学的东西,在诗歌内容上,是主观唯心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诗歌领域的反映。

这种诗歌在形式上,语言和表现手法上脱离中国民众,在内容上脱离中国社会现实,是一种反科学的诗歌,我们必须坚决地予以反对。 一些外国化主义者这时可能跑出来说:是中国民众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下,不需要诗歌了,怎么凭空污人清白呢?真的是中国广大民众不需要诗了吗。

不是。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民众是很需要诗歌的。

我们现在出版的很多文白对译的古典诗歌,就很受中国民众和读者欢迎。我们一些企业家还常常出钱支持诗歌创作事业的发展。

我们许多的家长总喜欢教自己两三岁的孩子就背诵几首唐诗宋词或儿歌。难道你能说中国的民众不需要诗歌吗?如果说中国民众不需要诗歌,是他们不需要外化主义者那种用中国文字写的,脱离中国社会现实和远离中国民众的无从解读的外国化诗歌。

外化主义者又说,中国的民众不懂诗歌,更不懂诗歌创作的艺术,怎么会喜欢我们的诗歌呢?我们可以告诉他们:中华民族是最懂诗歌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产生了闻名世界的诗歌总集<<诗经>>。我国劳动人民在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上创作了大量的民歌、歌谣,至今对中国文化还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民众不但懂得中国传统诗歌,而且对外国诗歌文化也是懂的。中国现代诗歌历史上许多优秀的中国化诗歌就是在学习和借鉴外国诗歌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使之成为自己民族的东西而创作出来的。

如抗日战争时期,生产的许多中国化诗歌就是如此。 中国现代诗歌中国化,是指采取中国民众喜闻乐见的诗歌形式,通俗易懂的诗歌语言和表现手法,创作在内容上贴近中国现实社会的诗歌。

中国化诗歌又是一种什么样的诗歌呢? 在诗歌形式上,中国化诗歌把学习和借鉴外国现代诗歌形式同中国传统诗歌形式结合起来,创造一种自由灵活的为中国民众普遍接受的诗歌形式。如中国现代诗歌历史上许多“自由体”、“格律体”、“民歌体”诗歌,都实现了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为中国民众所喜闻乐见。

在诗歌语言和表现手法上,中国化诗歌在继承中国传统诗歌文化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外国现代诗歌语言和表现手法,营造一种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适合中国民众文化心里和审美方式的大众化诗歌语言,使中国现代诗歌成为一种中国民众普遍接受的中国化诗歌。如藏克家创作的<<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就是一首优秀的中国化诗歌。

象这样的诗歌不但适合中国民众的传统文化心里和审美方式,而且在内容上贴近了中国广大民众的生活。 在诗歌内容上,中国化诗歌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出发,注重诗歌社会功能,强调中国现代诗歌体现时代精神,表达人民心声,贴近中国现实社会和民众生活。

中国化诗歌实质上一种在继承中国传统诗歌文化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外国现代诗歌形式、语言和表现手法加以改造而创作的在内容上贴近中国现实社会和民众生活的现代诗歌。这种中国化诗歌,是在对中国传统诗歌文化和外国现代诗歌文化,实行辩证否定基础上产生的,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

在诗歌形式、语言和表现手法以及它反映的内容上都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为中国民众所接受,所喜爱。从这种角度上讲,它又是一种大众化的诗歌,是一种建立在广泛民众基础上的诗歌。

中国现代诗歌要走出目前的困难处境,求得发展,必须抛弃中国现代诗歌外国化的错误方向,坚持走中国化的诗歌发展之路,这是中国现代诗歌唯一正确的发展道路。 一些好心的人们告诉我们:中国现代诗歌受到叙事文学和影视文化的冲击,发展的黄金时代不会再来了。

我们说:不会。唯物主义者从来是实事求是的。

我们应当承认,中国现实社会由于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国民众对文化艺术的追求日益多样化,对诗歌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我们必须客观的看待,不能毫无根据地夸大。

只要我们的诗歌创作在形式上、语言和表现手法上、内容上贴近中国民众和读者,中国。

3.【叙述中国诗歌现实主义风格的发展历程】

中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历程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按照生活的实际样式再现生活,并通过对生活真实的、具体的、形象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或本质的某些方面.从《诗经》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到汉代乐府民歌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建安时代曹操诸人古题乐府的“借古题写时事”,唐代诗人杜甫创作新题乐府时的“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白居易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所主张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一直到元代杂剧、明清小说乃至现当代小说,中国文学始终贯穿着一条现实主义的红线,使自身更紧地密贴近生活,承担起“时代歌手”的重大职责,并且不断取得辉煌的成就.《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诗经》富有现实主义精神,首推《国风》中的两周民歌,其次是《小雅》、《大雅》中的文人讽喻诗.它们在内容上的主要特征是正视现实,描写现实、揭露现实和批判现实;在艺术上的主要特征是文风朴素,语言简洁,比兴巧妙,人物形象真实、自然而生动,生活画面亲切感人等.《诗经》在内容和艺术上的主要特征,也就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主要特征,继《诗经》之后,两汉乐府民歌,魏晋南北朝诗歌,唐、宋、元、明、清文学,都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出现了一些优秀的现实主义诗人和现实主义作品.汉末建安时期,文人们开始写出一些现实主义的诗歌,如辛延年的《羽林郎》、曹操的《薤露行》,以及王粲、陈琳、曹植、蔡琰等人的一些作品.但他们都未能充分发扬现实主义的传统.建安后,现实主义更逐渐转入低潮,晋宋之间,“庄老告退,山水方滋”,梁陈以后,宫体猖獗,更脱离现实.至初唐陈子昂倡导汉魏风骨,反对齐梁的“采丽竞繁”,现实主义诗歌才略见起色.陈子昂在文学上表现出极强的革新精神.他以对建安风骨所作的理论概括标举自己的美学理想,以齐梁诗歌所作的艺术批判提出了诗风革新的主张,强调诗歌的“风骨”、“兴寄”.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完全摆脱了齐梁诗风的影响,坚持实践自己的文学主张.他在诗歌中着力摒弃华丽辞藻和对偶形式,注重反映丰富深刻的现实生活,抒发激越昂扬的思想感情,创造出雄健质朴的艺术风格.杜甫、韩愈的这些颂扬之词,均高度肯定他在唐诗发展中的创建之功.到了盛唐后期,杜甫是那个大乱年代造就的伟大诗人.他紧贴时代的脉搏,直面酷的现实,客观真实地描绘那个万方多难的时代面貌,呕心沥血地抒写自己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用如椽巨笔谱写出时代的宏伟篇章.在诗歌艺术上,他坚持转益多师,奋力开拓.在创作中以集前人之大成的卓越成就,为后世诗歌树立了不朽的典范.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过程中,杜甫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他把现实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在其卓绝千古的“三吏”“三别”中,杜甫更以忧国忧民的复杂心情,以“诗史”特有的“实录”的笔墨,反映了当时特殊的社会状况.在那些反映现实的乐府叙事诗中,杜甫没有遵循建安以来沿袭乐府古题的老路,而是本着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精神自创新题,这为后代诗人指出一条通向现实、通向人民生活的创作道路.为了全面地反映现实,杜甫利用了当时所有的一切诗体,并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仅以七律而论,杜甫之前,大都是用来歌功颂德或唱和应酬的,但他却用来反映民生疾苦和国家大事,成了讽刺的武器.“安史之乱”后,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这一时期的文学也发生显著的转变.由于白居易等人的理论倡导和创作实践,乐府诗自觉弘扬风雅比兴传统,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题材,发挥政治讽喻诗功能,因而形成了一个创作高峰,文学史上称之为“新乐府运动”,而白居易则是这一运动最杰出的代表.白居易主张诗歌要积极主动干预社会现实,“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特别强调,诗歌在表现内容上要热忱关心民生疾苦,如实反映政治弊端.根据这一原则,他特别注重诗歌“风雅比兴”的艺术传统,明确否定六朝以来“嘲风雪、卖花草而已”的诗歌创作倾向.元朝,关汉卿的剧作深刻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是元代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一面镜子.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写一个弱小无靠的寡妇窦娥,在贪官桃杌的迫害下,被诬为“药死公公”,斩首示众.窦娥的冤案有巨大的典型意义,作家以“人命关天关地”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提出了封建社会里“官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个带普遍意义的问题,强烈地控诉了封建制度与民为敌、残民以逞的罪恶.。

4.中国现代诗的发展

全国能有这么多诗人专家学者聚集在中国的重要城市武汉,召开中国乡土诗研讨会,在国际文化大交流的时刻,特别在中国新诗发展的重要阶段专题来讨论乡土诗,有着特殊的意义。

中国的新诗坎坎坷坷已经走过了80多年的历程,已经由弱小到中年,按说已经到成熟的时期了。对于中国现代诗,该不该提出乡土诗这个命题,或者新乡土诗,本来已经不是今天讨论的话题了,但是我们今天仍然需要研究探讨,这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命题。

我们今天会议的议题就是研究乡土诗,在全国召开这样的大规模会议,本身就是对乡土诗的一种建设,一种弘扬。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乡土诗这个概念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有人说,只有中国的现代新诗这个词完全刻意概括乡土诗这个概念了。

甚至有人不愿意听到乡土诗这个概念,更不愿意看新发表的新乡土诗。还有一些怪人本来就是写新乡土诗的,连他自己也不愿意把他的诗叫乡土诗。

觉得一提“乡土”就比别人矮了半截,什么新乡土?我的诗就是现代诗!难道真的提了新乡土就比别人低吗?并非如此。 也可说,中国只提新诗就可以了,不管你是写什么题材,只要是诗的,都叫做诗。

可是随着诗的发展、细化,从题材上有了分野,这也是相约俗成的分野。例如什么叫爱情诗、先锋诗、朦胧诗、抒情诗、哲理诗、散文诗等等,有些诗人主要写乡土,也就自然出现了乡土诗这个称谓。

不少人误解,认为诗中有了土字,就是土诗,不登大雅之堂了!凡是写乡土的诗,从二三十年代起,也是有了这样的评论。所以,讲乡土是一个具有中国个性特色的界定。

写乡土,不一定就是“乡土”,不论它的形式还是内容都可以写得很现代,很前卫,成为大诗人。美国的弗罗斯特,就是响誉世界的乡土诗“无冕之王”!中国近代史上,也有不少诗人一生只写乡土,写了不少名篇,并受到广大群众的爱戴。

我今天,主要想讲一下新乡土诗的界定与意义。新与旧不在你写什么表现什么,我认为差别主要表现在开放的心态下出现的观念更新,就是说,在如何把握生命内在的真实上。

这与习见的乡土诗的内容与表现上,有着天壤的分野。这种新乡土诗派的派别追求上也是近几年发生的事情。

新乡土诗派的这种探索,正是现代文学思潮前进中的现象,或者说是一个好现象,它意味着新诗正在逐步进入艺术的自身规律,并从稚嫩向成熟的方向发展,新乡土诗的提出是当今时代应该赋予的一个响亮称谓。它的每一步探索正在为中国的新诗开辟着一条更为崭新的道路。

在这个探索的道路上,有创意,有成就,在全国造成有重大影响的诗人,我觉得在湖北就数饶庆年。 注重精神感觉的开发,是饶庆年创作的重要贡献。

这是新乡土诗的重要开端,就是注重心灵感官效应的超现实感的一种探索。这个心灵超现实感的出现,是新与旧乡土诗的重要分界。

这种重在内在精神的开拓,使乡土诗具有了更复杂的内涵,使乡土诗变得凝重、浑厚,具有多层次的象征意义。因为主宰世界的是人,文学的根本使命就是人的艺术,人的生命冲动所及,设计诗的根本命运,寻找到精神上的某个兴奋点,而由兴奋激发出来的情绪,更具有神秘的象征意味。

只有进入人的灵性世界,才是诗的大境界。饶庆年的出现是新时期新的文学浪潮的重要成就之一。

下面我们看他那首《山雀子噪醒的江南》: 山雀子噪醒的江南,一抹雨烟 到处是布谷的清亮,黄鹂的婉转,竹鸡的缠绵 看夜的猎手回了,柳笛儿在晨风中轻颤 孩子踏着睡意出牧,露珠绊响了水牛的铃铛 扛犁的老哥子们,粗声地吆喝着问候 担水的村姑,小曲洒一路淡淡的喜欢 山雀子噪醒的江南,一抹云烟 我的心宁静的依恋,依恋着烟雨的江南 故乡从梦中醒来,竹叶抖动着晨风的新鲜 走尽古老的石阶,已不见破败的童话 石砌的院落,新房正翘起昂扬的飞檐 孩子们已无从知道当年蕨根的苦涩 也不再弯腰拾起落地的榆钱 乡亲们泡一杯新摘的山茶待我,我的心浸渍着 爱的香甜 山雀子噪醒的江南,一抹云烟。

诗人那种崭新的感觉,跃然纸上,他用刹那间的细致的感觉扫描,来强化潜意识里那种象征意味,于是诗中的那种山雀子灵动的声、色、味,去而返,返而去,起而伏,伏而起,美中雅,雅中美,迷茫又期待,朦胧又真切,柔和又深沉的飘渺之感,使诗有一种交错的不寻常的新鲜感。这首诗用一种新生命的崛起,刻画的是潜意识的世界的微妙变化。

这种手法就是先锋派们所说的超现实主义的象征与暗示。你能说这首诗不现代?吗你能说这首诗它土吗? 我认为现代的新乡土诗,是在象征主义和传统相结合的基础上,接受了朦胧诗的营养,产生的一种新型诗派,它注意了主体意识的开发,注重灵魂世界的隐含,诗中不少属于超现实的大诗境界。

我们知道,新时期的朦胧诗变成乡土诗的一种导体,于是这些诗人开始思索人生的真正奥秘,如何表述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不同以往的那种现代情绪。但是,这个变化也在懂与不懂的表层上徘徊了一阵,有人很快把现代主义的东西变成营养,丰富了自己,新乡土诗的出现实际是现代诗的一种人性复归和自我唤醒力量的崛起。

唤醒人性和良知是诗的一种醒悟,饶庆年以不凡的眼力和触角。

5.中国现代诗发展史

编辑词条现代诗 “现代诗”名称,开始使用于1953年—纪弦创立“现代诗社”时确立。

现代诗的含义: 1.形式是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较: “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

“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现代诗”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现代诗的特点 * 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以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6.我国诗歌发展史

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诗歌(包括诗、赋、词、曲等)曾取得很高的成就。但到了近代,古典诗歌的创作逐渐走向僵化,“滥调套语”充斥,“无病呻吟”的倾向相当普遍,古典诗歌所使用的词汇与现代口语严重脱节,它在形式上(包括章法句式、对仗用典以及平仄韵律上)的种种严格限制,对诗歌表现不断变化而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表达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造成极大的束缚。因此,新诗革命成了“五四”新文学运动最先开始的、也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诗草创阶段的努力,以废除旧体诗形式上的束缚,主张白话俗语入诗,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为主要内容。因此,当时也称新诗为“白话诗”“白话韵文”“国语的韵文”(钱玄同《〈尝试集〉序》、胡适《谈新诗》、康白情《新诗底我见》)。1917年2月,《新青年》2卷6号刊出胡适的白话诗词8首,是中国新诗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白话新诗。第一本用白话写的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1920)。而最早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并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是郭沫若的《女神》(1921)。

新诗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外国诗歌较大的影响。这对新诗艺术方法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许多诗人在吸取中国古典诗歌、民歌和外国诗歌有益营养的基础上,对新诗的表现方法和艺术形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产生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多种艺术潮流,出现了自由体、新格律体、十四行诗、阶梯式诗、散文诗等多种形式。众多诗人的探索和一些杰出诗人的创造,使新诗逐渐走向成熟和多样化。从五四运动以来,新诗一直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

参考资料:_zgwh/2004-

7.中国当代诗歌发展的情况

20世纪40年代郑敏,1920-,中国现代女诗人:《诗集1942-1947》《寻觅集》《心象》… 20世纪40年代唐祈,1920-1990,原名唐克蕃,九叶诗派的重要诗人之一:《诗第一册》《唐祈诗选》… 20世纪40年代袁可嘉,1921-,诗人,翻译家,1946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语系:《半个世纪的脚印》… 20世纪40年代牛汉,1923-,原名史成汉,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彩色的生活》《爱与歌》《温泉》… 20世纪40年代屠岸,1923-,本名蒋壁厚,文学翻译家,作家,编辑:《屠岸十四行诗》《哑歌人的自白》… 50年代现实主义:50年代开始全国报刊杂志上出版了大量的现实主义诗歌,代表诗人有李瑛郭小川公刘等 1953年2月《现代诗》季刊:纪弦创办《现代诗》,参加该诗刊的还有杨唤林泠元思羊令野郑愁予等 1954年蓝星诗社:余光中等成立蓝星诗社,代表诗人有覃子豪钟鼎文余光中罗门蓉子等 1954年10月创世纪诗社:洛夫张默痖弦等发起创世纪诗社,出版《创世纪》诗刊 1956年现代派/新现代主义:纪弦号召诗坛同仁组成现代派提倡新现代主义,掀起自由诗运动及现代诗运动 1957年1月《诗刊》:臧克家等诗人成立的专业性文学刊物《诗刊》 1957年1月《星星》:《星星》诗刊在成都创刊,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诗刊之一 50年代代表诗人周梦蝶 羊令野 方思 余光中 洛夫 罗门 蓉子 痖弦 昌耀 林泠 20世纪50年代周梦蝶,1920-,本名周起述:《孤独国》《还魂草》… 20世纪50年代羊令野,1923-1994,本名黄仲琮:《贝叶》《羊令野自选集》… 20世纪50年代方思,11925-,本名黄时枢:《时间》《夜》《竖琴与长笛》… 20世纪50年代余光中,1928-,台湾诗人与散文家,主编《篮星诗页》:《舟子的悲歌》《莲的联想》… 20世纪50年代洛夫,1928-,原名莫洛夫,毕业于淡江大学英文系:《灵河》《石室之死亡》《众荷喧哗》… 20世纪50年代罗门,1928-,原名韩仁存,台湾诗人:《曙光》《死亡之塔》《罗门诗选》… 20世纪50年代蓉子,1928-,本名王蓉芷,主持后期《蓝星诗页》∶《青鸟集》《七月的南方》《蓉子诗抄》… 20世纪50年代痖弦,1932-,原名王庆麟,台湾诗人:《痖弦诗抄》《深渊》《痖弦诗集》… 20世纪50年代昌耀,1936-2000,九三学社会员∶《昌耀抒情诗集》《命运之书》… 20世纪50年代林泠,1938-,本名胡云裳,15岁发表《流浪人》:《林泠诗集》… 60年代代表诗人郑愁予 任洪渊 杨牧 叶维廉 食指 痖弦 昌耀 林泠 20世纪60年代郑愁予,1933-,本名郑文韬,现代诗社的主要成员:《梦土上》《衣钵》《燕人行》… 20世纪60年代任洪渊,1937-,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大中文系:《女娲的语言》… 20世纪60年代杨牧,1940-,原名王靖献,曾主编《东风》杂志:《水之湄》《传说》《禁忌的游戏》… 20世纪60年代叶维廉,1937-,在比较文学方面有突出贡献:《赋格》《愁渡》《醒之边缘》… 20世纪60年代食指,1948-,原名郭路生,新诗潮诗歌第一人:《相信未来》《食指黑大春现代抒情诗合集》… 70年代朦胧诗:70年代末期中国出现大批的优秀诗人发表新风格的现代意象诗,形成所谓的朦胧派 1978年12月《今天》:北岛芒克等创办《今天》,推出北岛杨炼顾城江河舒婷芒克江河严力等朦胧诗人的作品 70年代白洋淀诗群:属于朦胧诗人群,白洋淀是聚集高官子弟的河北知青点,代表诗人有芒克多多根子等 七十年代末新现实主义:在《诗刊》《星星》上发表的新现实主义诗歌,代表诗人有叶延滨流沙河傅天琳等 70年代代表诗人江河 北岛 芒克 多多 舒婷 刘自立 严力 杨炼 梁小斌 顾城 20世纪70年代江河,1949-,原名于友泽,朦胧诗人之一:《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 20世纪70年代北岛,1949-,原名赵振开,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北岛诗选》《在天涯》《午夜歌手》… 20世纪70年代芒克,1950-,原名姜世伟,1978年与北岛创办《今天》:《阳光中的向日葵》《芒克诗选》… 20世纪70年代多多,1951-,出生于北京,朦胧诗代表之一:《行礼∶诗38首》《里程∶多多诗选1973—1988)… 20世纪70年代舒婷,1952-,原名龚佩瑜,1969年开始写作,1979年开始发表新诗:《双桅船》… 20世纪70年代刘自立,1952-,七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今天》的重要成员:《欢乐颂》… 20世纪70年代严力,1954-,朦胧诗代表诗人之一:《这首诗可能还不错》《黄昏制造者》《严力诗选》… 20世纪70年代杨炼,1955-,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今天》的重要成员:《礼魂》《荒魂》《黄》… 20世纪70年代梁小斌,1954-,朦胧诗代表诗人:《少女军鼓队》… 20世纪70年代顾城,1956-1993,朦胧诗代表诗人:《黑眼睛》《顾城诗全编》《顾城的诗》… 80年代新边塞诗派诗歌:昌耀等以《绿风》诗刊为平台形成“新边塞”诗派,以咏唱西部为主 80年代大学生诗派:80年代在中国各大学兴起了前所未有的诗潮,共有4个梯队的大学生诗歌创作队伍 1982年~1986年第三代/新生代/新世代/后新诗潮:前朦胧诗人之后,中国出现一大批更具有现代意识的新生代诗人 1984年莽汉主义:李亚伟等创立非理性式的反文化的。

8.中国诗歌的发展史

中国诗歌的发展史:诗经-楚辞-汉赋-魏晋南北朝民歌-汉魏元朝文人诗-唐代的古风 新乐府-格律诗-宋词-元曲-现代诗。

中国诗歌发展史简介: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句式为四言句。继《诗经》之后,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发展为五言句和七言句。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多为五言诗。到了魏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分为:律诗和绝句。宋代最为发达,这就是词,也叫长短句。

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近代出现了新文化的“现代诗”。

9.中国诗歌的发展史

这个问题太广泛了,不知你是求中国古代诗歌史还是现代诗歌史? 一、先秦诗歌 (一)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诗经》共三百零五篇,故又称《诗三百》,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约五百多年的历史。

全集分风、雅、颂,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子曰:《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如《关睢》,这是一首民间情歌,用起兴的艺术手法着笔,“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写青年男子思恋少女,感情真挚大胆。由于此诗思想、艺术性都很强,且为《诗经》之首篇,故历来均受重视。

(二)屈原《离骚》 《离骚》是屈原作品中最伟大的一首抒情诗,在我国诗史具有独特地位。《离骚》篇名之意,据汉代班固所释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

全诗共373句,2490字。两千多年前,有这样的鸿篇巨制,确为我国诗史上之骄傲啊。

屈原的代表作除此外,还有《九歌》、《天问》等。 二、秦汉诗歌 我国的诗歌发展至汉魏之间,出现一个新的局面,主要是乐(yue)府诗、民间歌辞与文人五言诗。

(一)乐府:乐府原为秦时设置的音乐机关,后经汉武帝充实编改,其任务是制定乐谱,搜集歌辞等;魏晋六朝,乐府则是指带有音乐性的诗体,逐步转变为一种新的诗体的名称。唐时的乐府是相对于近体诗与一般五七言古诗而言的另一种比较活泼质朴的诗体,“感于衰乐,缘事而发,”具有现实主义传统。

宋元之后,凡属合乐之,如词、散曲均可称为“乐府”。 (二)汉乐府诗:它主要包括四类作品:1、郊庙歌辞;2、相和歌辞;3、鼓吹曲辞;4、杂曲歌辞。

乐府民歌是在《诗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诗经》有共同之处。可以说《诗经》又向前发展了。

三、魏晋南北诗歌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五言诗发展的全盛时期,而且开始形成不同时期和不同风格的诗体,主要有建安体、正始体、永嘉体、陶体、谢体、永明体等。在此不作详细论述,我们简略谈谈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寻阳柴桑人。其诗的内容尤为丰富,通过对农村田园生活之吟唱,表现躬耕田亩的种种体验与坚持崇高理想的斗争精神,出污泥而不染,并向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提出抗议。

他开创中国的田园诗,把田园看作是一片纯情的净土,歌颂田园牧歌式的生活,表现其自然天籁与美好。陶渊明具有敏锐的领悟力,生存在那与大自然距离很小的环境中,对田园生活的欣赏出见一辙,对它歌颂咏唱,以至于复归自然。

如他的《归园田居》“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表现一种深远的竟境。 南北朝的诗歌形式,上承汉魏,下开唐宋,在民间歌辞的基础上,经过许多诗人的努力,逐步形成各种诗体,成为一个重要的诗体过渡时期。

四、唐代诗歌 唐代是我国诗史上的黄金时代,各体诗歌全面成熟。三百年间,诗才辈出,作品繁多,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风格各异;诗坛上万紫千红,百花争艳

(一)初唐时期——准备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 (二)盛唐时期——顶峰期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在他们的笔下,无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古风歌行皆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洒》;杜甫的《三吏》、《三别》等等。 (三)中唐与晚唐时期——发展与成熟期 在中晚唐时期,诗人各有成就。

但成绩最卓著的要数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并亲自参加领导“新乐府运动”,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中晚唐诗人较著名的还有:韦应物、刘长卿、韩愈、孟郊、柳宗元、李贺、李商隐、杜牧等。

五、宋代诗词 词起源于唐代。宋词是我国诗史上又一高峰。

北宁著名的词家有晏几道、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等。 苏轼(号东坡),北宋最有名的文学家,诗、词、散文都写得很好。

苏词题材广泛,有多方面的艺术修养,风格亦多样,但其主体风格是豪放的。他不仅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而且也用来表现爱国激情和反映农村生活,代表作《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怀子由》、《念奴娇·赤壁情古》,表现诗人对理想之执着与追求,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颂和热爱以及对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向往,感情奔放,联想丰富,笔力豪迈,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成为豪放派词家的典范作品。

南宋著名词人是张孝祥、辛弃疾、李清照、陆游、姜夔……。 宋代著名诗人是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王安石、苏东坡、黄庭坚、杨万里、范成大、陆游、文天祥,其中以陆游和苏东坡的成就最高。

陆游是一个多产的诗人,一生。

10.中国现代诗发展史

诗歌只是一种文学载体,只有诗人找到敏感点,使之心灵产生共振,才能写出好的作品,“悲愤出诗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灾区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一些诗人抓住大众的敏感点,写出了一些很不错的诗,出现了“汶川诗歌井喷”现象。如今,诗歌已从大众转向了特定人群或象牙塔,诗人更加注重示爱、抒发感怀、抚慰心灵的描写。

至于诗歌如何走出低谷,我觉得国家没必要去重视或提倡,发生大的变革或有重大的事件发生,自然会出现一些好的诗歌。现代诗的出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在关心诗歌、喜欢诗歌的人,大都是精神敏感的人,关注生活意义与价值的人,他们试图从诗歌中寻找灵魂的家园。

我不认为每个人都是诗人,像“梨花体”那种不叫诗,充其量是顺口溜而已,作者和读者之间很难产生共鸣、共振,更达不到诗的高度和境界。众所周知,诗歌是凝练的艺术,要写出一首好诗,不仅对大家共鸣、敏感的事物要有很深入的把握,而且语言要做到言简意赅。

古体诗是一个高峰,写得确实很好,特别是对节奏、意境和心灵敏感点的把握。大家觉得古体诗很好,并不等于古体诗都很好,大家看到的是经受岁月洗礼流传下来的精品。

现代诗也有经典,像郭沫若、艾青等老一辈诗人的诗。大家觉得现代诗不好,是因为现代社会价值多元化,人们的关注点多元化,诗人很难把握敏感点。

另外跟时代浮躁等因素也有关。现代诗跟古体诗是一脉相承的,要发展现代诗,诗人可以借鉴古诗的韵律,这种借鉴不是刻意的,更多的是对其灵魂的传承。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发展现代诗要准确把握两点。一是准确把握传统文化的灵魂。

如宋诗传承了唐诗的灵魂发展壮大起来,但又自具特色。二是准确把握社会大变革人们心灵、灵魂的共振点。

只有找到心灵感动的地方,才能写出感动大家的诗歌。对于国家而言,顺其自然就好,有大变革则然会出好诗人。

值得一提的是,当今歌很繁荣,诗人不能不关注歌的发展,那些深受人们喜爱的歌,歌词本身就是一首很好的诗。诗、歌本应一体,诗人可通过歌的形式将诗流传下去。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