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舒婷诗歌有哪些艺术特色舒婷是我国当代最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她的诗歌创作具有明显的个性,以现代意识思考人的本质,寻求人的自我价值。对祖国、对人民的炽热的爱,是舒婷诗歌创作的源泉,她在诗歌除中,以深沉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对人民命运的关切。她的诗作较多地借鉴了西方现代派诗歌创作的技巧,在诗歌的构思、段式以及修辞等方面有大胆的创新。 第一,是舒婷诗歌特有的女性的细腻和敏感,如她对爱的细腻感受,以及对人生的苦难的体悟。 第二,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色彩,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又潜动着激情。 第三,善于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2.舒婷的诗有何特点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祖籍福建泉州,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漳州龙海),生长在厦门。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道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等。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3.舒婷诗歌有哪些艺术特色舒婷是我国当代最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 她的诗歌创作具有明显的个性,以现代意识思考人的本质,寻求人的自我价值。对祖国、对人民的炽热的爱,是舒婷诗歌创作的源泉,她在诗歌除中,以深沉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对人民命运的关切。 她的诗作较多地借鉴了西方现代派诗歌创作的技巧,在诗歌的构思、段式以及修辞等方面有大胆的创新。 第一,是舒婷诗歌特有的女性的细腻和敏感,如她对爱的细腻感受,以及对人生的苦难的体悟。 第二,充盈着浪漫主义和理想色彩,对祖国、对人生、对爱情、对土地的爱,既温馨平和又潜动着激情。 第三,善于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胧而不晦涩,是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4.分析舒婷诗歌创作的基本特征舒婷,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20世纪70年代末‘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她的诗歌中蕴藏着灵魂深处的力量,引起一代代人的情感共鸣。舒婷的诗歌以迥异于他人的诗风,在中国文坛自成一派。它借助对各种事物细致的描写,折射出了迷惘与希望并存的复杂心路。 朦胧诗派中,舒婷的诗歌创作很有代表性。以她优美的风格,口语化的叙事内容,触动了无数人敏感的神经。她的诗歌特色还在于充分展示了一个女性所特有的细腻与柔美。通过层层递进与韵律的转换,把种种深刻的哲理平实的展现出来。因此研究她诗歌语言的创作特征,对于现在的诗歌发展就有了现实的意义。 1.憧憬与忧伤并存的特点。在舒婷的诗歌中,鲜明的交织着两种不同的感受。 1.1 像早期的《至大海》,刻画出了不畏风暴,顽强抗争的主题,作者写到:“任你是佯装的咆哮 任你是虚伪的平静 任你掠走过去的一切 一切的过去—— 这个世界 有沉沦的痛苦 也有苏醒的欢欣”。当她反思当今社会的时候,不会只沉浸在无望的痛苦中,而是积极的做出自己的反应。到后来的《神女峰》,表达了对封建思想的解构,对传统女性观念的唾弃,现代女性意识的充分张扬和释放。“ 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淋漓尽致的对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了反传统的全新的剖示。 1.2 舒婷的诗歌创作始于“四害”横行的年月。当时,到处弥散着沉重的优郁和感伤,痛苦和哀怨。她以自己敏锐的情感触角,无声的记录下那段屈辱与荒诞的时代。“我的痛苦变为优伤,/想也想不够,说也说不出。”(《雨别》);当一代人的青春即将凋落,她惟有用如此无奈的言语表达内心的失落与悲哀。正是由于有如此愤慨的反抗风暴,才孕育了后来对人生无尽的思考:“或许追求了一生/仍然得从追求本身寻找”(《送友出国》)。 2.以“爱”贯穿主题。“爱”是她情感供养的神明,是她潜意识里最朴素的心声。 在舒婷的诗歌中, 既有自爱: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没有沉沦”在压抑的社会环境下。“灯亮着 ——它用这样火热的恋情 回答四面八方的问候 灯亮着 —— 它以这样轩昂的傲气 睥睨明里暗里的压迫”(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正是她这种蔑视黑暗的勇气,才有了对“生命人性的呼告”。在《致橡树》里,更是提出了一种明确的爱情观:“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这不与是一种爱屋及乌的附和,而是对爱情的坚持与理解。“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不用世俗的眼光审视爱情,不把爱情当作一种交易。一起走过的日子有风有雨,有高潮与低谷,皆是心灵交融的大爱。显而易见她的这种不拘泥于世态的爱情观,对如今的社会具有很深刻的影响。 5.论舒婷诗歌的思想意蕴和美学特色的有哪些注释注释舒婷诗歌的思想意蕴: 1、忧伤与憧憬并存 舒婷诗歌由于失落、悲哀、迷惘所带来的忧伤、痛苦,却蕴籍着对人生道路的思考、探索,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或许追求了一生/仍然得从追求本身寻找”(《送友出国》)诗人把忧伤、悲苦,由个人家庭推及到社会,进而思考着国家和民族的安危、兴衰。 2、以“爱”为内核的诗 综观舒婷的诗歌,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情感特色——以“爱”为表现主题。“爱”始终是她诗歌的内核。“爱”包括自爱和爱人。 …………………………………………………… 舒婷诗歌的美学特色: 舒婷诗歌的意象特色——独立、优雅、典丽 舒婷诗中的意象主要是指主体情感与具体、生动、直观的形态构成的一种审美契合。具体看来,这种由主体直接规定审美对象所构成的意象组合,有这样几种类型特征: a、第一,诗中之“我”直接出现,以浓烈的情感使客体达到人格化。 b、第二种意境特征是隽秀自然,清新而舒展,诗中并无“我”直接出现,甚至把主体隐于客体之中,即使出现也是自然之象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观之意在客观之象中消融了。 c、在舒婷作品中使用最广泛的意象表现方式是处于前两种之间的表现方法,兼备二者的基本特点,境中有象,境象结合,既具备“象”的流动性,又兼有“境”的和谐性。 2、低沉中蕴含高昂 舒婷的诗歌,表面上给人以低沉的感觉。其实,舒婷的诗在低沉中蕴含着高昂,把所感到的个人忧患,表现得婉转而热烈,缠绵而深邃。 6.艾青和舒婷的诗歌艺术特色艾青是五四以来新诗史上一位著名的诗人。 他的作品具有较强的时代性,以深沉忧郁的笔调表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合着时代的节拍,反映着历史的真实。他的诗作丰富和发展了新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可以说,自他起步开始就走在了坚实的革命现实主义道路上。 在这里,我想就艾青三十年代的诗歌创作,探讨一下其诗的艺术特色。 我认为,无论在丰富的意象,还是巧妙的抒情,亦或是形象化的语言等方面,艾青早期的诗歌在那个时期诗坛中都是别具一格的。 一 艾青早期的诗歌,以革命的现实主义手法,深沉忧郁地唱出了祖国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幸,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同时他的诗篇又激励着千千万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神圣的国土不可侵犯而英勇斗争。 由于诗歌这一特殊的文学形式所表现的内容要高度概括集中,在表达上,要求有饱满强烈的感情和丰富飞腾的想象,因而采用丰富多彩的意象可使形象更加丰满生动。 所谓意象,就是能寄托出某点感觉的事物、景色,是经过了主观再创造的形象,是“具体化了的感觉”。由此可见,诗的形象化离不开具体生动的描写,也离不开作者的主观感受。 艾青早期的诗歌,注重通过描写具体可感的事物来引起感觉、发挥联想、捕捉和选择意象以凝结成形象,形成了他早期诗歌艺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在阅读艾青早期诗歌中,我发现,艾青所采用的意象,其外延相当丰富,就是说,他的诗歌中以现实主义手法对生活作真实的再现,所摄取的物象品种多,表现的范围广,象征的东西丰富。 譬如一九三七年初的作品《太阳》一诗有这样几句:“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就是一种光明来临的具体化感觉,它暗示着光明时代的到来那种不可阻挡的雄伟气势。 作为《太阳》起点的《春》这首诗一开头就说:“春来了,龙华的桃花开了。 ”大家知道,龙华是**在上海屠杀革命者的刑场,那里淤积着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诗人在这里发现了诗,激起了诗情,展开他的艺术构思,采用了一系列的意象向我们启示:龙华的桃花是在“东方的深黑的夜里”爆开的,那些深黑的夜是“血斑点点”的,那些也里“没有星光”、“刮着风”,人们“听着寡妇的咽泣”。 烈士的殷红的鲜血爆开了龙华桃树上的蓓蕾,孕育了江南的春天。这一从“墓窟”中走来的春,是诗人透过暗夜与血迹对象征自由、胜利的春天的呼唤,是诗人生活信念的结晶。 再如《死地》里有句“大地已死了……它死在绝望里;临终时依然睁着枯干的眼,巴望天顶落下一颗雨滴……”这就是以大地作象征的形象,刻画出人民在大旱之年痛苦绝望的情绪。 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更是运用意象的典范,全诗多处运用意象表现某些感觉的事物景色,给人以情景交融的感觉境界。 在诗中,诗人开门见山地点出了大堰河与“我”的特殊关系后,引入了对大堰河的回忆,集中描述了她一生悲苦的经历:“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几个意象分别以坟墓、瓦菲、荒园、石椅这些物象的直观表现烘托出诗人对保姆大堰河悲惨身世的感念。 我们知道,艾青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自幼被寄养在一位贫苦的农妇家中,直到5岁才回到自己家中,这使他从小就感受到了农民的艰苦生活并把自己的命运同农民联系在一起。 因而,当他在这天清晨,透过监狱的窗口看到了漫天的大雪,就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家乡,也想起了曾经用自己的乳汁哺育过他而今已埋进了“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的保姆——大堰河。 这些意象注入了作者的主观感受,融入了诗人的情与感,经过艾青的主观再创造,使我们读起他的诗,感受到艾青笔下的意象描写已经不是单纯的写实了。 采用丰富多彩的意象表现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抒发深沉忧郁的感情,使抒情形象更加丰满生动,充分体现了艾青独到的艺术特色。 五四启蒙时代的郭沫若,他的诗也常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借助某一形象抒发感情,但他的诗中所表现的自然景物,表现的意象,大都被人化和神化了,借以直抒胸臆地表现自我感情。 这与艾青将意象与情与感交融、主观与客观有机结合的表现手法是不同的。与艾青同一时代的臧克家,他的诗执着于现实,取材于现实,他比较注重以客观的准确意象代替主观情绪的直接发泄,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具体可感的画面构成意象时,更倾向于单纯写实。 艾青诗歌意象的外延丰富多彩是与其内涵的深刻相一致的。同样是写太阳、春天、黎明、夜晚,同样是写某一具体可感的事物,艾青能够赋予它深刻的思想内容,从而使其诗歌在艺术与思想内容方面形成了有机的统一。 例如在《雪落在中国是土地上》这首诗一开头就创造了一种富有象征意义的阴冷、凄怆的气氛和意象:“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接下来用拟人的手法写道:“风,/象一个太悲哀的老妇,/紧紧地跟随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象土地一样古老的话/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这里的“风”和“雪”既是对大自然景象的如实描写,又是对当。 7.简答:分析舒婷诗歌的修辞特点舒婷擅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