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的知识点

1.高一语文 诗经 知识整理

《诗经-卫风-氓》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蚩蚩通媸媸,笑嘻嘻的样子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匪通非,不是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无通毋,不要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通吁,表感叹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 《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岁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莫通暮,岁暮:一年将尽之时2.彼尔维何 尔通薾,花3.维常之华 常通棠,棠棣 华通花 4.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路通辂,高大的马车5.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棘通急。 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 不遑启居(启,古意是跪,今意指开启;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 一词多义 言:言既遂矣(句首助词) 静言思之(相当于“而”) 以:秋以为期(把,介词) 以望复关(而,连词) 作: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

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

如:天 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

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

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曰:①动词词头,无实意。

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

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

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止:①语尾助词。

如:岁亦莫止。 ②脚,足。

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

如: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

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

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⑥副词,仅,止。

如: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载:①记录,记载。

如:史载田横事。 ②年。

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

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引申为承担,承受。

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车。

如:直上载公子车。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

如:如:“载欣载奔”。 ⑥副词,开始。

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靡:①浪费。

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无,没有。

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

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③倒下,后退。

如:左右皆靡。 烈:①火势猛。

如:夫火烈,民望而畏之。引申为放火烧,如:益烈山泽而焚之。

又引申为猛烈。如:穷冬烈风。

②光明,显赫。如:君有烈名。

③事业,功业。如:奋六世之余烈。

④厉害,严重。如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阳: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②阳光,太阳。

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③温暖。

如:春日载阳。 ④表面上,假装。

如: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孔:①小洞,窟窿,又引申为渠道。

如: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 ②很,甚。

如:孔武有力。 ③大。

如:孔道之夷,何不遵乎。 华:①同“花”。

如:桃之夭夭,烁烁其华。 ②开花。

如:始雨水,桃李华。 ③美丽有光彩。

如:华服丽人。 ④繁华。

如:其街市之繁华。 ⑤精华。

如:物华天宝。 ⑥敬辞。

如:华诞,华居。 思:①思考。

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思念,挂念。

如:已行,弗不思也。 ③心情,情思。

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④助词,无实义。

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戒:①防备,警戒。

如:既和既戒,既备万事。 ②告诫,警告。

如:观往事以自戒。 ③戒除。

雨:①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②离散。如:一别如雨。

③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

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 ④灌溉。

如:水能自雨田。 ⑤润泽。

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2.高一语文 诗经 知识整理

《诗经-卫风-氓》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蚩蚩通媸媸,笑嘻嘻的样子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匪通非,不是3.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无通毋,不要4.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通吁,表感叹5.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说通脱,解脱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岁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1.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莫通暮,岁暮:一年将尽之时2.彼尔维何 尔通薾,花3.维常之华 常通棠,棠棣 华通花 4.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路通辂,高大的马车5.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棘通急。 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古义为眼泪,今义鼻涕) 总角之宴,言笑宴宴(古义为欢聚,今义为酒席)不遑启居(启,古意是跪,今意指开启;居,古意指安坐,今意指居住。)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文中指主帅,今指有品德的人;小人,文中指士卒,今指品行差的人。) 一词多义 言:言既遂矣(句首助词) 静言思之(相当于“而”) 以:秋以为期(把,介词) 以望复关(而,连词)作:①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

如:薇亦作止。 ②开始。

如:天 下之难比作于易。 ③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

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④劳动,劳作。

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

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曰:①动词词头,无实意。

如曰归曰归。 ②叫做,称作。

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③说。

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止:①语尾助词。

如:岁亦莫止。 ②脚,足。

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 ③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

如:止子路宿。 ④制止,阻止。

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 ⑤容止,礼貌。

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 ⑥副词,仅,止。

如: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载:①记录,记载。

如:史载田横事。 ②年。

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 ③装载。

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引申为承担,承受。

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 ④乘坐,乘车。

如:直上载公子车。 ⑤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

如:如:“载欣载奔”。 ⑥副词,开始。

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 靡:①浪费。

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②无,没有。

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

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 ③倒下,后退。

如:左右皆靡。 烈:①火势猛。

如:夫火烈,民望而畏之。引申为放火烧,如:益烈山泽而焚之。

又引申为猛烈。如:穷冬烈风。

②光明,显赫。如:君有烈名。

③事业,功业。如:奋六世之余烈。

④厉害,严重。如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阳:①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②阳光,太阳。

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③温暖。

如:春日载阳。 ④表面上,假装。

如: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 孔:①小洞,窟窿,又引申为渠道。

如: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 ②很,甚。

如:孔武有力。 ③大。

如:孔道之夷,何不遵乎。 华:①同“花”。

如:桃之夭夭,烁烁其华。 ②开花。

如:始雨水,桃李华。 ③美丽有光彩。

如:华服丽人。 ④繁华。

如:其街市之繁华。 ⑤精华。

如:物华天宝。 ⑥敬辞。

如:华诞,华居。 思:①思考。

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思念,挂念。

如:已行,弗不思也。 ③心情,情思。

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④助词,无实义。

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戒:①防备,警戒。

如:既和既戒,既备万事。 ②告诫,警告。

如:观往事以自戒。 ③戒除。

雨:①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②离散。如:一别如雨。

③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

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 ④灌溉。

如:水能自雨田。 ⑤润泽。

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

3.诗经的知识

《诗经》共收录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 诗经封面

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共收集了305篇诗歌,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孔子说:《诗经》一共有三百零五篇,每一篇讲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有一个道理,可以说相当多了,然而用其中的一句话就可以涵盖《诗经》中所有的义理而没有丝毫遗漏,这就是《鲁颂 駉》中说的:思无邪。它的意思是,人的思想念头,都是由天理中生来的,而不是由私欲所扭曲的,这一句话,就把《诗经》的思想、道理完全概括了。诗人的言语有赞美的,有讽刺的,对善良的人和事,就用美好的语言来赞美它,以感发人的善心,对丑恶的人和事,就用尖刻的言语来讽刺它,以惩罚人的恶念。都是要提起人们善良的念头,除去人们丑恶的思想,使得人们的性情温和纯正。如果人心的每个念头都是纯正的,没有被私欲邪念扭曲的,那他的所作所为,自然是充满了善行,而没有恶行,充满了被赞美的行为,而没有被讽刺的行为。诗人的赞美和讽刺,也不过是为了劝善惩恶而已,因此由思无邪三个字,足以概括《诗经》的精神了。想要修身的学人务必了解,应该将功夫下在“慎思”之上。

4.诗经的知识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 诗经封面

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5.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 诗经封面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齐、楚、韩、赵、魏、秦),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诗经》多以四言为主.《诗经》共收集了311篇诗歌(又称诗三百),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6.关于《诗经》的常识有哪些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由于“小雅”中的笙诗六篇有目无辞,因此实际为305篇。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为“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计40篇。

《诗经》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

“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有《大雅》、《小雅》之分。

“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

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上起公卿、下至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各个时代从各个地区搜集来的民间乐歌,由官方搜集和整理,并对作品进行过加工整理,制作乐歌。

经过修改后,这些现存的《诗经》,语言形式基本上都是四言体,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大体一致。秦代曾经焚毁包括《诗经》在内的所有儒家典籍。

但由于《诗经》易于记诵,所以到汉代又得到流传。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家,也就是四个学派: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后二者取姓氏)。

东汉以后,毛诗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文化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

7.诗经的知识

《诗经》共收录诗歌305首,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 诗经封面民歌,包括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北部一些地方,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诗经》共收集了305篇诗歌,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到了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大量乐谱失传,仅存的歌词则编入《诗经》。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这些诗当初都是配乐而歌的歌词,保留着古代诗歌、音乐、舞蹈相结合的形式,但在长期的流传中,乐谱和舞蹈失传,就只剩下诗歌了。 孔子说:《诗经》一共有三百零五篇,每一篇讲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有一个道理,可以说相当多了,然而用其中的一句话就可以涵盖《诗经》中所有的义理而没有丝毫遗漏,这就是《鲁颂 駉》中说的:思无邪。

它的意思是,人的思想念头,都是由天理中生来的,而不是由私欲所扭曲的,这一句话,就把《诗经》的思想、道理完全概括了。诗人的言语有赞美的,有讽刺的,对善良的人和事,就用美好的语言来赞美它,以感发人的善心,对丑恶的人和事,就用尖刻的言语来讽刺它,以惩罚人的恶念。

都是要提起人们善良的念头,除去人们丑恶的思想,使得人们的性情温和纯正。如果人心的每个念头都是纯正的,没有被私欲邪念扭曲的,那他的所作所为,自然是充满了善行,而没有恶行,充满了被赞美的行为,而没有被讽刺的行为。

诗人的赞美和讽刺,也不过是为了劝善惩恶而已,因此由思无邪三个字,足以概括《诗经》的精神了。想要修身的学人务必了解,应该将功夫下在“慎思”之上。

8.诗经的有关知识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经总集,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共三百零五篇,历史上又称为“诗三百”这里收集的是周代的作品。

《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根据诗歌的来源和乐调而作的分类。风是富有地方色彩的乐调演唱的是歌,内容反映民间生活,诗句韵味十足,声音短促,叠章复唱,亲切感人。雅,分“大雅”和“小雅”,内容包括政治讽刺诗、史诗、祭祀诗、宴会贺诗等等。颂的内容大多是歌颂统治者和先王的德行,但是大多没有鲜明的特色。

《诗经》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史有着巨大的贡献。其是周代的诗歌集大成,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的源头。各个时代的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虽然在风格和擅长的艺术形式上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从《诗经》中汲取了无尽的营养。楚国的屈原继承了《诗经》风、雅的现实主义传统,兼采楚国民歌的形式和浪漫主义的色彩,写下了不朽的《楚辞》。

自此以后,各种诗歌无不在这丰富的土壤上蓬勃发展。

《诗经》的贡献还表现在诗歌的创作艺术手法和诗歌的语言修辞手法上。

《周礼.春宫》总结《诗经》的艺术手法,是所谓“《诗经》六义”:“曰风、曰

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其中的“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体系,而

“赋、比、兴”就是《诗经》的艺术手法。“赋”就是平铺直叙的意思。“比”是比

喻的意思,具体形式有明喻、隐喻、借喻、博喻等。“兴”是起兴、发端之意。诗人

先见一种景物,激起心中的思想感情而涌出诗句。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