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屈原写过哪些诗经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等。他创造的“楚辞”,与《诗经》中的国风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被称为“诗歌之父”。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一字行;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约于公元前340年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市秭归县),自称颛顼的后裔。又在《离骚》中自云:“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汉族,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他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 。屈原是中国最早的浪漫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唱的新时代。 屈原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也是政治家,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就是屈原。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2.屈原的诗经,短一些,二个九歌(一) 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 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璆锵鸣兮琳琅。 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 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 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九歌(二) 云中君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 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搴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 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 灵皇皇兮既降,焱远举兮云中。 览冀州兮有馀,横四海兮焉穷。 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 3.屈原对《诗经》的继承与发展《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它收录了殷商至春秋中叶大约600多年的305篇诗歌作品。这305篇又大致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其中占绝大多数的风,即“十五国风”共计160篇,因为这160篇“风”多为诗官采诗于民间,因此,《诗经》可以大致认为是“平民文学”,即不是某个特定的文人卿士(或者说职业诗人)的作品。《楚辞》则不同,《楚辞》所收录的作品,均为一些有名有姓的专职作家所作,诸如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都为一代诗赋大家,且在文史上留名。楚辞形成较晚,以屈原为宗,也应到战国后期。就地域来说,诗经以北方为主的广大地区,而楚辞仅限于南方楚地,它的产生与发展与楚地的地域特色——诸如语言、风俗等密不可分,与现在的粤语音乐一样,纯属一种地区文化。 另外,从内容上,《诗经》涉猎面很广,有男嗔女怨的婚恋诗,以《南风•关雎》为代表;有写奴隶辛劳的怨刺诗,如《魏风•伐檀》和《魏风•硕鼠》姊妹篇;又有幽怨反侧的思妇诗,如名篇《王风•于役》;又有表达士大夫爱国意识的忧患诗,诸如《王风•黍离》、《小雅•节南山》和《小雅•雨无正》等等,几乎各个方面都有涉及。概括的说来,《诗经》所反映的是各阶层的人,特别是平民(包括奴隶、服役者这样的下层劳动者)真实的生活和情感。与之不同的是《楚辞》,《楚辞》为文人士大夫所作,表达的多为士大夫阶层对现实的情感流露,多为抒情言志,如屈原的《离骚》,如司马迁所说“离骚者,犹离忧也”,即屈原遭逐之后,苦闷之情的表述;又如《天问》,简直就是作者“忧心愁悴,彷徨山泽,……仰天叹息,……呵而问之”(王逸语)。需要说明的是,即便如此,楚辞中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操与诗经是一脉相承的,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如一条红线贯穿始终。 前面说到,《诗经》可看作是“平民文学”,因此,《诗经》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平淡、自然与“写实”。上升到一个高度,便是所谓的诗歌现实主义传统。《楚辞》是文人之作,这就理所当然牵扯到文采。楚辞,无论是屈原的《离骚》还是宋玉的《九辩》,都是意境开阔、尽显文采,且想象丰富、纵横驰骋,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欲言此而先言它,善用比喻。像《离骚》开篇,谈作者的显赫身世就用了整整一大段:“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这是何等的大气!文中作者思绪驰骋:“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靡以为粮。为余驾飞龙兮,亲瑶象以为车。”让飞龙为自己驾车,以象牙美玉作车,想象是何等的开阔与大胆!刘熙载在《艺概•赋概》中说:“东一句,西一句,天上一句,地下一句。极开阖抑扬之变”,用以概括楚辞的艺术特点,是极其恰当的。作一个比较,《诗经》无论记事、写物、抒情,都是确确实实、言之有物的。楚辞看似言而无物,但无形为有形,其意蕴深远,极尽腾挪之能事。《诗经•卫风•硕人》写美人用了这样一段话:“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蝍,齿如槬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可谓美极,写实的手法也用的淋漓尽致。通过对具体物象手、肤、颈、齿、眉、目等的描写,勾勒出卫庄公夫人庄姜之美。我们再看看楚辞中对湘夫人的描写:“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完全凸现了一个“虚”,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只是一个例子,但《诗经》与《楚辞》在艺术风格上得差异便可见一斑。 此外,在表现手法上,楚辞继承了诗经得赋比兴,但在此基础上做了重大开拓,也把发挥应用达到极致。辞家们往往寄情于物,托物寓情,使主观之情与客观之物融为一体,创造出许多富于象征意味的艺术形象。在《离骚》中,屈原笔下描绘的善鸟香草、恶禽臭物、灵修美人、宓妃佚女、虬龙鸾凤、飘风云霓、高冠奇服、玉鸾琼佩……,它们或配忠贞,或比谗佞,或媲君主,或譬贤臣,或托君子,或喻小人,或示超俗,或表追求,这些都已不再是作为喻体或借以起兴之物的客体,而是融合了主体情感、品格和理想的象征,而成为蕴含艺术趣味的意象了。这突破了《诗经》以借物抒情为主要特征的比兴手法的局限。这是一种突破、一种创新、一种新的尝试。在中国传统诗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综观以上各点,诗经与楚辞在艺术手法上是迥异的,但这种差别又不是互相游离的。楚辞之于诗经,可以说是一次开拓、一次诗歌革命,它在诗经的基础上创新,诗经是中国传统诗歌的唯一源流。 4.诗经中屈原的诗句没有,《诗经》成书早于屈原年代。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宜昌)。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战国时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少年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博闻强识,志向远大。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5.举例分析概括屈原诗经的诗歌风格屈原是个诗人,从他开始,中国才有了以文学著名于世的作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被誉为“衣被词人,非一代也”。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据郭沫若先生考证,屈原作品,共流传下来23篇。其中《九歌》11篇,《九章》9篇,《离骚》、《天问》、《招魂》各一篇。 大体说来,《离骚》《天问》《九歌》可以作为屈原作品三种类型的代表。《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魂》《大招》,其内容与风格可与《离骚》列为一组,大都是有事可据,有义可陈,重在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愫。《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屈原全部创作的重点。《天问》是屈原根据神话、传说材料创作的诗篇,着重表现作者的学术造诣及其历史观和自然观。《九歌》是楚国祀神乐曲,经屈原加工、润色而成,在人物感情的抒发和环境气氛的描述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然而是代人或代神表述,并非作者自我抒情,它更多地显示了南楚文学传统的痕迹。《离骚》一组,《九歌》一组,构成了屈原作品的基本风格。 6.屈原的诗词1、《九章之三 哀郢》先秦·屈原 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去故。2、《九歌 大司命》先秦·屈原 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涷[1]雨兮洒尘;君回。 3、《九歌 东皇太一》先秦·屈原 吉日兮辰良,穆将愉兮上皇;抚长剑兮玉珥,璆[1]锵鸣兮琳琅;瑶席。4、《九歌 东君》先秦·屈原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驾龙辀[。 5、《九歌 国殇》爱国诗 先秦·屈原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6、《九歌 河伯》先秦·屈原 与女[1]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水扬波;乘水车兮荷盖,驾两龙兮骖螭[。 7、《九歌 礼魂》先秦·屈原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1]女倡兮容与;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8、《九歌 山鬼》先秦·屈原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1]薜[2]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9、《九歌 少司命》先秦·屈原 秋兰兮蘼芜,罗生兮堂下[1]。 绿叶兮素枝[2],芳菲菲兮袭予[3。10、《九歌 湘夫人》思念诗 先秦·屈原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1]。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2。11、《九歌 湘君》先秦·屈原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1]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12、《九歌 云中君》先秦·屈原 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1];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謇。 13、《离骚》励志诗 先秦·屈原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14、《天问》先秦·屈原 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谁能极之?。 15、《九章之五 怀沙》先秦·屈原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 眴兮杳杳,孔静幽默。 16、《九章之一 惜诵》先秦·屈原 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所非忠而言之兮,指苍天以为正。 令五帝使。17、《九章之四 抽思》先秦·屈原 心郁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 思蹇产之不释兮,曼遭夜之方长。悲秋。 18、《九章之六 思美人》先秦·屈原 思美人兮,揽涕而竚眙。媒绝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 蹇蹇之烦冤兮,陷。19、《九章之七 惜往日》先秦·屈原 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 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国富。 20、《九章之八 橘颂》先秦·屈原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 21、《九章之九 悲回风》先秦·屈原 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物有微而陨性兮,声有隐而先倡。夫何。 22、《招魂》先秦·屈原 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 上无所考。23、《大招》先秦·屈原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春气奋发,万物遽只。冥凌浃行,魂无逃只。 魂魄。24、《远游》先秦·屈原 悲时俗之迫厄兮,愿轻举而远游。 质菲薄而无因兮,焉托乘而上浮?遭沈。25、《卜居》先秦·屈原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知尽忠,而蔽鄣於谗,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26、《渔父·屈原既放》先秦·屈原 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 27、《九歌之六 少司命》先秦·屈原 秋兰兮麋芜,①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华,②芳菲菲兮袭予。 ③夫人自有。屈原的诗词全集、诗集(27首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