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语玩命猜诗经周礼四书五经 sì shū wǔ jīng 【解释】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出处】汉·班固《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宋·朱熹著有《四书集注》。 【结构】联合式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儒家经典 【例句】君子是只读~,做八股,非常规矩的。(鲁迅《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 2.【请问:关于《诗经》的“六诗说”与“六义说”有什么区别“六诗说”源自《周礼·春官·大师》,《周礼》将《诗经》分为“六诗”(即风、赋、比、兴、雅、颂),但根据什么标准进行的分类,为什么要依此顺序排列,“六诗”之间是什么关系?皆未言明,引发后世学者种种推断,先后出现六诗皆体说、三体三用说、六诗皆用说、教诗方法说、六种作用说、用诗方法说等推断.六义说是关于《诗经》分类的说法之一,源自《毛诗序》.《毛诗序》承袭《周礼》六诗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毛诗序》的分发与《周礼》相同,只是把“六诗”叫作“六义”.。 3.《诗经·周礼•天官》中有哪些诗句是对酒的记载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向前发展,作为经济和文化组成部分的酒,也在不断发展。 西周初的统治者,想以《酒浩》控制酒的蔓延,但事实上做不到这一点。从大量的文献中证实,酒的发展还十分迅速。 《周礼•天官》对酒的记载很多,例如: “周制天官之属酒正,掌酒之政令,酒人掌为五齐三酒,浆人掌共王之六饮。 又有春官之属郁人,掌和郁鬯。” “周札天官酒正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缇齐,五曰沈齐。” 辨者,是辨别酒味厚薄,酒色有差,清浊各异,凡此,皆用之事神。 “辨四饮之物,一日清,二日医,三日浆,四曰酏 “掌其厚薄之齐,以共王之四饮三酒之馔及后世子之饮与其酒。 ” “凡祭祀以法共五齐三酒以实八尊,大祭三式,中祭再式,小祭壹式,皆有酌数,唯齐酒不式皆有器量。”祭祀等级不一,用酒数量不同。 “共宾客之礼酒,共后之致饮,于宾客之礼医酏糟,皆使其士奉之。”意思是说礼酒是专供宾客之用,酒正以奉王,士奉宾客。 “凡饷士庶子,饷耆老孤子,皆共其酒无酌数。”意思是凡宴请死于王事的遗孀和孤子,念其父兄有功,不计其数量,以醉为度。 “掌酒之赐颁皆有法以行之,凡有秩酒者,以书契授之。”意思是秩酒是规定数量的,以书告之其数量,以契作为取酒的凭据。 “酒正之出日入其成月入其要小宰听之,岁终则会,唯王及后之饮酒不会以酒式诛尝。 ”意思是酒正是掌管酒之政令,供美酒者尝,供恶酒罚。 “酒人奄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这里说专门奉酒的男女奴隶的数量。 女酒,能通晓酒,如祭祀用的五齐三酒,供宾客用的礼酒,遇事专奉之。女酒与奚都是同样的职务。 奄人也属府史之类,而不能称士。 “浆人奄五人,女浆十有五,奚百有五十。” “掌共王之六饮,水、浆、礼、凉、医、酏,入于酒府。”水为清冷之物,可以和酒;浆为米汁;礼则稍厚之物;凉再杂以发酵之物为医;酏为薄粥,这一些都为饮料,属酒正掌管。 “共宾客之稍礼,共夫人致饮于宾客之礼清醴医酏糟而奉之。 ” “春官郁人,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一人,徒八人。” 郁者,草木之芳香也。 “鬯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八人。 者,酒味之畅达也。 “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 三酒指的是人们饮的酒,五齐是祭祀用酒。所以,所谓事者,方有事于糟漉;所谓昔者,熟之可以久;所谓清者,澄之可以饮。 “凡酒修酌。”此酒为人饮,所以注意修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