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2 诗经两首课后习题答案一、背诵这两首诗,并写一段赏析文字。 (此题意在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两首诗,并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二、这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试从诗中找出一两处,反复朗读,加以体会。 (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诗经》中常用的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 三、朗诵下面这首诗,并和课文中的两首相对照,体会其思想感情。 木瓜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琼:赤色玉;亦泛指美玉)琚(jū 佩玉)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瑶:美玉;一说似玉的美石)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jiǔ 黑色玉石) 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此题意在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学生多读多背《诗经》中的名篇。) 前面两个我实在是不晓得要怎么回答啦!给你第三个的吧! 三 《木瓜》中的主人公不在乎礼物的珍贵与否,而重视彼此的情意,重视相互的理解。 《关雎》表达的是对淑女的爱慕和求之不得的苦思。 《蒹葭》主要表达伊人的美好和难寻,也有人说此文是写对英明君主的寻觅。 这是我们语文书的课后问题!不知道你要不要! 2.《辛弃疾词两首》课后习题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青玉案 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无奈,我没课后习题啊 3.语文必修四《苏轼词两首》课后题答案一、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有景物描写,又有人物刻画和情感抒发,作者把这些内容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壮阔的意境。 试分析这首词是怎样表现这种意境的?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体会这首词情感抒发、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相互交融的艺术特色,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感受作品豪放壮阔的意境。 参考答案:作者描写了大江向东奔流,浪涛汹涌,拍打着堤岸卷起层层白浪,山石嶙峋高峻等景色,描绘出一幅雄伟、壮丽的画图。 作者笔下的英雄人物周瑜,青壮年时期就英姿勃发,才华过人,能从容指挥三军,轻而易举地大破曹兵,建立了赫赫功勋。作者本来胸怀报国大志,在政治上却屡遭打击、迫害,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今年岁渐老,事业无成,他深感人生恰似一场幻梦!词中所写的壮丽的山川、古代的英雄、自己壮志难酬的胸怀,以及洒酒江月的豪举,共同和谐地营造出一种壮阔、雄浑的意境。 二、在《定风波》中,苏轼通过途中遇雨这件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态度?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设题意图:让学生着重理解词人由生活小事阐发的人生哲理,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对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在《定风波》中作者写了在一次出游途中遇到阵雨的经过。 在突如其来的风雨中,作者没有雨具,却依旧手拄拐杖,脚穿芒鞋,吟咏长啸着从从容容地缓步行走。他把风雨看得很平常,觉得风雨交加的天气和晴朗天气并没有什么差别。 作者实际上是以自然风雨来隐喻人生风雨,表明自己对于各种政治打击和迫害已遇变不惊,见怪不怪了!作者正是通过这一件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那种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三、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词,品味下面句子中粗体词语的韵味 1、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3、一蓑烟雨任平生。 4、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设题意图:帮助学生学会从诗句、字词着眼,体会古人炼词炼句的功力。 这是文学鉴赏的重要内容。 参考答案: 1、用三个动词描摹出了赤壁山势之险要高峻,水势之汹涌澎湃。 2、“谈笑间”,极言周瑜指挥若定、从容不迫的大将风度。“灰飞烟灭”,极言强大的敌人在周瑜面前的不堪一击。 3、“蓑”本指蓑衣,这里是说以一件蓑衣抵挡自然界和人生旅途的凄风苦雨。强调不借助外力的保护,依靠自己走过艰难旅程。 “任”有任凭、无所畏惧、顺其自然的意思。 4、“萧瑟处”指刚才遇雨的地方,也指人生危难处。 “无风雨”和“无晴”表面上看说的是对天气的变化毫不在意,实际上是指人生的沉浮变幻、喜乐哀愁全不放在心上。可谓一语双关。 四、这两首词和以前学过的《赤壁赋》都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试将这三篇作品相互比较,看看它们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有什么异同 设题意图: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文学作品,要懂得把他的作品放在特定的创作时期里,结合他的生活经历理解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参考答案:此前学习的苏轼的散文《赤壁赋》,连同本课学习的两首词都是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时期的作品。 它们都抒发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内心苦闷,也都阐发了他的人生感悟。楼主请给我分吧 谢谢 来之不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