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习题

1.有没有古代古诗,,,,,宋词练习

词诵读自测题 一、随着词调的不断发展和丰富,词牌也越来越多。

仔细观察,会发现很多词牌中嵌有动物、植物、花果、颜色、地名等名称,虽然词的曲调内容跟它们关系不大甚至毫无关联,但感觉便于联想和理解。 下面请试着选择。

(一)嵌有动物名的词牌 1._______归来 a、鹧鸪 2._______天 b、凤 3._______桥仙 c、燕 4._______恋花 d、蝶 5._______栖梧 e、鱼 6.摸_______儿 f、龙 7.水_______吟 g、鹊 (二)嵌有植物名的词牌 1._______枝 a、桂 2.采_______子 b、木兰 3.一剪_______ c、柳 4.章台_______ d、梅 5._______花慢 e、杨柳 6._______枝香 f、桑 (三)嵌有颜色名的词牌 1._______缕 a、绛 2._______玉案 b、金 3.满江_______ c、红 4._______楼吟 d、青 5._______缕曲 e、黄金 6.点_______唇 f、翠 (四)嵌有地名的词牌 1.忆_______ a、江城 2._______春 b、江南 3._______慢 c、巫山 4._______一片云 d、扬州 5.八声_______ e、甘州 6._______子 f、沁园 二、数字入词作为一种手法,被宋代词人运用得十分娴熟,让人在欣吟诵之余,也尽情感受着数字的妙用。 下面请根据词的内容填上你认为最准确的数字。

1. 重湖叠山献清嘉,有_______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望海潮》 2. _______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 3. 三十功名尘与土,_______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 4.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_______人家。

柳永《望海潮》 5. 三杯_______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李清照《声声慢》 6. 但愿人长久,_______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7. 心似双丝网,中有_______结。 张先《千秋岁》 8. _______柔肠,盈盈粉泪。

欧阳修《踏莎行》 9. 花自飘零水自流,_______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 10._______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 三、古代文人除名、字外,多喜欢按自己的趣味取个号,宋代词人亦然。 宋人词人的号中,取“**居士”的特别多,请在下面的选项中选择配对。

1.苏洵 a、淮海居士 2.苏轼 b、老泉居士 3.秦观 c、后山居士 4.周邦彦 d、石湖居士 5.李清照 e、东坡居士 6.陈师道 f、易安居士 7.刘克庄 g、清真居士 8.范成大 h、后村居士 四、“诗庄词媚”历来被认为是诗词的分界,宋代婉约词更能见出词的柔婉的风格。 “愁”是婉约词中常见的抒情主题,其中有许多直接点“愁”的名句,请试着填空。

1.______________,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 《青玉案》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3.这次第,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 4.争知我,倚栏杆处,____________。

柳永 《八声甘州》 5.自在飞花轻似梦,________________。 秦观 《浣溪沙》 6.____________,几年离索。

错错错。 陆游 《钗头凤》 7.爱上层楼,爱上层楼,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 丑奴儿 》 8.________________,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 五、填空。

1. 词是由诗发展而来的,唐五代时称为曲子词,后来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别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宋初文坛领袖欧阳修,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诗风清丽自然,但其词却风格迥异:情调冷艳幽香,风格委婉缠绵。

欧词的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 婉约人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

“才子词人”柳永是北宋第一个大量描写中下层人民生活和都市生活的词人,其词语言通俗,艺术性强,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柳词抒情感人至深,名句随处拈来,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同时,柳永也是铺写都市生活的高手,名句不少,如他叙写杭州名词《望海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控制妇女思想,扼杀妇女才能的封建礼教时代中盛开的一朵“女儿花”。 她的词深受时代和家庭变故的影响,读来令人唏嘘感慨。

其中,抒写相思之苦的句子有:“花自飘零水自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下眉头,___________。”

“莫道不销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宋代豪放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世称 “苏辛”。

苏轼作词,甩开婉约的包袱,引来天风海雨,一洗绮罗香泽,极大地开拓了词的境界,开启了豪放的词风。 苏轼的豪放词,表现了大丈夫建功立业、踌躇满志的胸襟,口为之诵,豪迈之气顿生。

比如,“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___;乱石穿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会挽雕弓如满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点浩然气,________________”等等。 辛稼轩词同为豪放派,但其词中更透露出浓浓的爱国情怀,表现了驰骋疆场,为国杀敌的豪情壮志。

著名的句子有“醉里挑灯看剑,__________;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__;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 等等。 5.爱国诗词是南宋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大量的作品或表现国。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江城子b

【答案】【小题1】“杨柳”“飞絮” 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

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小题2】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

(2分)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2分)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2分)【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分析意象的内涵就是分析其表层义和深层义。

飞絮出现,意谓春天将尽,同时杨柳、飞絮又寓指离别。 由此,可知诗歌思想感情。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和思想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点评:古典诗歌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

就意象本质而言,它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思想和感情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是寄寓作者主观之情的客观物象。 文学鉴赏的过程,就是感受形象,理解形象,从而获得情感体验,审美愉悦的过程。

因此,鉴赏诗歌,就要着重分析意象的特征,包括意象的表层含义和深层涵义。所以说,不从意象出发,就不仅无法进入优美的诗境,而且无法领悟诗词的主观思想和情感。

而意象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诗词就是选取一些具有特定象征意义的典型的意象来创造其作品感人的艺术魅力的,所以,我们鉴赏诗词,首先要注意作者选择了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渲染了怎样的氛围,然后透过意象和意境揣摩诗中传达了怎样的思想和感情。 当然,意象也不是解读诗歌的唯一介质,有些诗歌的解读还要非意象词语。

【小题2】试题分析:从形式和内容和两个方面来考虑。形式上来说,都是运用了比喻和夸张。

不同是,李词用的是明喻,而秦观的词则是暗喻。内容上来说,都是表达了愁绪。

不同是李词是亡国之愁,而秦词则是离别之愁。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点评:本题是个比较题,如没有指明比较的方面,则要求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分别比较解说。形式方面来说,主要指表达技巧,明确指出比较对象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内容方面来说,主要指诗歌的思想情感的比较。相同点,往往从大处着眼,不同点,往往从小处着手,细加辨析。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共7分)踏莎行br

【答案】【小题1】(4分)恨可概括为如下几重:孤身飘零之恨;贬谪不遇之恨;思乡怀人之恨。

【小题1】⑵(3分)“砌”化无形之愁为具体可感之“砖石”,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2分),生动表现了愁绪之多,之浓,之不可化解(1分)。【答案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C,侧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

结合“桃源望断无寻处”“ 郴江幸自绕郴山”概括。答出1点给1分,2点给3分,3点给满分。

【小题1】此题考查练字,首先回答出“砌”的含义,化虚为实,再结合诗句分析,化无形之愁为具体可感之“砖石”,最后回答出情感,愁绪之多。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7分)半山春晚即事①

【答案】【小题1】隐者。

从他居室周围的环境看出:坡路上林树翳翳,园屋前枝叶交盖。这绿荫蔽天的环境多么安静和可爱,连圆屋也显得更深远和荫蔽了。

(1分)从他日常起居看出:有时安闲地坐在床敷(坐具)上憩息,有时着履策杖去探幽寻胜,过得是悠闲自得的生活。 (1分)【小题2】表面上,作者和北山之鸟一起过着恬淡闲适的隐逸生活,表达了对这种生活的喜爱之情。

(2分)实际上只有北山鸟给他好音,慰藉她的孤寂,流露出诗人胸中的举世无人相知的痛苦和愤慨。(2分)【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半山春晚即事》是北宋诗人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描绘了半山幽雅的环境,以及作者惬意的隐居生活。

诗人怀孤往之志,在平夷冲淡的诗句中,隐寓着世无知己的感慨。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里评价道:“寓感愤于冲夷之中,令人不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试题分析:在此宁谧的氛围里,突然传来阵阵清脆悦耳之声,抬头看去,原是北山一鸟,掠飞而过,留下一片“好音”。 这两句极富韵味。

北山即钟山,六朝时周颙曾隐居于此。此时的北山,除了诗人独步寻幽之外,杳无人迹,只有声声鸟鸣,偶尔来慰其岑寂。

诗人在平夷冲淡的外表下,怀孤往之志、举世无人相知的感慨显示于言外。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酒泉子br/

【答案】【小题1】 词人运用了白描的手法(2分),继续描写楼上的见闻。

上句写声,形象地描摹了笛声悠远渺茫,若有若无;(1分)下句写形,表现白鸟倏然惊起又翩然飞逝的形态。(1分)【小题2】 营造出一种苍茫寥廓的意境(2分),寓情于景,“闲”“入”表达了词人出世之情,寄托了词人的隐逸思(2分)【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该题两问。

考查诗歌运用的表达技巧和写景的方法。抓住这两句诗的翻译“在开满芦花的芦苇荡里传来隐约的笛声,被突然惊起的白色鸟排成行掠水飞过”知,运用了白描的手法继续描写楼上的见闻,上句写声,下句写形。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两问,考查诗歌“意”(情)与“境”(景)的主要特点和关系,答题时要结合全诗意象分析,规范答题步骤。

原诗三至六句是诗人凭栏远望之境,“钓鱼舟”“岛屿”“芦花”“白鸟”远景角度由下至上,意境苍茫寥廓;末尾两句是诗人想象闲来没事就整理我的钓鱼竿,准备到那水云寒处钓鱼,“闲”“入”表达了词人出世之情,寄托了词人的隐逸思(2分)。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词牌名春

苏轼的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东城渐觉春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 记前时、送春归后。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宋·钱惟演《木兰花》 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宋·梅尧臣《苏幕遮》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宋·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恼人天气又春阴 ——宋·晏殊《浣溪沙》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宋·苏轼《定风波》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宋·苏轼《一丛花》 芳菲消息到,杏梢红——宋·贺铸《小重山》 午睡渐多浓似酒,韶华已入东君手—— 宋·周邦彦《蝶恋花》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宋·李清照《声声慢》 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宋·陈与义《虞美人》。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