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雨果唐诗三百首

1.名人读书感悟(类似于熟读唐诗300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朝,杜甫)

尽信书,不如无书.()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斤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宋皇帝赵恒)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高尔基)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 )

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 (歌德 )

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培根)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雨果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若禅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孙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 普希金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列夫托尔斯泰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要多加思索。这样的读书使我获益不少 卢梭

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富兰克林

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暴十寒。 郭沫若

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 雨果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 叶圣陶

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 马克思

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赵树理

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狄德罗

多读书、多学习、多求经验,就是前途的保障。 罗曼、罗兰(法)

学问是光明,愚昧是黑暗。念书吧! 契坷夫(俄)

贪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王安石

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 培根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

读书对于智慧也像体操对于身体一样。 爱迪生

饱食、暖衣而无书教,则近于禽兽。 孟子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刘向

好书不厌读百回,熟读课思子自知。 苏轼

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 别林斯基

书籍是伟大的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 爱迪生

学会读书就是点燃火炬。 雨果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培根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 托马斯、卡莱尔

2.唐诗三百首 全要

《感遇·其一》作者:张九龄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感遇·其二》作者:张九龄江南有丹桔,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作者: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月下独酌》作者: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作者:孟浩然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

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 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作者: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留别王维》 作者: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早寒江上有怀》 作者: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作者: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作者:刘长卿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官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饯别王十一南游》 作者: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浑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作者: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新年作》 作者: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送僧归日本》 作者: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作者:钱起 泉壑带茅茨,云霞生薜帷。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

家僮扫罗径,昨与故人期。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作者: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赋得暮雨送李胄》 作者: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作者:韩翃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已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阙题》 作者:刘脊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清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作者: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送李端》 作者:卢伦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喜见外弟又言别》 作者: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作者:司空曙 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雨,深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

《喜见外弟卢纶见宿》 作者: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

《贼平后送人北归》 作者: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蜀先主庙》 作者: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没蕃故人》 作者:张藉 前年戌月支,城下没全师。 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草》 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旅宿》 作者: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作者: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

3.《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是谁

《唐诗三百首》的编选者是蘅塘退士(1711 年一1778年),原名孙洙,字临西,江苏无锡人。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春,孙洙与他的继室夫人徐兰英商量后,开始编选《唐诗三百首》。编选这本书的灵感来自于《千家诗》,选诗标准不是很严格,体裁不限,体例也不相同,希望编选出的新选本,能够成为有代表性的、流传久远的家塾课本。

他们的选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既好又容易读诵,以体裁为经,以时间为纬。

《唐诗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编辑完成,书的题目有的说法是取自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有的说法是取自“诗三百”,说法各不相同。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七十七位,计三百一-h首诗,其中五言古诗三十三首,乐府三十九首,七言古诗二十八首,七言律诗五十首,五言律诗八十首,五言绝句二十九首,七言绝句五十一首,所有的诗都配有注释和评点。

五言古诗简称五古,是唐代诗坛较为流行的体裁。 唐人五言古诗笔锋豪迈,大气磅礴,直接用于议论、叙事、抒情、写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发挥,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维、韦应物、孟浩然等。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南北朝时期,鲍照致力于七古创作,将之演变成一种充满活力的诗体。唐代七古显示出大唐恢弘的气势,手法多样,文笔开阔,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韩愈等。

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是律诗的一种。五律源于五言古体,风格峻整,音律雄浑,含蓄隽永,成为唐人应制、应试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诗歌题材。

唐代五律名家如云,具有代表性的有王昌龄、李白、孟浩然、王维、杜甫、刘长卿等。七言律诗简称七律,是近体诗的一种,格律要求与五律相同。

七律源于七言古体,在初唐时期渐成规模,杜甫在七律的创作上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创作出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有唐一代,七律圣手还有王维、李商隐、杜牧、罗隐等,才华横溢,辉映古今。五七言绝句简称五绝和七绝,都是古典诗体中绝句的一种。

唐代绝句气象高远,率真自然,达到了吟诵自由化的最高峰,名家有李白、杜牧、王维、韦应物、王昌龄、刘禹锡等人。 在众多的唐诗读本中,以《唐诗三百首》的流传最广、影响也最大,风行海内,雅俗共赏,老幼皆宜,成为屡印不止的最经典的选本之一。

4.木兰诗唐诗三百首

希望骑上一匹千里马,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经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战斗,有些牺牲了,有的十年之后得胜而归。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问姑娘在惦记什么。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回忆什么。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闺房东面的门,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别)。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对门梳妆打扮起来。小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送我回故乡,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思念什么:我们同行十二年之久。记功木兰最高一等,得到的赏赐千百金以上。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上殿堂(论功行赏)。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穿上我姑娘的衣裳,当着窗子整理像云一样柔美的鬓发,对着镜子在额上贴好花黄。出门去见同营的伙伴,伙伴们都非常惊讶,竟然不知道木兰是女孩子,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上辞别黄河上路,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坐在我闺房西面的床上,脱去我打仗时穿的战袍,哪只是雌兔。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不愿做尚书省的官,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译文

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互相搀扶着出城(迎接木兰)

5.唐诗三百首

“诗鬼”李贺为何无缘《唐诗三百首》 -------------------------------------------------------------------------------- 作者: 雨打芭焦 类别: 小说杂文 总点击: 97 推荐票数:0 最后更新: 2005-10-28 6:07:12 偶得闲暇,欲让小儿背唐诗。

不料他却说:“我不要背唐诗,我要看奥特曼。”闻听此言,心里着实恼火,这竖子 !迫我淫威,小儿嘟着小嘴,手里却委实拿了奥特曼,心不在焉嘴上跟我读诵唐诗。

见此情形,我顿生凉意,哪有好心情教?罢了,就此吧。 回到书房,我却把《唐诗三百首》的目录仔细翻看了一篇。

看着看着,我蓦地发现,天!这里面竟然没有“诗鬼”李贺的一首诗。于是,我翻阅了另外不同版本的《唐诗三百首》,结果令我同样大失所望。

我那一刻竟然有些傻了,傻我自己,竟然不知《唐诗三百首》不曾录取 “诗鬼”半句之诗。掩卷深思,不禁喟然长叹:天忌英才,让其早逝!人妒鬼才,又为那般?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绮丽的高峰,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华。

其诗歌浩如烟海,诗人层出不穷。这个朝代出现了“诗仙”、“诗圣”、“诗魔”、“诗鬼”、“诗狂”等大家。

不过作为晚唐代表诗人之一(另一个是李商隐)的李贺却无缘《唐诗三百首》,这的确让人无法理解和难以释怀。在我查看了《千家诗》里面,同样没有李贺之诗。

他的诗只有在《全唐诗选》里才有。这是一位颇有建树的天才诗人,他的诗歌思想深刻,风格独特,想象力丰富,意境诡异华丽,常用险韵奇字,与唐朝其他诗人风格迥然不同。

他开拓了新的艺术境界,形成了自己的“长吉体”,对李商隐、温庭筠均具有很深的影响,形成了一个诗歌的新流派,是晚唐时代诗坛独放异彩之奇葩,对古代文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诗鬼”李贺,字长吉。

生于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死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生平多病而坎坷,英年不幸早逝,只活了27岁。

据《新唐书•李贺传》记载:他7岁就能作诗,15岁时,所作乐府数十篇,被乐工配曲广为弹唱,名声轰动京城。当时的文坛大家韩愈、皇甫湜对其诗才存有怀疑,便一同登门,要李贺当面作诗。

李贺于是当即作诗一首,诗名为《高轩过》。二人大惊,称为奇才。

李贺显赫的名声与他的天才与并没有给他带来好运。尽管体弱多病勤奋不也:“虫响灯光薄,宵寒药气浓”,“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又尽管其心怀大志:“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唱天下白。”

“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鸣呃”。元和二年到五年李贺到长安应试考进士,一些忌才妒能之小人,于是散布流言,制造各种借口,认为李贺之父名“晋肃”,“晋”字与“进士”同音,触犯了家讳,不能应试。

这真应了欲加之罪,何患无词?韩愈代为不平,专为写了《讳辩》一文,主张“不讳嫌名”,但终究无济于事。李贺在备受排挤、压抑和无缘科仕的遭遇下,在饱受病痛的折磨家境的凄凉世态的炎凉下,最终在渭水寒光的凄凉中,走完了短暂的一生。

于元和十一年在他的老家昌谷告别了人世。人们为寄托哀思,说他离开人间,是因天帝新建白玉楼,要他撰写碑记。

这浪漫的后面,却透出人们对现实 的无奈:人间不容,天上容。 李贺生前共有243首诗。

其诗交给好友沈子明,沈请杜牧作序,于是得以流传后世。他的诗作内容有一部份承袭了屈原楚辞《山鬼》、《国殇》、《悲回风》等篇的风骨,如《神旋曲》、《雁门太守行》还有他喜欢的《铜仙人辞汉歌》等;他的另一部分则很现实 主义风格,如《老夫采玉歌》,反映了贫农生活的艰苦。

他以乐府诗著称,早年与诗人李益合称“乐府二李”。他的“天若有情天亦老”,“桃花乱落如红雨”,“雄鸡一唱天下白”等句都已成了千古绝唱。

这么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却无缘《唐诗三百首》。就连那些甚为平平如杜秋娘,不知其名的无名氏都有诗选入。

这的确是件怪事。现在大家读的这本《唐诗三百首》是清代一个叫“蘅塘退士”的文人所选编的,他从浩如烟海的唐诗中精选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诗家入选《唐诗三百首》。

他所选编的这本《唐诗三百首》据说很有权威性。就“蘅塘退士”这人的资料,我手中不多。

只是他在序中如此写道:“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其三百余首,录成一编,为家塾课本,俾童而飞翔之,白首也莫能废,较千家诗不远胜。从这可看出,《唐诗三百首》不过是家塾教材而也。

它与四书五经都成了科举制度读书人博取功名的工具书了,可能出于这个原因,“蘅塘退士”认为“诗鬼”之诗不合符科举致仕的标准,从而打入冷宫。因为《沧浪诗话》中说:“长吉之瑰诡,天地间自欠此休不得”。

“蘅塘退士”有权不喜欢长吉的诗,并不代表所有的人都不喜欢。只是他用这种方式来对待一位生前遭受百般磨难的天才诗人,这是很不公平的。

这让我想起张爱玲不能进入中国现代文学史一样的遭遇。难道这一切都仅仅是因为他们是人间少有的缘故吗?天!这是何其的不公哦…… 2005年8月28日凌晨于听雨轩。

6.《唐诗三百首》有三百首诗吗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它编成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编选者仅署名“蘅塘退士”,后经现代学者的考证,才确定为孙洙。

孙洙(1711~1778),字临西,别号蘅塘退士,江苏无锡人。这本《唐诗三百首》是他和他的继室徐兰英经商讨后作为家塾课本所编选的。

自问世以来,就被奉为最成功的唐诗选本。 然而面对此书,不少读者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书中真的收录了整三百首唐诗吗?答案是否定的。

《唐诗三百首》共选诗人七十七家,收录诗作三百一十余首。从所选的诗人和诗作来看,此书主要选取了盛唐和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的代表作。

从编排体例来看,此书按诗体分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六大类,并单列乐府诗于每类之后,囊括了唐代诗歌的全部 体裁。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三百首”这个书名,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脱胎于民谚“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也有的说取自所选诗的概数。

7.唐诗三百首是哪三百首

/shici/tangshi300/index.htm 就有 第一卷:五言古诗 感遇·其一 感遇·其二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月下独酌 春思 望岳 赠卫八处士 佳人 梦李白·其一 梦李白·其二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送别 青溪 渭川田家 西施咏 秋登兰山寄张五 夏日南亭怀辛大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寻西山隐者不遇 春泛若耶溪 宿王昌龄隐居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贼退示官吏·并序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寄全椒山中道士 长安遇冯著 夕次盱眙县 东郊 送杨氏女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溪居 第二卷:五言乐府 塞下曲·其一 塞下曲·其二 关山月 子夜秋歌 长干行 列女操 游子吟 第三卷:七言古诗 登幽州台歌 古意 送陈章甫 琴歌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夜归鹿门山歌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梦游天姥吟留别 金陵酒肆留别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寄韩谏议 古柏行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山石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石鼓歌 渔翁 长恨歌 琵琶行·并序 韩碑 燕歌行·并序 第四卷:七言乐府 古从军行 洛阳女儿行 老将行 桃源行 蜀道难 长相思·其一 长相思·其二 行路难 将进酒 兵车行 丽人行 哀江头 哀王孙 第五卷:五言律诗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望月怀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在狱咏蝉·并序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杂诗 题大庾岭北驿 次北固山下 破山寺后禅院 寄左省杜拾遗 赠孟浩然 渡荆门送别 送友人 听蜀僧浚弹琴 夜泊牛渚怀古 春望 月夜 春宿左省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月夜忆舍弟 天末怀李白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别房太尉墓 旅夜书怀 登岳阳楼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山居秋暝 归嵩山作 终南山 酬张少府 过香积寺 送梓州李使君 汉江临泛 终南别业 临洞庭上张丞相 与诸子登岘山 宴梅道士山房 岁暮归南山 过故人庄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留别王维 早寒江上有怀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饯别王十一南游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新年作 送僧归日本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赋得暮雨送李胄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阙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喜见外弟又言别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喜见外弟卢纶见宿 贼平后送人北归 蜀先主庙 没蕃故人 草 旅宿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早秋 蝉 风雨 落花 凉思 北青萝 送人东游 灞上秋居 楚江怀古 书边事 除夜有怀 孤雁 春宫怨 章台夜思 寻陆鸿渐不遇 第六卷:七言律诗 黄鹤楼 行经华阴 望蓟门 九月登望仙台呈刘明府容 送魏万之京 登金陵凤凰台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 中春望之作应制 积雨辋川庄作 赠郭给事 蜀相 客至 野望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登高 登楼 宿府 阁夜 咏怀古迹·其一 咏怀古迹·其二 咏怀古迹·其三 咏怀古迹·其四 咏怀古迹·其五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长沙过贾谊宅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赠阙下裴舍人 寄李儋元锡 同题仙游观 春思 晚次鄂州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西塞山怀古 遣悲怀·其一 遣悲怀·其二 遣悲怀·其三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锦瑟 无题 隋宫 无题·其一 无题·其二 筹笔驿 无题 春雨 无题·其一 无题·其二 利州南渡 苏武庙 宫词 贫女 第七卷:七言乐府 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第八卷:五言绝句 鹿柴 竹里馆 送别 相思 杂诗 送崔九 终南望余雪 宿建德江 春晓 夜思 怨情 八阵图 登鹳雀楼 送灵澈 弹琴 送上人 秋夜寄邱员外 听筝 新嫁娘 玉台体 江雪 行宫 问刘十九 何满子 登乐游原 寻隐者不遇 渡汉江 春怨 哥舒歌 第九卷:五言乐府 长干行·其一 长干行·其二 玉阶怨 塞下曲·其一 塞下曲·其二 塞下曲·其三 塞下曲·其四 江南曲 第十卷:七言绝句 回乡偶书 桃花溪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芙蓉楼送辛渐 闺怨 春宫曲 凉州词 送孟浩然之广陵 早发白帝城 逢入京使 江南逢李龟年 滁州西涧 枫桥夜泊 寒食 春怨 征人怨 宫词 夜上受降城闻笛 乌衣巷 春词 后宫词 集灵台·其一 集灵台·其二 题金陵渡 宫词 近试上张水部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赤壁 泊秦淮 寄扬州韩绰判官 遣怀 秋夕 赠别·其一 赠别·其二 金谷园 夜雨寄北 寄令狐郎中 为有 隋宫 瑶池 嫦娥 贾生 瑶瑟怨 马嵬坡 已凉 金陵图 陇西行 寄人 杂诗 第十一卷:七言乐府 渭城曲 秋夜曲 长信怨 出塞 清平调·其一 清平调·其二 清平调·其三 出塞 金缕衣。

8.唐诗三百首

1.客中行(李白)2.月夜忆舍弟(杜甫)3.逢入京使(岑参)4.归雁(钱起)5.题稚川山水(戴叔伦)6.移家别湖上亭(戎昱)7.枫桥夜泊(张继)8.春兴(武元衡)9.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10.春晚书山家屋壁(贯休)

11.从军行(陈羽)12.登玄都阁(朱庆馀)1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4.军城早秋15.军行16.浪淘沙17.农父18.少年行

19.送上人20.题诗后21.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2.塞上闻笛23.春望24.塞下曲25.凉州词26.寄外征衣

27.观祈雨28.绝句29.舟中读元九诗30.竹枝词

1.江雪(柳宗元)2.静夜思(李白)3.柳州二月落尽偶题(柳宗元)4.梦天(李贺)5.山亭夏日(高骈)

6.山行(杜牧)7.题竹林寺(朱放)8.答陆澧(张九龄)

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10.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卢汝弼)11.怀良人12.送灵澈13.芙蓉楼送辛渐14.嫦娥15.放言16.从军行17.登乐游原18.登岳阳楼19.闺怨20.淮上渔者

21.溪边22.相思23.泊秦淮24.公子行25.官仓鼠26.江南曲

27.雨晴28.再经胡城县29.早发白帝城30.早梅

1.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2.江南曲(储光羲)

3.金缕衣(无名氏)4.踏歌词(刘禹锡)5.田家(聂夷中)

6.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7.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

8.雪(罗隐)9.寻隐者不遇(遇岛)10.夜宿山寺(李白)

1.登咸阳县楼望雨(韦庄)2.少年行(王维)3.别卢秦卿(司空曙)4.江南春(杜牧)5.山中(王维)6.田翁(杜荀鹤)7.西施滩(崔道融)8.采莲曲(王昌龄)9.池上(白居易)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塞下曲(卢纶)2.秋思(张藉)3.三月晦日送春(贾岛)

4.思君恩(令孤楚)5.送人游岭南(戴叔伦)6.送元二使安西(王维)7.宿石邑山中8.题菊花(黄巢)9.望天门山(李白)10.惜牡丹花(白居易)

1.钓鱼湾(储光羲)2.巴女谣(于鹄)3.过华清宫绝句(杜牧)4.海人谣(王建)5.岭上逢久别者又别(权德舆)

6.农家(颜仁郁)7.清明(杜牧)8.秋风引(刘禹锡)

9.塞下曲(李白)10.山中(王勃)11.四怨诗(曹邺)

12.送人游吴(杜荀鹤)13 题邻居(于鹄)14 题乌江亭(杜牧)15 田上(崔道融)16 望庐山瀑布(李白)17 夏夜(韩偓)18 湘中(韩愈)19 燕昭王(陈子昂)

20 咏史(高适)21 咏绣障(胡令能)22 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23 望月怀远(张九龄)24 漫兴(杜甫)

25 蜂(罗隐)26 鸟鸣涧(王维)27 寄人(张泌)

28 古怨别(孟郊)29 凉州词(王翰)30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1.送朱大入秦(孟浩然)2.鹦鹉(罗隐)3.绝句(杜甫)

4.越女词(李白)5.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韩愈)

6.逢病军人(卢纶)7.无题(李商隐)8.钱塘湖春行(白居易)9.题都城南庄(崔护)10.公子行(孟宾于)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