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离别的诗句有注解

1..关于离别的古诗.要求带注释和赏析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白话翻译: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白话翻译: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赏析:这两首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其中第二首广为传诵。

其首二句以“毕竟”二字领起,一气而下,既协调了平仄,又强调了内心在瞬间掠过的独特感受。然后顺理成章,具体描绘这使他为之倾倒与动情的特异风光,着力表现在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之中那红得“别样”、娇艳迷人的荷花,将六月西湖那迥异于平时的绮丽景色,写得十分传神。

诗的后两句是互文,文义上交错互见,使诗句既意韵生动,又凝练含蓄。3、赠汪伦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白话翻译: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赏析:此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4、客中行 / 客中作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白话翻译:兰陵美酒甘醇,就像郁金香芬芳四溢。兴来盛满玉碗,泛出琥珀光晶莹迷人。

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乡之客。最后哪能分清,何处才是家乡?赏析:第一句从酒的质量来赞美酒,第二句进一步从酒器、酒的色彩烘托出酒的可爱。

后两句说因美酒而流连忘返,乃直抒胸臆之语,含义深长,耐人寻味。全诗语意新奇,形象洒脱,一反游子羁旅乡愁的古诗文传统,抒写了身虽为客却乐而不觉身在他乡的乐观情感,充分表现了李白豪迈不羁的个性和李诗豪放飘逸的特色,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5、别云间 【作者】夏完淳 【朝代】明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白话翻译:三年为抗清兵东走西飘荡,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无限美好河山失陷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庭宽阔地又广。

已经知道黄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鬼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灵旗下面要将故乡河山看。

赏析:此诗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盟誓志恢复之决心。既表达了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

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格调慷慨豪壮,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2.离别的古诗及注释简介

【标题】:离别难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乐府

【内容】:--------------------

绿杨陌上送行人,

马去东回一望尘。

不觉别时红泪尽,

归来无可更沾巾。

【标题】:离别诗

【年代】:魏晋

【作者】:曹植

【内容】:--------------------

人远精魂近。

寤寐梦容光。

【标题】:离别吟

【年代】:元

【作者】:王冕

【体裁】:五古

【内容】:--------------------

寒风飒大野,行子行河梁。

执手不忍弃,迟迟复遑遑。

朋友会面难,慷慨热中肠。

人生岂无家?结交在踣傍。

今晨强绸缪,明各天一方。

相见苦不早,离别徒悲伤。

【标题】:古离别(一作多情)

【年代】:唐

【作者】:韦庄

【内容】:--------------------

一生风月供惆怅,到处烟花恨别离。

止竟多情何处好,少年长抱少年悲。

【标题】:杂曲歌辞·离别难

【年代】:唐

【体裁】:乐府

【内容】:--------------------

此别难重陈,花深复变人。来时梅覆雪,去日柳含春。

物候催行客,归途淑气新。剡川今已远,魂梦暗相亲。

【标题】:思归(一作古离别)

【年代】:唐

【作者】:赵徵明

【内容】:--------------------

为别未几日,去日如三秋。犹疑望可见,日日上高楼。

惟见分手处,白苹满芳洲。寸心宁死别,不忍生离忧。

【标题】:杂曲歌辞·古离别

【年代】:唐

【作者】:姚系

【体裁】:乐府

【内容】:--------------------

凉风已袅袅,露重木兰枝。独上高楼望,行人远不知。

轻寒入洞户,明月满秋池。燕去鸿方至,年年是别离。

【标题】:杂曲歌辞·古离别

【年代】:唐

【作者】:赵微明

【体裁】:乐府

【内容】:--------------------

违别未几日,一日如三秋。犹疑望可见,日日上高楼。

惟见分手处,白苹满芳洲。寸心宁死别,不忍生离愁。

【标题】:杂曲歌辞·古离别

【年代】:唐

【作者】:顾况

【体裁】:乐府

【内容】:--------------------

西江上,风动麻姑嫁时浪。西山为水水为尘,不是人间离别人。

【标题】:杂曲歌辞·古离别

【年代】:唐

【作者】:僧贯休

【体裁】:乐府

【内容】:--------------------

离恨如旨酒,古今饮皆醉。只恐长江水,尽是儿女泪。

伊余非此辈,送人空把臂。他日再相逢,清风动天地。

3..关于离别的古诗.要求带注释和赏析

你可以在百度百科里找,知道诗名就行了。

如以下的《赠汪伦》,除了注释和赏析,还有很多内容分析,很好。地址/view/78547.htm 当然,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也不错,地址如下/view/155189.htm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和李白的另一首《渡荆门送别》也行。

同上,打开百科,输入古诗名即可。离别的,送别诗有很多。

我就提供这些给你参考吧。希望有用。

赠汪伦 (唐)李白 lǐ bǎi chéng zhōu jiāng yǜ xíng , 李 白 乘 舟 将 欲 行, hū wén àn shàng tà gē shēng . 忽 闻 岸 上 踏 歌 声。 táo huā tán huǐ shēn qiān chǐ ,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bù jí wāng lún sòng wǒ qíng . 不 及 汪 伦 送 我 情。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李白游览桃花潭时,汪伦常常用美酒款待他。

临走时,李白做这首诗赠与汪伦。 2.踏歌:一种民间歌调,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这是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唱歌方式。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赏析 李白斗酒诗百篇,一生好入名山游。

据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有一位素不相识的汪伦,写信给李白,邀他去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旅游,信上热情洋溢地写道:“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往。

见汪伦乃泾川豪士,为人热情好客,倜傥不羁。遂问桃园酒家何处?汪伦道:“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

引得李白大笑。留数日离去,临行时,写下上面这首诗赠别。

显然,这首诗是李白即兴脱口吟出,自然入妙,因而历来为人传诵。然而,也因为它像生活一样自然,人们往往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

诗的三四句,后代诗家还有一点评论,开头两句口语化的平直叙述,就说不出所以然来了。其实,结合上述背景来看,头两句也是写得极其成功的。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我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声口语言简直是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

“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

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在山村僻野,本来就没有上层社会送往迎来那套繁琐礼节,看来,李白走时,汪伦不在家中。

当汪伦回来得知李白走了,立即携着酒赶到渡头饯别。不辞而别的李白固然洒脱不羁,不讲客套;踏歌欢送的汪伦,也是豪放热情,不作儿女沾巾之态。

短短十四字就写出两人乐天派的性格和他们之间不拘形迹的友谊。 也许正因为两人思想性情契合,李白引为同调,很珍视汪伦的友情。

情之所至,遂对着眼前风光绮丽的桃花潭水,深情地吟道: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结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两句诗也如脱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

用水流之深比譬人的感情之深,是诗家常用的写法,如说汪伦的友情真象潭水那样深呀,当然也可以,但显得一般化,还有一点“做诗”的味道。现在的写法,好像两个友人船边饯别,一个“劝君更进一杯酒”,一个“一杯一杯复一杯”。

李白酒酣情浓,意态飞扬,举杯对脚下悠悠流水说道:“桃花潭水啊,别说您多么深了,可不及汪伦的友情深呢!”口头语,眼前景,自有一种天真自然之趣,隐隐使人看到大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所以,清人沈德潜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此诗自呼其名开始,又呼对方之名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后人爱用李白的话评价李白的诗,是很有见识的。诚然,李白即兴赋诗,出口成章,显得毫不费力。

他感情奔放,直抒胸臆,天真自然,全无矫饰,而自有一种不期然而然之妙.“看似寻常还奇蝴”,正所谓炫烂之极,归于平淡,这种功夫是极不易学到的。上面这首《赠汪伦》就集中体现了李白这种自然高妙的诗风。

我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如宋代诗论家严羽提出作诗四忌:“语忌直,意忌浅。

脉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补华也说诗“忌直贵曲”。

然而,上述李白这首诗表情特点是:坦率,直露,绝少含蓄。其“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味更浓,它“直”中含情,至真之情由性灵肺腑中流出,因而很有艺术感染力。

由此可见,文学现象是复杂的。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不能“定于一律”的。

4.现代有关离别的诗并加注释和作者

沙扬娜拉一首

——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注释

1、沙扬娜拉:日语“再见”的音译。[9]

2、娇羞:形容少女害羞的样子。[10]

3、珍重:特别重视而爱护。[11]

4、蜜甜:犹很甜。[12]

5、忧愁:为困难或不顺心的事而苦闷。

5.关于送别的诗要全诗,有朝代,有作者,光要诗句和朝代,诗人,其他

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朱大入秦(唐代·孟浩然)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送友人 (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饯别王十一南游(唐 刘长卿)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送友人(唐 薛涛)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送灵澈上人(唐 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唐 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唐 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山中相送 (唐 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送李端 (唐 卢纶)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 贾至)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送柴侍御 (唐 王昌龄)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送孟浩然之广陵(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6..关于离别的古诗.要求带注释和赏析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白话翻译: 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白话翻译: 六月里西湖的风光景色到底和其他时节的不一样: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绽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鲜艳娇红。

赏析: 这两首诗通过描写六月西湖的美丽景色,曲折地表达对友人林子方的眷恋之情。其中第二首广为传诵。

其首二句以“毕竟”二字领起,一气而下,既协调了平仄,又强调了内心在瞬间掠过的独特感受。 然后顺理成章,具体描绘这使他为之倾倒与动情的特异风光,着力表现在一片无穷无尽的碧绿之中那红得“别样”、娇艳迷人的荷花,将六月西湖那迥异于平时的绮丽景色,写得十分传神。

诗的后两句是互文,文义上交错互见,使诗句既意韵生动,又凝练含蓄。 3、赠汪伦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白话翻译: 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赏析: 此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4、客中行 / 客中作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白话翻译: 兰陵美酒甘醇,就像郁金香芬芳四溢。兴来盛满玉碗,泛出琥珀光晶莹迷人。

主人端出如此好酒,定能醉倒他乡之客。最后哪能分清,何处才是家乡? 赏析: 第一句从酒的质量来赞美酒,第二句进一步从酒器、酒的色彩烘托出酒的可爱。

后两句说因美酒而流连忘返,乃直抒胸臆之语,含义深长,耐人寻味。 全诗语意新奇,形象洒脱,一反游子羁旅乡愁的古诗文传统,抒写了身虽为客却乐而不觉身在他乡的乐观情感,充分表现了李白豪迈不羁的个性和李诗豪放飘逸的特色,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5、别云间 【作者】夏完淳 【朝代】明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白话翻译: 三年为抗清兵东走西飘荡,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 无限美好河山失陷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庭宽阔地又广。

已经知道黄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鬼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灵旗下面要将故乡河山看。

赏析: 此诗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盟誓志恢复之决心。既表达了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

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格调慷慨豪壮,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7.关于离别的诗句

1.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

3.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4.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

5 侯门一入深似海, 从此萧郎是路人.(崔郊)

6. 不知魂已断, 空有梦相随. (韦庄)

7. 独下千行泪, 开君万里书. (庾信)

8.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

9.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10.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白居易)

11、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12、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3、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4、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5、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16、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8、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9、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0、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2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2、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2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24、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26、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