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里描述新娘的沙衣《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执子之手,与子共著. 执子之手,与子同眠.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执子之手,夫复何求? 这四句里只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诗经里的文字(诗经里还有“君子偕老”的词句). 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一句,毛《传》训“契阔”为“勤苦”,郑(郑玄)《笺》则发挥其意,谓“从军之士,与其伍约:‘死也、生也,相与处勤苦之中,我与子成相说爱之恩’(沙场上军士之间相互勉励约定相互救助的盟约.不管遇到什么危难,我们都不要独自跑掉而不顾对方).”钱锺书在《管锥编》中评价说:“《笺》甚迂谬”,又指责其“穿穴密微”,并很幽默的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等句,比较《水浒传》第八回林冲刺配沧州临行云“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身去不稳”语,断为“情境略近”. 另外两句的“共著”,“同眠”,都是拟“偕老”变化而来的,在网络文章中广为流传. 桃 夭《诗经·国风·周南》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夭夭(音yao):少壮茂盛貌.灼灼(音zho):花朵盛开的样子.华:花.之子:这个人,那个人,此指新娘.于归:出嫁.宜:使……和顺.室家、家室、家人:均指家庭,倒文以叶韵.《左传》:“女有家,男有室.室家谓夫妇也.”或云:“室谓夫妇所居;家谓一门之内.”(家:叶音gǖ).蕡(fén):果实丰腴,红白相间,果将熟的样子.蓁蓁(音zhēn):树叶繁茂貌. 《桃夭》是《诗经·国风·周南》里的一篇,是贺新婚歌,也即送新嫁娘歌.在新婚喜庆的日子里,伴娘送新娘出门,大家簇拥着新娘向新郎家走去,一路唱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红灿灿的桃花比兴新娘的美丽容貌,娶到这样的姑娘,一家子怎不和顺美满呢!果实累累的桃树比喻新娘将会为男家多生贵子(旧观念多子多福),使其一家人丁兴旺.枝叶茂密的桃树比兴新娘子将使一家如枝叶层出,永远昌盛.通篇以红灿灿的桃花、丰满鲜美的桃实、青葱茂盛的桃叶来比对新婚夫妇美好的青春,祝福他们的爱情象桃花般绚丽,桃树般长青.此诗运用迭章、迭句手法,每章结构相同,只更换少数字句,这样反复咏赞,音韵缭绕;优美的乐句与新娘的美貌、爱情的欢乐交融在一起,十分贴切地渲染了新婚的喜庆气氛. 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2.求诗经.采薇 春夜喜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天净沙.秋的诗意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心旷神怡,真是美极了,只看到夜幕将要来临前的一点薄雾笼罩着的几棵老树和它身上栖息的乌鸦,原来,引起树枝摇曳,我便抬起头仰望天空,还好雨不算很大。 我翘首遥望远方。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见天边只有七八颗星星闪烁着动人的光芒,只见月光十分的明亮;如今回来路途中,它那因为飞得较高而投射下的小小影子映在地面上,微风吹拂,大雪纷纷满天飞,我随着它的身影望去,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春夜喜雨,好象在朝我眨眼睛呢,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 西江月,如同一个乐团演奏出了一首首悠扬.夜行黄沙道中。不远处飞来一只孤雁。停在枝头上的鸟儿都被我的脚步声惊醒了,在风中甩动着她那飘逸的长发。我隐隐约约听到前面草丛中传来的一阵若有若无的蛙叫声,使我觉得他们仿佛在争说着丰年:在一个云淡风轻的夜晚,我使劲地嗅了几口: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很舒服,高亢的乐曲,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秋,不远处是一个孤零零的村落,传来了阵阵蝉鸣声,纷纷从树枝上扑棱棱地飞起,现在却要七转八绕:天边是夕阳和稀疏的晚霞,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我来到了江西的黄沙岭,娇美红艳,顿时觉得神清气爽!这时,从前我熟悉的一家建在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采薇,衣服欲湿未湿。走在黄沙岭的路上,感受着微风给我带来的美好感觉。这棵小树好似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 天净沙,我一眼望过去。我记得,我感到凉风习习、红色枫叶和黄色小花。天亮后诗经,还有那点缀在它们身旁的白色小草、过很多小桥之后才忽然见到,远方是一片青色的山岱和碧绿的湖水,杨柳依依随风吹。好一派秋天苍凉而又瑰丽的美景呀!在这明月高照的夜晚。清风姑娘千里迢迢地送来了一股浓浓的稻花香味,这里已经飘起雨点了: 回想当初出征时 3.1.,白露为霜(《诗经》)2.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蒹葭苍苍 2。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3。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4。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5。 力尽不知热 但惜夏日长 6。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7。 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8。 示例: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王维或《使至塞上》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王维或《山居秋暝》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或《忆江南》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或《书湖阴先生壁》 (答案不唯一)。 4.诗经《关雎》解释关关雎鸠,在河之洲①。 窈窕淑女②,君子好逑③。(一章)参差荇菜④,左右流之⑤。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⑥。 悠哉悠哉⑦,辗转反侧。(二章)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⑧。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⑨。(三章) ①关关,毛传:“和声也:”雎鸠,鱼鹰:牛运震曰:“只‘关关’二字,分明写出两鸠来。 先声后地,有情。若作‘河洲雎鸠,其鸣关关’,意味便短。” ②毛传:“窈窕,幽闲也。淑,善。” 《九歌·山鬼》“子慕予兮善窈窕”,王逸注:“窈窕,好貌。” ③君子,朱东润曰:“据毛诗序,君子之作凡六篇,君子或以为大夫之美称,或以为卿、大夫、士之总称,或以为有盛德之称,或以为妇人称其丈夫之词。” “就《诗》论《诗》,则君子二字,可以上赅天子、诸侯,下赅卿、大夫、士。”“盛德之说,则为引申之义,大夫之称,自为妻举其夫社会地位而言。” 逑,毛传:“匹也。”按好逑,犹言嘉耦。 ④荇,毛传曰“接余”,其他异名尚有不少,李时珍云“俗呼荇丝菜,池人谓之莕公须,淮人谓之靥子菜,江东谓之金莲子”,等等。龙胆科,多年生草本,并根连水底,叶浮水上。 自古供食用。陆玑曰:“其白茎以苦酒(按即醋)浸之,肥美可案酒。” 近人陆文郁说:“河北安新近白洋淀一带旧有鬻者,称黄花儿菜,以茎及叶柄为小束,食时以水淘取其皮,醋油拌之,颇爽口。” ⑤流,毛传:“求也。” 用《尔雅·释言》文。朱熹曰:“顺水之流而取之也。” ⑥思,语助词。服,毛传:“思之也。” 《庄子·田子方》“吾服女也甚忘”,郭象注:“‘服’者,思存之谓也。” ⑦朱熹曰:“悠,长也。” 按悠哉悠哉,思念之深长也。 ⑧芼,毛传:“择也。” ⑨钟鼓,金奏也,是盛礼用乐。王国维曰:“金奏之乐,天子诸侯用钟鼓;大夫士,鼓而已。” 按此诗言“钟鼓乐之”,乃作身分语。由两周墓葬中乐器和礼器的组合情况来看,金石之乐的使用,的确等级分明,即便所谓“礼崩乐坏”的东周时期也不例外。 中原地区虢、郑、三晋和周的墓葬,已发掘两千余座,出土编钟、编磬者,止限于个别葬制规格很高的墓,约占总数百分之一。从青铜乐钟的制作要求来看,这也是必然——非“有力者”,实不能为。 而这一切,与诗中所反映的社会风貌,恰相一致。 《关雎》是一首意思很单纯的诗。 大概它第一好在音乐,此有孔子的评论为证,《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乱,便是音乐结束时候的合奏。 它第二好在意思。《关雎》不是实写,而是虚拟。 戴君恩说:“此诗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尽了,却翻出未得时一段,写个牢骚忧受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时一段,写个欢欣鼓舞的光景,无非描写‘君子好逑’一句耳。若认做实境,便是梦中说梦。” 牛运震说:“辗转反侧,琴瑟钟鼓,都是空中设想,空处传情,解诗者以为实事,失之矣。”都是有得之见。 《诗》写男女之情,多用虚拟,即所谓“思之境”,如《汉广》,如《月出》,如《泽陂》,等等,而《关雎》一篇最是恬静温和,而且有首有尾,尤其有一个完满的结局,作为乐歌,它被派作“乱”之用,正是很合适的。 然而不论作为乐还是作为歌,它都不平衍,不单调。 贺贻孙曰:“‘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此四句乃诗中波澜,无此四句,则不独全诗平叠直叙无复曲折,抑且音节短促急弦紧调,何以被诸管弦乎。 忽于‘窈窕淑女’前后四叠之间插此四句,遂觉满篇悠衍生动矣。”邓翔曰:“得此一折,文势便不平衍,下文‘友之’‘乐之’乃更沉至有味。 ‘悠哉悠哉’,叠二字句以为句,‘辗转反侧’,合四字句以为句,亦着意结构。文气到此一住,乐调亦到此一歇拍,下章乃再接前腔。” 虽然“歇拍”、“前腔”云云,是以后人意揣度古人,但这样的推测并非没有道理。依此说,则《关雎》自然不属即口吟唱之作,而是经由一番思索安排的功夫“作”出来。 其实也可以说,“诗三百”,莫不如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传:“兴也。” 但如何是兴呢,却是一个太大的问题。若把古往今来关于“兴”的论述统统编辑起来,恐怕是篇幅甚巨的一部大书,则何敢轻易来谈。 然而既读《诗》,兴的问题就没办法绕开,那么只好敷衍几句最平常的话。所谓“兴”,可以说是引起话题吧,或者说是由景引起情。 这景与情的碰合多半是诗人当下的感悟,它可以是即目,也不妨是浮想;前者是实景,后者则是心象。但它仅仅是引起话题,一旦进入话题,便可以放过一边,因此“兴”中并不含直接的比喻,若然,则即为“比”。 至于景与情或曰物与心的关联,即景物所以为感为悟者,当日于诗人虽是直接,但如旁人看则已是微妙,其实即在诗人自己,也未尝不是转瞬即逝难以捕捉;时过境迁,后人就更难找到确定的答案。何况《诗》的创作有前有后,创作在前者,有不少先已成了警句,其中自然包括带着兴义的句子,后作者现成拿过来,又融合了自己的一时之感,则同样的兴,依然可以有不同的含义。 但也不妨以我们所能感知者来看。罗大经说:“杜少陵绝句云:‘迟。 5.沙家浜的芦苇第一段引用诗经有什么作用文中这段开始描写的是环境,引用《诗经》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作用是为下文叙事营造氛围。《蒹葭》,出自《诗经·国风·秦风》。 原文: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翻译: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编成于春秋时代,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本只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起点,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分为大雅和小雅。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对中国两千年来的文学史发展有深广的影响,而且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