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园有桃》讲的是什么《诗经·魏风·园有桃》译注 题解:士人处于困境,叹息知己难得。 园有桃, 其实之肴。① 心之忧矣,② 我歌且谣。③ 不知我者, 谓我士也骄。 彼人是哉,④ 子曰何其?⑤ 心之忧矣, 有谁知之! 有谁知之! 盖亦勿思!⑥ 园有棘,⑦ 其实之食。 心之忧矣, 聊以行国。⑧ 不知我者, 谓我士也罔极。⑨ 彼人是哉, 子曰何其? 心之忧矣, 有谁知之! 有谁知之! 盖亦勿思! 园中桃树壮, 结下桃子鲜可尝。 心中真忧闷呀, 姑且放声把歌唱。 有人对我不了解, 说我士人傲慢太骄狂。 那人是对还是错? 你说我该怎么做? 心中真忧闷呀, 还有谁能了解我? 还有谁能了解我, 何必挂念苦思索。 园中枣树直, 结下枣子甜可食。 心中真忧闷呀, 姑且散步出城池。 有人对我不了解, 说我士人多变不可恃。 那人是对还是错? 你说我该怎么做? 心中真忧闷呀, 还有谁能了解我? 还有谁能了解我, 何必挂念苦思索。 ①之,犹"是"。肴,吃。"其实之肴",即"肴其实"。 ②之:犹"其"。 ③歌、谣: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此处皆作动词用。 ④是:对。 ⑤其:作语助。 ⑥盖(hé 何):通盍,何不。亦:作语助。 ⑦棘:指酸枣。 ⑧聊:姑且。行国:离开城邑。"国"与"野"相对,指城邑。 ⑨罔极:无极,妄想,没有准则。 本诗两章复沓,前半六句只有八个字不同;后半六句则完全重复。两章首二句以所见园中桃树、枣树起兴,诗人有感于它们所结的果实尚可供人食用,味美又可饱腹,而自己却无所可用,不能把自己的“才”贡献出来,做一个有用之人。因而引起了诗人心中的郁愤不平,所以三、四句接着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他无法解脱心中忧闷,只得放声高歌,聊以**。《毛诗序》说:“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位正是因为歌之不足以泻忧,决定“聊以行国”,离开他生活的这个城市,到别处走一走,看一看。这只是为了排忧,还是想另谋出路,我们无法测知。但从诗的五六句看,他“行国”是要换一换目前这个不愉快的生活环境,则是可以肯定的。诗云:“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罔极)。”诗人的心态似乎是“众人皆醉我独醒”。因为他的思想,他的忧虑,特别是他的行为,国人无法理解,因此不免误解,把他有时高歌,有时行游的放浪行动,视为“骄”,视为“罔极”,即反常。诗人感到非常委屈,他为无法表白自己的心迹而无可奈何,所以七、八两句问道:“彼人是哉?子曰何其?”意思是:他们说得对吗?你说我该怎么办呢?这两句实际是自问自答,展现了他的内心无人理解的痛苦和矛盾。最后四句:“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诗人本以有识之士自居,自信所思虑与所作为是正确的,因而悲伤的只是世无知己而已,故一再申说“其谁知之”,表现了他深深的孤独感。他的期望值并不高,只是要求时人“理解”罢了,然而这一丁点的希望,在当时来说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只得以不去想来**自解。全诗给人以“欲说还休”的感觉,风格沉郁顿挫。陈继揆《诗经臆补》认为:“是篇一气六折。自己心事,全在一‘忧’字。唤醒群迷,全在一‘思’字。至其所忧之事,所思之故,则俱在笔墨之外,托兴之中。” 这首诗以四言为主,杂以三言、五言和六言,句法参差,确如姚际恒所说:“诗如行文。”(《诗经通论》)押韵位置两章诗相同,前半六句韵脚在一、二、四、六句末;后半六句换韵,韵脚在七、八、十、十一、十二句末,并且十、十一两句重复,哀思绵延,确有“长歌当哭”的味道。 2.《园有桃》和《黍离》两诗是否相同《园有桃》 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译文 园中桃树壮,结下桃子鲜可尝。心中真忧闷呀,姑且放声把歌唱。有人对我不了解,说我士人傲慢太骄狂。那人是对还是错?你说我该怎么做?心中真忧闷呀,还有谁能了解我?还有谁能了解我,何必挂念苦思索。 园中枣树直,结下枣子甜可食。心中真忧闷呀,姑且散步出城池。有人对我不了解,说我士人多变不可恃。那人是对还是错?你说我该怎么做?心中真忧闷呀,还有谁能了解我?还有谁能了解我,何必挂念苦思索。 注释 ①之:犹“是”。肴,吃。“其实之肴”,即“肴其实”。 ②之:犹“其”。 ③歌、谣: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此处皆作动词用。 ④是:对。 ⑤其:作语助。 ⑥盖(hé 何):通盍,何不。亦:作语助。 ⑦棘:指酸枣。 ⑧聊:姑且。行国:离开城邑。“国”与“野”相对,指城邑。 ⑨罔极:无极,妄想,没有准则 《黍离》赏析 《黍离》这是一首描写东周大夫触景生情,感叹时局的叙事诗诗。属于“诗经、风、王风”的第一篇。全诗共三节,构成三幅触景生情,感叹时局的连环画面。 请看第一幅触景生情,感叹时局的画面:“彼黍(1)离离(2),彼稷(3)之苗。行迈(4)靡靡(5),中心摇摇(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7)苍天,此何人哉?”看那黍苗多茂盛,看那谷苗一片青。我的脚步缓缓行,心中总是不安宁。了解我的那些人,说我心忧为民生。不了解我的那些人,说我有求心不静。遥远遥远的老天爷,这是何种糊涂虫? 请看第二幅触景生情,感叹时局的画面:“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那黍苗茁壮又茂盛,那谷子吐穗依然青。放慢脚步缓缓行,心中犹如像醉翁。了解我的那些人,说我心忧为民生;不了解我的那些人,说我有求心不静。遥远遥远的老苍天,这是何种糊涂虫? 请看第三幅触景生情,感叹时局的画面:“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8)。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看那黍苗多茂盛,谷子结实坠成弓。放慢脚步缓缓行,心中的忧愁堵喉咙。了解我的那些人,说我心忧为民生;不了解我的那些人,说我有求心不静。遥远遥远的老天爷,这是何种糊涂虫? 注释:(1)彼黍bishu:那黍子。(2)离离lili:繁茂貌。(3)稷ji:小米,即谷子。(4)迈mai:出行。(5)靡靡mimi:行步迟缓。(6)摇摇:形容心神不安。(7)悠悠:遥远。(8)噎ye:堵喉咙。 《黍离》这是一首描写东京大夫触景生情,感叹时局的叙事诗。在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到,这位东京的大夫,当他放慢脚步,看到那片片茂盛的黍子,绿油油的谷苗,却看不到西周初期的鼎盛时期,看不到镐京豪华的宫室,昔日西周的强盛也不见踪影,只有那诸侯争霸的烽火,连绵不断,只有无休止的征伐,给人民带来灾难,有多少征夫?有家不能归;有多少家人?不能团聚,进入东周时期,没有一天不进入了战乱,处处让人触目心寒!此情此景,凡是一切志士仁人,能不为国为民而忧吗?这种局面是谁造成的呢?还不是周幽王执政期间荒淫无道造成的吗?如果西周不灭亡,还会有现在的情景吗?可见,一个君王一旦荒淫无道,离灭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这一点必须引以为戒! 这是我帮你找的,希望能帮到你 3.诗经里面的魏风园有桃属于什么类型的诗《园有桃》按不同标准可以作出不同分类: 1、按字数:属于四言诗。 2、按诗经六义分类:属于比。 3、按诗经六义分类:属于国风。 4、按内容:属于抒情诗。 原谅欣赏: 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白话翻译: 园中桃树壮,结下桃子鲜可尝。心中真忧闷呀,姑且放声把歌唱。有人对我不了解,说我士人傲慢太骄狂。那人是对还是错?你说我该怎么做?心中真忧闷呀,还有谁能了解我?还有谁能了解我,何必挂念苦思索。 园中枣树直,结下枣子甜可食。心中真忧闷呀,姑且散步出城池。有人对我不了解,说我士人多变不可恃。那人是对还是错?你说我该怎么做?心中真忧闷呀,还有谁能了解我?还有谁能了解我,何必挂念苦思索。 4.《园有桃》讲的是什么《诗经·魏风·园有桃》译注 题解:士人处于困境,叹息知己难得。 园有桃, 其实之肴。① 心之忧矣,② 我歌且谣。 ③ 不知我者, 谓我士也骄。 彼人是哉,④ 子曰何其?⑤ 心之忧矣, 有谁知之! 有谁知之! 盖亦勿思!⑥ 园有棘,⑦ 其实之食。 心之忧矣, 聊以行国。⑧ 不知我者, 谓我士也罔极。 ⑨ 彼人是哉, 子曰何其? 心之忧矣, 有谁知之! 有谁知之! 盖亦勿思! 园中桃树壮, 结下桃子鲜可尝。 心中真忧闷呀, 姑且放声把歌唱。 有人对我不了解, 说我士人傲慢太骄狂。 那人是对还是错? 你说我该怎么做? 心中真忧闷呀, 还有谁能了解我? 还有谁能了解我, 何必挂念苦思索。 园中枣树直, 结下枣子甜可食。 心中真忧闷呀, 姑且散步出城池。 有人对我不了解, 说我士人多变不可恃。 那人是对还是错? 你说我该怎么做? 心中真忧闷呀, 还有谁能了解我? 还有谁能了解我, 何必挂念苦思索。 ①之,犹"是"。肴,吃。 "其实之肴",即"肴其实"。 ②之:犹"其"。 ③歌、谣: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此处皆作动词用。 ④是:对。 ⑤其:作语助。 ⑥盖(hé 何):通盍,何不。 亦:作语助。 ⑦棘:指酸枣。 ⑧聊:姑且。行国:离开城邑。 "国"与"野"相对,指城邑。 ⑨罔极:无极,妄想,没有准则。 本诗两章复沓,前半六句只有八个字不同;后半六句则完全重复。两章首二句以所见园中桃树、枣树起兴,诗人有感于它们所结的果实尚可供人食用,味美又可饱腹,而自己却无所可用,不能把自己的“才”贡献出来,做一个有用之人。 因而引起了诗人心中的郁愤不平,所以三、四句接着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他无法解脱心中忧闷,只得放声高歌,聊以**。《毛诗序》说:“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位正是因为歌之不足以泻忧,决定“聊以行国”,离开他生活的这个城市,到别处走一走,看一看。这只是为了排忧,还是想另谋出路,我们无法测知。 但从诗的五六句看,他“行国”是要换一换目前这个不愉快的生活环境,则是可以肯定的。诗云:“不我知者,谓我士也骄(罔极)。” 诗人的心态似乎是“众人皆醉我独醒”。因为他的思想,他的忧虑,特别是他的行为,国人无法理解,因此不免误解,把他有时高歌,有时行游的放浪行动,视为“骄”,视为“罔极”,即反常。 诗人感到非常委屈,他为无法表白自己的心迹而无可奈何,所以七、八两句问道:“彼人是哉?子曰何其?”意思是:他们说得对吗?你说我该怎么办呢?这两句实际是自问自答,展现了他的内心无人理解的痛苦和矛盾。最后四句:“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诗人本以有识之士自居,自信所思虑与所作为是正确的,因而悲伤的只是世无知己而已,故一再申说“其谁知之”,表现了他深深的孤独感。 他的期望值并不高,只是要求时人“理解”罢了,然而这一丁点的希望,在当时来说也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只得以不去想来**自解。全诗给人以“欲说还休”的感觉,风格沉郁顿挫。 陈继揆《诗经臆补》认为:“是篇一气六折。自己心事,全在一‘忧’字。 唤醒群迷,全在一‘思’字。至其所忧之事,所思之故,则俱在笔墨之外,托兴之中。” 这首诗以四言为主,杂以三言、五言和六言,句法参差,确如姚际恒所说:“诗如行文。”(《诗经通论》)押韵位置两章诗相同,前半六句韵脚在一、二、四、六句末;后半六句换韵,韵脚在七、八、十、十一、十二句末,并且十、十一两句重复,哀思绵延,确有“长歌当哭”的味道。 5.《园有桃》,刺时也园有桃,其实之肴。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hè)亦勿思。 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诗经.风.魏风.园有桃》 【注释】实:果实。之:是,作,为。肴(yáo):通“肴”,佳食。歌:能够唱并合以乐曲的诗。谣:徒歌,不用乐曲伴奏的唱诗。士:古代对低级官员或文化人的通称,此处指唱歌者。骄:骄傲,傲慢。彼人:那人,指“不知我者”。是:是这样,说得对。子:您,指听其倾诉衷肠的人。曰:说。何:什么。盖(hè):通“盍”,何不。勿思:不想。棘:酸枣树。聊以:姑且。行国:在国度里漫无目的地行走游玩。罔极:无穷尽,没有头。 都认为这是一首忧国忧民之作。我看未必,因为诗歌中没有一句明确的点出这种情怀。反而,却反复强调‘园有桃(棘),其实之肴(食)’。什么意思?他是想告诉人们,园内有桃,为什么不来吃?桃在兴比什么物或什么人?当然是唱歌的士自己。他在等待人来摘他,可是到现在还没人摘。于是忧心忡忡矣。这应该是他忧心的原因。如今大凡寻找工作过之人,也都曾有过这种心如火焚般的经历吧? 一个生不逢时,难觅知音的士人在估价待售是不是?再明确不过。人们以自己的思维想法把诗歌的境界又一次拔高,包括《毛序》:“《园有桃》,刺时也。大夫忧其君国小而迫,而俭以啬,不能用其民,而无德教,日以侵削,而作是诗也。”。《毛序》是非常愿意这样做的,因为它要卫道卫教。后人这样做就没道理了。 我越来越怀疑为什么魏风里这么多刺啬刺俭之歌,这里可看出后人揣测附着之痕迹。人们都多多少少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园有桃(棘),其实之肴(食)’的含义。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王风 黍离》中有这样的句子: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显然这里的士是知道这句名言的,并模仿了它来提高自己诗歌的分量。只是《王风黍离》是真真正正的忧国忧民之作,而这里只是借用来抬高自己而已。两者的境界绝不相同。许多人把这篇诗歌等同《王风 黍离》,视为姊妹篇,实在是违心附着之论。 彼人是哉,子曰何其!那些人说的是啊,可你说我该怎么着?虽然他们说我狂说我罔极,我还得要这样‘王婆卖桃’啊。 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反复强调别人不知自己,却也没好办法,只好不想这事而作罢。 另,如果这是忧国忧民之作,它就应该是《魏风》的首篇。轮不着刺啬的诗歌做首篇。这一点也能佐证这篇诗歌的境界不达高标。 6.山有扶苏园有桃,何患无衣;半生颠沛半生谧,一期一会.什么意思此句糅合许多典故,应分割来看 1、山有扶苏,来自《国风·郑风·山有扶苏》,表达的是女子等待爱人时的娇俏心理 2、园有桃,来自《诗经·魏风·园有桃》,主人公看似豁达,其实忧思难以排解。 3、何患无衣我觉得有两个意思,一是说物质丰富、衣食无忧,然而衣同“依”,物质丰富但心灵确实寂寞的,无人可依靠 4、半生颠沛半生谧,字面意思,前半生颠沛流离,后半生安详静谧 5、一期一会,日本茶道用语,本意指茶会有可能一生只有一次,所以要珍惜。引申过来指一生只有一次的缘分。 联合全句,我认为是一个人迟暮之年回忆过往经历,物质的充裕反而让他(她)更加怀念当初颠沛之际遇到的美好缘分,虽是怀念,也只是怀念而已,一生只有一次的缘分又怎会再回来?表达了作者的忧思。 另外此句不知识谁人所做,虽利用许多典故,但感觉韵律全无,拼凑感太强,实有装B之嫌。估计又是各种QQ空间、博客中二逼装文青或者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聊之作。 我是如此理解的,正确与否不得而知,希望能帮上LZ 7.诗经里面的魏风园有桃属于什么类型的诗《园有桃》按不同标准可以作出不同分类: 1、按字数:属于四言诗。 2、按诗经六义分类:属于比。 3、按诗经六义分类:属于国风。 4、按内容:属于抒情诗。 原谅欣赏: 园有桃,其实之肴。 心之忧矣,我歌且谣。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 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园有棘,其实之食。心之忧矣,聊以行国。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罔极。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忧矣,其谁知之?其谁知之,盖亦勿思! 白话翻译: 园中桃树壮,结下桃子鲜可尝。 心中真忧闷呀,姑且放声把歌唱。有人对我不了解,说我士人傲慢太骄狂。 那人是对还是错?你说我该怎么做?心中真忧闷呀,还有谁能了解我?还有谁能了解我,何必挂念苦思索。园中枣树直,结下枣子甜可食。 心中真忧闷呀,姑且散步出城池。有人对我不了解,说我士人多变不可恃。 那人是对还是错?你说我该怎么做?心中真忧闷呀,还有谁能了解我?还有谁能了解我,何必挂念苦思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