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唐诗诗集全唐诗简介 《全唐诗》,900卷,清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编纂。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扬州诗局刻本。半页11行,行21字,白口,双鱼尾,左右双栏。 版框16.6cm*11.5cm。《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汇集唐一代诗歌的总集,全书共九百卷。 《全唐诗》的编修过程是这样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清圣祖玄烨即考虑编纂此书,至四十四年(1705)三月,他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将主持修书的任务交给江宁织造曹寅,并将内府所藏季振宜《唐诗》一部发下,作为校刊底本。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扬州开局修书,参加校刊编修的有赋闲江南的在籍翰林官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綋,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瑮、俞梅等十人。 至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 这部卷帙浩繁的大书,能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编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季振宜编《唐诗》和胡震亨编《唐音统签》的成果。 季振宜(1630—1674),字诜兮,号沧苇,扬州泰兴人,为清初著名藏书家,藏书之富,甲于江南。他整理唐诗,始于康熙三年(1664),迄于康熙十二年(1673),历时十年,始得告成。 全书凡七百十七卷,收诗四万二千九百三十一首,作者一千八百九十五人。所据材料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较充分地利用了其本人所藏的珍本秘籍。据《季沧苇藏书目》载,其所藏宋版唐诗总集、别集,多达一百五十馀种,如宋刻《万宝诗山》、明抄《诗渊》,皆为罕见的大型类编诗集。 在其开始编集后,又得到钱谦益原拟“集成唐人一代之诗”的未完稿。另外,初盛唐部分充分利用了明末吴琯《唐诗纪》的成果。 具备了这些条件,以季氏的学力,经过十年的反复校订、广事补遗,终于编成该书.书成后的次年,季氏即去世。当时书稿未曾付梓,不久即转入内府。 胡震亨(1569—1645),字孝辕,号遁叟,浙江海盐人,官至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唐音统签》为其费毕生精力编成的唐诗总集,全书凡一千零三十三卷,以十干为序,按时代先后辑录唐及五代的诗作以及词曲,歌谣,酒令,占辞等,末附《癸签》,为唐诗研究资料汇编。 胡氏编此书,搜集资料极其广泛。唐人佚篇残句,皆尽所见辑出,并注明出处。 唐诗本事及评论资料,亦间附诗后。诗人小传考证尤为详尽,并采辑遗文佚事,附入小注。 此书编成后,也未能付印,至清初始由其后人印出一部分,多数则以抄本传世。 《四库全书总目》述《全唐诗》资料来源云,“是编秉承圣训,以震亨书为稿本,而益以内府所藏《全唐诗集》,又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之所载,补苴所遗。” 所言较含混,且有所隐讳。经今人周勋初考证(见《文史》第八辑《述〈全唐诗〉成书经过》),知《全唐诗集》即指季书,彭定求等对二书的利用情况,亦不尽属实。 以《全唐诗》与季、胡二书覆勘,可知是以季书为主、兼采胡书编成的。具体来说,初、盛唐部分以季书为底本,略作增删校补,即成定本,中,晚唐部分,季书比较单薄,编修诸臣参用胡书作了较大幅度的增补,如殷尧藩诗,季书全缺,即据胡书补入;胡曾、司空图诗,季书失收甚多,亦据胡书补齐。 另外,季书所辑以完诗为主,胡氏则广搜零章碎句。《全唐诗》各集后所附佚句,绝大多数系据胡书移录。 在充分利用季胡二书的基础上,编修诸臣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校订补遗工作。一、增补诗什,《全唐诗》卷八八二以下补遗七卷,系据季胡二人未用的《唐百家诗选》、《分门纂类唐歌诗》残本、《古今岁时杂咏》等书及石刻资料编成,正编各家诗亦有少量增补。 二、考订辨误,包括六朝人误作唐人如陈昭、卫敬瑜妻等,六朝诗误归唐人,如吴均、刘孝胜诗误归曹邺;误将诗题中人名视作撰者,如上官仪《高密公主挽词》作高密诗,皆一一作了订正。三、据所见善本唐人诗集,增加了部分校语。 季胡二书校记皆注明出处,诸臣将出处全部抹去,仅注为“一作某”。四、重新调整了小传。 删繁就简,并将二书所附作者生平资料删去。五、删去胡书末之“道家章咒、释氏偈颂二十八卷”。 六、重新安排全书序次,“首诸帝,次后妃,次宗室诸王,次公主,……次臣工,次闺秀,次释道,”末附神仙、鬼怪、嘲谑、歌谣谚语、词等类作品。 《全唐诗》将有唐一代诗歌汇为一帙,为研究者提供了莫大的方便。 但由于成书仓促,存在问题也很多。其主要有如下数端:一、未及广检群书,故缺漏甚多;二、考订粗疏,多有误收,今人考订其误收他朝诗即达数百首之多,唐人张冠李戴、重收复出之作亦不少,三、小传较疏舛,作者先后次第亦多混乱;四、诸诗皆不注出处,征引者难以覆按;五、校勘不精,诗题及诗句错误较多。 玄烨为《全唐诗》所作序中,谓全书共“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后人多从其说。其实,玄烨所举数并不精确,近年日本学者平冈武夫编《唐代的诗人》、《唐代的诗篇》,将《全唐诗》所收作家、作品逐一编号作了统计,结论是:该书共收诗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句一千五百五十五条,作者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 这个数字是相当可靠的。 最后,将《全唐诗》的版本及后人的补遗,考订著作,作一简单介绍。 该书编成的次年,即由。 2.全唐诗总共有多少首1、全唐诗总共有四万八千九百余首。 2、全唐诗简介 《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鋐、汪绎、俞梅、徐树本、车鼎晋、潘从律、查嗣瑮10人奉敕编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1] 共计900卷,目录12卷。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奉旨刊刻《全唐诗》,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始编,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全书架构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和清代季振宜《唐诗》的基础上,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拾遗补缺,巨细靡遗。全书以〈帝王〉、〈后妃〉作品列首,〈乐章〉、〈乐府〉次之,又以年代为限﹐列出唐代诗人,附以作者小传。接着是〈联句〉、〈逸句〉、〈名媛〉、〈僧〉、〈道士〉、〈仙〉、〈神〉、〈鬼〉、〈怪〉、〈梦〉、〈谐谑〉、〈判〉、〈歌〉、〈谶记〉、〈语〉、〈谚谜〉、〈谣〉、〈酒令〉、〈占辞〉、〈蒙求〉,最后为〈补遗〉、〈词缀〉。 中华书局编《全唐诗外编》,收集了日本人上毛河世宁(市河宽斋)的《全唐诗逸》3卷,王重民辑《补全唐诗》,收诗104首,孙望《全唐诗补逸》20卷、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21卷等4种。另外,刘师培有《全唐诗发微》,岑仲勉有《读全唐诗札记》。张忱石编《全唐诗作者索引》。 3.也许君生我未生,君生我已老 用古文怎么说用古文说:许尔生吾为生,尔生吾已老。 此名句摘自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作者不详。见载于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册,《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无名氏五言诗,第1642页,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 此诗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作者可能是陶工自己创作或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1974-1978年间出土于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见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册,《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无名氏五言诗,第1642页,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 古文记载 夜夜挂长钩,朝朝望楚楼。可怜孤月夜,沧照客心愁。 圣水出温泉,新阳万里传。常居安乐国,多报未来缘。 日日思前路,朝朝别主人。行行山水上,处处鸟啼新。 祇愁啼鸟别,恨送古人多。去后看明月,风光处处过。 一别行万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 千里人归去,心画 【 疑为尽字】 一杯中。莫虑前途远,开坑 【 疑为帆字】 逐便风。 小水通大河,山深鸟宿多。主人看客好,曲路亦相过。 道别即须分,何劳说苦辛。牵牛石上过,不见有蹄痕。 一月三场战,曾无赏罚为。将军马上坐,将士雪中眠。 【注:眠字不韵,疑有误。原校改作「归」字,尚难确定。】 自入新丰市,唯闻旧酒香。抱琴酤一醉,尽日卧弯汤。 我有方寸心,无人堪共说。遣风吹却云,言向天边月。 男儿大丈夫,何用本乡居。明月家家有,黄金何处无。 客人莫直入,直入主人嗔。扣门三五下,自有出来人。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天地平如水,王道自然开。家中无学子,官从何处来。 龙门多贵客,出户是贤宾。今日归家去,将与贵人看。 天吞日月明(上夭下明),五月已三龙。言身一寸谢,千里重会撞。 【注:末字疑应为「钟」字。】 上有东流水,下有好山林。主人居此宅,可以斗量金。 买人心惆怅,卖人心不安。题诗安瓶上,将与卖人看。 自从君别后,常守旧时心。洛阳来路远,还用几黄金。 念念催年促,由如少水如。劝诸行过众,修学香无馀。 4.全唐诗内容是什么《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鋐、汪绎、俞梅、徐树本、车鼎晋、潘从律、查嗣瑮10人奉敕编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 共计900卷,目录12卷。 曹寅奉旨刊刻《全唐诗》,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始编,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全书架构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和清代季振宜《唐诗》的基础上,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拾遗补缺,巨细靡遗。全书以〈帝王〉、〈后妃〉作品列首,〈乐章〉、〈乐府〉次之,又以年代为限﹐列出唐代诗人,附以作者小传。接着是〈联句〉、〈逸句〉、〈名媛〉、〈僧〉、〈道士〉、〈仙〉、〈神〉、〈鬼〉、〈怪〉、〈梦〉、〈谐谑〉、〈判〉、〈歌〉、〈谶记〉、〈语〉、〈谚谜〉、〈谣〉、〈酒令〉、〈占辞〉、〈蒙求〉,最后为〈补遗〉、〈词缀〉。 中华书局编《全唐诗外编》,收集了日本人上毛河世宁(市河宽斋)的《全唐诗逸》3卷,王重民辑《补全唐诗》,收诗104首,孙望《全唐诗补逸》20卷、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21卷等4种。另外,刘师培有《全唐诗发微》,岑仲勉有《读全唐诗札记》。张忱石编《全唐诗作者索引》。 5.含有岑寂的诗句《全唐诗》中的: 卷047:027〖骊山下逍遥公旧居游集〗(张九龄):君子体清尚,归处有兼资。虽然经济日,无忘幽栖时。卜居旧何所,休浣尝来兹。岑寂罕人至,幽深获我思。松涧聆遗风,兰林览馀滋。…… 卷229:052〖树间〗(杜甫):岑寂双甘树,婆娑一院香。交柯低几杖,垂实碍衣裳。满岁如松碧,同时待菊黄。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 卷355:010〖游桃源一百韵〗(刘禹锡):沅江清悠悠,连山郁岑寂。回流抱绝巘,皎镜含虚碧。…… 卷400:011〖含风夕〗(元稹):炎昏倦烦久,逮此含风夕。夏服稍轻清,秋堂已岑寂。载欣凉宇旷,复念佳辰掷。…… 卷408:006〖月三十韵〗(元稹):……上弦何汲汲,佳色转依依。绮幕残灯敛,妆楼破镜飞。玲珑穿竹树,岑寂思屏帏。…… 卷469:029〖山居雨霁即事〗(张碧,一作长孙佐辅诗)结茅苍岭下,自与喧卑隔。况值雷雨晴,郊原转岑寂。出门看反照,绕屋残溜滴。古路绝人行,荒陂响蝼蝈。…… 卷510:116〖题造微禅师院〗(张祜)夜香闻偈后,岑寂掩双扉。照竹灯和雪,穿云月到衣。草堂疏磬断,江寺故人稀。唯忆江南雨,春风独鸟归。 卷516:008〖缑山月夜闻王子晋吹笙〗(厉玄):缑山明月夜,岑寂隔尘氛。紫府参差曲,清宵次第闻。韵流多入洞,声度半和云。…… 卷539:045〖西溪〗(李商隐):近郭西溪好,谁堪共酒壶。苦吟防柳恽,多泪怯杨朱。野鹤随君子,寒松揖大夫。天涯常病意,岑寂胜欢娱。 卷579:006〖题友人居〗(温庭筠):尽日松堂看画图,绮疏岑寂似清都。若教烟水无鸥鸟,张翰何由到五湖。 卷582:007〖题造微禅师院〗(温庭筠):夜香闻偈后,岑寂掩双扉。照竹灯和雪,看松月到衣。草堂疏磬断,江寺故人稀。唯忆湘南雨,春风独鸟归。 卷617:006〖奉和袭美二游诗·任诗〗(陆龟蒙):……出门向城路,车马声躏跞。入门望亭隈,水木气岑寂。…… 卷618:012〖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毛公坛〗(陆龟蒙)……时时白鹿下,此外无人行。我访岑寂境,自言斋戒精。如今君安死,魂魄犹膻腥。…… 卷619:010〖南泾渔父〗(陆龟蒙):予方任疏慵,地僻即所好。江流背村落,偶往心已嫪。田家相去远,岑寂且纵傲。出户手先筇,见人头未帽。…… 卷648:003〖东溪别业寄吉州段郎中〗(方干):前山含远翠,罗列在窗中。尽日人不到,一尊谁与同。凉随莲叶雨,暑避柳条风。岂分长岑寂,明时有至公。 卷671:064〖樊登见寄四首(其三)〗(唐彦谦):明月入我室,天风吹我袍。良夜最岑寂,旅况何萧条。驰情望海波,一鹤鸣九皋。 卷680:032〖早起五言三韵〗(韩偓):万树绿杨垂,千般黄鸟语。庭花风雨馀,岑寂如村坞。依依官渡头,晴阳照行旅。 卷687:038〖赠方干处士歌〗(吴融):……霜落风高忽相忆,惠然见过留一夕。一夕听吟十数篇,水榭林萝为岑寂。拂旦舍我亦不辞,携筇径去随所适。…… 卷731:006〖冲虚观〗(胡宿):……五粒青松护翠苔,石门岑寂断纤埃。水浮花片知仙路,风递鸾声认啸台。…… 卷754:021〖题伏龟山北隅〗(徐铉):兹山信岑寂,阴崖积苍翠。水石何必多,宛有千岩意。…… 卷755:035〖南都遇前嘉鱼刘令,言游闽岭,作此与之〗(徐铉):我持使节经韶石,君作闲游过武夷。两地山光成独赏,隔年乡思暗相知。洪厓坛上长岑寂,孺子亭前自别离。珍重分岐一杯酒,强加餐饭数吟诗。 卷769:002〖夏弹琴〗(郑轨,一作刘希戬诗,又作刘希夷诗):碧山本岑寂,素琴何清幽。弹为风入松,崖谷飒已秋。 卷800:017〖怨诗效徐淑体〗(姚月华):……丝棼兮可理,妾心兮焉分。空闺兮岑寂,妆阁兮生尘。萱草兮徒树,兹忧兮岂泯。幸逢兮君子,许结兮殷勤。分香兮剪发,赠玉兮共珍。指天兮结誓,愿为兮一身。…… 卷817:004〖奉和崔中丞使君论李侍御萼登烂柯山宿石桥寺效小谢体〗(皎然):……云窥香树沓,月见色天重。永夜寄岑寂,清言涤心胸。盛游千年后,书在岩中松。 卷883:023〖山居雨霁即事〗(长孙佐辅):结茅苍岭下,自与喧卑隔。况值雷雨晴,郊原转岑寂。出门看反照,绕屋残溜滴。古路绝人行,荒陂响蝼蝈。…… 全唐诗-全唐诗补编-全唐诗续拾-下《题古寺》 周如锡 【 一作「如鍉」】:梵林岑寂妙圆通,灵籁无声起远钟。青鸟梦回天际白,赤乌翅展海头红。晨光灿灿流残月,曙色苍苍散晓风。自古洗心须净地,何须假榻坐禅空。 6.《全唐诗》共有多少首一共有4万2千首诗。 《全唐诗》凡900卷,目录12卷,共计收诗48900余首,作者2200余人。连同日本学者上毛河世宁纂集之《全唐诗逸》、一九九二年十月出版的《全唐诗补编》,共收唐、五代三千三百余名诗人的诗词作品五万四千余首。这是到目前为止所能见到的唐代诗歌的全貌。 全书以帝王后妃作品列于首;其次为乐章、乐府;接着是历朝作者,基本按时代先后编排,附以作者小传;最后是联句、逸句、句媛、僧、道士、仙、神、鬼、怪、梦、谐谑、判、歌、谶记、语、谚谜、谣、酒令、占辞、蒙求,而以补遗、词缀于末。它不但收集了全部唐代著名诗人的集子,而且广泛搜罗了一般作家及各类人物的作品,全面反映了唐诗的繁荣景象。亦可见唐代诗歌创作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至四十五年十月,由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徐树本、汪绎等10人奉敕编校,由曹寅负责刊刻事宜。它是在明代胡震亨《唐音统签》和清初季振宜《唐诗》的基础上,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所载,拾遗补缺,网罗了唐五代的诗歌,包括已结集者及散佚者而成,是一部资料丰富和比较完整的唐诗总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