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植物图鉴怎么样在我生长的地方,有许多未名的野花,随意开放在田野里,有的瞬间即灭,有的要开放一个夏天,红蓼花就是其中之一。 蓬蓬松松的一株,小的也占半米见方的空间。从六月开放到九月,颈顶的总状花序,淡红至鲜红,玲玲珑珑地挂满一株。 此一处,彼一处,它经历了原野的青葱、墨绿与衰败。但是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它的名字。 在它未生花以前,我们只是折断它的茎节,吮吸里面的汁液;在它生花后,我们更多的采摘花序比它小一些的狗尾巴草,做狗马之类的玩具。离开老家后,就再未见过。 今年夏天,在单位的后山上,偶然发现花畦里出现了零零落落的红蓼花,它们长得植株要比我见过的大了不少,这令我回想起少年往事,倍觉温馨,穿越后山上下班也成了我生活中的一件乐事,但是,我只能跟别人说一句特丑陋的话,这花我家周围特别多。 假期要结束时,去新华书店转悠,看见了一本《诗经植物图鉴》,浏览时,翻到一页,看见了这花,才知道叫红蓼,古代叫游龙、红萆、茏古等,郑康成说,因为它“枝叶之放纵”,所以叫游龙。 在《诗经·郑风·山有扶苏》中,诗人把它与桥松对比,责骂自己的男友,不够正经,全无承担大事的气象,“山有桥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隰是低湿地,我们家是国家保护的低湿地带,子充,就是有才有貌,端然有序的帅哥了。 世道千年,女子对爱人的选择,大致相同,也由此可见一斑。 假期结束,我兴致勃勃地上班去,一月不见,后山的红蓼已经有两米左右的高度了,它们矗立在花畦间,花开不败的气象,蔚为壮观,中间拥挤着的半米多高的大红的美人蕉,差不多开败了,地面上紫鸡冠花已经开放,零落的蔷薇还有些碎红随风摇曳,路西的石头下的有几棵白色鸢尾花盛开着,叫人想起舒婷写的《会唱歌的鸢尾花》。 秋天才开始,群芳汇萃的合唱,在石头间流水声中,把生命演绎到本质与清空的境界。这使我想起电视里看见的原恋合唱团,这些五十来岁的完全由于热爱走到一起的人们,他们在莫斯科候机厅里的即兴无伴奏合唱,令喧闹的大厅呈现出幽冥般的沉寂,自然与人,生命与热爱,人类文化的根本的永不枯竭的泉源,蓦然呈现。 后山是我们单位的花园,已经存在多年,它有个枯燥的名字,叫不惑园。但今年夏天却成为我心灵的慰藉,把我感动,这只是因为我又看见了少年时代的花朵。 走下山来,有一座破旧的红砖墙院,外面也是高过院墙的红蓼。据说人工栽培红蓼也只是这几年的事情,但是显然硕果可嘉,这红蓼比我早先见过的要高近三分之二,但据古书上说,高度可达三米多。 它也是古代的风景,被古代诗人吟咏过。张耒写到,“楚天晚,白苹烟尽处,红蓼水边头”;陆游写过,“数枝红蓼醉清秋”。 我对红蓼的了解,要完全归功于潘富俊著、吕胜由摄影的《诗经植物图鉴》,这本书虽然贵了点,可仍然是贵有所值。 一个人能由衷地记住多少少年时代见过的花卉,大概也能说明其一生的命运轨迹与性格。 我生于蛮荒之地,感动我的野花野草,通常不知道名字,知道以后,总是欣悦不已。叹息也不会少的,就仿佛不经意间翻开了命运的纸牌,只差暗自垂吊与怜悯了。 《诗经植物图鉴》潘富俊著、吕胜由摄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288页,定价45元。另有〈楚辞植物图鉴〉 〈唐诗植物图鉴〉。 2.《诗经》里的植物都长什么样或许是出于“格物致知”的精神,“《诗经》中提到的草木鸟兽虫鱼长什么样”一直是《诗经》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历代研究《诗经》的学者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对《诗经》中的动植物进行注释,比如,战国时期的毛亨,在其著作《毛诗故训传》中就对《诗经》提到的几乎所有的动植物都进行了注解;三国时期吴人陆玑,其代表作就是一本专门注解《诗经》中的动植物的著作——《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宋代的蔡卞,著有《毛诗名物解》;等等。稍显遗憾的是,这些著作大多只有文字描述,若作物种辨识之用,难免显得不够直观,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无图无真相。 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有图”的诗经名物注解书出现了:画家徐鼎有感于前人著作导致的“不见物胡知是名”的困境,创作了《毛诗名物图说》。而在同时代的日本,也陆续出现了一批影响甚广的诗经名物图鉴,如渊在宽的《陆氏草木鸟兽虫鱼疏图解》、冈元凤的《毛诗品物图考》以及细井徇的《诗经名物图解》等。 然而是不是有了图,大家就能够很轻松地开启诗经物种辨认模式了呢?这个嘛……不一定。 3.诗经、楚辞等古代经典典籍里的香草名称有哪些你这题目实在出得太大了。. 介绍给你一本相关的书籍比较合适, 不然仓猝之间, 无论如何也搞不出这么一本巨著地! 楚辞植物图鉴 作者: 潘富俊 isbn: 7806229949 书名: 楚辞植物图鉴 页数: 223 定价: 40.00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装帧: 铜版纸彩印精装 出版年: 2003-01 相关介绍文章: /my/readbook/blog/544341/ 楚辞中的草木菁华 /review/1321707/ 看花草,读楚辞 其中第二篇文章中说诗经的植物图鉴也已经出版, 楼主可按图索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