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郭沫若诗歌特点他早期的诗歌带有浓厚的文学革命后白话文的特色,而且由于年轻,诗歌中充满了激情,这种激情是来自一个青年人的内心,虽然在现在看来,在艺术上并不成熟,但是呐喊出了当时在山河破碎的国难中的年轻人的心声。所以,会受到大众的欢迎。比如《涅磐》,《女神》等。 鲁迅逝世后,为了联合文艺界,中国**扶植郭沫若为文坛“领袖”。从此以后,他的诗歌带上了浓厚的意识形态的色彩。尤其是在1949年之后的岁月里,他的诗歌无不与当时的政治运动联系在一起,基本失去了个人的色彩,只是一个政治传声筒而已,这时的诗歌是没什么价值的。也正是由于这些充满谄媚语言的诗歌,使郭沫若其人的身后有无上的政治荣誉,却被众多的知识分子弃置如敝履。 2.郭沫若诗歌特点他早期的诗歌带有浓厚的文学革命后白话文的特色,而且由于年轻,诗歌中充满了激情,这种激情是来自一个青年人的内心,虽然在现在看来,在艺术上并不成熟,但是呐喊出了当时在山河破碎的国难中的年轻人的心声。 所以,会受到大众的欢迎。比如《涅磐》,《女神》等。 鲁迅逝世后,为了联合文艺界,中国**扶植郭沫若为文坛“领袖”。从此以后,他的诗歌带上了浓厚的意识形态的色彩。 尤其是在1949年之后的岁月里,他的诗歌无不与当时的政治运动联系在一起,基本失去了个人的色彩,只是一个政治传声筒而已,这时的诗歌是没什么价值的。也正是由于这些充满谄媚语言的诗歌,使郭沫若其人的身后有无上的政治荣誉,却被众多的知识分子弃置如敝履。 3.简述郭沫若现在文学史上的诗歌特征郭 沫 若 早 年 曾 留 学 日 本 , 作 为 创 造 社 的 主 将 , 他 广 泛 地 接 受 了 尼 采 、惠 特 曼 、泰 戈 尔 等 的 主 张 , 更 多 地 接 受 了 欧 亚 大 陆 新 文 学 的 影 响 , 同 时 深 受 以 屈 原 、李 白 为 代 表 的 那 种 以 瑰 丽 的 想 象 、豪 放 的 气 概 、爱 国 激 情 见 长 的 文 化 底 蕴 的 启 发 , 讲 求 文 学 的 “ 全 ” 与 “ 美 ” , 强 调 文 学 对 社 会 的 重 大 使 命 。 他 处 于 那 个 大 变 革 的 时 代 , 对 旧 的 扬 弃 、对 新 的 追 寻 、对 人 生 的 关 注 、对 自 身 的 困 惑 … … 往 往 以 浓 重 的 主 观 抒 情 色 彩 自 我 表 现 , 使 他 显 露 出 鲜 明 的 浪 漫 主 义 倾 向 , 并 分 别 代 表 了 浪 漫 主 义 的 两 个 方 向 。 如 果 说 胡 适 是 中 国 新 诗 的 第 一 人 , 那 么 他 也 只 是 在 形 式 上 的 改 良 而 已 , 确 切 地 说 应 该 称 之 为 白 话 诗 , 而 郭 沫 若的 诗 歌 创 作 才 称 得 起 真 正 意 义 上 的 新 诗 。 郭 沫 若 出 现 使 浪 漫 主 义 在 现 代 诗 坛 上 呈 现 出 连 贯 性 。 在 新 文 化 运 动 时 期 , 郭 沫 若 就 开 始 了 浪 漫 主 义 创 作 的 尝 试 , 1921年 组 建 创 造 社 , 与 文 研 会 形 成 对 峙 的 局 面 , 更 加 旗 帜 鲜 明 地 提 倡 浪 漫 主 义 , 用 饱 满 的 激 情 去 歌 颂 新 事 物 ( 如 《 女 神 》 ) , 使 浪 漫 主 义 同 现 实 主 义 并 存 , 成 为 当 时 文 坛 的 两 大 主 流 。 到 了 二 十 年 代 中 期 , 由 于 一 些 诗 人 对 诗 歌 理 论 的 误 解 , 创 造 社 的 大 多 数 成 员 开 始 否 定 浪 漫 主 义 转 向 现 实 主 义 创 作 。 4.谈谈郭沫若诗歌的时代特征和艺术特色郭沫若的早期诗歌理论与他的早期诗歌创作的时间基本重合,是指五四到二十年代中后期。 作为现代诗歌的领军人物,白话诗歌的最早践行者之一,在现代诗歌史上拥有重要的作用。而他的诗歌评论以他本身的诗歌创作为基石,融汇东西,博古通今,自成一家,在许多问题上有许多自己的独到而精辟的见解。 一.诗歌内核的情绪特征郭沫若认为诗歌的起因是感性的创造,诗歌的内涵也包含着感性的因素,感性在诗歌的创造和诗歌的内容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并且是诗歌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二、文学本质的诗性内涵郭沫若以壮美的组诗《女神》登上文坛,技惊四座,他的一生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诗歌的探索,所以可以说诗歌是郭沫若的生命,因此他怀着对诗歌的极大的深情,而郭沫若以他独特的创作经验出发,鲜明的提出诗歌是文学的本质,赋予了文学本质浪漫而丰富的诗兴特征,这既与西方浪漫主义强调主观性、抒情性相一致,也吸收了古典文学以诗歌为正统的观点。 三.诗歌内在律的情感特征郭沫若提出诗歌节奏的内在律的观点,认为优秀的诗歌的节奏应该是内在的,是情绪的涨落,也就是把诗歌的节奏全部寄托在诗歌中情感的流露,情感的喷发,情感的轨迹,实际上这种认知也是对诗歌情绪内核说的扩展和升华,因为特别崇尚情绪,崇尚情感,所以就对一种纯感情流露的无任何矫饰的诗歌特别推崇,也就推崇诗歌的内在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