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端午吃粽子的诗歌

1.关于端午节的诗歌.【给短一点的,每个标点符号隔开3个字.】

关于端午节的儿童诗歌粽子香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端午花端午花,红又红,摘朵鲜花送金龙.端阳,端阳,粽子粽,拿个粽子塞龙洞.龙戴鲜花吃粽子,吃饱粽子回龙洞,请你不要伤害屈原公公.(一)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习俗传千古.(二)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三)雄黄酒,洒庭户,小孩头上画老虎.一,二,三,四,五,家家户户过端午.(四)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端阳处处祥(五)桃儿红,杏儿黄;五月五,是端阳;粽叶香,裹五粮;剥个粽子沾上糖;幸福生活万年长.(六)五月五,是端阳;龙船双双闹长江;两边坐着划船手;中间坐着打鼓郎;咚咚锵;咚咚锵;咚咚咚咚锵.五月初五是端午,家家户户包粽子,门窗插起艾条草,胳膊系上百锁子.五月端午吃软米,饭香枣甜喜心中,辨好艾草挂门脸,过夏经秋熏蚊蝇.五月端午端粽子,九月重阳重镜子,五月编下艾腰子,九月用来熏蚊子.金锁子、银锁子,不如戴个百锁子.初一,不戴柳,死喽变成大黄狗!初二,不戴艾,死喽变成老太太!初三,不戴百锁,死喽变成黑骡!打茎(粽)叶、筏茎(粽)的,单五(端午)清晨等不得!坠荷包、穿火蒜,端着蒸米满街转!点雄黄、喝黄酒,掂上敬(粽子)的到处走!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2.端午节吃粽子一小段诗歌

《端午》

为了纪念一个远古的英雄

先民们创造出了这个节日

还发明了棕子

那棕子里包裹着岁月人生

让我们品味

有时候会怀念那个赛龙舟的时候

一伙人站在高墙上

看着河道中百舟竞渡

每家门前依旧悬着菖蒲

依旧挂着艾草

耳朵脑门上依旧会被涂上了雄黄

可是有些习俗我们只是变的习惯

那远古的传说还有谁记住?

棕子还是那么香甜,这节日还是飘散着五味草的味道

记忆悠悠的回到童年

脖子上挂着一串网兜

网中挂着一串蛋。

初一吃糕,

初二吃粽,

初三吃螺,

初四插艾挂蒲,

初五抹雄黄

也许远古那旧日的传说已经暗淡的时候

在沿海一个我的家乡

还保留着所有古时的习俗

一些东西经过岁月沉淀

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

端午是为了纪念一个楚国人

也是为了纪念一种不屈

现在这种精神渐渐少了

我们也会渐渐的忘记了节日本身的味道

只记得那种闹热了。

3.求有关端午粽子的诗歌

1.端午粽子

端午

一个记载时间的名词

你锁定华人的记忆

把远古的风俗

把火与生存的理想

交给一个个昼与夜的期盼

燃烧

代代不息的龙子龙孙的热情

粽子

一个美丽的温柔

包裹着

天天年年的沸腾

沸腾的

是你的苇叶

你的糯米

屈原的忠心

和我们的端午

我的长发飞舞

手捧滚烫的端午粽子

悬钟馗神像

挂艾叶菖蒲

喝雄黄美酒

在万千龙舟飞翔的瞬间

端午节的风同风俗

蒸发无尽的冷泪

无穷的幽怨

莫名的光与影的传说

霹雳啊

怒吼吧

让我们熔化在端午节的彩虹

2.端午生香

粽子香,

香满堂。

艾叶香,

香满房。

桃枝绿,

麦儿黄。

这端午,

那重午,

处处都端阳。

3. 包粽子,有棱角。

雄黄酒,消灭祸。

艾蒿插在大门口。

江上竞渡有龙舟。

4.五月之忆

五月之忆饱满如一只竹叶粽子。

艾蒲和河水平长

三两声早起的龙舟鼓点

端午还青

五月就是梅子黄时的雨

一声鞭哨春天走得远了

泥脚背的汉子掮起犁铧

气息是春天的温和以及夏天的热

野蒿的熟香溢出来了

五月的回忆远离城市

远离乡村的时候是提及的重点

与中秋、重阳以及旧历年底

在远望故乡的情境中容易被突出

五月是一幅图画

小时候连着酸甜的杏、粽子以及龙舟

长大后是无法表达的

而我故乡的人们都懂的

5.以粽子为题作的诗:

四角尖尖草缚腰,

浪荡锅中走一遭。

若还撞见唐三藏,

将来剥得赤条条。

香粽年年祭屈原,

斋僧今日结良缘。

满堂供尽知多少,

生死工夫那个先?

包中香黍分边角,

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葛蒲,

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

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

葵蒿三四花!

辞世颂

生时重午,为僧重午,得罪重午,死时重午。

为前生欠他债负,若不当时承认,又恐他人受苦。

今日事已分明,不着抽身回去!

五月五日午时书,赤口自舌尽消除;

五月五日天中节,赤口白舌尽消灭。

留得屈原香粽在,

龙舟竞渡尽争先。

从今剪断缘丝索,

不用来生复结缘。

lu.net/gd/f/fengmenglong/jsty/007.htm

4.端午节吃粽子一小段诗歌

《端午》为了纪念一个远古的英雄先民们创造出了这个节日还发明了棕子那棕子里包裹着岁月人生让我们品味有时候会怀念那个赛龙舟的时候一伙人站在高墙上看着河道中百舟竞渡每家门前依旧悬着菖蒲依旧挂着艾草耳朵脑门上依旧会被涂上了雄黄可是有些习俗我们只是变的习惯那远古的传说还有谁记住?棕子还是那么香甜,这节日还是飘散着五味草的味道记忆悠悠的回到童年脖子上挂着一串网兜网中挂着一串蛋。

初一吃糕,初二吃粽,初三吃螺,初四插艾挂蒲,初五抹雄黄也许远古那旧日的传说已经暗淡的时候在沿海一个我的家乡还保留着所有古时的习俗一些东西经过岁月沉淀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端午是为了纪念一个楚国人也是为了纪念一种不屈现在这种精神渐渐少了我们也会渐渐的忘记了节日本身的味道只记得那种闹热了。

5.端午节有吃粽子的风俗朱熹的诗句

端午也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6.端午节写粽子的诗歌都有哪些

1.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苏轼(宋代)-《浣溪沙·端午》

2.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苏轼(宋代)-《浣溪沙·端午》

3.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边贡(明代)-《午日观竞渡》

4.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张耒(宋代)-《和端午》

5.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赵蕃(宋代)-《端午三首》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