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常考的诗歌鉴赏

1.高考常考的古诗词鉴赏诗人有哪些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词人,洛阳人。

毕生从政,曾官至监察御史,后贬官为多处刺史,虽其时其宦途不顺,然这段时间的经历,却为他后来的文字,打下了广博的基础。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刘禹锡返回洛阳,宦途始告平稳。

晚年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加检校礼部尚书。有《刘梦得文集》四十卷。

刘禹锡自幼好学,攻读经典之外,于九流百氏,乃至书法、天文、医学,亦广泛涉猎。其文学创作,以诗歌最著,白居易说他“文之神妙,莫先于诗”(《刘白唱和集解》)。

在古文运动中,他占有重要地位,当时李翱、韩愈主盟文坛,引之以为伦辈。刘说自己“长在论”,他的论文条分理析,论证周密,文采沛然。

散文则思路清晰,简洁晓畅。(此节引自于刘禹锡小传)。

刘禹锡生活在唐代中后期,由于安史之乱,唐朝形成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的社会局面。他对于这样的社会现实颇为不满,曾参与了王叔父领导的改革运动,但遭遇失败,以致仕途坎坷,多次受贬。

但是,他没有屈服于权贵,而是以文明志,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品格和对达官显贵的蔑视态度。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对当时世风的辛辣嘲讽与心态的自明。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生平事略 宋四家苏轼苏轼生于1037年1月8日(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九日)生于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苏轼的父亲苏洵,即《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奋虽晚,但用功甚勤。

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母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

1069年(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

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 “平和世界”。

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又因其政治思想保守,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

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从此,苏轼终其一生都对王安石等变法派存有某种误解。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今山东诸城)、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县令。政绩显赫,深得民心。

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李定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以讽刺新法为名大做文章。

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网织“文字毁谤君相”的网罗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陆游(1125-1210),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有着爱国的赤子之心。

他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陆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

当时正值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进犯的年代。出生次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他于襁褓中即随家人颠沛流离,因受社会及家庭环境影响,自幼即立志杀胡(金兵)救国。

封建家庭虽带给陆游良好的文化薰陶,尤其是爱国教育,但也带来婚姻上的不幸。他20岁时与表妹唐婉结婚,夫妻感情甚笃,可是其母却不喜欢唐氏,硬逼他们夫妻离散,唐氏改嫁赵士程,陆游亦另娶王氏为妻。

离婚后陆游非常伤痛,绍兴二十五年31岁游经沈园时,偶见唐琬夫妇,陆游在沈园墙上写了〈钗头凤〉词以寄深情,此后屡次赋诗怀念,直至75岁时还写了有名的爱情诗《沈园》。唐氏读了陆游的钗头凤后悲痛欲绝,和了一首钗头凤,不久便去世了。

陆游“年十二能诗文”,学剑,并钻研兵书。29岁赴临安省试,名列第一。

次年参加礼部考试,因名次居于主和派权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不忘国耻“喜论恢复。

2.考试的诗歌赏析

1、要联系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进行分析。

了解一些常见作者的风格、例如苏轼的豁达 2、豪放、杜甫的忧国忧民,沉郁顿拙,陆游、辛弃疾的爱国之情、激愤之情,柳永,李清照的婉约,李白的夸张和想象,王维的山水诗,可以提高解题速度。 3、要注意利用注解,有时注解会给你解题的暗示。

4、从诗歌的类别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主旨 1) 送别诗----表达对友人的无限眷恋,依依不舍等离愁别绪。 2) 怀古诗----是通过对古人建功立业事迹的赞美。

表达自己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或表达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愤懑。是通过对惜盛今衰的古今变化来借古讽今。

3) 咏物诗----通过对所咏物的赞美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品质或精神。 4) 思乡诗---表现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如与战争联系在一起,则大多反映征人厌倦战争,渴望与家人团聚,渴望安宁平静的生活。

5) 边塞诗----大多表达将士们奋勇杀敌的爱国激情,也有一些是对统治者无休的开拓疆土的不满。 6) 闺怨诗----是对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二是对丈夫的思念。

5、了解常见意象的固定内涵,如菊暗喻隐逸,高洁;梅花暗喻坚强,不屈不扰;松树暗喻坚挺,傲岸,坚强;柳暗喻送别,留恋,伤感;鸿雁暗喻思念,孤独;子规暗喻悲惨,凄恻;沙鸥暗喻飘零,伤感;江水暗喻时光的流逝;酒暗喻欢愉得意或失意愁苦;明月暗喻团圆或思乡;夕阳暗喻失落,消沉,珍惜美好的人生或事物;霜暗喻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人生道路的坎坷;云暗喻游子漂泊不定等。了解这些有助于我们快速进入诗歌的意境。

3.求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考的意象

你走运了,我刚好整理的有,分享给你了

常见意象示例

树木类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

竹:气节、积极向上

桐:凄苦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

花草类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菊:隐逸、高洁、脱俗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兰:高洁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低微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

3、动物类

子规:悲惨、凄恻

猿猴:哀伤、凄厉

鸿鸽: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

沙鸥:飘零、伤感

风霜雨雪水云类:

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烟雾:情感的朦胧惨淡、前途的迷惘渺茫、理想的落空幻灭

小雨:春景、希望、生机、活力、潜移默化的教化

暴雨: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恶势力的力量、荡涤污秽的力量

春风:旷达、欢愉、希望

东风:春天、美好

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

狂风: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途路的坎坷挫折

雪:纯洁、美好、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

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云:游子、漂泊

天阴: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欢愉、光明

器物类

玉:高洁、脱俗

珍珠:美丽、无暇

6:其他类:

古人:明志、自省、鞭鞑

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国家)、衰败、萧条(古迹一般和古人密切相联)

破晓:初现希望

深夜:愁思怀旧

乡村:思归、厌俗、田园风光、生活气息、纯朴美好、安逸宁静

仙境:飘逸、美妙洁净、忘尘厌俗

月亮:人生的圆满或缺憾、思乡、思亲

夕阳: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

天地:人类的渺小、人生的短暂、心胸的广阔、情感的孤独

酒: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4.语文诗歌鉴赏高考常考的题型

语文诗歌鉴赏一般考察的题型有三种:文学常识、内容理解以及鉴赏诗歌情感,前面两个都比较简单,看你平时的积累以及诗歌内容的理解情况,一般第三个鉴赏分值比较重,是诗歌鉴赏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像这类一般考察的题型有五种形象类鉴赏、炼字型鉴赏、表现手法鉴赏、语言风格以及意境类鉴赏;而这类题目也不是很难,有一定的答题技巧;比如说我们常考的炼字型鉴赏:

具体而言,要答三步:(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人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像这样分三步,第二步和第三步在所有诗歌鉴赏当中都会有的,特别重要的是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个必须把握准确。第一步根据他提问的方式进行回答。

这是简单举个例子,其实诗歌鉴赏这一部分很简单,结合答题思路很容易拿分,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我是精锐的一名语文老师,如果有其他问题也可以继续追问我哦!

5.高中的语文经常考诗歌鉴赏,请问应该如何鉴赏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

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06年全国卷2) 南。

6.求高中几位常考诗人的诗歌风格,尽量齐全点

李白(701-762),中国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意风格豪放飘逸,富有想象力,语言缀满改变气质和睦。他是很好的营养物质,从民歌,神话,构成它的宏伟和华丽的色彩,屈原不断有新的高度,说:“李白和杜甫和杜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也被称为浪漫的诗歌“伟大的诗人”。

杜甫(公元712 - 770年),汉族,字子美,龚贤,河南(郑州巩义市),世称杜少陵,杜甫,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并说:“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李杜。杜甫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Naizu,沉艳唐朝诗人杜甫,杜甫自己的祖先是出生在河南巩义市,巩县(现)。杜甫的生活由盛转衰的历史期间,他的诗是多笔相关的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史诗的命运,高贵人物的唐考。杜傅的关注,写诗歌的精湛艺术的诗歌,的有福了一个“诗人”。杜傅的生活后,超过十四个百年的第一,其中许多都是歌颂著名的千古,如“三吏”和“不”;杜傅杜甫传世。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人

杜牧的诗人唐代(公元803 - 852年),汉族,字动物的饲养,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杜友,首相的孙子。汤蚊宗日本学者在2002年,授宏文馆校书郎。赴江西观察屏幕,转淮南节度使幕,进入观察帷幕。史馆修撰餐,比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并最终上升到排名中书舍人。唐末诗人,尤其是七言绝句称为好文赋“阿房宫赋“为子孙后代读,重点在军事上,写了大量的军事论文,也评论孙子。”范传文传世,自己的侄子裴燕菡,编译,包括诗歌四卷。另一首歌补充“樊川外集和樊川不设置”滚。在“唐杜沐的诗收到八卷晚唐王朝灵活多奢侈和动物的饲养,在陡峭的修正。七龙有彝族芸远神,在晚唐朱让排水无法比拟的。人号”小杜“,作为独特的杜富说诗“迈克·杜”。:

阴(约812或813 - 858),汉族,义山,号玉溪生,范难胜,晚唐著名诗人。他的祖先怀州河内(今沁阳市),出生于河南省荥阳市(郑州荥阳)。诗很高的文学价值,他和杜牧合称“李杜,统称为”文文和李端风格同期,温庭筠相似的风格,和在家庭中的16强,所以说三十六分之。“唐诗三百首,李商隐22指数的诗歌,排名第4。这本小说的想法?阴影样式,诗歌,尤其是爱写浪漫的诗,和他的广泛阅读。但过于空泛和模糊的,它是难以索解,到的诗人艾溪昆,恨无人症见了“讥诮。牛李党夹缝中,他很不得志,埋在他的家乡荥阳。

张九龄(678-740),一位博物学家,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唐中宗龙王学者在早年的官方日历在书中,皇帝禤邋嗯,同一门下平章的书,中书令,唐代著名的贤相。他的五言诗,质朴的语言培训总理手中的深远的生命大方的希望,以消除唐初,沿习六绮靡诗,特别是在贡献。

王勃(649至676),汉,唐代诗人,字子安全。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王勃,杨炯,卢照邻,罗著名的诗,并称:“王杨露罗,也被称为”初唐四杰“。王博,隋末的达鲁通孙子(王彤隋末著名学者,号中子),王通的两个儿子,祝福在农村分赋之府志王博的父亲作为一个久负盛名,曾担任博士过于频繁,永州科电源,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排名。可见,汪般剩长于知识分子家庭。唐代诗人

骆宾王(约619至687)。字观光,梧州义乌市(义乌,中国)。唐初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四英雄”。傅家谟说:“富罗:

杨炯(650至693),唐代诗人。宏益华欣(今属陕西),杨炯,卢照邻,王勃,罗齐名,说“四英雄”,但自称“女王羞,羞露”显庆四年(659)持有神童。系统举行元宵三年(676年)。:

卢照邻(约637约689),唐代诗人,字升,自号幽忧。幽州范阳(治今河北涿县)人。王勃,杨炯,罗说:“初唐四杰”(见初唐四杰)

包括:宋疑问都杈嗯陈子昂沉王老吉李世民唐代诗人王维和皇甫冉王场,年龄贺知章的音频李琦崔颢顾况袁杰刘长卿岑参邱高适皇甫Ranzu勇汪涵。得分在百度的名字会出现一些。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