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洛阳名胜、景色”的诗句描写“洛阳名胜、景色”的诗句有以下: 1、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唐 欧阳修 2.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3.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唐·张籍《秋思》 4.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 挂林风景异, 秋似洛阳春 。唐·王绩《野望》 6. 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 8.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 欧阳修 9. 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 韩愈 10. 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唐·韩愈《李花二首》 11. 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 王建 12. 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唐 韦庄 13. 争得大裘长万丈, 与君都盖洛阳城。 白居易 14.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宋) 15.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 杜甫 16. 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 宋 司马光 17. 何人不爱洛阳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清 刘灏 18. 曾为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唐 欧阳修 2.关于洛阳风景的诗句莺梭 【作者】刘克庄 【朝代】宋代 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译文 注释 春天,黄莺飞鸣迅速,穿梭于园林之间,时而在柳树上,时而在乔木上,似乎对林间的一切都有着深厚的情感。黄莺的啼叫声就像踏动织布机时发出的声音一般。 洛阳三月,百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犹如锦绣。你看那些辛勤的黄莺正忙碌于园林之中,正是它们,费了多么大的工夫,才织成如此壮丽迷人的春色啊! 3.描写洛阳的的四句古诗词1、王维: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王维: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4、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5、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6、裴迪:送崔九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7、祖咏:终南望馀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8、孟浩然: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9、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李白: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1、李白: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12、杜甫: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3、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4、刘长卿:送灵澈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5、刘长卿: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16、刘长卿:送上人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17、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18、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19、王建:新嫁娘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20、权德舆:玉台体 昨夜裙带解,今朝〔虫喜〕子飞. 铅华不可弃,莫是藁砧归. 21、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2、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23、白居易: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24、张祜:何满子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25、李商隐: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6、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7、李频:渡汉江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8、金昌绪: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30、西鄙人: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31、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一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32、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二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生小不相识. 4.洛阳城里风光好的诗词山水诗是唐代诗歌流派,是继承东晋陶渊明的山水田园派。 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中唐的韦应物、柳宗元等。诗歌多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他是诗人,又是画家,能以画理通之于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于李杜之外,别立一宗,对后世影响很大。山水诗:《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山中》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居秋瞑》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过故人庄》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描写“洛阳名胜、景色”的诗句描写“洛阳名胜、景色”的诗句有以下: 1、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唐 欧阳修 2.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功夫织得成。唐·刘克庄《莺梭》 3.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唐·张籍《秋思》 4.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5. 挂林风景异, 秋似洛阳春 。 唐·王绩《野望》 6. 花开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 刘禹锡 8.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 唐 欧阳修 9. 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园苑尤纷拏。 唐 韩愈 10. 香车倾一顾, 惊动洛阳尘。 唐·韩愈《李花二首》 11. 北邙山头少闲土, 尽是洛阳人旧墓。 唐 王建 12. 洛阳城里春光好, 洛阳才子他乡老。 唐 韦庄 13. 争得大裘长万丈, 与君都盖洛阳城。 白居易 14. 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朱敦儒(宋) 15.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 杜甫 16. 洛阳春日最繁花,红绿荫中十万家。 宋 司马光 17. 何人不爱洛阳花,占断城中好物华。 清 刘灏 18. 曾为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唐 欧阳修。 6.求唐诗宋词中有“长安”和“洛阳”的整诗词【湖城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宴,饮散因为醉歌】杜甫 疾风吹尘暗河县,行子隔手不相见。 湖城城南一开眼,驻马偶识云卿面。 向非刘颢为地主,懒回鞭辔成高宴。 刘侯叹我携客来,置酒张灯促华馔。 且将款曲终今夕,休语艰难尚酣战。 照室红炉促曙光,萦窗素月垂文练。 天开地裂长安陌,寒尽春生洛阳殿。 岂知驱车复同轨,可惜刻漏随更箭。 人生会合不可常,庭树鸡鸣泪如线。 【杂曲歌辞·结客少年场行】卢照邻 长安重游侠,洛阳富才雄。 玉剑浮云骑,金鞍明月弓。 斗鸡过渭北,走马向关东。 孙宾遥见待,郭解暗相通。 不受千金爵,谁论万里功。 将军下天上,虏骑入云中。 烽火夜似月,兵气晓成虹。 横行徇知己,负羽远从戎。 龙旌昏朔雾,鸟阵卷寒风。 追奔瀚海咽,战罢阴山空。 归来谢天子,何如马上翁。 过酒家五首 王绩 洛阳无大宅,长安乏主人。 黄金销未尽,只为酒家贫。 此日常昏饮,非关养性灵。 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 竹叶连糟翠,葡萄带曲红。 相逢不令尽,别后为谁空。 对酒但知饮,逢人莫强牵。 依炉便得睡,横瓮足堪眠。 有客须教饮,无钱可别沽。 来时常道(上“世”下“贝”),惭愧酒家胡。 7.描写“赞美洛阳”的古诗词有哪些《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唐·韦庄、《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宋·欧阳修、《秋思》唐·张籍 1、原文:《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唐·韦庄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译文:春暖花开,万象更新。 洛阳城里,春光明媚,娇好异常。可是,我这个天涯浪子,却只能异地漂泊,老死他乡。 眼前的魏王堤上,杨柳依依,浓荫茂密。而我心怀隐痛,满心凄迷,惆怅不已。 桃花嫣红,春水碧绿,烟笼柳堤,水浴鸳鸯。此物之出双入对,相守相依,更勾起我这个离人永隔之悲苦。 无以释解,只好把一腔相思相忆之情凝结成的丝丝愁恨,化解到落日西沉的余晖之中。远方的人儿呵,遥远的故国呵,你知道不,我这是在怀念着你呵! 赏析: 这首词是韦庄在公元九世纪(唐僖宗中和年间)避乱洛阳时的作品。 韦庄客居洛阳,正是国家多事之秋,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自己则浪迹他乡一事无成。所以词一开头,就以排比偶句写景抒慨。 上句写景,洛阳多花,春光确实很好;下句抒慨,洛阳多才子,但他们却因为生不逢时而垂老他乡。洛阳的大好春光未能使之陶醉,反而触发了他的隐忧,可见这位“洛阳才子”此时感慨颇深。 这里,“春光好”是淡写,“他乡老”却是重笔,情景两两对举,比照十分鲜明,以情景的反差表现了心理的反差,突出了“春光”却在“他乡”、虽“好”可惜已“老”的矛盾心境。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读到这里说“可怜可怜,使我心恻”(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一),可见“他乡老”一语,既是韦庄一类晚唐士人的慨叹,也是历代失意士人胸中共有的块垒。 三四句承上,一句写景,一句写心。魏王堤即魏王池,因“贞观中,以赐魏王泰”而得名,它是东都洛阳的游赏胜景。 但安史乱后,东都已失去昔日的魅力,更何况此时游赏,就更有一番今不如昔之感了。句中着一“暗”字,虽是烟笼柳堤的实景描绘,但也确是作者的虚笔映衬,从中透露出一种历史与人生的迷蒙感,所以下句就直接托出“此时心转迷”的心态。 眼前所见的是春光缭乱、烟柳迷茫之景,胸中翻腾的是怀才不遇、心志凄迷之情。眼迷心迷,景迷情迷,使他又一次陷入迷惘忧伤之中。 这也正是他在《中渡晚眺》一诗中所写的“魏王堤畔柳如烟,有客伤时独扣舷”的情与景,不过这里情景更为密合,意旨更为蕴藉。 过片与首句呼应,具体描绘春光之好:桃花红艳,春水清澈,鸳鸯双双,嬉戏水上,一片明丽的春色,一派盎然的春意。 写到这里,作者似乎已从上片心迷之情中解脱出来,陶醉于融洽的春光之中了。其实并不,后面两句说明他又一次以情景的反差来表现自己心理的反差,又一次表达自己的心迷:“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这里,词人面对残晖,一方面是恨意郁结,家国之痛,身世之悲,都化成恨在心头凝结。下一“凝”字,极共沉重。 另方面是深切忆念,故国之忆,亲友之忆,都化成怨在心底激荡。下一 “忆”字,格外深挚。 “君不知”三字,以怨对方的不知、无情、无动于衷,曲折表达自己的忆念之深、之切、之诚、之纯,真是“无限低徊,可谓语重心长矣”(丁寿田等《唐五代四大名家词》乙篇)。吴蘅照在《莲子居词话》中说:“韦相清空善转”。 这首词,以恨转忆,以景迷转心迷,以情景反差转心理反差,就此一端,也可看出吴蘅照说他“善转”是不错的。 洛阳是词人的第二故乡,因而他对洛阳有着深厚的感情。 此词开头,即叠用“洛阳”二字,而且突出地把它放在句首,就是这种感情的具现。“洛阳才子”是词人自指,因为他的成名之作《秦妇吟》就是在洛阳写的,并获得了“秦妇吟秀才”的美誉。 洛阳的春光好在:一是魏王堤上阴翳的垂柳,上蔽天日,下荫游人;二是桃花水暖,鸳鸯双浴于澄波碧水之中。杨柳依依,更添离别之情;鸳鸯喁喁,益增寂寞之感。 这些都是词人在洛阳所习见的景物,因而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心底的呼唤。 2、《玉楼春·洛阳正值芳菲节》宋·欧阳修 洛阳正值芳菲节,秾艳清香相间发。 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 今宵谁肯远相随,惟有寂寥孤馆月。 译文:洛阳春浓花满城,姹紫嫣红香正浓。 游丝有意,苦留游客丝萦绕。杨柳无情,争相送别为那般。 杏花红处,遮去青山一片青。山路远,行人山下歇驿站。 相去远,今宵谁能与我伴,唯有寂寞、孤馆与明月。 赏析: 用“洛阳正值芳菲节”开头,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了离人所的满城春色的地方。 但作者并不满足于此,他又用“秾艳清香相间发”来进一步渲染“芳菲节”,使洛阳的春色变得更为具体可感。“秾艳”一句不仅使人想见花木繁盛、姹紫嫣红的景象,而且还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阵阵春风吹送过来的阵阵花香。 接下去两句“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既是写景,又已暗含眷恋送别者的感情。“游丝”是蜘蛛所吐的丝,春天飘荡空中,随处可见。 庾信的《春赋》就曾用“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来点染春景。游丝和垂柳原是无情之物,但惜别者眼中,它们却仿佛变得有情了。 这里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说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