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嵩可以组什么词语呼嵩、 嵩阳、 嵩邙、 嵩京、 嵩华、 嵩溟、 嵩构、 嵩邱、 嵩室、 嵩峻、 嵩山、 嵩洛、 嵩少、 嵩汝、 嵩厚、 嵩高、 华嵩、 嵩衡、 嵩呼、 嵩箕、 嵩岑、 嵩霍、 维嵩、 嵩生、 嵩岱、 嵩崇、 嵩峦、 嵩岳、 嵩阳笙、 嵩山三阙、 嵩阳书院 2.芮琳出自哪首诗《诗经》 月如——名字出自诗经: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名字内涵:月指月亮,月色、月光、月明。意指贞洁、洁净、爱与美的象征。如是比得上或及的意思。意指如愿以偿。月如这个名字寓指心满意足、玉洁松贞、美丽动人。——诗经中最唯美的名字——[昭温]、[欣雪]、[诗倩][秀涵]、[幼润]、[晓珂][绪联]、[屏昱]、[芮波][岩希]、[幔萍]、[鹤妍][淋芳]、[瑞莲]、[丽莹][美沫]、[志妹]、[梵婷][玦画]、[睿英]、[秀霞][笑辛]、[娜鑫]、[妍娜][艺湘]、[莹谷]、[娅彤][栎格]、[素婷]、[萱琴][光开]、[瑶莎]、[朵娟][芮琳]、[小霞]、[薇婧][钰煊]、[佩燕]、[梦妮][媛水]、[燕芬]、[小飒][翠茜]、[树娴]、[锡兰][嵩婧]、[素宜]、[湘竹][梅沂]、[莉玮]、[卫艳][金莺]、[艺蓉]、[悦兰] 3.嵩高维岳,骏极于天是什么意思意思是巍峨四岳是大山,高高耸峙入云天。 嵩高维岳,骏极于天出自《大雅·崧高》,全文如下: 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四国于蕃。四方于宣。 亹亹申伯,王缵之事。于邑于谢,南国是式。王命召伯,定申伯之宅。登是南邦,世执其功。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因是谢人,以作尔庸。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田。王命傅御,迁其私人。 申伯之功,召伯是营。有俶其城,寝庙既成。既成藐藐,王锡申伯。四牡蹻蹻,钩膺濯濯。 王遣申伯,路车乘马。我图尔居,莫如南土。锡尔介圭,以作尔宝。往近王舅,南土是保。 申伯信迈,王饯于郿。申伯还南,谢于诚归。王命召伯,彻申伯土疆。以峙其粻,式遄其行。 申伯番番,既入于谢。徒御啴啴。周邦咸喜,戎有良翰。不显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宪。 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揉此万邦,闻于四国。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 译文: 巍峨的山峰以四岳为尊长,四岳之高峻可达九天之上!高峻的四岳之上降下神灵,由此诞生甫侯申伯二贤良。甫侯和申伯这两位贤良臣,不愧为我大周王朝之栋梁,他们领封地做诸国的屏障,不辞辛苦布王恩泽于四方。 一向勤勉恭谨的贤良申伯,周王命他把先世之业延续。分封他到谢地去经营都邑,一领南方诸国之楷模风气。和蔼可亲的周王命令召伯,先到谢地为申伯营造府邸。责成申伯安定南方诸侯国,为大周永保大业世袭罔替。 周王对申伯提出殷切希望,要做南邦治国理政的榜样;嘱他凭借谢地百姓的力量,营建起你自己坚固的城防。周王对召伯再次下达旨令,规划好申伯的土地和四疆。周王又对近臣下诏传旨意,把申伯的家臣迁到他身旁。 申伯到封地前的这些工程,都是召伯一手精心来经营。召伯先是修起谢邑的城墙,然后把寝宫和家庙都建成。寝宫和家庙非常庄严壮观,周王都赐给申伯家族享用。还赏赐申伯四匹高头骏马,个个膘肥体壮胸饰也鲜明。 周王派遣申伯到谢地执政,让他乘豪华路车把骏马骑。我为你规划好了起居之地,别的地方和这南国没法比。我赏赐你规制较大的圭璧,供你精雕细琢宝印和玉玺。我的好大舅,你就上任吧!南方国土就靠您老来护庇。 申伯是隔了两宿后才起程,周王在郿邑为他设宴饯行。申伯很感动迅即驱车南下,投奔谢地而去他满怀高兴。周王给召伯又颁下二道令,规制申伯的领地把税赋定。沿途备下充足的粮秣食品,以助申伯加速南下的行程。 你看咱申伯好不英姿飒爽,满载周王恩踏入谢邑南邦,随行的步兵马队威武雄壮。大周国上下响起一片赞扬:大王啊你有如此柱国栋梁!你看申伯这多么显耀荣光!好一个我周王的好大舅啊,你不愧咱文武众臣的榜样! 申伯最可称道的道德品行,是温和亲民正直国士无双。他苦心经营南国万里之邦,留下很好的口碑流传四方。尹吉甫特地创作这首颂歌,歌颂申伯的诗歌篇幅很长,为之谱写的曲调极妙绝佳,赠送给申伯让他美名传扬。 扩展资料: 《大雅·崧高》创作于周宣王时期,应是尹吉甫赠给在王室为卿士而又出为方伯的申伯的。当时周宣王的母舅申伯来朝,周宣王优待有加,增加封地之外,还派人给他建造城邑,经营土地。申伯回国,尹吉甫作此诗送之。 西周末期,其南方有荆蛮、申、吕、应、邓、陈、蔡、随、唐等侯国。由于王室卑微,这其中一些渐渐强大起来的诸侯并不怎么顺从王室,叛乱时有发生,所以派谁去统领侯国,安抚南方,对当时的周王室来说,就是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了。 申国为周初所封,西周末年依然强大,在众侯国中有一定的威望。申伯入朝为卿士,在朝中有很高威信。鉴于当时的形势,再加上申伯是王室贵戚(宣王元舅),故宣王改大其邑,派他去作南方方伯。所以,宣王分封申伯于谢,有其政治目的,完全是以巩固周王室的统治为出发点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雅·崧高 4.描写嵩山的诗句(名句)送李滁州 唐 白居易 君于觉路深留意,我亦禅门薄致功。 未悟病时须去病,已知空后莫依空。 白衣卧疾嵩山下,皂盖行春楚水东。 谁道三年千里别,两心同在道场中。 洛中送冀处士东游 唐 杜牧 饯酒载三斗,东郊黄叶稠。 我感有泪下,君唱高歌酬。 嵩山高万尺,洛水流千秋。 往事不可问,天地空悠悠。 下山歌 唐 宋之问 下嵩山兮多所思, 携佳人兮步迟迟。 松间明月长如此, 君再游兮复何时? 5.诗经.国风.周南 周南是什么意思《诗经》国风中的部分作品,周朝时期采集的诗篇,因在周王都城的南面而得名,同时“南”又是方位之称,在周代习惯将江汉流域的一些小国统称之“南国”或“南土”、“南邦”(见《小雅·四月》、《大雅·嵩高》)等,所以诗的编辑者便将采自江汉流域许多小国的歌词,连同受“南音”影响的周、召一些地方采来的歌词,命名为“周南”,以与其他十三国风在编排的形式上整齐划一。 喜欢诗经国风周南的话可以到豆蔻诗词网:/sg/shijing/zhounan/ 6.嵩字有关的成语物的出生. 竹苞松茂 成语发音:zhú bāo sōng mào 成语释义:苞:茂盛.松竹繁茂.比喻家门兴盛.也用于祝人新屋落成.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乔松之寿 岁寒知松柏 竹清松瘦 苍松翠柏 贞松劲柏 竹苞松茂 玉洁松贞岁寒松柏 松柏后凋 松筠之节 松萝共倚 松乔之寿 松形鹤骨 松枝挂剑 松茂竹苞 松柏之茂 松柏之寿 松柏之志 鹤发松姿 鹤骨松筋 鹤骨松姿刻不容松 松柏寒盟 餐松啖柏 餐松饮涧 衣宽带松 7.崇山 嵩高是什么商周时称的吗是夏朝时称呼嵩山的名称 嵩山,是道教五岳圣地之一,旧时汉族民间广泛崇奉的神祇,即中岳嵩山君神。古称中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登封市西北面,西邻古都洛阳,东临郑州,属伏牛山系。 嵩山地处中原腹地,东西横卧,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嵩高”、“崇山”,西周时称天室山。中国自古以“嵩为中央、左岱、右华”,为“天地之中”,称中岳嵩山。《史记·封禅书》载曰:“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这一句话,阐明了嵩山在五岳中的重要地位,也因奇异的峻峰,宫观林立,为中原地区第一名山。 嵩山总面积约为450平方公里,由太室山与少室山组成,共72峰,海拔最低为350米,最高处为1512米。主峰峻极峰位于太室山,高1491.7米;最高峰连天峰位于少室山,高1512米。嵩山北瞰黄河、洛水,南临颍水、箕山,东通郑汴,西连十三朝古都洛阳,是古京师洛阳东方的重要屏障,素为京畿之地,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是我国佛教禅宗的发源地和道教圣地。嵩山曾有30多位皇帝、150多位著名文人所亲临,更是神仙相聚对话的洞天福地。《诗经》有“嵩高惟岳,峻极于天”的名句。 嵩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中国名胜风景区,为五岳中的中岳。2004年2月,嵩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地质公园。[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