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发愤读书的诗句

1.关于发奋读书的诗句

1、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6、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8、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9、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0、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1、要知天下事,须读古人书。——冯梦龙

12、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13、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一日不书,百事荒芜。——李诩

16、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17、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王符

1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19、读书如行路,历险毋惶恐。——《清诗铎·读书》

2.【写人发奋苦读的成语(10个左右)】

雪案萤窗 介绍词义:比喻勤学苦读.同“雪窗萤几”.词音:xuě àn yíng chuāng 相关条目 成语汉语 勤学苦读 雪窗萤几 词音 雪案萤窗 萤窗雪案 拼音yíng chuāng xuě àn 为勤学苦读的典实.【出处】 :《晋书·车胤传》:“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初学记》卷二引 业精于勤 业精于勤 【释义】指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奋.【语见】唐 韩愈《进学解》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例句】业精于勤,没有勤学苦读,就想成名,不是做梦吗?映月读书 词目 映月读书 发音 yìng yuè dú shū 释义 利用月光来照明读书.形容家境清贫,勤学苦读.出处 《南史·江泌传》:“泌少贫,昼日斫屧为业,夜读书随月光,光斜则握卷升屋,睡极堕地则更登.萤灯雪屋 成语 萤灯雪屋 发音 yíng dēng xuě wū 指勤学苦读.同“萤窗雪案”.出处 宋·叶适《石洞书院记》:“游之兴废,家之盛衰占焉;学之兴废,人之盛衰占焉.学不待地也,萤灯雪屋,苟 集萤映雪 成语发音:jí yíng yìng xuě 成语释疑: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成语出处:南朝·梁·任昉《为萧扬 然荻读书 简介 词 目 然荻读书 发 音 rán dí dú shū 释 义 然:“燃”的本字,燃烧;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发奋读书.形容勤学苦读.出 处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梁世彭城 萤烛 萤烛 【萤烛】参见动物部·虫豸“读书萤”.唐徐夤《自咏十韵》:“只合沧州钓与耕,忽依萤烛愧功成.” 读书萤 【读书萤】《晋书·车胤传}:“车胤字武子,……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 孟母断机 原文 孟母姓仉(zhang)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 理坑进士村 简介 理坑原名理源,位于江西婺源县城56公里的沱川乡.建村于北宋末年,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书,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

3.形容发愤图强的古诗

1、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__郑燮《竹石》

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__于谦《石灰吟》

3、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__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4、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__陆游《沈园二首》

5、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__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6、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__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7、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__杜甫《阁夜》

8、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__令狐楚《少年行四首·其三》

9、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__杜甫《蜀相》

10、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__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11、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__岳飞《满江红·写怀》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__颜真卿《劝学诗》

13、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__颜真卿《劝学诗》

14、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5、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4.形容奋发努力的古诗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5.形容孩子刻苦读书的诗句

长歌行

【作者】佚名 【朝代】两汉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 注释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6.激励青少年发愤学习的诗

古代名人的读书诗

1、东晋诗人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喜爱读书。他写了一首《杂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好好读书。

2、唐代文豪韩愈在一首读书诗中写道:“读书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指出在治学的过程中,要“多读、多思、虚心、躬行”。

3、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写有一首流芳千古的《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劝诫人们要勤奋学习,不要错过读书的好时光。

4、明代大剧作家汤显祖,著有《牡丹亭》,是我国戏剧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他在《正觉寺示弟儒祖》诗中写道:“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5、明代诗人于谦喜爱读书,认为读书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6、清代诗人袁枚,博学多才,他的一首读书诗提醒人们,读书切莫囫囵吞枣:“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7.有关劝勉大家发奋读书的名言警句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一个爱读书的人,他毕定不致于缺少一个忠实的朋友,一个良好的老师,一个可爱的伴侣,一个温情的安慰者.----巴罗 13.一本书象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 14,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 15,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鲁巴金 1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1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唐)<登鹳鹊楼> 18,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时!---颜真卿(唐书画家)<劝学> 1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荀子<劝学篇> 20,与其用华丽的外衣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 21,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威尔逊 22,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雨果 23,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知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24,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25,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藏克家 26,阅读最大的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27,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 2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29,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30,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3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32,路漫漫其道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34,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3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3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37,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38,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3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4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4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4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43,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44,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45. 古人之言云:“案头书要少,心头书要多。” 说读书与交友像游山玩水一般,应该是最轻松愉快的. 常感读一本心爱之书,书中人会伸手与你相握,彼此莫逆于心,真有上接古人,远交海外的快乐。

清代诗人、诗论家袁枚(1716—1797),子才是他的字。的两句诗:“双目时将秋水洗,一生不受古人欺。”

我想将第二句的“古”字改为“世”字。因他那时只有古书,今日出版物如此丰富,真得有一双秋水洗过的慧眼来选择了。

清代名士张心斋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赏月。

老年读书,如台上望月。”把三种不同境界,比喻得非常有情趣。

隙中窥月,充满了好奇心,迫切希望领略月下世界的整体景象。庭中赏月,则胸中自有尺度,与中天明月,有一份莫逆于心的知己之感。

台上望月,则由入乎其中,而出乎其外,以客观的心怀,明澈的慧眼,透视人生景象。无论是赞叹,是欣赏,都是一份安详的享受了。

8.形容人发愤读书的熟语

头悬梁,锥刺股

凿壁借光

囊萤映雪

牛角挂书

唐代李密听说包恺在缑山,前往拜访。他骑着牛,在牛角上挂上一卷《汉书》,边走边读。越国公杨素在路上见到他,拉着马缰绳从后面跟着他,说:“什么书让你勤奋到这种地步?”李密说是《项羽传》。杨素于是与李密谈论,认为他是奇才(见《新唐书·李密传》)。后来用“牛角挂书”比喻勤奋读书。

韦编三绝

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绳把写书的竹简编联起来,就叫“韦编”;三:概数,指多次;绝:断。孔子晚年喜欢研究《周易》,编撰《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解说《周易》的《易传》。由于反复阅读《周易》,以致编联简册的绳子多次断开(见《史记·孔子世家》)。后泛用以形容勤奋读书。

目不窥园

此典故是说无暇观看园中景色,形容埋头读书、专心治学。董仲舒讲学授课,三年不出屋,无暇看园中景,他的弟子又收了弟子,后来的弟子有的居然没见过他的面。他治学专心到这种程度(见《汉书·董仲舒传》)。后来用以形容埋头读书,足不出户。

北宋宰相赵普

《宋史》云: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文章引用自: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