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小雅.常棣

1.急

【原文】 常棣之华1, 鄂不韡韡2。

凡今之人, 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3, 兄弟孔怀4。

原隰裒矣5, 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6, 兄弟急难。

每有良朋7, 况也永叹8。 兄弟阋于墙9, 外御其务10。

每有良朋, 烝也无戎11。 丧乱既平, 既安且宁。

虽有兄弟, 不如友生12? 傧尔笾豆13, 饮酒之饫14。 兄弟既具15, 和乐且孺16。

妻子好合17, 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18, 和乐且湛19。

宜尔室家20, 乐尔妻帑21。 是究是图22, 亶其然乎23? 【译文】 常棣花开朵朵, 花儿光灿鲜明。

凡今天下之人, 莫如兄弟更亲。 遭遇死亡威胁, 兄弟最为关心。

丧命埋葬荒野, 兄弟也会相寻。 鹡鸰困在原野, 兄弟赶来救难。

虽有良朋好友, 安慰徒有长叹。 兄弟墙内相争, 同心抗御外侮。

每有良朋好友, 遇难谁来帮助。 丧乱灾祸平息, 生活安定宁静。

此时同胞兄弟, 不如朋友相亲。 摆上佳肴满桌, 宴饮意足心欢。

兄弟今日团聚, 祥和欢乐温暖。 妻子情投意合, 恰如琴瑟协奏。

兄弟今日相会, 祥和欢乐敦厚。 全家安然相处, 妻儿快乐欢喜。

请你深思熟虑, 此话是否在理。 【注释】 1.常棣:亦作棠棣、唐棣,即郁李,蔷薇科落叶灌木,花粉红色或白色,果实比李小,可食。

2.鄂:盛貌。不:语助词。

韡(wěi)韡:鲜明貌。 3.威:通"畏"。

4.孔怀:最为思念、关怀。孔,很,最。

5.原隰(xí):原野。裒(póu):聚。

6.脊令:通作"鹡鸰",一种水鸟。 7.每:虽。

8.永:长。 9.阋(xì):争吵。

10.御:抵抗。务:通"侮"。

11.烝:终久。戎:帮助。

12.友生:友人。 13.傧:陈列。

笾(biān)、豆:祭祀或燕享时用来盛食物的器具。笾用竹制,豆用木制。

14.之:犹是。饫:满足。

15.具:同"俱",聚集。 16.孺:相亲。

17.好合:相亲相爱。 18.翕(xì):聚合。

19.湛:深厚。 20.宜:和顺。

21.帑(nú):通"孥",儿女。 22.究:深思。

图:考虑。 23.亶(dǎn):信、确实。

然:如此。 【赏析】 这是周人宴会兄弟时,歌唱兄弟亲情的诗。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为一篇主旨。不过诗篇对这一主题的阐发是多层次的:既有对“莫如兄弟”的歌唱;也有对“不如友生”的感叹;更有对“和乐且湛”的推崇和期望。

全诗八章,可分五层。首章为第一层,先兴比,后议论,开门见山,倡明主题。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兴中有比;而诗人以常棣之花喻比兄弟,是因常棣花开每两三朵彼此相依而生发联想。“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这寓议论于抒情的点题之笔,既是诗人对兄弟亲情的颂赞,也表现了华夏先民传统的人伦观念。

上古先民的部族家庭,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他们看来,“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颜氏家训·兄弟》)。

因而,比之良朋、妻孥,他们更重兄弟亲情。钱钟书论及《常棣》时也指出:“盖初民重‘血族’之遗意也。

就血胤论之,兄弟天伦也,夫妇则人伦耳;是以友于骨肉之亲当过于刑于室家之好。……观《小雅·常棣》,‘兄弟’之先于‘妻子’,较然可识”(《管锥编》)。

这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更深刻揭示了《常棣》主题的历史文化根源。 二、三、四章为第二层。

诗人通过三个典型情境,对“莫如兄弟”之旨作了具体深入的申发,即:遭死丧则兄弟相收;遇急难则兄弟相救;御外侮则兄弟相助。这可能是历史传说的诗意概括,也可能是现实见闻的艺术集中。

这三章在艺术表现上也颇有特点。毛先舒说:“《常棣》,俗笔必先从和乐叙至急难,便乏味”(《诗辩坻》)。

此篇则与之相反,事例的排列由“死丧”、“急难”到“外御”,从而由急而缓、由重而轻、由内而外,构成一个颇有层次的“倒金字塔”,具有强烈而深远的审美效果。其次,采用对比手法,把同一情境下“兄弟”和“良朋”的不同表现加以对照,更见出兄弟之情的诚笃深厚。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又更深一层:即使兄弟墙内口角,遇到外侮,也会不加思索一致对外。“阋于墙”与“外御其务”,两句之间没有过渡,情绪和行为的转变即在倾刻,有力表现出手足之情出于天然、发自深衷。

由转折手法构成的这一典型情境,因表现了最无私的兄弟之情,成为流传至今的典故成语。 第五章自成一层。

如果说,前面是诗人正面赞颂理想的兄弟之情,这一层则由正面理想返观当时的现实状况;即由赞叹“丧乱”时的“莫如兄弟”,转而叹惜“安宁”时的“不如友生”。“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这叹惜是沉痛的,也是有史实根据的。

西周初年,出现过周公的兄弟管叔和蔡叔的叛乱。据此,《诗序》似认此诗为成王时周公所作,曰:“《常棣》,燕兄弟也。

闵管、蔡之失道,故作《常棣》”;西周末年,统治阶级内部骨肉相残、手足相害的事更频频发生。据此,《左氏春秋》的作者认为此诗为厉王时召穆公所作,《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诗曰:‘常棣之华……’云云。”

《常棣》的作者,是周公抑或召穆公,尚难定论;但有一点可肯定,诗人的叹惜是有感而发的,且有警世规劝之意。不过,这是在宴饮的欢乐气氛中所唱之诗,因此,在短暂的低沉后,音调又转为欢快热烈。

六、七章为第四层,直。

2.小雅·常棣的介绍

《常棣》,《诗经·小雅·鹿鸣之什》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全诗八章,每章四句,这是周人宴会兄弟时,歌唱兄弟亲情的诗。“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为一篇主旨。不过诗篇对这一主题的阐发是多层次的:既有对“莫如兄弟”的歌唱;也有对“不如友生”的感叹;更有对“和乐且湛”的推崇和期望。《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3.小雅·常棣的作品原文

常棣

常棣之华(1),鄂不韡韡(2)。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3),兄弟孔怀(4)。原隰裒矣(5),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6),兄弟急难。每有良朋(7),况也永叹(8)。

兄弟阋于墙(9),外御其务(10)。每有良朋,烝也无戎(11)。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12)?

傧尔笾豆(13),饮酒之饫(14)。兄弟既具(15),和乐且孺(16)。

妻子好合(17),如鼓瑟琴。兄弟既翕(18),和乐且湛(19)。

宜尔室家(20),乐尔妻帑(21)。是究是图(22),亶其然乎(23)?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