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词随想作文600字诗词随想 不是很喜欢诗词,总觉得那些古人的东西,很难搞懂.但有时候,细细地去品味一下,却也多少有些感触. 古人的诗词中不乏会写到许多的爱恨离愁,我是喜欢这一类诗词的,或许我本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吧! 南唐后主李煜是一位亡国之君,但却也是一位厉害的词人.他的《虞美人》是他的绝笔之词,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词.自古至今,愁绪永远会困扰着每个人, 李煜的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便将“愁”写的惟妙惟肖,不得不令人为之赞叹为之钦佩. 是啊!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们每个人的一会有多少忧愁,多少烦恼?岂是一句话就便形容得了?可李煜却将其比喻为“一江春水”并且令人为之拍手叫绝,所以,我是佩服他的.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的滋味”,而我却觉得那只是大人们的想法,然而,年少的我们,年少的忧愁,谁能去体会?我们没有李煜亡国的伤痛,但却有对未来人生的烦愁,我们没有李煜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但我们却也会为“物是人非”而感伤,我们没有李煜亡国后的悔恨,但我们也会因题不会做,试考不好,作业写不完而懊悔啊!难道这不算是我们小小的,单纯的忧愁吗? 古人的诗词中,也不乏会写到春夏秋冬,四季变幻的感悟,但我却更喜欢秋天!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我最喜欢的,描写秋天的词.秋天是伤感的,每到秋天,每天看到“无边落木萧萧下”时,心里便无数的伤感涌上心头.每每如此,便是想起自己很小时候便会背的几句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短短几句,便带给了人无边的伤痛.于是,我便对其敬而生畏了.我喜欢这首词,却不知自己是不是很喜欢悲伤的秋天.悲伤是会带给人伤痛的吧? 古人的诗词不乏有对人生的体味,不乏有对万物的感受,同样的,也不乏有伟大的爱国诗篇,高尚的英雄气概! “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至今估计是无人不晓了吧!而写下这句话的文天祥,他的伟大的爱国情操,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为之震撼,为之汗颜的.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也更好地体形了古人的豪情壮志,也令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古人高尚的,伟大的情操. 古人尚且如此,那么我想,我们是不能输给他们的吧!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这些后人去学习,去感悟的. 我不是很喜欢诗词,但却感触颇深,古人留下的诗词的确博大精深,我想我体味到的也只是皮毛而已,甚至不及皮毛,所以也不敢再大言不惭了.就写到这了. 2.诗词随想作文600字诗词随想不是很喜欢诗词,总觉得那些古人的东西,很难搞懂.但有时候,细细地去品味一下,却也多少有些感触.古人的诗词中不乏会写到许多的爱恨离愁,我是喜欢这一类诗词的,或许我本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吧!南唐后主李煜是一位亡国之君,但却也是一位厉害的词人.他的《虞美人》是他的绝笔之词,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词.自古至今,愁绪永远会困扰着每个人, 李煜的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便将“愁”写的惟妙惟肖,不得不令人为之赞叹为之钦佩.是啊!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们每个人的一会有多少忧愁,多少烦恼?岂是一句话就便形容得了?可李煜却将其比喻为“一江春水”并且令人为之拍手叫绝,所以,我是佩服他的.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的滋味”,而我却觉得那只是大人们的想法,然而,年少的我们,年少的忧愁,谁能去体会?我们没有李煜亡国的伤痛,但却有对未来人生的烦愁,我们没有李煜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但我们却也会为“物是人非”而感伤,我们没有李煜亡国后的悔恨,但我们也会因题不会做,试考不好,作业写不完而懊悔啊!难道这不算是我们小小的,单纯的忧愁吗? 古人的诗词中,也不乏会写到春夏秋冬,四季变幻的感悟,但我却更喜欢秋天!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我最喜欢的,描写秋天的词.秋天是伤感的,每到秋天,每天看到“无边落木萧萧下”时,心里便无数的伤感涌上心头.每每如此,便是想起自己很小时候便会背的几句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夕下,断肠人在天涯.”短短几句,便带给了人无边的伤痛.于是,我便对其敬而生畏了.我喜欢这首词,却不知自己是不是很喜欢悲伤的秋天.悲伤是会带给人伤痛的吧?古人的诗词不乏有对人生的体味,不乏有对万物的感受,同样的,也不乏有伟大的爱国诗篇,高尚的英雄气概!“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至今估计是无人不晓了吧!而写下这句话的文天祥,他的伟大的爱国情操,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为之震撼,为之汗颜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也更好地体形了古人的豪情壮志,也令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古人高尚的,伟大的情操.古人尚且如此,那么我想,我们是不能输给他们的吧!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这些后人去学习,去感悟的.我不是很喜欢诗词,但却感触颇深,古人留下的诗词的确博大精深,我想我体味到的也只是皮毛而已,甚至不及皮毛,所以也不敢再大言不惭了.就写到这了。 3.读诗词名句随想 话题“读诗词名句随想”话题导写及例文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你是否曾为前途的迷茫而顿生感叹?是否曾为人生的价值而迷惘困惑?人生真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它不断地逼你向前,却又会在经意或不经意间给你设下重重的障碍;它让你感觉到它的美好,却又时常让你彷徨失措;它像一个蒙着面纱的美丽女子,似乎伸手可及,却又若即若离,永远如此神秘。有时我们“无心插柳”却“绿树成阴”,有时我们“有心栽花”却得了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然而,生命的曼妙恰恰存在于此。看似充满着矛盾与离奇,实则又有着充足的前因后果。我们欣赏生命,体味生命,却又永远无从将生命的精灵牢牢抓在手心,也许正因“身在生命中”吧! [点评] 吴芳同学仔细咀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等充满哲思的古诗名句,在此基础上,采用诗化的语言阐发个中奥妙,畅谈人生感悟,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 全文内容充实,意蕴丰富,文采斐然,显示出作者不俗的作文功底。 读诗词名句随想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 沈艳 一 《诗经·卫风·木瓜》中这么一句话:“投我以木瓜,报之琼琚。”每当读到这两句诗,我都会被古人知恩必报的高尚品格所折服。 古人尚且如此,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更需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在被给予爱的同时,要懂得回报,用自己的温情去温暖整个社会。可是,有时听到的消息却令人寒心。据报道,有位退休老人省吃俭用,以自己的退休金资助了一位穷困的大学生,可是有一次因生病而耽误了寄钱。结果收到对方言辞愤激的催款信,老人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这是怎么了?大学生在接受物质帮助时,不但没有感激之情,却把别人的给予当成了一种义务,他的良知早已被对于物质的贪婪追逐所吞没了。 社会呼唤着,请把感恩与良知从名利中解脱出来,回归天地,信守那“投我以木瓜,报之琼琚”的至纯诺言。 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杜甫留给我们的至理名言,它激励我们不懈地追求生命的高度。 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如同在草原上奔驰的羚羊般,不顾一切地向前奔跑,去寻求煦暖的朝阳、鲜嫩的水草和清新的空气。羚羊的生命在于奔跑,那么人的生命就在于追求。追求是人上升的不竭动力。但是追求需要目标。当你站在平地上,眼前是无数的遮挡物,如果把视野所及的地方作为你追求的目标,那么你只能在平庸中度过一生。相反,当你历尽千辛万苦爬到顶峰的那一刻,你会发现世界正被你踩在脚下,所有的一切都渺小了,这份无法言表的喜悦与豪迈,已将所有辛苦一扫而空,人生价值也将得以实现。 因此,追求需要目标,需要“一览众山小”的高度。 三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充满了哲理的绝妙诗句。正是陆游的这首诗、这名句,教会了我用乐观的态度看待人生。 记得绿箭口香糖的老板曾说过一句话:“我曾经破产过两次,但我从未因此而失眠过一秒。”多么乐观的人生态度啊,在金钱与名誉的重压之下,能够如此泰然处之,我想,你一定是领悟到了“柳暗花明”的哲理。人生总是充满挫折与失败,当遭遇它们的时候,千万不要灰心失望,请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奇迹必然出现。在“山重水复”的逆境中,勇敢乐观地前进,不放过任何透着希望的光线,那么,前面,一定会是一片“柳暗花明”的景象。 是的,只有乐观的人生才能看到转机的发生,让乐观成为人生导航的明灯。 [点评] 这篇文章观点鲜明,思路清晰,并能结合实例或运用类比论证,对所选诗词名句作出准确的阐述,符合题目的要求。 个别语句似可进一步斟酌。 4.读诗词名句随想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读zhen).唐《离思》 每个人都有初恋,孔子和耶稣都说过:初恋无限美。每次读了以后都有不同的感觉,这句诗的大概意思就是,看过沧海的水才知道天地下没有比沧海更美的了,看了巫山的云才知道@#¥%¥……同解。关键就是这句无法言传的感觉。如果有个美好的初恋,可能你会铭记一辈子~~~当然,不能全部都套用爱情,还有赞美一个人的人品啊,(多用于拍马屁之用)一个地方的美景之类的·~~~反正多了去了。 以上是本人愚见,献丑了。 5.请你以"读诗词名句随想"为话题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名句随想 【By Kaiser3344】 畅游于途远道险、妖多魔众的取经路上;环顾于义薄云天、浪淘沙尽的三国之中;漂渺于疾恶如仇、为人正义的梁山泊里,悠悠读书情,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人,如何处事。 悠悠读书情,方正人生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以他的丹胆忠心,光耀史册,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让我懂得在人生旅途中时时充满着诱惑,但时刻要保持清醒头脑,不可图一时之快、贪一己私利而苟且偷生,面对诱惑,面临威胁,要勇敢不惧、为正义而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凭他的人生磨难,让我知道这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有平坦大道,也有崎岖小径,切不可贪图安逸,要经受磨难,身处逆境,要勇于直面,自强不息,方能成就人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孔子用他的传道授业,告诉我世上最珍贵的莫过于义,是正义更是大义,为天下百姓,为黎民仓生,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取义,在所不惜。读书改变了我做人做事的方式,三思后行,踏踏实实。 悠悠读书情,纯纯朋友心。读书让我知道友情的重要,“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表现的是有付出才有回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讲述的是默契与和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看到的是患难见真情,何心相与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下不识君”结予的是对离人美好祝愿。读书使我懂得友情的珍贵,改变了我以往对待朋友的态度,消除了我和朋友之间那道隔膜的墙,相知无远近。 悠悠读书心,人间遍地情。读书让我知道了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了解了慈母“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肠挂肚,认识了朋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暖人话语……读书让我动情,开遍思乡之花,是余光中先生“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的望眼欲穿,是连战先生“度尽动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良好祝愿,是宋楚瑜先生“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激动哽咽……真情是世上最可宝贵的财富,财富不是朋友,而真情却是财富。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斗转星移,悠悠读书情改变了我,书中的诗词名句伴随着我度过了十几个春秋,丰富了我的内心世界。 【楼主】完全按照您的要求来的,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启示,若觉得满意,望多多支持哈!!! 6.古诗词创作感想旧体诗词写作浅议 旧体诗词,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宋词中的名篇佳作,琅琅上口,易读易记。 一两句精辟的诗词句子,可以蕴藏着很深的哲理。我自幼受到它的薰陶,一直很喜爱它,虽没成大器,但阅读欣赏和写作旧体诗词,一直是我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受命编选一部诗词选,读了很多来稿,对旧体诗词生发出一些感慨,遂写成这些文字与之商讨。 从来稿中得知,喜欢写旧体诗词的人还不少,说明旧体诗词还有它的生命力,在当代可以与新体诗“并肩前进”。来稿中有不少格律,严谨、意境深邃的佳作,这些作品的作者多为老年人。 但不容乐观的是,中青年作者虽也不乏佼佼者,但多数不是不合格律便是没有意境,只是文字堆砌。有的作者可能自知律诗难写,故不敢冠上“律绝”字样,以为这样便可不讲究平仄,每句五字或七字便可,有的还冠以“古绝”“古风”字样,以为就可不讲究平仄了。 须知,“古风古绝”虽来讲平仄,但有个起码要求:顺口。而来稿中出现了不少四连平四连仄的句子,读起来十分拗口,有的在单句(三、五、七句)还用了平声字。 我读过很多竹枝词、山歌,那些原创的民间作者们,他们也许不懂平仄格律的理论,但他们“唱出”的作品却合乎格律,抑扬顿挫,起承转合,十分顺口,极少出现四连平、四连仄的。而我们一些年青初学作者,就没有注意到这些基本常识,写出一些读得拗口之作。 有个署名作者身份是社科院副教授的“七律”,全诗56个字,竟有14个字不合格律(除开可平可仄的不算)。我真感到“隔行如隔山”:这位作者可能在社科研究上是权威,但写成这样的“七律”实在令人不敢恭维。 另有两首“满江红”作者“自报家门”是助理研究员,据称一首原载北方一家副省级报刊,一首曾在本省一家报纸上发表。同样,每首字,其中一首有30个字不合律,另一首19个字不合律,两首有七字不合韵。 你不采用他,他可能有意见,“副省级的报刊都用了!”这就值得做编辑的引起注意了。现在在报刊上经常看到这样的诗词,我想原因可能就是许多初学诗词写作的人,以为只要对照唐诗宋词中的某词牌作品,某句某句多少字填够便可。 殊不知,每种词牌除了规定每句多少字数之外,那个位置的字是平是仄都是有严格规定的。出现不合律的词作登载在报刊上,除了作者不懂词的格律要求之外,可能有的编辑也不懂。 不懂不奇怪,编辑不可能是全才,不可能是万能,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你不知道就要问知道的人,找不到现成的就找“哑老师”。在这里我推荐个很好的“哑老师”———小舟著的诗词三部曲中的《诗词作法浅说》,它以简明扼要的通俗文字,概括了格律诗体式和作法的原理和知识,以其短小、全面、浅白、实用、生动、有趣的特色,指导读者消除疑难登堂入室,提高古典诗词的知识水平和创作能力,该书对七、五言律绝诗中每个字是平是仄、哪个字可平可仄都排列得清清楚楚,还将40种常用词牌的每句每字的平仄也标注清楚,编辑们碰到编发这类稿件时“对号入座”便可。 三部曲其中的《古典诗词名篇浅读》精选了古典诗词中的300首,可引导读者读懂名篇原句时受到启发,提高自己的阅读欣赏和写作能力。《格律诗词浅写》则是作者创作的100首诗词作品,可供读者鉴赏。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意境,一些作者平仄格律是注意到了,个个字都符合平仄格律要求,可就是没有诗意,味同嚼蜡,当然这是更高一层的要求,那是要经过推敲、锤炼才能做到,是根据作者本身的文化底蕴、阅历等多方面因素所决定的,在此就不多赘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