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无题意思无题 作者: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2.古诗词无题翻译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朝代:唐代 | 作者:李商隐原文: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蓬山 一作:蓬莱)译文及注释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注释⑴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⑵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东风,春风。 残,凋零。⑶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⑷蜡炬:蜡烛。⑸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⑹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⑺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⑻应觉:设想之词。 ⑼月光寒:指夜渐深。⑽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⑾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⑿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⒀探看(kān):探望。参考资料:1、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室.九年义务教育标准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223 2、刘学锴 李翰.李商隐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181-182 3、钱荣涵·《无题》九首分析·安徽大学·2006年 创作背景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 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据考,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计有二十首,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这首《无题》诗也是如此,并且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参考资料:1、钱荣涵·《无题》九首分析·安徽大学·2006年 2、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一)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53-155 . 赏析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 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 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 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 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 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 “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 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 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 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 3.李商隐《无题》的意思深入学习? 好好看看 还有 10分不算很高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 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 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 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 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 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 “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 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 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 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 “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 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 “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洗马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 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 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 “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 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 4.李商隐的无题诗句的全部意思《无题》是唐代以来,有的诗人别有寄托,不愿或不便表明作品的题目,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无题“诗意指隐晦,一般难以准确解释。 李商隐的《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该诗的意思: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 5.古诗 无题 翻译《无题》 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解】: 1、东风句:指相别时为幕春时节。 2、丝:与“思”谐音。 3、应觉:也是设想之词。 4、月光寒:指夜渐深。 5、蓬莱:蓬莱山,指仙境。 【韵译】: 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 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 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 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 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 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 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 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 【评析】: 就诗而论,这是一首表示两情至死不渝的爱情诗。然而历来颇多认为或许有人事关系上的隐托。起句两个“难”字,点出了聚首不易,别离更难之情,感情绵邈,语言多姿,落笔非凡。颔联以春蚕绛腊作比,十分精彩,既缠缅沉痛,又坚贞不渝。接着颈联写晓妆对镜,抚鬓自伤,是自计;良夜苦吟,月光披寒,是计人。相劝自我珍重,善加护惜,却又苦情密意,体贴入微,可谓千回百转,神情燕婉。最终末联写希望信使频传佳音,意致婉曲,柳暗花明,真是终境逢生,别有洞天。春蚕两句,千秋佳绝。 6.李商隐 《无题》的 释义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译文: 昨夜星光灿烂,和风徐徐,在那画楼西边桂堂的东面。身上虽然没有彩凤的双翅可以飞到一起,但是两个人的心却像灵异的犀角一样,有一线相通。隔着座位玩送钩的游戏喝着温暖的春酒,分成小组射覆蜡烛分外红。可叹我听了报晓的更鼓要去官署应卯,骑着马去兰台,心却像是飞转的蓬草。 注释: 灵犀:指犀牛角。传说犀牛是灵异之兽,角上有条白纹,从角端直通大脑,感应灵敏,故称灵犀。这里借以比喻彼此心意相通。 赏析:这是一首纯洁的爱情诗。从诗中看,作者怀念的是一位贵家女子。作者从追忆昨夜回到现实,引出了诗人复杂微妙的心理: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可叹自己漂泊不定,又不得不匆匆走马兰台,开始寂寞乏味的工作。诗人描述了事件与场面来突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了诗人与情人时间太短,颇感无奈。全诗跳跃变幻,感情真挚,情意深长,形象动人。 7.无题诗的解释无题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写与情人别离后的思念。始从觉醒的甜梦中醒来觉得怅然若失,回忆起梦中依依惜别的情景,又匆忙地写信给她。从借用刘郎的典故,显见今后要再会是几乎不可能了。 全诗着意摹写缠绵悱恻的相思相忆和不知所以的婉曲心理,而整个相思相忆的心理流程又与斜月、晨钟、烛影、香晕的环境描写层递而下,在梦幻交织中创造出一个凄迷哀丽的境界,既避免了艺术上的平直,又恰到好处地突出了“远别之恨”的主旨。 刘郎是古代一个男子,他遇到了神仙女子,醒来后到天台山再找已经不见了。我们想想那神仙女子是永远见不到了,对李商隐来说,他所爱的人,是被幽闭在重重深墙之内,见她好象比神仙女子还要难,所以说「更隔蓬山一万重」。 韩寿,晋人,司空贾充的僚属,充每在家聚会,贾女从窗格中偷窥,见其貌美而爱之,与私通,充发觉后乃以妻寿。 宓妃留枕:曹植《洛神赋•序》:“黄初三年,作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植过洛水时,忽见一女子来,赠所用枕。宓妃,传说中伏羲氏之女。 无题 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泌妃留枕魏王才。 相思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男主人公(或者说就是诗人自己)独处时,听到窗外飒飒东风细雨,又听到芙蓉塘外的轻雷。尽管雨中的车轮声不再像雷鸣,且贵人很少在雨中出门,但诗人可以想象这是远去的车轮声。坐在这华贵的马车里,也可能是位贵夫人,甚至更可能是那位“车走雷声语未通”的意中人。听觉连着想象,东风,细雨,芙蓉塘外的轻雷,构成了一幅抒情的忧郁的,美的意境,此时最好相思。 金蟾玉虎表面上与东风细雨毫无关系,但呈现出一种神秘,聪明的读者能被它们吸引,希望从错乱的搭配中得到一种暗示。反复吟诵,你会很自然地领会到两个谐音字;烧香中的“香”,牵丝中的“丝”,谐音暗示着“相思”,诗人的难言之隐,先瞒住他要瞒住的人,又忍不住向聪明的读者吐露。再往下追去,很自然会联想到这是对私情的相思。咬锁(鼻纽)的金蟾腹内在焚着晚香,这不是一般人家的香闺。曾在此时,男主人公去幽会了。玉虎牵丝是在清晨,正当仆妇或主妇们汲井之时,他安然回来了。这是一次有金蟾玉虎可作见证的秘密,他和情人曾得到过天堂般的快乐。如今只留下相思的苦味。 与他的爱情可比肩的,有两个历史故事。贾女在帘后窥见美男子韩寿,后发展到偷情;泌妃死后给曹植留枕以示爱的忠贞和遗憾,这是第一层意思。第二层,诗人认为,他的青春年少(人称义山少俊),他的无与伦比的才情,都可以与韩寿和曹植相比。第三层,从诗的悲凉和惆怅情调看,这是自伤;韩寿与贾女偷情进而成为眷属,他没有韩寿那样的幸运;也没有曹植那样的高贵出身和机遇,使《洛神赋》成为爱的圣经,曹植与泌妃的故事,名标青史,成为千载以来读者心中的偶像。世人并不看重他李义山的少俊和天才,甚至将他的爱情蒙上尘垢,称他为“狎邪浪子”。活得窝囊,爱得也窝囊。 后两句是警句。不能让相思同春花开得一样红火。燃烧得愈烈,一寸相思将是一寸灰。 相思之苦,并未使向往之情泯灭,诗人又燃起新的希望,他再度坠入爱河,于是鼓起勇气去幽会。“飒飒东风”之句,很自然地过渡到了“含情春畹晚”。 参考资料:baidu 8.李商隐的《无题》诗是什么意思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会结束。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 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本诗也许还有别的寓意,但作为爱情诗却是几无异议。整首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9.无题的意思无题释义: 诗文等有用“无题”做题目的,表示没有适当的题目可标或者不愿意标题目。 1.《无题》,顾名思义,那是想不出好名字. 2.看似《无题》胜似有题,由于它的特定影射,含义深奥. 3.无题的作品由于它的词藻华丽,情意缠绵,景象迷离,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无题,其实是诗的一种体裁,他的特别之处在于:不能把这类诗歌分类,因为它表达的是一种情怀,比如说:李商隐的《无题》,表达的是对妻子的怀念. 无题就是诗的名称 无题 就是一篇文章的内容不用书面形式表现出来,因此就用无题来概括,其实其中有深刻的内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