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歌颂宿迁的诗歌宿城区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宿迁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南北交通要冲。 春秋时期起,先后有宿豫、下相、宿迁等县、郡在此设立治所,留下了四座古城遗址。 宿豫(厹犹)城 宿豫城,俗称下古城。 在宿城区郑楼镇古城居委会,京杭大运河南岸1公里,为废黄河北堤中之一段。古为犹国治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实行郡县制,改犹国为厹犹县。晋改名为宿预县,后魏作宿豫。 南朝梁时,守将张惠绍又在原厹犹县城基础上,增修城廊,并引水环护。公元735年,因黄泛城圯,治所北迁至下相城址。 明代以后曾在此址建城隍庙、三义庙等。清乾隆皇帝南巡时曾登临其地。 宿豫古城历经战乱和水患,百姓多灾多难,景象萧条凄凉。元人陈孚《古宿迁》诗云:“淮水东流古宿迁,荒郊千里绝人烟,征衫不脱夜无寐,舟在西风乱荻边”;“日落狐鸣野草黄,雁飞无数水茫茫,疏星野火寒沙上,知是何年古战场?” 由于长期的风雨剥蚀,特别是1958年“**”时平田整地,宿豫古城址被削低约6米,与依山修筑的黄河堤相联,已失巍峨之势,山北麓被挖掘峭然壁立,犹显崔嵬之姿。 据江苏省文物专家探测,古城遗址的文化层暴露面积2000平方米,混合文化层海拔20米,局部文化层厚3米,下为灰黑土文化层。 古城的西北麓,有古井一口,水甘冽,天旱不涸,群众传为罗成枪挑、马踩而成,事属不经,但罗成在此战斗过,则是历史真实。 古井早被填塞,另于其南数丈远处掘一新井,水亦碧清,深约二丈,井壁不甃(zhòu),亦不淤滞,毫不亚于古井。井北百十米处,是古三义庙的遗址,庙西不远处,为百子堂遗址,与山顶之观音庵遗址,呈鼎足之距。 庙皆毁于日寇入侵之时。 水井之南,山之北坡上,被里人挖出五间殿宇残基,每间宽约3米多,进深有5米,前有走廊砖柱,砖形大小厚薄不等,有字或花纹,系东汉、六朝以前之物,还有完好的陶制“鸱吻”,殿宇可能是毁而复建,又被水冲圮而埋于河堤之下。 山顶观音庵内,原有胸围两人仅可合抱的古柏一株,当系先秦时期所植,惜已于1947年被砍伐。庵前有石阶七十二级,沿南坡下伸,是通向古城街市的道路,石阶已被挖去十多级,其余数十级和古城街市遗址,皆被废黄河积沙所掩埋。 下相城 下相城俗称上古城,在今宿迁经济开发区城中居委会六组,与东之项王故里隔河相望。秦初置下相县时筑土城,汉、晋因之。 至南朝宋废、北魏复置、北齐又废,均为下相治所。宋太宗雍熙三年(983年)下相城被黄泛湮没。 由于缺乏史料记载,下相城的建筑规模和变化情况一直不明。 2005年初,宿迁市政府规划在下相古城遗址建造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 为探明和保护下相古城遗址,宿迁市政府文物管理部门邀请南京博物院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邺城钻探队具体施工,自2005年8月22日至9月25日,对下相古城遗址进行了第二阶段的考古勘探。这次勘探的范围:北起青岛路,南至厦门路,东起富康大道,西至发展大道。 以东西向的浦东路为界,浦东路以南至厦门路为勘探A区,浦东路以北至青岛路为B区。两区共布8排探孔,普探面积约50000平方米,密探面积3000平方米。 此次勘探与试掘,确定在宿迁西南部存在一个文化层堆积较厚,内涵丰富的古代城址。文化层中出土的陶片时代多为战国到汉代。 根据这些陶片及城墙可以推测这个古代城址即是文献中记载的秦汉时期的下相县治所在。由于地下水位高,目前还没有条件对城内的建筑遗迹、城墙、城门等进行大面积大规模的发掘。 本次勘探发现,下相古城遗址的文化层多在7米以下,7米以上是黄河泛滥形成的黄泛土层,生土从东南至西北逐渐抬高,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与整个宿迁的地势走向相一致,与文献中关于宿迁历史上水患频仍的记载相呼应。本次勘探发现了秦汉时期下相城及相关遗址,确定了古代文献记载的下相城的地望,发现了城墙、城壕、角楼、灰坑、古井等。 第一次揭开了下相城的神秘面纱。 本次勘探,重点解剖了城墙东南角部分墙体,了解了城墙上部的构筑和堆积情况。 其中城墙土距地面2ر7-5ر6米,宽10-18米。上部为红碣色土,土质坚硬,厚0ر9-3ر3米。 青灰色土中包含瓦片。城壕位于城墙外20米处,宽不少于45米。 城壕内堆积深7ر8-8ر2米,以上黄泛淤土,8ر8-9米以下有深灰色淤土,土质较粘,厚0ر2米,再往下为灰黄色淤土,深10ر3-10ر5米为黄色生土。 此次钻探和试掘,均出土数量较多的板瓦、简瓦残片。 瓦片正面纹饰有粗绳纹、细绳纹、断续绳纹、棱纹等。另有一些素面筒瓦残片,瓦片面多为素面,少数有麻点纹和制坯时留下的指捺痕迹。 瓦片颜色有红色和灰色两种,灰色占多数,红色仅有少数。陶质均为夹砂陶。 城墙表面小沟中出土的瓷片,一为外面是酱釉、里面是白釉的瓷碗残片,瓷片上有支丁。另一为青瓷韩瓶口部残片。 2005年10月25日至11月9日,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又在发展大道以西的富豪花园工地,以及通成山庄、天星花园,继续对下相城进行第二阶段的考古勘探。首次发现青砖和骨片,找到了西、北两城墙的位置,初步确定下相城为边长约450米的方城,城内有古代建筑遗存。 宿迁城 一 公元762年(唐代。 2.能告诉我歌颂宿迁的诗歌我 的 家 乡 我的家乡,一个充满神话的地方, 霸王项羽从这里走向天下, 鲁肃、沈括在这里傲领数世风骚…… 啊,宿迁,翻阅你的悠久历史我豪情万丈。 我的家乡,一个日新月异的地方, 每一时都传诵着英雄的故事, 无一刻不谱写着动人的篇章。 啊,宿迁,品读你的座座丰碑我热血满腔。 我的家乡,一个热闹繁华的地方, 新开张的小铺生意红火, 经营多年的老店,还是那么兴旺, 啊,宿迁,你的每一寸土地都把盎然的生机荡漾。 我的家乡,一个彬彬有礼的地方, 如火热情招至五湖佳宾, 优越政策引来四海客商, 啊,宿迁,文明之花处处开放。 我的家乡,一个百花争艳的地方, 迎春花代表着富贵,虞美人象征着优雅, 手植槐将英雄气概流传,月季花将文化内涵传扬, 啊,宿迁,你每一丝、每一缕的气息都散发出魅力的芳香。 我的家乡,一个希望腾飞的地方, 西楚人民誓将你美名扬遍天下, 举鼎子孙定将你前进的道路铺满鲜花, 啊,宿迁,展望你的未来,无——限——辉——煌! 3.能告诉我歌颂宿迁的诗歌我 的 家 乡我的家乡,一个充满神话的地方,霸王项羽从这里走向天下,鲁肃、沈括在这里傲领数世风骚……啊,宿迁,翻阅你的悠久历史我豪情万丈。 我的家乡,一个日新月异的地方,每一时都传诵着英雄的故事,无一刻不谱写着动人的篇章。啊,宿迁,品读你的座座丰碑我热血满腔。 我的家乡,一个热闹繁华的地方,新开张的小铺生意红火,经营多年的老店,还是那么兴旺,啊,宿迁,你的每一寸土地都把盎然的生机荡漾。我的家乡,一个彬彬有礼的地方,如火热情招至五湖佳宾,优越政策引来四海客商,啊,宿迁,文明之花处处开放。 我的家乡,一个百花争艳的地方,迎春花代表着富贵,虞美人象征着优雅,手植槐将英雄气概流传,月季花将文化内涵传扬,啊,宿迁,你每一丝、每一缕的气息都散发出魅力的芳香。我的家乡,一个希望腾飞的地方,西楚人民誓将你美名扬遍天下,举鼎子孙定将你前进的道路铺满鲜花,啊,宿迁,展望你的未来,无——限——辉——煌。 4.夜宿山寺 古诗《夜宿山寺》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写。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夜晚投宿在山上的寺院里。李白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抒发和表达了诗人向往神仙般生活的追求。 夜宿山寺 唐 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翻译 山上寺院的高楼多么高,人在楼上一伸手就可以摘天上的星星。我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天上的神仙。 赏析 《夜宿山寺》是李白的一首纪游写景短诗。 首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 危 ”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出来了。 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三、四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的心理中,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站在楼上就可以用手摘下月亮和星星。我不敢在这儿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却十分生动形象。 这里,诗人发挥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5.有关于赞美淮安的诗歌吗1、《发淮安》 明代:杨士奇 岸蓼疏红水荇青,茨菰花白小如萍。 双鬟短袖惭人见,背立船头自采菱。 释义:岸边的蓼草淡红水中的荇草青青,慈姑开着白花小小如萍。 她梳着双鬟穿着短袖羞于见人,背着身子立在船头自顾采菱。 2、《澡兰香·淮安重午》 宋代:吴文英 盘丝系腕,巧篆垂簪,玉隐绀纱睡觉。银瓶露井,彩箑云窗,往事少年依约。为当时曾写榴裙,伤心红绡褪萼。黍梦光阴,渐老汀洲烟蒻。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薰风燕乳,暗雨梅黄,午镜澡兰帘幕。念秦楼也拟人归,应剪菖蒲自酌。但怅望、一缕新蟾,随人天角。 释义:情人手腕上系着五色丝线,篆文书写的咒语符篆戴在头上,以避邪驱疫。在天青色纱帐中,她睡得格外香甜。在庭院中花树下摆好酒宴,在窗前轻摇彩扇,当歌对饮,往日的美景历历在目。 当时曾在她的石榴裙上题诗写词,今天窗外的石榴已经凋残,曾经的欢乐已逝,光阴似箭,沙洲上柔嫩的蒲草在风中摇曳,茫茫如一片青烟。 请不要再唱江南的古曲,那幽怨悲抑的哀曲,怎能安慰屈子的沉冤?春风和煦中燕子已生小燕,连绵细雨中梅子已渐渐黄圆。 正午的骄阳正烈,美人是否也在幕帘中沐浴香兰?想她一定会回到绣楼,剪下菖蒲浸酒,自饮自怜。怅望中我仰望苍空,看那一弯新月冉冉升起,那清淡的月光伴随着我,来到这海角天边。 3、《赠少年》 唐代:温庭筠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释义:漂泊江湖偶尔相逢客恨实在多,黄叶纷纷落下洞庭湖水波连波。深夜畅饮即将作别淮阴的街市,月照高楼我们引吭高唱离别歌。 4、《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代: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释义:前面的船已经遥远模糊不清,将要渡过淮水可渡船已走,有谁来陪伴我?山上黄叶飘零,传来寺庙响起的悠长晚钟声,楚天飘洒的绵绵秋雨与大海连成一体。 在凄风苦雨中因离别而生的思念之情更浓,在一天之间凄怆寂寞使我的面容变得憔悴。一只疾风中的伶仃小鸟飞向东南归巢去,广陵在哪里呢,不也在东南方吗? 5、《淮阴行》 唐代:刘禹锡 何物令侬羡,羡郎船尾燕。 衔泥趁樯竿,宿食长相见。 释义:不想以身相随远行的丈夫,羡慕随船远行的燕子,婉转达意,以曲取胜,羡慕燕子,希望能像燕子那样天天见到自己丈夫的食宿情况。 想燕子能随船飞行,在樯竿上停留,自己丈夫无论是宿夜还是进餐,它天天都能见到,而人不如燕,自己反不能相随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