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哪些关于“家信”的诗句1、《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2、《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4、《得家书》 ——唐·杜甫 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 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 熊儿幸无恙,骥子最怜渠。 临老羁孤极,伤时会合疏。 二毛趋帐殿,一命侍鸾舆。 北阙妖氛满,西郊白露初。 凉风新过雁,秋雨欲生鱼。 农事空山里,眷言终荷锄。 5、《端州江亭得家书》 ——唐·李绅 雨中鹊语喧江树,风处蛛丝飏水浔。 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 长安别日春风早,岭外今来白露秋。 莫道淮南悲木叶,不闻摇落更堪愁。 6、《家书后批二十八》 ——唐·韩偓 四序风光总是愁,鬓毛衰飒涕横流.。 此书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头。 2.有关“书信”的诗句有哪些1、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出自:唐代·杜甫《春望》 释义: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2、诗句: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出自:宋代·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释义: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3、诗句: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出自:宋代·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释义:想给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4、诗句: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出自:两汉·佚名《饮马长城窟行》 释义:呼唤童仆打开木盒,其中有尺把长的用素帛写的信。 5、诗句: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出自:唐代·张籍《秋思》 释义: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心中思绪翻涌想写封家书问候平安。 3.描写古代人们盼望亲友来信的诗词有哪些春望 唐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diàn)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寄外》[1] -陈端生 末曾蘸墨意先痴, 一字刚成血几丝。 泪纵能干犹有迹, 语多难寄反无词。 十年别绪春蚕老, 万里羁愁塞雁迟。 封罢小窗人尽悄, 断烟冷露阿谁知。 黄莺儿 雨中遣怀 积雨酿春寒,看繁花树树残,泥途满眼,登临倦,云山几盘,江流几湾,天涯极目空肠断。寄书难,无情征雁,飞不到滇南。 贺新郎 [宋]叶梦得 睡起流莺语。掩青苔、房栊向晚,乱红无数。吹尽残花无人见,惟有垂杨自舞。渐暖霭、初回轻暑。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惊旧恨,遽如许。 江南梦断横江渚。浪黏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无限楼前沧波意,谁采萍花寄取。但怅望、兰舟容与。万里云帆何时到,送孤鸿,目断千山阻。谁为我,唱金缕 4.古代通信历(1840年以前)1,调查古人盼望亲友来信的诗词或故事: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说飞鸽传书、用烽火、用快马等等,在这里提供一个有关于烽火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西周被犬戎灭亡的导火线,而褒姒也因此成了红颜祸水的代名词。 周宣王死了以后,儿子姬宫涅(音niè)即位,就是周幽王。周幽王什么国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有个大臣名褒珦(音bāoxiàng)劝谏幽王,周幽王不但不听,反把褒珦下了监狱。 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家的人千方百计要把褒珦救出来。他们在乡下买了一个挺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幽王,替褒珦赎罪。这个姑娘算是褒家人,叫褒姒(音sì)。 幽王得了褒姒,高兴得不得了,就把褒珦释放了。他十分宠爱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以后,心情闷闷不乐,没有开过一次笑脸。幽王想尽办法叫她笑,她怎么也笑不出来。 周幽王出了一个赏格:有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赏他一千两金子。 有个马屁鬼叫虢(音guó)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一个鬼主意。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犬戎的进攻,在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骊音lì)一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如果犬戎打过来,把守第一道关的兵士就把烽火烧起来;第二道关上的兵士见到烟火,也把烽火烧起来。这样一个接一个烧着烽火,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虢石父对周幽王说:“现在天下太平,烽火台长久没有使用了。我想请大王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起来,让附近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许多兵马扑了个空,保管会笑起来。” 周幽王拍着手说:“好极了,就这么办吧!” 他们上了骊山,真的在骊山上把烽火点了起来。临近的诸侯得了这个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赶快带领兵马来救。没想到赶到那儿,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伙儿都楞了。 幽王派人告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王和王妃放烟火玩儿,你 们回去吧! 诸侯知道上了当,憋了一肚子气回去了。 褒姒不知道他们闹的是什么玩意,看见骊山脚下来了好几路兵马,乱哄哄的样子,就问幽王是怎么回事。幽王一五一十告诉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 幽王见褒姒开了笑脸,就赏给虢石父一千两金子。 幽王宠着褒姒,后来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废了,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原来王后父亲是申国的诸侯,得到这个消息,就连结犬戎进攻镐京。 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惊慌失措,连忙下命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烽火倒是烧起来了,可是诸侯因为上次上了当,谁也不来理会他们。 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浓烟,夜里火光烛天,可就是没有一个救兵到来。 犬戎兵一到,镐京的兵马不多,勉强抵挡了一阵,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马像潮水一样涌进城来,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伯服杀了。那个不开笑脸的褒姒,也给抢走了。 到这时候,诸侯们知道犬戎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犬戎的首领看到诸侯的大军到了,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周朝多少年聚敛起来的宝贝财物一抢而空,放了一把火才退走。 中原诸侯打退了犬戎,立原来的太子姬宜臼(音jiù)为天子,就是周平王。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没想到诸侯一走,犬戎又打过来,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占了去。平王恐怕镐京保不住,打定主意,把国都搬到洛邑去。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z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 参考资料:华夏文化网 5.描写古人书信往来的诗句1、《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 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2、《逢入京使》 唐代: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3、《秋思》 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译文:洛阳城又开始刮秋风了,凉风阵阵吹起了我埋藏在心底的万千思绪,便想写封书信以表对家人思恋。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有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4、《清平乐·红笺小字》 宋代: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译文:精美的红格信笺写满密密小字,说的都是我平生对你的爱慕之情。鸿雁飞翔云端且鱼儿游戏水里,这番满腹惆怅的情意难以传寄。在斜阳里我独自一人倚着西楼,遥远的群山恰好正对窗上帘钩。桃花般的人面不知到何处去了,唯有碧波绿水依旧向东方流去。 5、《春望》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到了现在,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插不了簪了。 6.古代怎样送信1、中国历史悠久,历朝历代都有不同的送信方式。如烽烟、驿递、信客等方式。 2、最早的烽火传消息,是利用多烟可燃物产生烟雾,使远处的人看见,谓之“狼烟”。一般是报敌情或灾情用。 3、驿递,类似于今天的“快递”。只不过使用的工具不同,多使用送信者骑快马,利用朝廷官建立的驿站,一站一站接力传送到目的地。遇到紧急公文折子,常常把马累到倒闭,这时会换马不换人。保证消息最快送到收信人那里。 4、民间送信还有一种方式:信客。 信客一般都是由十里八乡中的某位有信用有见识的男子担任。他们一般在固定的省份、沿着固定的路线云游,到各处的家乡会馆,为乡亲们收寄来往信件,有时是口信。信客很辛苦,收入也很少,他们是“信人”----受大家信任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