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歌的两个流派

1.现代诗歌共有几个流派

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出现的最重要的诗歌流派有:

* 20世纪初至1920年代: 尝试派、文学研究会(人生派)、创造社(早期浪漫主义)、湖畔诗派、新格律诗派(新月派)、中国早期象征诗派

* 1930年代: 中国现代派诗群、七月派、汉园三诗人

* 1940年代: 中国新诗流派、九叶诗派

* 1950年代: 中国现实主义、新现代主义(现代派诗群)、蓝星诗群(蓝星诗社)、创世纪诗群(创世纪诗社)

* 1970年代: 朦胧派(今天派)、白洋淀诗群、中国新现实主义

* 1980年代: 新边塞诗派、大学生诗派、第三代诗群(新生代诗群、新世代)、莽汉主义、整体主义、海上诗派、圆明园诗派、撒娇派、他们诗群、丑石诗群、非非主义(红色写作)、神性写作、新乡土诗派、知识分子写作诗群

* 1990年代: 网络诗歌(网络诗人)、民间写作、第三条道路写作、中间代、信息主义、70后诗人

* 21世纪初:灵性诗歌、新江西诗派、80后诗人 、90后诗人

2.现代诗歌派别划分及其代表是谁

中华民族自《诗经》诞生以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众多的诗歌流派,特别是自现代主义运动开始以来,产生的诗歌流派十分之多,还标榜了许多主义.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许多网络诗歌也象雨后春笋般异军突起.纵观现代诗歌的全貌,现代诗歌可以分为两个派别:一是“天才派”;二是“枯柴派”.令人遗憾的是,“枯柴派”诗歌占着红袖的主流,在一定程度上压制着“天才派”诗歌的发展. 关于“天才派”和“枯柴派”理论最早见于余浩然教授主编的《格律诗词写作》.余教授在谈到诗词的产生与发展时,认为宋词的发展一直围绕两条主线: 一是以李煜、苏轼、辛弃疾、陆游为代表的天才一派.例如李煜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的作品如滚动的珍珠,自然天成,圆润可爱. 二是以周邦彦、姜白石、吴文英为代表的枯柴一派.例如周邦彦的《花犯·咏梅》: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露痕轻缀.疑净洗铅华,无限佳丽.去年胜赏曾孤倚,冰盘共燕喜.更可惜、雪中高土,香篝熏素被. 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相将见、脆圆荐酒,人正在、空江烟浪里.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 这样的作品如枯柴一堆,讲究横竖,刻意堆砌,根本不值得一看. 余教授经过一番考察对比后,认为天才一派到苏轼后便走下坡路,枯柴一派逐渐占上风.枯柴一派既没有什么志向,也没有什么气魄;既没有情感,也没有什么才华,只知道堆砌词澡,生拼硬凑,故弄高深.枯柴一派的诗人,一生写不出“一江春水向东流”和“天涯何处无芳草”的好词好句.但是,枯柴一派诗人虽然一辈子写不出好词,却因为它的出现和一些权力的影响,逐渐把宋词引向脱离群众、走向衰亡的道路.可以说枯柴一派祸害无穷. 新诗是“五四”以来新兴的白话自由体诗歌.新诗对古诗词来说,如果把古诗词比喻为建筑公司的袋装水泥,那么新诗就是散装水泥.新诗的发展一开始就以其平易近人般的亲和力得到人民大众的喜欢.可是,近几年的发展却不尽人意.对红袖现代诗歌派别的划分,我们同样可以借鉴余教授的划分方法,把它分为“天才派”和“枯柴派”. 枯柴派诗歌的最大特点是:刻意追求辞藻的朦胧和华丽,导致写出的诗歌象枯柴一般,晦涩难懂.比如枯柴派经常用的这类诗句:“如果河水再玻璃些”,这样的诗句到底是什么啊?我看到这样的诗句,就会从内心发出疑问:小学老师教给的“清澈”、“透明”、“碧蓝”等词句难道枯柴派诗人没有学过?为什么要生造这样的词句?如果在小学生作文里哪位学生用上这样的词句,老师肯定会火冒三丈,给他一记耳光的.红袖诗坛就有这样的诗句: “我听见一束火,凝固,化为液态 滴落在木地板上,声音很沉 如一柄巨锤夯打在木桩上 如木桩要穿透冰冻的土层 把疼痛越嵌越深” 象这样“火”用耳朵听然后让“火”凝固的诗句,简直就是疯话怪话.然而,这样的诗歌,在红袖比比皆是,多如汗毛,例如,在网络上曾经一度备受推崇的某诗人的诗歌里有这么一段: “我理解冰,为什么躲在鼠标里 变的炽热.秋天来了,秋天 有太多不想成熟的浆果.抑郁着 掉落 谁?——已经穿上城堡的旧衣服 这个部落的祭祀是一枚红叶 娇艳的,沉重的遥远的标签是 窗帘上的落款: 爱我” 这就是典型的枯柴派诗歌,说情感没有情感,说意境大概只有作者自己知道,说语言简直象疯人说疯语.试问枯柴派的诗人,你写的诗歌只有那些跟你一样有“学问”的人才能猜出不同的意思,而广大的人民群众看不懂,这样的诗歌生命力在哪里?难怪人民群众称“枯柴派”的诗歌为二百五诗歌! “天才派”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清新自然,情感心出,贴近生活,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比如: 红袖诗友小点子的《对斟》-- “倒出仲秋的酒 邀你 饮往事 然而 明月流水 逃不出 千古一字“愁” 举杯之际 我发现 始终无人” 红袖诗友风钊子的《牛》: “我让生命戴上那根古老的轭 拉着生活沧桑的曲辕犁 耕耘着岁月深层里的日子 我以一种厚重的喘息声译作梦呓 我深深地眷恋着维系我生存的土地 让渗血的青蹄沉沉地扎下根去 让穿夜的双眼静静等待希冀生长 背对着天空我拒绝到外面的星球上飞翔 偶然无事可做的时光在庄稼滋长声里 我反刍着贮藏在胃囊中的历史 往事的滋味被泪盐淹渍,形状被酸软化 活着就要耕耘,劳作里生命产生了价值 把每一个日子翻新,季节之后才见得丰硕果实 只要看到收获的颜色便已心满意足” 这样的诗歌,情感从作者的心里奔放而出,语句通俗易懂,语境精巧,意象含蓄,诗意清丽婉约,给人心灵的震撼力是无穷的. 然而,许多“枯柴派”诗人,自以为自己写的诗歌很好,一直以自己是真正的诗人自居,也一直把自己的诗歌当作主流来看待.动不动就指责那些朴实易懂的诗歌为水平低下,或者就像鲁迅笔下的那个老太太喊的:“我九十岁了,我活够了,现在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其实,他们的作品对诗坛来说,简直是祸害无穷!不但约束了“天才派”诗歌的发展,而且因为无形中对未来的诗歌发展产生误导作用,导致更。

3.诗歌的主要派别是什么

一是按时期划分,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派别。

二是按人物划分,有古典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现实主义诗人三大类。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陈子昂,盛唐的代表人物是李白、杜甫,还有山水田园派诗人王维和边塞诗人岑参、王昌龄、高适。中唐:白居易 晚唐:李商隐、杜牧。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繁盛时期,诗歌的风格流派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如王维

的田园诗恬静幽美,李白的诗歌奔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白居易的诗

通俗平易,李商隐的诗精工秀等.是诗人的性格,气质,阅历,素养等方面的

写照.

唐朝建立迎来了诗歌发展的第一阶段.初唐诗歌的创作大多蕴涵南朝的浮

艳风格,题材狭窄,缺乏真情实感.武则天时期,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

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圹大了诗歌的表现范围,才调琮横,气象宏阔,声律及

风骨有的唐诗得以正式形成.

盛唐时期的诗人,对国家和民族豆油一种自豪感,他们大多热心功名,胸怀

大志,志气高远,这使他们的诗歌不仅富有风骨,而且比建安诗人更带高昂

明朗的基调,蓬勃旺盛的情感,磅礴壮大的气势.

盛唐诗人开创了众多流派,以高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是浪漫主

义中的一个重要的派别,以孟浩然,王维等代表山水田园诗派,描写山川的

自然和田园闲适生活,使山水的内容更加丰富.盛唐是诗歌发展的高峰,开

元盛世特殊的环境造就了李白的诗内容广泛,想象丰富,豪情奔放,神采飞

扬,充分表现了盛唐士人的自信与抱负,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

安史之乱后,诗歌的风格表现为沉郁顿挫,语言精练,叙事严谨,真实反映唐

朝由盛转衰.晚唐的唐朝衰落期,在这末世中,出现了大量咏史诗人,他们身

上映照着黯淡的落日余辉,发出的是衰世的悲凉,诗歌中带有深沉的感伤.

4.诗的诗歌流派

新国风即国风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新国风的基本定义是:秉承“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传统精神,站在民众的立场,用凝练的语言、流转的韵律、表达抒发自己对于当代生活的切实感悟,并力求达到晓畅明白却又内蕴深厚的艺术效果。

新国风是时代的产物。当今社会教育普及,使人民大众也有可能学习、掌握诗歌技巧,从而创作出与古代“士大夫诗”截然不同的诗词作品。“新国风”要求在严守传统诗词艺术形式的前提下,将当代现实生活融入诗词创作之中,这对诗词创作的艺术技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新国风运动”所追求的诗词大众化,是“作品精粹化,读者大众化”。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运动”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三美”中的音乐美是指新月派诗歌每节韵脚都不一样,好像音乐一样。建筑美是指诗歌的格式好像建筑一样。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节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 中国晚唐五代词派。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编成《花间集》(10卷),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孙光宪外,其余如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都是集中在蜀地的文人。他们的词风大体相近。后世因而称之为花间派。温庭筠、韦庄是其代表作家,二人虽都侧重写艳情离愁,但风格不同,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秀。其余词人,多蹈温、韦余风,内容不外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多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格调不高。但鹿虔扆、欧阳炯、孙光宪也有一些较有现实意义的作品。花间词在思想上无甚可取,但其文字富艳精工,艺术成就较高,对后世词作影响较大。《花间集》有南宋绍兴、淳熙、开禧年间3种刻本。今人李一氓《花间集校》,198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

总之,凡一切抒情和人类思想主观对客观事物的描绘,以及价值观,都属于诗的范畴。

5.当代诗歌分为哪几个流派

2005年5月2日10:00至17:30,由四川省文联沫若艺术院和成都(龙泉驿)枇杷节组委会联手设坛的“2005中国诗歌流派论坛”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境内隆重举行。来自四川大学、《星星》、广东省社科院、“第三条道路”、“存在”、“非非”、“东北亚”、“诗镜”、“汉语文学”等处的马莉、衣水、李霞、朱子庆、杨拓、杜兴成、张富英、青弦、林童、庞清明、罗唐生、候平章、莫卧儿、谯达摩、雨田、胡亮、陶春、谢银恩、刘泽球、朱杰、华末眠、曾令勇、秦风、野川、罗铖、胡应鹏、白鹤林、张翌、蒋宜勋、鄢家发、李拜天、杨远宏、张放、卢泽明、席永君、张阅、张新泉、廖忆林、西边雨、南北、魏建林、杨铮、焦虎三、万萍、杨然、龙郁、周世通、聂作平、孙文、王国平、朱晓剑、凸凹、张选虹、刘晓双、张选通、李云、王华、刘俊升、陈国瑛等全国各地的诗人、诗评家及《南方周末》等20多家新闻媒体参加了这一活动。

论坛上午设在沫若艺术院二楼高档会议厅。会议厅正墙上醒目地悬挂着书有“柏合枇杷行”2005中国诗歌流派论坛字样的红色会标。与会者呈两圈圆型坐列,内圈依桌,外圈倚墙。椭圆桌心上布满花卉盆景。能容纳百余人的会议厅被挤得爆棚,部分人只好在厅外踱步、议论、看画展。论坛由林童、凸凹、胡亮三人主持。开坛前,凸凹对所有来宾一一作了介绍,并通告了活动议程。

林童在“开场白”中说:上午谈中国诗歌流派,下午专谈第三条道路。既然谈中国诗歌流派,与会者不论站在什么立场,代表哪个流派,都可以亮出自己的观点。为当下的中国诗歌流派把脉,以使各流派走向健康发展之态,推动中国新诗的良性之路。这既是一种气度,也是一种行动。并说:一、流派是推动文学艺术发展的动力。中国诗歌自楚辞开始已形成流派;二、我所理解的流派:流为流动,派为派生,而不是帮派或派别,这样才具有活力;三、在我的话语里,流派与诗群往往是一个意思;四、今天的会议是交流,而不是交锋;是论坛,而不是论剑。交锋或论剑,就像武侠小说里比拼武功,都欲置对方于死地;交流或论坛,是两种甚至多种思想的碰撞,能开阔视野;五、因为时间的缘故,每人发言限十分钟。只讲观点,可大胆假设,不必求证,求证的事可在论文中完成。每个与会者是平等的,都有阐述自己观点的权利。

杨远宏第一个发言。他的观点是:一、流是流向,即流派的发展方向,派为派别,即这一流派区别于那一流派的特征。一个流派的成立,必须要具备共同的审美主张与意识,共同的艺术追求,相同或相近的创作风格。二、不论是知识分子写作,还是民间写作,以及第三条道路,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流派,最多算亚流派,实际上是诗群;第三代与中间代也不是流派;非非主义、莽汉主义才能算流派。下半身也能叫流派,但本人很反感。三、第三条道路如果算流派的话,请问它的流向是什么?它有什么共同的审美意识?将一群在审美意识和创作风格毫不相干的诗人混在一起,有这样形成流派的吗?

之后,谯达摩、朱子庆、张新泉、张放、胡亮、杨然、李霞、罗钺、秦风、雨田、张富英、杜兴成、孙文、谢银恩、莫卧儿、鄢家发等纷纷发言。来宾围绕“流派”二字,诊断中国诗歌各流派走势等。胡亮、谢银恩作了书面发言,其论点佐证前者以“三道”为例,后者以“存在”为例。雨田谈了非非,第三条道路成员罗钺质疑了近来第三条道路论坛所存在的问题,并表示了忧虑。论坛进行中,马莉、谯达摩、张新泉、庞清明、陶春等接受了众媒体采访。

午餐后,与会者参观了沫若艺术院、巴金文学院。下午2时,驱车十几分钟,论坛移至柏合镇枇杷谷“攀西第一锅”会议室。会场格局布置、会标悬挂与上午同,只是桌上摆满了刚下树的枇杷果。马莉、朱子庆、杨远宏、凸凹、林童、杨然、庞清明、陶春、张新泉、杜兴成等纷纷发言。凸凹作了题为《交待书:我为什么走上第三条道路》的书面发言。论坛间隙,众媒体采访了朱子庆、马莉夫妇及凸凹等。大家坦诚布公,充分论述,无忌无讳,在“论剑”、“说法”、“讲道”上时有交锋、争论,这使论坛自始至终盈漾着学术氛围和与场外枇杷林一样的和谐生态。

6.我国古代诗歌的流派

在我国文学史上,诗人词家多若繁星,他们或因风格相近,或因时代相同,或因同乡好友,或因父子师生,而各自被归人不同的流派。

这些流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地位也有高有低。了解和熟悉它们,对于诗歌欣赏是大有裨益的。

诗人词家虽多,但如果从创作方法上来划分,大致有现实主义和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以及形式主义等几个流派。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流派。

(1)现实主义派流。现实主义流派的成员,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中那些现实主义诗篇的无名作者。

之后,就是创作汉、魏乐府中现实主义作品的无名作者。而南北朝的陶渊明,唐代的杜甫、白居易,宋代的陆游,则可视为不同历史时期的领袖人物。

此外,如东汉的蔡谈、王粟、陈琳,中唐的元结、柳宗元、元模、张籍、王建、李绅,晚唐的皮日休、聂夷中,北宋的梅尧臣、王安石,南宋的范成大、杨万里,金代的元好问,元代的王冕,明代的高启。于谦,清代的顾炎武、吴伟业等,都是有一定代表性的现实主义诗人。

这一流派的共同特点是:能够真实而形象地、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有着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有着在深刻认识基础上的高度概括;较多地运用朴实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 (2)浪漫主义流派。

浪漫主义流派的成员,最早也可以追溯到《诗经》中那些浪漫主义诗篇的无名作者。之后,便是我国的第一个大诗人屈原,他早在战国时代就把浪漫主义诗歌创作推上了一个高峰。

在魏晋南北朝,先后出现了曹植、左思、郭珍、鲍照等浪漫主义诗人。唐代的李白,可称浪漫主义大师,他继屈原之后,又掀起了一个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高峰。

除他之外,唐代还有王之涣、王昌龄、岑参、李贺等优秀的浪漫主义诗人。宋代词坛上的苏拭和辛弃疾,是浪漫主义词家的杰出代表。

清代的龚自珍,是古代最后一个有一定影响的浪漫主义诗人。 这一流派的共同特点是:洋溢着追求理想的进取精神;具有乐观向上的豪迈气概;能以丰富的想象构成美妙的虚幻境界;常使用大胆的夸张和奇特的比拟;充斥着绚丽奇妙的语言。

有一定影响的诗派: (1)屈宋。指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

他们都是“骚体”的创始者和代表作家。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诗人,有关他的作品前文已有介绍,这 里不再赘述。

宋玉写有《九辩》《风赋》等。他们的诗篇在艺术形式上有不少相似之处,如多用楚国方言,多依楚国音律,大都具有奔放而华美的风格。

刘栅在《文心雕龙》中高度评价说:“屈宋逸步,莫之能追”。不过,屈宋虽并称,也有共同之处,但成就的大小却不能相提并论。

(2)三曹。指的是汉魏期间的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

曹操的诗多取材于动乱的现实,名篇有《茬露行》、《蒿里行》、《苦寒行》人短歌行》人龟虽寿》人观沧海》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质朴的形式披露作者的胸襟,“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形成了独特风格。

曹丕的诗多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归,格调细腻委婉,语言浅显清丽,其中以七言诗《燕歌行》最为出色。曹植的诗充满追求和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形成了“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特色。

三曹,因他们的政治地位和文学成就,成了当时文坛的领袖。不过,其中成就较多的是曹操和曹植,所谓的“建安风骨”,主要是通过他们的诗篇体现的。

(3)建安七子。“七子”之称出于曹丕的《典论·论文》,指的是孔融、陈琳、王桨、徐斡、阮璃、应踢和刘侦。

其中,除孔融是曹操的政敌,后为曹操所杀外,其余六人都与三曹关系密切。他们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体现了进取的精神。

王集是“七子之冠冕”,艺术上比较成熟,名篇有《七哀诗》人登楼赋》。 (4)竹林七贤。

是指魏晋间的稽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

《魏氏春秋》载:此七人“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他们的诗歌以阮籍的《咏怀》和稽康的《幽愤诗》较有名,体现了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

(5)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三张是指西晋诗人张载和其弟张协、张亢;二陆 是指西晋文学家陆机和其弟陆云;两潘是指西晋文学家潘岳、潘尼;一左是指西晋诗人左思。

他们的诗歌偏重技巧,讲究词藻,被称为“太康体”。钟蝶的《诗品》中,有“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之说,表明了他们当时的影响。

其中,左思的成就较高,名篇是《咏史》八首。 (6)颜谢。

是指南朝宋元嘉年间的诗人颜延之与谢灵运。他们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注重词藻雕饰,被称为“元嘉体”。

其中,谢灵运的成就较高,开创了“山水诗派”。他的《登池上楼》、《岁暮》、《人彭蠢湖日》等篇章,都有着千古传诵的佳句。

(7)竟陵八友。是指南朝齐代竟陵王肖子良门下的八个文学家:肖衍、沈约、谢恍、王融。

肖课、范云、任时、陆捶。他们写诗注重声律,形成了“永明体”,其中,沈约、谢恍成就较高。

是“新体诗”的代表作家。 (8)宫体诗派。

是指南朝梁简文帝肖纲为首的一个诗派。《梁书·简文帝本纪》载:肖纲“雅好题诗。

……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日宫体”。宫体派的诗歌,多表现闺。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