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曹操诗歌的内容

1.曹操诗歌的主要内容

曹操是建安诗歌的主要倡导者,他的诗全用乐府旧题写时事,既有民歌特色又有自已的创新,他的诗歌按内容可分为两类:

一类反映汉未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正义感和悲愤情绪,表达了对人民的深厚同情.。《薤露行》对何进误国、董卓殃民有很真实的描绘。《蒿里行》揭露初平元年袁绍等人兴兵讨伐董卓,内部混战的情形,突出地写了军阀混战所造成的惨象:“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遣一,念之断人肠。”《苦寒行》和《却东西门行》描写征人的生活和他们的思乡之情十分逼真。

另一类表现自己的雄心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这类诗慷慨悲壮,具有更浓厚的抒情色彩。如《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充分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以及统一天下的壮志

2.曹操的诗词主要内容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名篇哦~~

3.曹操诗歌内容与艺术特色

曹操的诗歌现存二十余首,都是乐府诗。其诗以五言和四言成就最高。从思想内容看:

1、较多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度关山》、《短歌行》,写求贤若渴的心情和统一天下的壮志。

2、反映社会动乱现实和民生疾苦的。如《蒿里行》、《苦寒行》

3、游仙诗。

艺术特色:曹操的诗,积极奋发,表现了一个政治家的气魄。借乐府古题写时事,语言古朴自然,不加雕饰,形式自由,真率的展示了诗人兼枭雄的内心世界,形成了悲凉沉重的风格。

推荐两篇文章:

曹操不仅是汉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卓越的诗人。关于曹操诗歌创作的特色,前人的评述很多,但都只是从他诗歌的艺术特征来说。我认为曹操诗歌创作内容的一大特色是反映现实,体现他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具有现实精神。其艺术特色是质朴古直,情景交融,时间和空间不断转换。本文着重从曹操的个性特征,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三方面来论述他诗歌创作的特色。

————杨秀玲《论曹操诗歌的创作特色》/f?kz=86014727

曹操“外定武功,内兴文学”,他又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一方面凭借政治上的领导地位,广泛地搜罗文士,造成了“彬彬之盛”的建安文学局面;另一方面用自己富有创造性的作品开创文学上的新风气。

————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showSingleArticle.action?artId=2213977

4.曹操的诗《观沧海》的内容

观沧海 [魏晋]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 ①碣石:山名。

碣石山有二,这时指的大碣石山。一说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②澹澹:水波摇荡貌。 ③竦峙:耸立。

④星汉:银河。 [背景]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赏析] 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生意盎然之感。

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

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

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就不必细说了。

[特色] 《观沧海》这首诗,从字面看,海水、山岛、草木、秋风,乃至日月星汉,全是眼前景物,这样纯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曹操以前似还不曾有过。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

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 在这首诗中,景和情是紧密结合着的。

作者通过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但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

“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

于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

“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孙说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 [链接] 读《观沧海》 文/陈晓彦 月初,读到曹操的诗《观沧海》。

初读时,未能领悟其内涵。但我还是将它背了下来。

今天在车上,不知怎的想起,就顺口背了起来,也想想它的意思,觉得虽然不太压韵,但也有它的意境,将沧海之壮丽景象包含其中。于是,我回家后又翻出书来,找到这首诗,参照注解,仔细读着。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出观赏时的位置,临碣石而观沧海,简单明了。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出了气势。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沧海是何等广阔,日月星汉,又是多么的灿烂。

读到此,使人不禁想到作者必也是一个大有作为,能叱咤风云的人物。 一首诗,往往能反映一个人当时的心境,甚至他本人一个时期的心情。

关键是去体会诗的感情,诗的内涵,诗的气势。而这些,是要经过仔细的咀嚼方能体会到。

像唐朝大画家阎立本,几次去看梁朝画家张僧繇的壁画一样,应该仔细观摩,方能体会其中奥妙。个中滋味总是在反复的品尝中才能渐渐渗透出来的。

尤其是佳作,其魅力也正在于此。

5.谁能写出曹操诗的内容

曹操 气出唱(三首) 驾六龙,乘风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东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来翱游。

骖驾六龙饮玉浆。 河水尽,不东流。

解愁腹,饮玉浆。 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

玉阙下,引见得入, 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焜煌。 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

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 东到海,与天连。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 心恬澹,无所愒。

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 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 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

跪受之,敬神齐。 当如此,道自来。

其二 华阴山,自以为大。 高百丈,浮云为之盖。

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 吹我洞箫,鼓瑟琴,何訚訚! 酒与歌戏,今日相乐诚为乐。

玉女起,起舞移数时。 鼓吹一何嘈嘈。

从西北来时,仙道多驾烟, 乘云驾龙,郁何[艹务][艹务]。 遨游八极,乃到昆仑之山, 西王母侧,神仙金止玉亭。

来者为谁?赤松王乔,乃德旋之门。 乐共饮食到黄昏。

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 其三 游君山,甚为真。

崔嵬砟硌,尔自为神。 乃到王母台,金阶玉为堂,芝草生殿旁。

东西厢,客满堂。 主人当行觞,坐者长寿遽何央。

长乐甫始宜孙子。 常愿主人增年,与天相守。

精列 厥初生,造划之陶物,莫不有终期。 莫不有终期。

圣贤不能免,何为怀此忧? 愿螭龙之驾,思想昆仑居。 思想昆仑居。

见期于迂怪,志意在蓬莱。 志意在蓬莱。

周礼圣徂落,会稽以坟丘。 会稽以坟丘。

陶陶谁能度?君子以弗忧。 年之暮奈何,时过时来微。

度关山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 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对酒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

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礼让,民无所争讼。

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

雨泽如此,百谷用成。 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 路无拾遗之私。

囹圄空虚,冬节不断。 人耄耋,皆得以寿终。

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陌上桑 驾虹霓,乘赤云,登彼九疑历玉门。

济天汉,至昆仑,见西王母谒东君。 交赤松,及羡门,受要秘道爱精神。

食芝英,饮醴泉,柱杖桂枝佩秋兰。 绝人事,游浑元,若疾风游[炎欠]翩翩。

景未移,行数千,寿如南山不忘愆。 短歌行(二首)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其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禾巨]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6.关于曹操的诗歌

曹操不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著作和《蒿里行》、《观沧海》、《薤露行》、《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不朽诗篇。

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曹操手迹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

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

《步出东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

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一代枭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

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沉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

《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

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曹操薤露行 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疆。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短歌行(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 (其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秬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作于建安十二年秋)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度关山 天地间,人为贵。 立君牧民,为之轨则。

车辙马迹,经纬四极。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铄贤圣,总统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狱。

有燔丹书,无普赦赎。 皋陶甫侯,何有失职?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劳民为君,役赋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国, 不及唐尧,采椽不斫。

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侈恶之大,俭为共德。

许由推让,岂有讼曲? 兼爱尚同,疏者为戚。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善哉行(其一) 古公亶甫,积德垂仁。

思弘一道,哲王于豳。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

行施百世,断发文身。 伯夷叔齐,古之遗贤。

让国不用,饿殂首山。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

何用杜伯,累我圣贤。 齐桓之霸,。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